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例(精彩4篇)
【导言】此例“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例(精彩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一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课程改革;实验课
化学实验课是初中化学课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弱化了实验课在初三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新课标改革后,初三化学的实验课重新被重视起来,如何提高初三化学实验课的效率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三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把实验课和理论课一样对待。在他们看来,实验课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玩一玩,而教师只需随便地关注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就致使教师在上课先不会好好地备课,因而在实验室中就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指导,这致使实验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材和评价模式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教材中没有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做一个很好的区分,这就致使常常在教师手里可以非常顺利做好的实验在学生手中就非常难以有效顺利地完成。此外,在实验教学的成果鉴定和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常见的就是写一份书面实验报告。这造成了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在实验的评价和鉴定中得不到反映,造成了学生在实验中缺乏合理的目的。
二、解决对策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三化学的实验课会接触到诸如氧气、硫酸等一系列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材料,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做到规范条例,按照实验顺序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学生平时在试卷上写实验方法和程序都是井井有条的,可是一到实验课就慌乱了,因此教师在实验课中强调试验规范是必要的。
2.将实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初三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其许多实验的选编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比如各种气体的化学性质以及燃烧、爆炸以及提纯等许多方法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
总之,初三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慢慢积累,这需要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志伟。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的探索和认识[J].化学教学,2002(2):10-12.
[2]夏正广,郭明智。浅谈如何提高教学仪器装备的使用率[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3):25-26.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篇】
新课程规划理念着重于知识灌输、能力激发的同步效果,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有义务时刻督促学生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验项目布置,从中体验探究能效。其间包括问题提出、方案设计以及观察思考流程,都有助于其精确归纳总结各类自然生活现象,为其日后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如在讲解氧气实验室制作方式环节中,过往教学流程是准备所需仪器并直接演练,学生会拿着实验报告耐心记录教师讲解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之后为了巩固基础知识接纳效率与教师讲解精准程度去重复实验流程。这实际上造成了实验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指标的脱离结果,于是可考虑令师生共同开展原理学习项目,之后委派学生自行搜集装置器具,能够依照网络资料挖掘实验注意事项,并在操作完毕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得出相应结论。因为在整个创新教学体系中,此类行径完全迎合知识自然形成规则,确保参与个体在积累实验原理与变化反应结果前提下,能够保留长久的研习动力,为日后各类难点问题解析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新课标内容扩展更加着重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开发,鼓励他们在相互协作激励前提下获取更多隐性知识内容,这一切活动都需要教师时刻转变传统理念予以配合,包括先进设备仪器应用与特定实验情境搭设等,使得过往一切实验空间限制结果刨除在外,令学生尽可能地在固定指导路线下自主操作,尊重其主观适应地位。依照认知规律解读,在相对轻松、民主氛围下开展创造性、能动性实验项目,能够令学生独立思考与长久学习斗志长久维持。如在测定空气内部氧气含量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小组讨论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所消耗的气体,以及燃烧后剩余的气体是什么等。小组之间各抒己见并取长补短,综合素质与实验技能便同步提升。因此在现实初三化学课程讲解活动中,教师应学会将个体归置于集体之中,令其独立处理与其余学生关系,强化合作基础意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长久性实验学习
化学实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规律,透过逐层拆解与提炼能够时刻维持学生钻研兴趣,确保个体不断突破初中化学知识分化迹象,令暂时的好奇心理逐渐过渡为稳定解析兴趣。为了贯彻此类指标,教师可考虑安排化学史教育,包括此类学科形成与发展历程等,将其中一切与现实生活、建筑相关联的细节阐述清楚。最终令学生清晰地明白化学专属用语属于国际通用语言格式,是表达物质组成与变化规律的特殊交流工具,能够自觉与我国多元事业发展前景挂钩,以此稳固课程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态度。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内容繁多,而处于此类年龄段学生个体想象力丰富且形象识记能力雄厚,教师可运用元素符号等编译成顺口溜,将重点内容转化成韵语格式,令个体能够快速吸收并牢固记忆。如在燃烧规则学习过后,可组织学生进行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项目,教学前期可配合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实施直观引导,令学生智力与能力改良效果能够齐头并进。
四、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补充
传统初三实验教学活动都是透过结论验证进行规律提炼,其间学生主观参与地位削减,为了一改这类消极隐患,教师必须开放实验探究性特征,令学生自行提出假设性问题并开展实验验证活动,包括整体方案设计与仪器搭配等细节。学生在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说是经历着与科学家相似的行为过程,问题提出到解决的任何细节全部经历过,后期分析与记忆成就势必更加丰厚。例如在分析铁定生锈原理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提前搜集相关案例并[]准备拟定实验报告,进而在操作中逐渐揭发钢铁生锈的原因与现实条件。经过如此广泛后继知识的提取,涉及今后金属防腐、防锈内容的传输效率必将更加顺畅。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步伐地不断推进,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特征,联合各类实验器材与计算机设备鼓励他们亲手操作;在特定情况下可提供相应的解析线索,令学生真正在广泛兴趣爱好下挖掘、积累更多标准化学知识分布规律,为日后系统课程渗透积攒实力。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创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概括从未间断,其科学内涵也随之得到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 ,学者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高尚全认为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 , 她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 , 又不同于资本主义。[1] 赵曜认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历程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2]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牛先锋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实践经验的提升和国际形势准确判断的产物。[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概括
一是认为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许多新见解 ,特别是关于落后的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观点以及实现这种跨越的条件的分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最初的立论依据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二是认为列宁为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观点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先导;三是认为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起点;四是认为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诞生的文化土壤;五是认为从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逐渐呈现出的多样化发展态势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不断完善提供了借鉴;六是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正确认识、大胆吸收和勇敢借鉴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七是认为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世界的影响、对于传统社会主义的影响、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 ,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引领与启示。[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目前,一般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起点 ,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阶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 ,这是初步奠基阶段;第二阶段 ,从十二大到十三大 ,这是基本框架初步成型阶段;第三阶段 ,从十三大到南方谈话、十四大乃至十五大前后 ,这是这一理论科学体系走向成熟阶段。
2 党的十五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 ,是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灵魂和主题。十五大报告不仅对中国跨世纪的发展 ,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而且对研究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也具有新的意义。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指出这一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又把这个科学体系的形成作为是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的根据 ,这在党的历史上 ,还是第一次。
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十五大报告 ,吸取了十三大报告和十四大报告的成果 ,进一步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 ,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贯通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都纳入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毕业论文格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认为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十五大报告的这段话 ,可以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层次结构 ,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 ,加上了基本纲领 ,使理论体系的结构更加完整了。同时党的十五大也更加突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还一方面指出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另一方面指出这个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5]
3 党的十六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政治论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论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题。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对十三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首次系统完整的回顾和展示,是对十三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全面深人的总结。
这些经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十三年伟大实践所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经验总结的理论创新成果。
十六大概括总结的基本经验政治论文,实现了理论创新的又一次升华。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既是建国以来党的基本经验的继承、深化、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坚持和发展、继承与创新,特别是基本经验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全方位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6]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表述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变引人注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不断探索”这一特征慎重而恰当的表述 ,而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道路已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继往开来、全面推进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新表述无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历程的高屋建瓴的全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也体现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理论创新。[7]
参考文献
[1]高尚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J]. 中国改革 ,2002(7)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四篇】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课本第105页习题2根据燃烧产物鉴别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第96页习题4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第175页习题5怎样用实验方法判断生石灰中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第108页习题2能否根据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来证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氧元素以及第187页总复习题中的6(6)、10、12、13等题。这些题目我都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点讲评,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把握解题关键。对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中启发性较强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多动脑筋思考,寻找多种方法实验并从中进行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