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实用3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实用3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1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积极关注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及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高速公路恶性事故频发,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当提倡安全文化及人们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化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一、提高“安全文化”意识
安全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安全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就是高速公路管理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职工所遵循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促使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促使职工提供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形成良好企业安全生产环境。这样在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下,就实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原则,确保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畅通。
二、积极强化对安全事故的处理,确保安全执行
在单位内制定事故处理办法,明确事故发生后具体的处理程序:包括迅速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组织调查、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等。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并及时公示处理结果,以做到给事故责任人及其他职工的警示效果,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同时也可作为反面教材,在安全例会上及平时工作中以此来警示其他工作人员,形成一种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涉及的内容较多,周围环境较复杂,很多时候存在行车干扰,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也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占大部分,不论从管理、组织、检查中都存在人的因素,所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业务知识水平并增强其责任感,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平时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以约束人的行为,保证按规定进行操作,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的需要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企业必须塑造一种具有高度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形成约束力量。这种安全意识逐渐融入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职工和团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最终行为高速公路企业文化。这样就促使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思想贯彻到企业各部门,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必然在职工的思想深处形成一种定势和响应机制。具有安全意识的职工可以带动团队投入到安全生产中,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重视企业的企业安全理念构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职工的安全行为,打造具有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安全文化,使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和职工的必须工作内容。
(一)职工对安全价值观的树立。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重视对安全方面的管理,提升企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从而提升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这成为企业的安全文化管理的核心,这里面应涵盖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体系以及安全目标的建设内容。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六大安全”的管理安全重点,包括人员安全、车辆安全、资金票据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施工安全和饮食安全。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体系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与之配套的管理、责任、应急救援体系网络。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安全生产协调工作,促使企业的各部门、单位分工协作,有效避免出现安全工作只是分管领导和专职部门的事的不利局面。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的安全制度成为企业安全工作的指导,发挥规范安全工作的职能。高速公路管理行业具备了健全完备的安全制度。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各部门应重视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使其成为企业安全工作的管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安全制度的安全管理价值和作用。企业应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和标准化程度。其修改应与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使实际工作内容与制度条款相对应,这样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充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在规范职工的行为方面、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引入“标准化”有效规避了一线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
(三)规范企业职工的安全行为。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的管理安全工作是系统工程,成为企业的工作效果的综合体现。对全体职工进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职工的安全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改善职工的安全行为水平。企业职工具有良好的安全行为,应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开展安全生产的模拟演练,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这样才能有效应对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复性操作,减少工作的危险性。
四、结论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2
(***东风发电厂)
东风发电厂成立于1993年6月9日,位于***省清镇市和黔西县交界的鸭池河地段,是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二级电站,为地下式厂房,1987年开始筹建,1994年8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5年12月全部建成,经过改造增容和机组扩建,现在厂总装机容量为695MW,年设计发电量为亿千瓦时。
东风发电厂自建厂以来,历届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超越一切,无可替代的位置,目的是关爱生命、珍惜人生,营造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东风发电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人人重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通过深入挖掘,归纳典型经验教训,提炼出“尊爱生命、幸福人生”的安全核心价值观和“未雨绸缪,滴水不漏”的安全理念,形成了以“水”为特质的安全文化体系,形成了全厂共同遵循的安全行为指南,有效提升了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了企业稳定发展。东风发电厂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华电集团公司首批四星级发电企业;连续七年获得全国大型水电厂(站)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保障
发电企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国家重要国有骨干企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电力供应的重要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发电企业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倡导“诚信敬业,和谐高效,求是创新,持续超越”的企业精神,营造热爱工作、享受工作、快乐工作的氛围。在实现员工与员工和谐相处的同时,认真落实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勤俭办企等各项规定,为实现“国内先进,行业一流”的企业愿景,进一步实现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 和谐共赢,为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人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体制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发电企业的发展道路充满挑战和风险。企业要发展,必须拥有坚实的安全基础,革除管理体制僵化、管理机构庞大等“亚健康”弊端,建立健全高效完善的激励监督机制、企业标准体系和劳动用工制度。作为电力企业,人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职工,另一方面依靠职工,实现人、企业价值最大化。对此,电力企业通过加快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管理、提升服务,使安全文化积极发挥其庞大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实现管理严格、队伍精良、文化优秀、环境优化,推动员工健康成长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确保企业安全发展的迫切需求
现阶段,东风发电厂安全管理已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管理各体系间的沟通协作不畅,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工作主动性不足,安全管理存在被动现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本质安全需求等,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努力,而应该建立一种体制、培育优良的安全文化,在培养、引导、约束、激励的过程中发挥好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因此,建设好安全文化对于企业安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生产系统和人文环境为目标,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以已有的安全经验为基础,以被激发出来的职工内在潜能为动力,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整合方法,上下齐心协力,建立起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宣传、教育、培育职工具有本职业提倡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精神、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知识及技能。通过完善和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安全设备和科技手段,制订和建立预防灾害、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使企业作为一个有扎实安全基础、市场竞争力和良好形象的实体。
这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行动,成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工程,由此而继承、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
(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安全
生产
形象
文化
安全
生产
行为
文化
安全生产理念文化
①核心层: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理念体系。它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准则,体现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宗旨、方针、目标、计划、体制和机制等方面。
②中间层: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指在企业安全文化核心层指导下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落实情况,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所表现的工作方式以及应对事故的方式。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安全文化的状况与水平。
③层: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呈物质形态的安全生产设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用品、员工的作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呈非物质形态的安全生产氛围、公共关系、媒体传播、凝聚力、影响力等。
(三)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机制和文化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好的文化能够成为凝聚人、激励人的有力抓手,能够营造好的氛围,促进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且只有将好的安全机制长期运作、沉淀、提炼,最终才能形成好的安全文化,好的文化和好的机制相辅相成,因此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只有真正形成了安全文化,安全的观念和理念才能真正灌输到每一位职工的头脑中,才能将“尊爱生命,幸福人生”的核心价值观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最终才能真正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保证安全,安全状况才能真正实现可控、在控。遵循这一主线,厂领导要系统、科学的将安全价值观体现在机制、制度建设上,引导职工,推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氛围;中层干部将“未雨绸缪,滴水不漏”的安全理念践行在工作计划、组织和控制中,通过制订厂年、半年、月工作计划、部门工作计划,严格实施月度、年度考评制度,履职尽责做好表率和引领作用;职工把“一切违章可以预防,一切风险可以控制,一切事故可以避免”的安全认识观落实在具体工作中,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学习、规范安全措施,将安全认识观转化为行动和责任,做到主动重视。当一个人做到主动重视,先进典型就会出现;当一个班组做到主动重视,先进标杆才会树立;当全厂员工都做到主动重视,就形成了一种优秀的安全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2007年来,东风发电厂在总结建厂十四年来企业安全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具有东电特色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思路,有力推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有效促进了安全生产(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图
首先是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价值观。
其次是着手建设、完善安全管理的机制。机制和文化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好的机制才有好的文化。且只有经过好的安全机制的长期运作、沉淀、提炼最终才能形成好的安全文化,因此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第三,只有安全文化真正地形成了,安全的观念和理念才能真正地灌输到每一个职工的头脑当中去,形成安全第一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人人重视,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最终才能真正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地保证安全,企业的安全状况才能真正实现可控、在控。遵循着这一主线,可以这样理解,领导是否重视,看职工是不是人人重视。
检验安全文化是不是真正地形成,主要看职工是否在思想上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检验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看机制是不是真的建全,机制是否健全检验领导班子是不是真正重视。因此通过机制的完善,通过制度建设,通过全体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
(一)加强组织领导,定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
2008年,东风发电厂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厂领导班子为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东电文化建设工作的决策、领导、督促与评价。设立东电文化建设办公室,挂靠党群工作部,负责组织、推进东电文化落地的各项具体工作。东电各党支部相继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正、副组长的文化建设推进工作组,设置兼职的企业文化专员与东电文化建设办公室对接,负责本部门企业落地工作的正常实施。通过建立完善的推进机构,为构筑东电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机制的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从领导“思想”出发,通过影响、引导、建立推广安全第一的安全价值观,使员工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与领导者一起确立目标,并朝着这一目标去奋斗。
二是着力安全文化长效机制建设,设计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与安全价值观一致的制度来保证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把企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挂钩来保护员工个人的利益,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三是着力于系统推进,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依靠企业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围绕安全价值观共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工宣传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媒体的宣传作用;工会组织在开展群众性文娱教育方面的作用;安全监督机构在安全、监督、保护、惩处方面的作用;生产技术部门技术创新、技术保障作用;人力资源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的作用;计划财务部门的资金保障作用。如召开由全厂职工参加的安全文化宣贯大会,签订安全承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安全承诺行动;另外编印下发了《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安全漫画集》、制作13期安全专题橱窗、组建安全文化专题网站、出版一期安全专题报刊、挂置“安全视频宣传台”,开展安全征文活动,并出版了一期安全文化专刊,广泛宣传安全文化,有效形成了上下一致、高度认可的安全文化。
四是着力将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共进,协调发展,整体推进。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形象识别、工作规划、岗位职责、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层面。
五是着力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发挥领导示范作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关注安全生产,不搞特殊化;在安全工作最困难的局面下,永远承担风险,迎难而上;在管理上一视同仁,使员工在制度面前得到平等对待和人格尊重。领导者要表现出正直,以正面的形象表现自己,做到通过树立个人榜样而起表率作用,率先垂范。
(二)构建本企业安全理念文化,积累员工共识与认同
树立“未雨绸缪,滴水不漏”的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人人重视,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围绕“人身,设备,防汛,环境”四个重点,以“一切风险可以控制,一切违章可以预防,一切事故可以避免”的安全认识观指导安全生产,着力打造安全精神文化,注重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根本统一,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在班组设置安全看板、在中控室设置“安全角”等形式,把安全文化植入日常管理;实施亲情管理,组织全厂职工观看了“泪的呼唤”安全警示教育片,把赋予了浓浓情谊的“亲情桌牌”、“温馨提示牌”放置在职工工作中随处可见的位置,时时提醒关注安全;整合厂工、团组织力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月“十个一”活动,不断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的安全理念,让员工从内心认同实现安全文化的价值理念,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
(三)构建安全制度文化,让规章制度成为员工的日常习惯
发挥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目标分级控制管理。建立了安全责任体系、培训体系、监督体系、绩效体系、应急体系等7个管理体系,强化了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以法治安,推行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逐步实现了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
——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四级控制”的原则,逐级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建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组织、各岗位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控制指标,建立目标体系和控制指标体系。根据各岗位的特点,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执行和监督的各个层面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做到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措施逐级落实。
——安全监督体系:企业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监督网及企业、部门、班组组成的三级安全网,形成完整的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共同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安全文件体系:逐步建立安全文件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主要文件有:《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应急救援预案管理规定》、《反违章管理实施细则》、《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安全监察管理制度》等。
——安全培训体系: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开展安全性评价培训以及新员工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各岗位新上岗、在岗、转岗等常规安全生产培训;结合每年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及考试;结合每年培训内容,对企业各层次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抽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反违章技能。
——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的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工作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加强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的培训,定期进行演练,并根据演练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安全绩效体系:建立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将安全绩效考评纳入部门月度绩效评价体系,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管理综合评价,并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实现安全目标、安全生产管理优秀、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事故责任人予以处罚。同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以及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对企业安全工作的影响,对企业安全工作方针、原则、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和规程制度等进行修订、调整,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安全归因体系:对企业安全管理中暴露和潜在的隐患,从领导层的机制建设、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执行层的遵章和严格执行的能力进行系统性、层次性、方法性、持续性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真正做到对问题的治标治本、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安全归因体系
厂领导作用的发挥与厂领导的素质密切相关,厂领导的能力、理念和作风决定了厂领导的素质,厂领导作用的发挥在于推进机制建设;企业管理层负责领导企业安全生产部门推进机制建设,通过计划、技术等文件规范机制建设;管理人员实施考核与执行,在考核与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党政工团的联合作用形成企业文化,培养职工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四)构建安全行为文化,促进企业本质安全
行为文化对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型、约束性影响,它集中体现了安全理念和安全形象文化对企业和员工的要求。东风发电厂多措并举,安全生产行为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在现有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借助程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风险预控管理,创建了生产岗位风险预控系统,采用事前控制模式,从“人、设备、环境”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企业安全风险的预控水平,达到简化管理程序、优化配置人力财力的目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用管理手段约束人的行为,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38项安全管理制度、114个管理规程等措施约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另外,推进技术监督动态管理,制订并实施了《技术监督绩效管理办法(试行)》,运用科学的统计学模型,将技术监督各项指标细化、量化,抽样检查,有效促进了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力加强了设备管理。
(五)构建安全物质文化,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物资保障
安全精神不足和安全物质的投入不足,都必然造成安全管理的缺陷,埋下安全隐患。一是加大技术投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来保证不出现人为差错,在近三年的汛前检修工作中,东风发电厂完成了220kV全封闭组合电器大修改造、二号水轮发电机扩大性大修、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等46项检修、58项改造项目,完成了2号施工支洞堵头拆除工程、右坝肩加固处理工程、溢洪道坡脚加固处理工程三大隐患治理,有力地夯实了安全基础;二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围绕人身、设备、环境、防汛四个安全工作重点,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按照“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备选型,做到在设备全寿命周期内最优;保证职工职业安全健康劳动保护和生产、生活安全设施规范化的投入;坚持文明生产,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选用环保、节能的设备,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电磁污染,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三是用安全生产理论和原理指导家庭生活的安全,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公共安全、家庭安全、逃生与急救等。每一个员工都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自我做起,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维护公共安全秩序,共同创造更加安全、安定、和谐、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持续深与拓展,安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推进了安全生产进入良性轨道
事故将严重影响企业有序生产和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的实质就是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效应。一方面共同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面对“6·28”小区暴雨,全厂上下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按照该厂《小区暴雨危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成功阻止了一次水淹厂房事件;另一方面用企业安全文化的力量为安全生产服务,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生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成功推进实施了《检修管理办法》、《检修文件包管理标准》、《技术监督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推进了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和岗位风险预控系统建设,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向着“全员、全面、全过程”方向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真正进入了良性的轨道。
(二)促进了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职工的安全行为与企业的发展有关,通过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进一步规范职工安全行为,提高了职工安全觉悟,形成了主动消除安全隐患、主动纠正习惯性违章的良好氛围,在生产现场设置违章曝光栏,各班组、各部门主动查找安全隐患,层层抓违章,严格履行安全责任联责制,有力确保了安全规程的落实。
(三)形成了安全生产的良性长效机制
安全文化是职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东风发电厂致力于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截止2010年7月31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926天,已累计发电亿kw·h,创工业总产值亿元,连续三年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四)保障了对企业和职工的长期激励作用
以正向的激励和反向压力不断规范、约束企业和职工的行为,使其既有搞好安全生产的长期动力,又有主动律己、克服习惯性违章的自觉性。广大员工严格执行意识、精细管理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进一步激发。2009年,东风发电厂荣获全国水力电力质量管理协会“全国电力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第十六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3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一)加大安全生产宣扬力度,实施员工安全生产培训
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重点在于对人员的管理和合理分配。注重对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实现从被动意识到主动防范的思想提升,注重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防范工作的培训,将之作为员工的重要素质来抓,并总结到员工的工作考核中,让员工切实理解并学习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和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企业自主改善生产环境,打好安全管理的基础
切实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了企业在生产设施建设、安全设施及设备管理的行为,加大了重大危险源管理力度,促进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改进与提高。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仅及时发现了风险,且能够对照找出存在的风险问题,使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处理,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得到大大提升。
(三)将安全生产逐步规范化,实施企业生产规范化管理
将安全生产逐步规范化,不仅能避免可能因不达标而产生的安全事故,也能够使企业生产条件得到提高。事故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培养员工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员工一点一滴累积形成良性循环,能够有效防范伤亡事故的产生。实施企业生产规范化管理,是企业不断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不但有利于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提升,更是企业赢得市场、在稳步健全的体制中踏实前进的重要方针。
二、构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施有效措施
(一)完善健全管理制度,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1)注重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工作责任,将发生过的安全事故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做到对规章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规范、完整的安全工作制度,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如《员工安全学习制度》《安全操作行为规范》《企业对于安全操作的奖惩》《安全操作季度考核评估》等等一系列文件,让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范化的操作习惯,在细节上纠正员工在操作中的不良行为,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安全行为出现的风险。
(2)企业的安全管理与规章制度的执行密不可分,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仅能够为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化管理。让员工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执行力度的考核,将之加入对员工工作绩效考核中,使整个企业对安全工作加大重视,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水平。
(3)重视安全标准化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与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相结合、与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相结合、与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建设相结合、与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加快转型升级相结合,从而解决安全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富强发展。
(二)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
(1)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实施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改进管理体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方针,找出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而应根据自身情况,从安全生产的目标考虑,以安全管理为基础,建立相关机构、完善制度体系、加大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定期安全考核检查以及应对安全事故时相应的处理方案,做到人人按安全生产制度办事的基本原则。
(2)完善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标准,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及安全标准,定期对生产工作的设备以及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安全度是否达标,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分出部分资金作为安全工作生产的投入,以此来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进行。
(3)将操作工序的标准视为重点,让操作员工按步骤来办事,严格遵循操作要求,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任何岗位的操作人员都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4)实践证明,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建设,百利而无一害。譬如某知名煤炭公司在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重点的同时,还建设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现了安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扎实进行了安全防患与风险检查,巩固了公司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推动公司各项生产工作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三)打造规范、标准的安全工作方针,防范风险管理
(1)在不断深化改革安全制度体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从长远考虑,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生产指导政策,并在实践过程中详细分析、不断改进。在内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提升,完善作业环境的安全措施,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发现整治,为企业安全生产巩固基础。
(2)夯实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可设立相关风险评估部门,依据在生产工作中实际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将之划分风险等级,风险等级较高则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安全实施方针,控制操作环境的作业风险,形成一套系统、周密的风险评估工作,以此不断的改进对风险的控制管理,结合实际、当时发现立即检修。
(3)落实安全标准化的执行力度,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都应贯彻执行企业所指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分工明确,使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实现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从而达到工作效率的提高,完善企业内部优化改革,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实现企业的逐步稳定、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不但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安全制度,也要遵循安全生产工作本身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深刻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生产、操作标准、防患风险”作为重点,强力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将提高企业生产工作的整体水平,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将综合治理工作与日常的安全管理内容有机的相结合,逐步形成素养,进而演变为常态机制,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