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名人先进事迹读后感 名人先进事迹材料【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94257

名人先进事迹读后感【第一篇】

(1)、干皮带机电工,他努力学习电工知识,看设备图纸,逐渐掌握了电工技术。由于好学,他被调去操作当时最先进的机械———门机。起初,由于对门机的性能不了解,许振超吃了不少苦。有一次,他稍不留神,胳膊肘便碰到了电闸,门机突然断电,无法正常运转,他吓坏了!电工重新调整了控制器的电源线,门机才恢复作业。虽说这是件小事,但对许振超的触动很大,门机司机不掌握相关电路知识,闭着眼摸“把子”,真是寸步难行啊!

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钻研门机操作控制原理。他借来电器图纸,把电器原理图分成几个部分,抄录到小本子上,随身携带;又在电器的重要部位标上名称,用笨办法,一点一点地学,还主动向技术人员请教。

随着对机械了解的加深,他又不断地琢磨机械为什么会出故障,电线和保险丝怎么会烧断,继电器的加速时间为什么要设定在秒数等问题,有时候问得身边的技术员都难以回答。后来,他就试着修门机,成了队里司机中第一个会修门机的人。

(2)、工程师的佩服之情。

为了追寻一条新闻线索,一名记者专门打电话到上海,找到一位姓陈的工程师,问他对许振超的印象。这位工程师说:“我认识老许十几年了,他的桥吊运行、管理、维修技术不光是在青岛港,就是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是名副其实的桥吊专家。他身上总有一种不满足的创新精神,再先进的设备,他都敢改。”

原来,这位工程师就是当年青岛港安装新型桥吊时,被撤换下来的厂方现场指挥,顶替他的正是许振超。这位工程师不但没有记恨在心,而且十分尊重、佩服许振超。十几年来,他所负责的20多条桥吊工艺的改进和设计,都听取了许振超的意见。《文汇报》报道许振超的事迹,看到报纸后,他还专门给老许打电话,“你上报了!”

(3)敢碰“王牌”

许振超修桥吊的技术,不只限于排除一般性机械故障,而且连一些精密的技术部件也敢碰。

桥吊上的重量传感器是国外厂家的“王牌”产品,按规定不能打开,坏了只能换。有一次,这个重量传感器坏了,他打开一看,只见竹子洞大小的空间里,布满了蜘蛛网般的电阻丝,像人的大脑神经一样。这玩艺儿能修吗?工友们望着他一脸怀疑。

许振超憋足了一口气:外国人能造出来,咱就一定能修好。他把重量传感器拆下来,带回家仔细研究,将每根线的颜色、位置都做好记录。然后,他戴上眼罩,拿着修表用的游丝镊子,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检查,终于发现是一根细如蚕丝的电阻丝断了。

毛病找到了,但焊接更为关键。焊点比芝麻粒儿还小,焊不好,就前功尽弃。他将自己最顺手的电烙铁磨尖,自配了焊料,顶着强光,像脑外科医生做微循环手术一样,屏住气,稳住手,一点一点地试探着焊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再来一次。用了整整一周的业余时间,老许终于将外国人的“王牌”产品攻下来了。

名人先进事迹读后感【第二篇】

“火灾”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的灾难,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使得熊熊大火时不时地吞噬着人们的财产和生命。这就有了人类组织起的一支“英雄队”,他们甚至会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别人的安全和幸福,他们就是——消防队员。

消防队员事无巨细,大到冲入火海挽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哪怕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小到可以帮助老百姓的家常琐事,这些事他们样样都全力以赴的对待,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小小的火苗,可以使家庭毁于一旦,更能让大自然宝贵资源遭到破坏,也可以无情地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

还记得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小区有一辆电瓶车着火了,不出10分钟,只见消防队员带着两辆消防车就来到了小区门口,他们动作利索地冲进小区,一下子就把电瓶车上的火扑灭了。他们是多么敬业啊,无论火的大小,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能准时的到达!

在2019年3月31日的时候,四川凉山的森林里,因为被雷电劈中,所以造成了特大的森林火灾,当消息传出时,消防队员哪怕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也毫不犹豫地前进,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大无畏和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但是在那次与火对抗时,那个“火魔”还是残酷的带走了31个年轻的生命,他们为了国家财产牺牲了自己。更令人痛心的是,在这其中年龄最小的消防队员还没满20岁就离开了人世,多可惜呀!三十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就被这么一场大火给无情的摧毁了。

消防队员每天苦苦的训练,最后换来的却是危险和牺牲。哪里有危险,他们也就会出现在哪里,我相信人们不会忘记他们做出的贡献,每当听见消防车发出的警声时,我都会忍不住为他们捏一把汗呢!

总有人逆火而行,总有人用生命维护人间安宁。消防队员们——这个世界上与我们关系最为紧密的危险职业之一的人,他们与死神周旋,也最容易让我敬佩和感动。在危险时刻你们总能挺身而出,你们在我心中永远是最“可爱”的!

名人先进事迹读后感【第三篇】

的贡献,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痴情三农。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__是个“痴人”。无论外出开会还是下乡,都带着笔记本,遇到什么农情事情都汇集下来。遇上什么事情及时解决。一次下乡经过__镇南,发现路边生长着外来生物黄顶菊,他赶紧让司机停车下车查看,仔细观察,确定是黄顶菊后,赶紧到镇政府通报情况,赶紧组织人员铲除,及时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他将自己的手机电话开通成农情电话,群众有疑难问题电话解答,接受群众电话咨询__余次,手机成了农技110。棉花生长期间,西木左村的干部群众需要棉花管理新技术,群众白天各忙各的,他决定夜晚给群众培训,虽然正值星期天,他还是及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那天从晚8点一直讲到10点半,听讲的群众达300多人。__年4月初,一场倒春寒袭击了我市的大部分麦田,不少村的群众打电话询问受灾原因和补救措施,经过现场观察,确定了低温是造成小麦干尖,黄苗的主要原因,他及时提出了补救措施,打印了上万份技术资料,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保证了小麦丰产丰收。_年7月傍晚,一场冰雹袭击了__乡的几个村庄,接到消息后,就和市乡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村庄,查看受灾现场,分析灾情,现场对100多名群众讲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灾后管理措施,稳定了民心,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几年来,__每年下乡时间达200天以上,室内培训40多次,现场培训30多次,直接培训群众80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0多村,被称为__农情活地图,两次被评为__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__年被评为__市专家服务明星,__年被全国计生协会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志愿者,__年评为__市科技拨尖人才。

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新途径。

面对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减少,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__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新途径,一是与种子经营部门共同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分析对比,确定适合我市种植推广的新品种,新措施。近年来,先后筛选出了小麦品种良星99,石麦12、14、15,观35,师栾02-1,玉米品种有先玉335,中科11,浚单20,棉花品种希普1号,希曾802和杂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种,对提高我市农业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大冯营付家庄和太古庄高赵圈村,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__市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技术工作,推广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钻心虫,田间放赤眼蜂,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减轻了危害。经__省专家组鉴定,高赵圈村3000亩小麦、玉米两季亩产突破1000公斤,小麦最高单产610公斤,玉米最高单产700公斤。根据雨水多的状况,提出提前预防玉米褐斑病,在褐斑病大发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发生。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该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恪守职业道德。

三十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广大公认的“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他从不推辞,有求必答,而对一些许以丰厚报酬的农资销售商的推销请求,他却从不应承。_年在得朝村培训后,为免受假农药之苦,老百姓请他帮忙选购农药,他爽快答应,在农资市场走了七八家,帮农民买到了称心的农药。

__累计推广优质小麦、玉米245万亩,直接增收17亿多元,节支5418万元,__年推广两晚节水增产技术50多万亩,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节支__多万元,同时与省内外12家科研单位有直接联系,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础。

名人先进事迹读后感【第四篇】

1921年,法国文学家阿纳托尔·法朗士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法朗士当时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虽然身体不好,却依然坚持出席了颁奖盛典。在一位专家发表颁奖献辞的过程中,法朗士一直坐在自己的桌边低着头、闭着眼,看上去像是在打瞌睡。

后来,有人问法朗士:“法朗士先生,您为什么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大庆典上打瞌睡?”法朗士微笑着回答:“我没有打瞌睡,只是我当时实在听不懂瑞典语,但是我知道他们在谈我,为了表示我的谦虚,我就把头垂了下来。”

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流亡波多黎各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

当祝贺希梅内斯获得这项殊荣的电报传到波多黎各的时候,希梅内斯深爱着的妻子由于患癌症正躺在波多黎各的一家疗养院里。

当时,各国记者纷纷前来祝贺希梅内斯,并请他谈一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感受。希梅内斯对记者说道:“我真诚地恳求各位记者转达我对那些曾经帮助我获奖的人们的最深切的谢意。其实,我的一切成就都应当归功于我如今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对于获得这项殊荣,我本应感到高兴和自豪。但是,由于我的妻子卧病在床,我无法体会到获奖的喜悦心情。对此,我深深地感到遗憾。”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被苏联作家肖洛霍夫摘取了。当通知获奖的电报被送到肖洛霍夫身边时,他正在离家不远的郊外森林里打猎。后来,肖洛霍夫亲赴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大批记者来采访他。肖洛霍夫对记者说:“当我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天,正好在打猎。我无意中朝天上放了两枪,没想到,除了很快掉下两只大雁之外,还十分意外地掉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几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面对奖项与荣誉时的应答,展示出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风格,其中有豁达、深情和质朴的人格风采,也有非凡的智慧和友善的情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9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