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名人事迹材料(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002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名人事迹材料(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名人事迹材料【第一篇】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郭xx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丈夫王贤和她,以及一个懂事可爱的儿子王康,郭xx的家庭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的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积极进取、乐于助人。

郭xx和爱人结婚20年了,在这20个春秋里,她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相濡以沫、和谐恩爱、相敬如宾,不仅有美满的家庭,事为上也取得了进步。丈夫是银行的干部,每天的工作特别忙。郭xx原为县商贸公司职工,因企业改制于20xx年10月下岗,下岗后在县城打零工,20xx年5月应聘到社区从事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作为妻子,不但在生活上要多关心他,给他减少思想负担,因此一切家务活儿及照顾老人的事情都由郭xx一个人承担,但她从未有怨言,尽心尽力做好家务事,从不给丈夫添一丝烦恼,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事业。为教育好儿子,她无论工作多忙总要抽出点时间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教育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生活习惯,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丈夫也知道,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忙于琐碎事务有时候都没有上下班之分,常常当别人家吃完饭时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如丈夫有时间,抢着料理家务,让她有休息的空隙。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使郭xx的工作得到顺利有序开展,也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社区协管员优秀工作者。

社区工作复杂而繁重,更需要知识水平不断地提升,首先操作电脑是社区最基础的工作。郭xx作为70年代的人,最早接触也就是电视,而电视都是在邻居家看新鲜,更谈不上电脑了,在她的印象中操作电脑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在下岗后,她丈夫单位配上了电脑,作为一窍不通的外行不甘示弱,她的丈夫自己购买了电脑书,边看边学边背,不懂的就问,经过半年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掌握了电脑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而且是用五笔打字,虽然有些操作方法比较死板,但是他学的很是努力和认真,至今他都是单位操作电脑的行家了。丈夫在学的同时也不忘给郭xx教一些电脑知识,当时家里还没有电脑,他为了也让她能学习,就花了一个月的工资1200元买了裕新牌学习机,教练打字。20xx年11月有幸得到县总工会为下岗职工免费培训电脑的消息,丈夫得知后,鼓励郭xx去培训,说他这个不专业的老师教的有些摸不着道,还需有专业的老师指点会进步更快的。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报名参加了在兰新学校一个月时间的电脑培训班。有丈夫教的基础知识,再加上专业老师的指点,她的进步很大,在用五笔打字时候,郭xx拆字的方法比他的还要快,她丈夫感叹的说:有专业老师教,学起来既简单又快,比我那时候死学强多了,看来‘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真的。

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她丈夫因为工作特别忙,家务活及关爱老人的事情大多由郭xx来承担,对于双方的老人,她会经常买些营养品去探望,并同他们谈心,让父母生活的健康、快乐。郭xx的婆婆在前几年就病逝了,她每天要打工还要按时照顾老人饮食起居,公公感觉她很累,总是衣服脏了自己悄悄尽能力去洗,她知道了,仍把衣服拿来重新洗干净了送给公公。有一位何阿姨经常关心、帮助她公公,经过半年时间的交往,两人确定了关系准备办理手续时,她丈夫和小叔子俩口不同意,说我们作为儿女可以照顾好老人的,找个老伴麻烦太多,年龄大了,划不来找老伴了。

她公公知道儿女的心意后,嘴上没有说什么,可是情绪很是低落,饭也吃不上,话也不多说。她看到老人这个样子,很担心就和她丈夫商量,我们做儿女的虽然能照顾饮食起居,但思想交流上能和我们儿女一样吗?有些话可以给老伴说的能给儿女说吗?如果有一天病了,你们不工作能天天陪在身边照顾吗?经过多次的劝说她丈夫和小叔子他们终于同意了两人婚事,儿女们高兴的为老人们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两位老人终于找到幸福和归宿。

她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有矛盾或意见有分歧时,及时沟通,理智地解决工作中、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夫妻一同在家的时候,她们分工做家务,边做家务边交流工作的情况、商量生活的事情。如果谁的工作任务重,对方主动做好家务,照顾好孩子。即使她们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从来没有忘记孝敬父母,孝敬公婆,电话这头的一句问候,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老年的快乐,祖孙三代生活在简洁而幸福的普通家庭里,真是一片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景象。

在单位她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任劳任怨,关心服务对象。自参加社区工作以来,兢兢业业,积极向上,视居民为亲人,在工作方面全方位地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为社区的劳动保障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因工作表现突出,在20xx年和20xx年连续两年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优秀协管员,20xx年被县妇女联合会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平安家庭示范户,20xx年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优秀工作者,同年荣幸当选为中共泾川县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选派参加了20xx年度省社保厅举办的全省协管员专业技能知识培训,20xx年平凉市创业促就业培训会。20xx年6月被社区党组织接收为中共正式党员,20xx年9月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当选为东街社区党总支委员。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她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将实际行动发挥到居民中,在她所帮扶的困难户中,是一位因脑梗塞引起的偏瘫老人,多次上门帮助、关心老人。在谈心过程中,了解到老人因没有固定收入买不起昂贵的治疗偏瘫的药时,她就托人在外为老人买来了治疗偏瘫的药,虽然她知道这一点药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在她心中就象关心自己的老人一样,尽一份做儿女的心。

在所居住的楼院,她和邻里的关系相处的也非常好,每当谁家有困难都热心帮助,尽自己能力为她们解决困难。邻居家赵鹏因颈椎和腰椎都有病,引起头昏和头疼,需在平凉住院治疗,但是他的儿子因为上高二,还要人照顾,赵鹏妻子发了愁,陪丈夫去看病,儿子放心不下;照顾儿子吧,丈夫的病还要抓紧看,郭xx知道后,让他们放心去看病,儿子由她照顾,他们知道他的儿子很喜欢郭xx,交给也放心,所以赵鹏他们安心去住院治疗了,在这十五天里她不仅要按时给儿子们变口味做饭吃,还要换洗他们的衣服,对他们照顾的很是到位,也解除了赵鹏的后顾之忧。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遇事有商量,相处的很融洽,周围居民都称她们一家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她们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和谐家庭活动,深知自己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小家庭,也仅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邻里、社会都给了她们诸多好评。她们一家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有事业上的成就,也有学业上的进步,在她们家每个人都努力实现着自身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和谐家庭,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名人事迹材料【第二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他是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倍尝离乡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岁时已通晓声韵。他学习非常刻苦,读书、作文、学习写诗,一日也不间断。因为经常朗读和写字,他的口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16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城长安,行进在咸阳古道上。此时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刚刚生出的嫩芽,沐浴着春风在枯蒿腐草间探出头来,他喃喃自语道:“果真是‘春风吹又生’了。”

原来他触景生情,想起他写的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来了。

白居易来到长安,拜见了担任著作郎、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诗人顾况。白居易恭恭敬敬地从书囊里拿出自己的诗稿,恳请顾况指教。

老人将诗稿漫不经心地打开,低声吟读起来。读着读着,他忽然被那首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吸引住了。他反复吟咏品味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妙绝!妙绝!”老人读完这首送别诗,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喜欢这首诗真挚充沛的情感和朴实无华的风格,尤其欣赏前四行耐人寻味的独特意境。作为人,不同样应该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样,在逆境中顽强地斗争、倔强地生活吗?“恩师过奖了,晚生无地自容。”白居易红着脸,喃喃地说道老人从白居易口里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从11岁起就远离故乡亲人,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知道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得到诗人的推荐和延聘,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负。老人越发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顾况开始看到诗稿上写“白居易”

三个大字时,还打趣说:“长安物价猛涨,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要说住在长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老夫刚才开了个玩笑,可不要见怪噢。”

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中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右拾遗。

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僚。他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有不少是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官僚统治集团鱼肉人民的罪行进行无情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谏,大胆发表意见,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来降为江州司马。以后虽然又几次回到京城,做了几任大官,但因为朝政混乱,像白居易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共写下二千八百多首诗,这些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名人事迹材料【第三篇】

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在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期中国贫弱,日本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名人事迹材料【第四篇】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著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仍在借鉴太公《六韬》的精华。

名人事迹材料【第五篇】

20xx年4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的玉树赈灾晚会上,高高举起的“曹德旺曹晖1亿元”的牌子,创造了中国慈善个人捐款数额的新纪录。5月下旬,他向西南五省区旱灾地区捐赠两亿元,用于帮助受灾群众;向福州市捐赠4亿元,用于修建图书馆;向老家福清市捐赠3亿元,用于公益事业……仅两个月,他的捐款就达10亿元,全部为其个人财产。

37亿身家的玻璃大王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的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而他的生活却极为简朴,通常,他的午餐桌上只有一盘炒花生米、一盘炒菜花、一小碗蛋羹和一份地瓜粥。

曾遭父亲毒打

晚清时期,福建省福清市有个曹员外,家底殷实,但很是小气。曹员外被刻画成这样一个人物:重男轻女、嫌贫爱富。这段历史不是虚构的,那位曹员外就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曾祖父。

曹家最终还是没落了,曹父开始变得厌世。每天喝两毛钱的地瓜烧,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给曹德旺讲述他做生意、做人的过程。

曹父很严厉,在日本11年的生活给他影响很大,他也以此教训曹德旺:18岁以前不能留头发,不能留胡子,更不能喝酒;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有一句话,曹德旺曾经苦苦思索:用心做事,有多少心做多少事。曹父对曹德旺说:当你悟透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就不在了。现在,曹德旺承认了这一点。当时,喝醉了的父亲说了二十几个“心”:人必须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诚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小时候得到的这些教导已成为曹德旺的财富,然而,每每提及父亲,他总会说:我很恨我父亲。他尊敬的是自己的母亲。小时候,因为调皮,他经常被父亲毒打,在这个时候,母亲就出来帮他。虽然父亲给了他很多启发、很多知识,但手段太强硬。曹德旺一直认为孩子成长的时候,一切都是天意,打也没用。性格柔和的母亲成了曹德旺的依赖,他认为自己做生意受父亲影响,而做人则是受母亲影响。

不给子女定规矩

曹德旺现在已是两子一女的父亲,长子曹晖,现年37岁,最小的孩子也已经28岁。身为人父,曹德旺觉得自己“严重失职”。原因有二:在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根本无力顾及孩子;另外,父亲对他的教育无法支撑他对子女的教育。

父亲固然也曾留下不少教诲,譬如“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然而,这些无法传承给子女。发生在曹德旺身上最平常的情景是:他回家时,孩子们都睡觉了;他走了,孩子们还没起来。

不过,这位自认为“不合格”的父亲谈起自己的子女时还是颇为欣慰:他们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不-娼,如果不告诉你他是曹德旺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富家子弟。

曹德旺信佛,他认为这是佛祖对他的报应。“好人有好报”是信佛的人经常提及的,如果撇开这个,曹德旺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了榜样。

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孩子立过规矩,而是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曹德旺说:我只限定不准吸毒,别的无所谓。

在孩子八、九岁时,曹德旺开始给他们讲这些问题,书该怎么读,你们自己选择;或读或不读,你们也自己选择;但有一样,吸毒是绝对不行的。他这些做法,继承了母亲的个性,结果还是让他满意的:孩子们看我那么辛苦,他们也理解。

等到孩子出国求学的时候,因为福清市在国外有很多帮派,互相之间难免争斗。送长子曹晖上飞机时,曹德旺叮嘱儿子:“我们是做生意的,不管他们是哪一帮、哪一派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不管。”这些曹晖做到了,学成归来。

现在已到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时候了,曹德旺依然没有为儿子定下规矩,但他也有自己的愿望:企业家很想赚钱,但不应以赚钱为主。“如果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我将非常满足。”

虽然没有像父亲对待自己那样责骂、毒打,曹德旺认为自己的行动教育了孩子。早起晚归、省吃俭用、仁慈关爱、负责任,他希望曹家的子女都能如此。

名人事迹材料【第六篇】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十分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十分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此刻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能够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之后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名人事迹材料【第七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被认为是德国陆军中“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

曼施泰因出身军人世家,生父和养父都是德军少将。他本身也是总参谋部军官出身,在德军指挥参谋系统中受过完整的军事理论培养。在战前曾担任陆军总参谋部军需总监一职。1938年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翌年参加对波兰的入侵战。1939年10月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使用坦克部队经阿登地区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深得—的赞赏并在执行中获得成功。此后历任第11集团军司令、列宁格勒地区德军总指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2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被解除职务。曼施泰因主张在作战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队,配合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著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

曼施泰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这使得他高于德军其他战场指挥官,而可以与龙德施泰特元帅、博克元帅这一级别的元老相比肩。事实上他在当时就被同僚认为是德军中的“战略天才”,这在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是极高的荣誉。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评论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

最能体现他战略水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二战中,整个法国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行的。“曼施泰因计划”简单明了,击中要害。它针对盟军的战略部属,出其不意地把主攻方向从北方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因为这就要求主攻装甲部队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山地,而当时坦克部队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这种地形前进。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队的南侧翼完全暴露,这里赌的就是法军主力已经在北方穷于应付,南方则被钉死在马其诺防线,没有实力攻击a集团军群暴露的南翼。这是典型的“有算计的冒险”。但是曼施泰因本人并没有作为a集团军群参谋长参与法国战役的指挥,他在开战前从a集团军群参谋长调任步兵第3军军长。后来的事实证明,曼施泰因赢了。

1941年底,从北方集团军群第56装甲军军长升任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司令的曼施泰因,率军突破比列科普地峡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将苏联“滨海集团军”10万人围困在要塞港口塞瓦斯托波尔。苏军兵力与德军不相上下,而且占据大纵深的山岭要塞工事死守。海上苏军黑海舰队掌握着制海权,可以对德军在半岛上任何薄弱部位进行两栖进攻。这样的战役态势类似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处境。曼施泰因的优势是有加强的要塞攻城炮和制空权。经过冬季的准备之后,正当曼施泰因即将发起总攻击,苏军突然在曼施泰因背后的刻赤半岛登陆,而且登陆的是外高加索方面军全军,兵力数倍于德军。这时候曼施泰因处于屯兵坚城之下腹背受敌的绝境。但他立即调兵面对刻赤半岛苏军,只冒险以少数兵力监视要塞,很快稳定局势。然后以一个漂亮的右路突破彻底歼灭兵力数倍于己的苏军,再回身突击塞瓦斯托波尔港。仅月余时间内用一个集团军,歼灭了苏军前后合围的一整个方面军又一个集团军,而且曼施泰因属下根本没有一个装甲师!整个克里米亚战役包括攻坚战、追击战、防御战、运动战各种作战样式,曼施泰因项项出众,从战役绝境中获得了一次奇迹般的胜利。他因此而获得陆军元帅军衔。

曼施泰因的退却战法在他的个人档案里是极赋光辉的。退却通常是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的作战行动,是艰难复杂的组织指挥工作。从军事观点看,退却是一种最复杂的机动,也是一门“最困难的艺术”。但它却是解除战场危机的一策。曼施泰因却能够创造性运用这一行动,阻止和摆脱了强大苏军的攻击和追击,并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多次出其不意地打击了苏军,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多次使德军从危机中得到挽救。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整个南线部队向西退却,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后来南方集团军全部放弃顿河弯曲部向西撤至亚速海至哈尔科夫之线,苏军还在步步紧追,灭顶之灾即将来临。恰恰正在这时,曼施泰因的“特异功能”意识到反击的机遇已经来到。因为苏军名将瓦图京发生了失误,错误地认为德军只有退逃而没有阻击之力了,于是指挥方面军在宽大正面上展开成一个梯队猛追,兵力分散,战线过长,后勤保障困难并失去了增援的可能性。曼施泰因抓住这一良机,坚决顶住苏军,同时缩短防线,抽出装甲兵力组成了两个装甲突击群,于1943年2月19日开始了坚决的反击,为德军夺回了战役主动权。此次反击被举世闻名的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誉为“曼施泰因一生中最精彩的作战表演,在全部的军事史中,也要算是一流杰作”。

名人事迹材料【第八篇】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枕头睡觉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赢得时间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疲倦时,他常常用大劈柴当枕头,使自己不至于睡得过久,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比常人多得的时间,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

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53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