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实用林下经济调查报告(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7502

【序言】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实用林下经济调查报告(实用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1

5月中旬,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市农办会同市农林局、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在去年年底调查10个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另外10乡镇街道和37个不同区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和不同发展模式的行政村,采取听、问、看、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逐个进行实地摸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情况来看,广大干部群众能积极探索发展路子,推陈出新,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近五年来,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

1、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地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确保村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的重要来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虽然上级有部份的配套资金,但杯水车薪,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3、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税费改革后,农户农业生产支出越来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万元左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生产。

4、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如xx村、xx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

从20xx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xx个村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xx万元,与20xx年的xx万元相比,增长xx%;所有者权益xx万元,比20xx年的xx万元相比,增长xx%,扭转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下降的局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xxxx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按村组分,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全市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个,占村总数的%,比2004年多1个,连续二年出现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减少的现象。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①村级经营收入9267万元,占总收入的%;

②发包及上交收入3791万元,占%;

③村投资收益445万元,占%;

④其他经济收入7937万元,占%。另外,各级的补助收入7250万元,未计入总收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北强南弱、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比较突出。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如,xx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费)达1588余万元,而xx村、xxx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xx年各种财政配套补助xx万元,村社均xx万元,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拖欠、拒交应交费用的现象滋生,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村级组织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关的物权回报。如,在农村饮用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都要由村级组织负担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权和收益由水、电等相关部门所有,无形之中使村级资产化为乌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最新林下经济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2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开县农综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以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柑橘果园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果、菜、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截至6月底,已发展血橙基地1000亩,锦橙基地5000亩,林下种植大豆2000亩,花生2000亩,蔬菜1000亩,林下养鸡500亩,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100 亩,发展乡村旅游建“林家乐”3家。

一、合理引导、科学谋划。

通过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宣传,通过技术收入对比,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同时,县农综办多次深入基层入户调研,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以农户的意愿为先,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不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在长沙镇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和林下种植花生、大豆,在厚坝镇厚坝村大力发展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和“林家乐”。

二、扶持龙头、示范带动。

县农综办把充分发挥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推

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大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在每个农综项目区选择了2-3个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进行重点培育,使其上档次、成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三、加强培训、科技配套。

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作用,加大柑橘、肉兔、菌种等繁育体系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科技含量,帮助农民增收。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镇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生产经营骨干和普通农户到江西、安徽和巫山、奉节等地学习考察56人次,邀请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3次,培训852人次,帮助引进优质晚熟柑橘品种2个,同时农综办出资3万元购买了10吨肥料以及种子、种苗、农机具,提供技术物资保障。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3

林下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循环经济,能够将森林与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兴办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最终实现,投资少、回报快、潜力大的生态资源平衡与共享。但是在真正实现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性困境,发展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林下经济进行阐释。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意义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正文: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1、使林场的得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森林中的林下空间是非常丰富的,用其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可以在最低成本下实现最大程度的森林产出,使林场从传统的单一经营实现资源综合化的转变,从而帮助林场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单纯依靠农作物的产量来提高林区农民的收入,其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发展林下经济,将从前闲置浪费的空间利用起来,不需要额外的投入,就可以为农民打造多一条的创收之路。

3、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化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将周边各个行业纳入到统一的产业链当中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各个行业的实效推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物流、服务、开发等等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人力资源向经济资源最大效益的转化。而当地的居民在工作中也会提升素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二、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

1、林菌模式

当地森林的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量充足、昼夜温差小、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话,则适宜发展这种模式。森林的下部空间可以种植各种食用菌,从而实现种植、供给、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

2、林禽模式

森林面积较小,植物年龄尚幼,空气流通性好、光照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大力发展针对家禽的养殖业,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害虫对于幼林的侵害,而家禽的粪便可以直接成为林木的肥料,二者互相促进,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成本都控制在了最低,实实在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林草模式

人工干预森林种植,使森林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能够提高森林地表温度,降低森林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土质,提高林木产出。

4、林花模式

针对鲜花市场的巨大潜力,选择森林中的有效空间,进行花卉种植,既可以满足市场要求,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形成风景资源,开展林花旅游观光。

5、林药模式

同样是要选择适宜的森林,进行药材种植,相对来说,中药的种植效益较高,使用的土地资源环境限制较少,林木和药材的协调与平衡更容易达到,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明显。

除了上述五种模式之外,林下空间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或观赏性植物也是可以的,有些地区还因为大力发展种植业,最后走上了绿色工业的道路——旅游业。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现实困境

1、农民的土地生产意识低下,思想包袱比较重

我们常说小农意识,这在当代的农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几千年来,农民已经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只要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就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这种没有约束、不需协作的生产方式在意识上给予农民安全感。小农意识的形成不单单是农民个体的原因,和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实行的农民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的耕种意识也在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无法形成规模的种植、交通不便利、农作物成本与收益的负相关,新兴的经济模式使得农民在保守的意识下,又增加了对未来的诸多恐慌,思想包袱愈加沉重而不敢前行。

2、林地换手率低,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

林地换手率就是我们所说的林地流转,指的是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林地流转的前提是林地确权,但是大部分的农民都将土地视作生存的根本,只有在自己手里经营才实在。因此,这就造成了实际上的缺乏统一管理,土地的规范化与合法化使用基本上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也就变得无从谈起,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农户投资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3、林权缺乏资金支持、政策扶持

林下经济要想发展,仅仅依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必须紧跟到位。但是和林权经济体系相适应的资金扶持政策几乎没有。林木的使用权、所有权、抵押权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政策去实施,盘活这些林木资源,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林农贷款的难题。有一些农民并是不对林下经济不感兴趣,但是申请的手续繁琐,成本较高,经常会出现抵押贷款不到位或是到位的额度非常小的情况,久而久之,热情与积极性被打压,被动放弃了林下经济。

2、生产销售两张皮,市场动态与农民受益不相适应

发展林下经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就比较高,而自然条件又直接决定着产品产量,产品产量有关系到当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的市场价格,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谷贱伤农”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经济规律。农民对于生产种植是行家里手,但是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显然是门外汉,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指导、政府又没有相对倾斜的保护性政策的话,让农民在未来市场收益不可预期的情况下,先期投入巨额资金,几乎直接就会造成农民的信心不足,而将林下经济搁置不前。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1、政府提高宣传力度,林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林下经济要想大力发展,首要完成的是林改工作,作为先期工作,林改工作第一步是林地确权,而完善有力的配套政策会将林业产能激活。为此,政府相关组织机构,特别是林业部门要结合当地特点尽快制定林改配套政策,并将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认识到政策的实际内涵,大胆解放思想、开拓眼界,从有积极意向的农户开始,逐步做好林下经济开展的工作。

2、简化申请手续,提高融资效率

各级各地银行应该严格积极地履行国家政策,在严格执行贷款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一方面放宽贷款的用途,另一方面在额度和期限上都作出相对宽松的调整,采取财政贴息和降低利率等多种优惠方式,通过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的自由组合,采取灵活信贷的管理模式,逐步拓宽融资渠道,满足林企、林农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3、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做好科学指导工作 各地的林业站联合下属科技部门,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医药等部门的技术力量,成立专业的技术服务队,深入林地农家开展技术服务,进行技术培训,实地解决群众发展林下经济随时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选出技术骨干和示范大户,带领农户集体创业、集体提高。

4、培养林下经济示范户,实现规模化经营

政府部门要将成功的、优秀的案例宣传到农户身边,同时划拨专项资金扶持培育林下经济示范户,政府要大力宣传“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种植户、养殖户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尽早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5、成立多种形式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林农和相关利益体根据自愿的原则,把取得经营权的林地和拥有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按照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组织起来,从而提高集约化的经营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加成员的实际收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实现创收增收。我国林业民间合作组织主也要帮助林下经济实现规模化经营。

6、强化服务意识,共同推进发展

就像上文所说,林下经济要想发展起来,需要所有相关部门一起努力,通力合作。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创新,由当地的科学技术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县政府要加快林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派专员进行市场调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做好市场服务,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进程,促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结语:林下经济作为一项新型的生态经济,是实现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因此,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灵活组织,力求使林下经济成为农民们实实在在的“金元宝”。参考文献:

[1]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02)[2]另青艳,何亮,周志翔,蔡绍平。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3]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03)[4]曹玉昆,雷礼纲,张瑾瑾。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4(06)[5]扈婕。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6(13)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4

***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个平原农业县,辖13个乡镇,耕地面积万亩。土层肥沃深厚,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河流众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林地构成主要是果桑园、林场、苗圃地和农田防护林,没有自然林和原始林。近年来,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县的林业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非公有制林业得到迅猛发展,个体造林人数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增大,造林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截止底,全县非公有制造林总面积达到万亩,其中用材林万亩,经济林万亩,公益林面积万亩,其他万亩;全县造林大户100亩以下的12个,面积万亩,其中用材林万亩,经济林万亩,公益林面积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占全县林业的98 %,在我县林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投入方式主要是个体经营者自筹资金,共投资2717万元,就业人数32人。总结所取得的成绩,我县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是:

(一)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在我县林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户承包方式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各家各户平均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为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形成全民都来发展林业的大好局面,我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对全县宜林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逐步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承包后的林地颁发林权证,明确权属,同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在简化转让承包手续、扶持信贷资金、减免部分税费等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承包者。目前,卜集乡、胡集镇、肖云镇、司马镇等乡镇100以上承包大户12个,共承包河堤、林地2500亩,收回承包费200多万元。林权改革的落实,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林业发展规划》、《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实行典型引导,推进了全县林业的均衡发展。为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主体,我县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局产业发展的典型乡镇的村户。司马镇从种植业结构调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瞄准市场,建立了千亩大樱桃基地;兴隆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发展梨枣和冬桃,力促林果基地规模发展;卜集乡在去年宋庙村速生丰产林间作紫花苜蓿效益显著的基础上,决定在5年内建成万亩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目前1300亩的工程任务已高标准完成,在全市林业生产检查中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肖云镇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唐王村对外承包700亩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林业第二、三产业,以鸡黍镇的张寨、刘楼等村为重点,发展锯材加工46家,家具制造厂50家,竹材及制品销售点12个,年产万立方米的纤维板生产厂2个,年产万立方米的胶合板生产厂1个。注册资金达到了700余万元,解决就业人数达500余人,年上交利税万元,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林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缺乏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规模小,投入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大多是个体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和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一般规模较小,投入少,加上当前贷款难,贷款期短,从而使一些造林户还未得到林业开发的回报时,就疲于还贷,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使林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与现代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

3、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作法较为普遍,树木生产缓慢,低产林比重大,有的形成了残次林,降低了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

4、技术网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健全技术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5、缺少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低。境内缺少大型的木材加工、果品加工企业,缺乏林业发展的拉动力。

三、林业部门需要做的工作

在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在引导、规划、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是搞好规划设计。在林地落实产权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对承包的宜林地进行逐一丈量、确权发证,并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高规模效益。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树种引进工作。要根据社会对良种的需求,进行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和用材绿化树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做好金太阳杏、油桃、日本甜柿、丰水梨、雪枣、杨树107、108、、三倍体毛白杨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增加我县优质树木品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科技服务。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实行果树保护地栽培,进行高密度定植优质早期丰产技术研究,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林牧、林菜、林菌等多种形式间作,以短养长,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电视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

四、今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为使非公有制林业部能够得以稳步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林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从有利于促进林业整体发展和致富林农出发,积极对其加以扶持和引导。

1、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地位,营造发展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整个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落实林业政策,为非公有制林业拓展空间。制定优惠政策是非公有制林业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认真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竞标拍卖、承包、租赁、返租倒包等形式,公开转让林地使用权,并制定保护林农权益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可依法流转、继承,确保经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3、加大在资金、科技上的投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质量。当前,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存在着规模小、林分差、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虽有总量的扩大,但质量和效益没有大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资金和科技扶持力度,将其做大做好,提高层次,实现质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公益林,国家补偿资金要及时到位。加强科技指导和服务,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非公有制林业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经营管理层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5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