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差旅费管理制度【汇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27878

【导言】此例“差旅费管理制度【汇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差旅费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篇】

所谓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

休闲农业景区的发展标志着全球农业休闲度假大发展时代的到来。我国国内许多地方都发展了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例如联合国环境署命名为“全球生态500佳”的浙江奉化滕头村、北京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场、辽宁盘锦西安生态养殖场等,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城市近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发展运作中,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但仍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

1、脱离农业经营

如有些休闲农业园以农业的名义征地,然后搞房地产开发,严重偏离了主题,往往是人气没有增加、地皮没有增值、收入没有增长,结果只能是低价转让或者关门了事。

2、项目雷同,缺乏创新

中国目前大多数休闲农业的产品基本上都停留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再附送一些采摘活动的层次,各项目之间没有差异。仅北京一地,就有顺义“三高”、昌平的“小汤山”、朝阳的“朝来”、海淀的“锦绣大地”等数家的产品类似,导致市场吸引力的相对下降和相互间竞争的加剧。

3、有人气没财气

游客到度假村后,往往花费不大,除了少量娱乐和餐饮外,不再有其它的消费,导致景区虽然热闹非凡,但最后一盘点还不够运营费用的。分析原因,造成消费乏力的原因不是游客的消费能力不足,而是可供选择的商品较少,许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游客有钱花不出去。

4、淡旺季明显

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的影响,休闲农业旅游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在北方,淡旺季的反差非常明显。同时由于客源群体主要是城市人口,周一到周五的生意往往比较冷清,周末又人满为患,接待能力显得不足。

分析和比较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休闲农业景区,有许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有些具有共性或者具有一定的市场领先性,这是发展休闲农业型旅游景区的基础和方向。

某度假村总占地三千余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以农为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方针,在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将农业和旅游两种产业结合,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该度假村2003年的收入高达亿元。

一、生态的原则

“田园性”、“乡村性”和“生态性”是休闲农业园主题选择的基本出发点,生态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是发展休闲农业型旅游景区的基本原则。

生态作为农业和旅游两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全过程体现在:①能源的利用;②循环经济与3R原则;③以园养店,以店促园――旅游与农业相结合。

该度假村利用天然能源、能源再利用,比如使用地热、太阳能和沼气,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目标。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发展活动组织成“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旅游循环经济表现为5个特征:经济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3R”原则则是Reduce(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Reuse(产品的再使用原则)、Recycle(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该度假村在实际运作中遵循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种养的循环圈以及循环经济的“3R”原则,既节约了能源实现资源再循环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园”塑造绿色的旅游环境,提供消费的产品,是成本中心,“店”是消费场所,为园的产品提供顾客,是利润中心。前店后园的布局格式保证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与融合。

该度假村按照“以(农业)园养(旅游)店、以(旅游)店促(农业)园”经营思想,在布局上采取“前店后园”的方式,“园”有种植园区、养殖园区、科技园区;“店”有有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的“开饭楼”;四季可垂钓的“蟹宫”;综合性大型康乐宫;特色农家小院客房和仿古农庄;各种动物观赏的“宠物乐园”;夏日室外冲浪的海景水上乐园、各类农家民俗表演、农业观光、采摘、自捡生态蛋等项目。

二、寻求产品差异,创造欢乐体验

现代旅游者寻求不同的体验、强调自己做主,观看享受但不损坏、只为有趣、并存(Being)、理解、冒险、外出尝试地方风味、混合等理念。而差异性、参与性与挑战性是项目设置的基本要求,其中差异性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差异性主要包括唯一性、第一与多样性。旅游产品要体现出新鲜感,首先要有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其次具有唯一的特征,最后是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在项目设计中,主题是十分重要的,特别需要体现地方性。

该度假村注重从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比如现场消费、创造自然的氛围、设计民俗游乐项目、创造消费的需求,让游客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度假村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给游客创造出集食、宿、游于一体的平台。

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产品设计、奇特的农家文化,旅游与休闲的巧妙结合,众多的参与性项目,悦目的资源整合,不同的消费档次满足不同层面的消费者需求,高质管理与温情服务等构成了度假村提供游客欢乐体验的基本要素,使游客感到物有所值。

农业休闲旅游的一般比例为:旅游收入占总收入(农业收入+旅游收入)的40%左右,条件差的地区,旅游收入可以占总收入的20%左右。而在该度假村,所占面积中90%为农业用地,10%为旅游休闲用地,但其收入70%来自旅游,30%来自农业。

某度假村总占地三千余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以农为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方针,在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将农业和旅游两种产业结合,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该度假村2003年的收入高达亿元。

三、管理目标与管理系统总体控制、有序服务、整体经营

在一个时期内,由度假村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实施对旅游区的总体控制,包括统一区域内规划,统一区域内建设,统一区域内管理标准,使区域内所有从业者都能如一个企业内部各环节一样,得到有效控制运转,最终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

组织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和奖励制度,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目标,促进景区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董事会制度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是休闲农业型景区的一种比较好的管理形式。

经营管理

各区分开管理、独立核算、循环利用。首先是农业区和度假村分开管理,各自独立核算,实行大循环。该度假村的饭店与农业区现有员工1500多人,实行分开管理、独立核算制度,饭店聘请的是专业人士经营,农业区实行的是承包责任制,遵循了一条“以园养店、以店促园”的发展思路,实行园区开放(不收门票)、采摘园免费品尝等措施。

经营体制

管理方针

强调景区生态是景区的生命,生态效益等于或者大于经济效益,不仅仅使环境得到保护,而且使环境更美好、更丰富;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景点向游人介绍、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企业的财富与资产进行管理。

内部能力建设

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完善服务系统,积极推进岗位交叉互补(Cross-Utilization)与现场走访,由游客和员工共同营造度假村的欢乐氛围;在服务过程中,推行行动准则的“SCSE”策略,即:安全(safety)、礼貌(courtesy)、表演(show)、效率(efficiency);同时,编制详细的作业手册,保证提供服务的质量。

叶昊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旅游规划专家

旅游规划专家,在旅游行业工作10余年,专长于宏观战略、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从事酒店管理、旅行社、景区管理等工作,主持和参与过多个旅游规划和策划的编制工作,发表过多篇文章,作品收录入《中国旅游理论与实现》、《中国原创导游词全集》等。

四、获取综合效益合理回报、适度风险、多业共生

不追求高额和短时间内的回报,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基础上,综合各个方面信息,研究政策风险、控制经营风险、防范道德风险、减少合作风险,制订详细周密的开发和运作计划,从各个方面保证投资和经营的可控。

以“创造新的生活品质”为宗旨,坚持“生态社区”的开发理念,按照“旅游+农产”运作模式,营造区域亮点。总体发展思路是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个理想的绿色家园,通过主题公园化的再造过程,打造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空间。

差旅费管理制度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休闲旅游;环京津产业带;战略定位

Abstract:At present, the leisure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consumption and new fash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Hebei province has the advantage of location and resources,so it should take travel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as tourism industry focus , adopt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actively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eisure tourism industry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explore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ways of constructing coastal tourist economy strong province in order to achiev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leisure travel;industrial belt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strategic positioning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休假制度的实施使我国旅游经济正在向休闲经济形态转变,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旅游发展的新时尚。河北省具有环京津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以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作为全省旅游重点任务加以推进,不仅是加快河北资源和区位优势向产品和市场优势转变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实现河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建设沿海旅游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

一、优势条件

构建旅游强省的空间布局,突出抓好环京津、环渤海、环省会三大旅游圈建设,是河北省“十一五”期间旅游业主要建设目标。目前,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条件基本具备,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客源潜力巨大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是河北以北京、天津市界为基点1小时左右车程的区域,主要涵盖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等7个市和40多个旅游重点县。该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与京津地域相连,人脉相通,旅游发展基础较好,旅游设施设备相对完善,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旅游消费群体集中,京津两地市民现有3 000多万,是河北两个最大最成熟的旅游客源市场,目前河北入境游客的80%和国内游客的40%来自京津或通过京津中转,每年河北旅游收入70%以上也来自这个圈层。随着新假日制度的实施,短假期增多,近途旅游机会增加,京津旅游客源市场潜力会更加巨大。该区域不仅是京津居民休闲、度假、娱乐短线旅游的首选之地,而且是疏散和分流京津国际、国内游客的理想之地。

(二)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文化底蕴深厚

河北自古属燕赵之地,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地形地貌齐全,自然风光秀美,是全国惟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环京津地区旅游资源更为丰富、集聚度高,河北省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6处部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绝大多数4A级景区在这一区域内,河北省的7处国家地质公园、24处部级级森林公园中,有5处和19处也在该区域内。此外,该区域不仅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而且特殊资源荟萃,民俗风情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呈现出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特点,具有能够生成多样性的组合资源或景观反差优势,互补性强。这无疑为加快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休闲旅游成为新时尚,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休闲旅游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尽管中国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休闲经济已初具规模,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延长,休闲旅游不仅成为旅游业中的热点和支柱,而且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需求将会全面扩张。2007年北京人均GDP就突破了7 000美元,天津人均GDP也已突破6 000美元。显然,北京和天津的整体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都明显处于强势。作为环绕京津地区、拥有绝对地缘优势的河北省,理应牢牢抓住京津居民对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需求不断膨胀的大好态势,加快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步伐,形成有自己的特色,走在全国的前面。

二、制约因素

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河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目前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与河北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和区位优势还很不相称,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一)对休闲旅游认识不到位

尽管休闲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但许多地方主管部门和旅游经营企业对此趋势反映迟缓,甚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休闲旅游看作是追求享乐、奢侈浪费,缺乏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不能及时把握商机,掌握市场主动权。缺乏对休闲旅游的功能特点、消费需求、产品需要的真正了解,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全面规划

休闲旅游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该区域内相邻旅游景区之间的协作不强,大多是诸侯割据,各自为战,普遍处于“小、弱、散、差”状态,难以协调旅游综合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强大的竞争力量,难以快速均衡持续发展。如白洋淀景区的管理涉及两市三县一区,是典型的条块分割体制。

(三)休闲旅游产品知名度较低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但河北长期以来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三流的产品。主要表现在休闲旅游品牌观念淡薄,产业意识不强,盲目开发,粗放式经营,甚至粗制滥造;产品质量不高、档次低、内容雷同、形式单一,缺少休闲元素和文化内涵,缺乏个性和创新。再加上北京高品位资源产品对河北的弱化或替代效应,难以形成在国内外具有高知名度、大吸引力、强竞争力的主打品牌休闲旅游产品,从而影响休闲旅游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

(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功能结构还不够全

由于资金投入过少,融资渠道不宽,“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配套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京津短途假日旅游的兴起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难以适应。如旅游城市和重要景区间交通不畅或路况等级低,部分大型景区间的交通环线尚未形成;大多旅游区功能结构单一,休闲度假功能较弱,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偏少,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有的景区市场秩序混乱,“黑社”、“黑车”、“黑导”等宰客现象时有发生,脏、乱、差问题仍然存在,难以吸引游客。即使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客仍面临着乘车难、住宿难、上厕难、购物场所少等问题,如河北的秦皇岛,其自然条件与辽宁的大连相差无几,二者的旅游形象之所以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就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上。

三、建议与对策

环渤海经济带的加速崛起、京津冀都市圈的加快建设和奥运会的即将召开,必将使河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直接受益、借力提升。当前,加快建设步伐,加大创新力度,全力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转型升级,已成为河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增长点。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管理机制

加快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仅仅靠7市政府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河北省政府应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宏观调控,总揽发展全局,切实发挥主导作用。

1.转变观念,广泛宣传,形成共识,提高全省对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重要性的认识,培育一种健康的休闲度假观和休闲文化。

2.对旅游休闲带建设进行科学定位,统一规划,尽快编制出台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专项规划,并制定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措施,充分发挥协调、引导、监督和服务等职能。

3.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资金上帮助解决,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以旅游休闲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平台,提升休闲旅游开发档次和运营水平。

4.打破行政界限,加大协调管理力度,创新机制,规范发展,避免各市、县(区)的低端不良竞争,在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和整体宣传促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重视环境保护,从资源的浅层掠夺性开发转向资源的深度利用,促进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把握京津市场需求,突出休闲特色

在个性化消费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休闲旅游的体验在深化,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客源市场是休闲旅游业一切要素运行的核心。既然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市场定位主要是北京、天津两地客源,那么就应根据京津高消费、高价值群体的旅游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大力抓好休闲旅游新产品的系列开发,不断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结构,突出休闲度假特色,以满足京津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需求。

1.开发不同消费时段的系列产品。节假日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不仅优化了休假时段的长短搭配与季节交替,而且使人们拥有更多的休闲选择,得到更好的休闲享受,短期、短途的家庭式、散客式自助休闲旅游更为普遍。因此注重开发双休日、“黄金周”、寒暑假、带薪假期等不同时段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倍受推崇。

2.开发不同消费档次的系列产品。尽管京津消费水平接近国际潮流,但更多的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小康阶层,且休闲旅游已呈现由高端市场向多层次化市场转化的趋向,所以休闲产品设计开发应围绕高、中、低三个档次同时展开。既有高档消费的休闲旅游度假设施,也有能满足基本旅游市场需求的标准档次产品,还有适合中低收入消费需求的经济旅游产品等。

3.开发不同消费内容的系列产品。如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乡村风情游、农业生态游、运动健身游、文化体验游、猎奇探险游、会展商务游等旅游新产品,重点发展高尔夫、滑雪、温泉、游艇、马术等现代休闲旅游项目,充分满足旅游者追求深度体验、增进身心健康的高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需求。只有在产品开发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新、奇、异、特的项目来吸引旅游者,并形成环京津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才能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打造河北品牌

推进区域合作,实现旅游资源的统一整合,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开拓市场、打造休闲旅游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旅游是一种无边界行为,休闲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除本身的资源特色外,还取决于它能否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形成点、线、面统一的旅游区域。目前,针对河北环京津地区休闲旅游产品数量多而精品少、景点分散而知名度较低的现状,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依照资源要素的市场特点,积极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景区的合作。要改变画地为牢、无序发展的状况,统筹兼顾、联合促销,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配置合理、区域分工明确的格局,提高休闲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环京津地区休闲旅游的“无障碍”化。

2.充分发挥环京津区域内蓝(海滨海岛)、绿(自然生态)、红(革命圣地)、白(冰雪)、黄(皇家文化)五大特色休闲旅游优势资源,按照把亮点做亮、把优势做大、把重点做强的要求,联合打造海滨海岛度假、森林草原生态、皇家风情文化、世界文化遗产、滑雪健身、温泉养生等个性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精品。用文化内涵培育品牌,用品牌提高知名度。

3.在加快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强化与京津休闲旅游同源异质的互补功能。因为同质化的资源需要差异化的产品,类同化的市场需要错位化的经营。既要积极与京津进行实质性合作,整体策划,互利共赢,更要在环京津休闲旅游精品的设置上,扬长避短,打造产品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开发具有河北特色的主打项目,培育能够代表河北休闲旅游形象的标志性产品。

(四)调整旅游要素配置,提升服务质量

休闲度假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同时,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休闲度假旅游更加强调实现个性价值,更加强调文化消费和深度体验,更加强调休闲、放松以增进身心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必须大力加强水、电、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尤其要重点加快宾馆餐饮业发展,抓紧形成以四星酒店为龙头,三星、二星酒店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宾馆业格局;结合全省路网建设,改善旅游城市之间、城市到景区以及景区间的道路交通,重点打造京承秦、京承张、京津保三个陆上休闲旅游“金三角”和秦皇岛、大连、烟台海上休闲旅游“金三角”。

2.调整好旅游六要素的合理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京津游客高层次、多元化休闲消费需求,充分发挥休闲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作用,系统谋划大旅游产业发展,把休闲旅游与生态、商贸、会展、度假、娱乐、商务等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加快培育和壮大产业新的增长点。

3.从传统管理转向现代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休闲是服务经济,对于服务的规范与管理,是进行旅游品牌运营最有价值的模式,是提升休闲附加价值的基础。显然,休闲旅游需要彻底改变管理粗放、服务粗鲁、环境粗陋的现状,把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服务有机地结合在每个环节上,真正使休闲旅游服务精细化、品牌化。

参考文献

[1] 刘群红。发展我国休闲旅游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求实,2000 (8):41-43.

[2] 王国新。浅谈我国休闲旅游与休闲产业、休闲社会的发展关系[J].旅游学刊,2006(11):8-9.

[3] 樊英。休闲旅游——体验经济时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特区经济,2006(5):194-196.

[4] 齐勇锋,季淼。 “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6(13):29-30.

差旅费管理制度范文【第三篇】

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已经表态:“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务旅游市场。”的确,中国的商旅业表现出了巨大的弹性,即使是面临全球形势不稳定、经济疲软等现实问题,商旅业市场仍然保持缓慢稳步的增长,这是令人赞叹的。随着市场规模的逐年变大、利润可观、政策扶持,商旅业务俨然成为一块让人流口水的大蛋糕。虽然国内很多商旅管理公司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一些自身优势,但这些公司的经营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从发展现状来看它们根本无法与国际商旅管理公司同台竞技。

四大顽疾

顽疾一:企业服务能力较弱

国内的商旅管理公司面临的是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国外的服务提供商。国外商旅管理公司发展较早、理念先进,它们不仅给企业客户提供商务出行的一系列基本服务,还提供大量增值服务,其理念核心是对费用的管理,即通过差旅政策,控制客户的差旅开支。在美国,差旅管理的理念已经非常成熟,很多企业都将行政管理中的差旅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商旅管理公司,商旅管理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和顾问服务以达到降低客户可控开支的目的。

话说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的主要差距在于技术和人力资源。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外公司用的预订系统和国内不同,虽然这两年国内的技术发展也很快,系统也越来越完善,但尚有一定距离。技术手段与整个服务都是息息相关的,影响层面很深远。从人力资源层面看,国内具有专业差旅服务经验的旅行顾问和客户经理比较稀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要求他们能对客户的差旅费用进行系统的管理。

而且国内只有小部分大型商旅管理公司建立了ISO等规范的企业管理体制,制定了标准化操作流程,并与客户约定了KPI指标及SLA服务水平协议。但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商旅管理多如牛毛,这些有相当一部分是靠自身经营前期开发的几个重点关系客户作为支撑,服务方式还是非常初级的,甚至是家庭似的,服务水平还十分低下。

顽疾二:费用收取方式存在缺陷

对于商旅管理公司来说,透明的价格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客户企业会因怀疑商旅管理公司私下与酒店或航空公司有秘密协议,而不愿向商旅管理公司支付服务费。

而国内许多商旅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非常低,在这种条件下,试图向客户说明关于任何服务费和交易管理费用的收取方案都很容易被否决,所以如何建立一个完全透明的价格体系来达成双方的信任,将是至关重要的(见表1)。

国内的大部分商旅管理公司还属于“落后企业”,所以在提升管理水平上有很大进步空间,能预期到的市场机会也是很大的。其实中国企业早已习惯了商提供免费服务的方式,对于商旅管理公司收取服务费还是比较排斥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商旅管理公司首先要与客户企业进行沟通,向其灌输商旅管理服务的理念,帮助其认识商旅管理服务,并与一般的服务区分开来。其次,运用在线差旅管理工具,为客户企业建立透明的价格体系,消除其心中的疑虑。再次,向客户提供多种收费方案以供选择。

说到收费方案的问题,其实收费标准单一向来是国内商旅管理公司的硬伤,国内大量的商旅管理公司还在沿用纯商角色的返还佣金模式,或是差价方式进行经营;从收费的项目来看,还处于单个产品单独定价的方式。例如,国内某知名商旅管理公司的加价方式中,机票的加价模式是固定的(只能在收费金额上做调整),酒店产品的返佣模式也是固定的(只能在收费金额上做调整),如果国际客户要求根据行程报r(即按每人单次出行所使用的所有机票和酒店的整体行程报价),该公司没有这样的报价体系和相对应的数据处理系统,这样的竞标报价需求对于该公司来说是相当有难度和没有准备的。所以,国内商旅管理公司这样的定价方式,无法吸引那些总部在国外,已在美国或其它欧洲地区长期使用美国运通、英国BTI这样类型的全球性企业。最终的结果是,本土企业根本无法与国外的商旅管理公司竞争,导致失去这一类型的目标客户群。

顽疾三:信息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大

受信息技术发展影响,旅游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重新洗牌。传统旅游行业中的航空、酒店、租赁、旅行社和景区等机构,受到新兴的旅游服务网络公司冲击,经营业绩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看,传统旅游业最基本的经营核心即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旅游行业有机会、有条件根据游客的满意程度,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推动旅游行业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赢利模式,向以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但是国内大部分旅游企业目前仅将信息化作为旅游服务的辅助措施,在面向企业客户的商旅管理服务商,与国外先进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开发上,仍存在较大距离。目前,只有中青旅等极小一部分企业采用了美国运通等公司相似的商旅信息管理系统。

顽疾四:存在资金占用问题

一般情况下,商旅管理公司先要垫付所服务企业的商旅费用,然后在下一个月结账,这就给商旅管理公司资金周转方面施加了压力,导致商旅管理公司在目标客户选择上更加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客户的顺利进入,影响了企业的预期赢利水平(见表2)。

对于相当多的商旅管理公司来说,客户对它们的签约前提常常是必须能接受周期性结算的支付选择,对于商旅管理公司来说,大量的资金占压时常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导致业务无法扩大,对供应商的款项无法支付,甚至面临供应商停止资源供应等难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客户可能会出现延期付款的情况,这样对企业的经营来说可能是致命的,现金周转困难是业内的棘手问题。

解决策略

策略一: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

国内商旅管理公司的服务能力还很弱,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提升自身产品的核心价值,来最终引导服务赢利模式的转变。

商旅管理公司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内外价值,才能确定哪些是最确定、最有效的符合不同类型公司客户的需要,因为价值提供得过多和过少都会影响到服务是否能十分切合客户的诉求,并加以收取合适的费用,形成健康的赢利模式。英国商旅管理公司BTI对于客户的内在价值需求就十分明确,并向客户提供了节约时间的关键因素,其公司的信息系统能对客户特定的时间优先需求敏感地捕捉到。对于外在价值方面,BTI致力于与客户达到相互受益,其公司的GEMS系统可使得差旅管理人员坐在家里就能从各种角度分析全球的管理信息。这种开放式的方法,使得客户企业的负责人一方面了解到自己的花费及商旅管理公司为他们所做的各项细节服务,同时也会看到商旅管理公司为他们服务时的运营成本。这样一来,在满足客户最基本内在价值的基础上,使客户体会到商旅管理公司可给予客户公司更加便利的外在价值,让相关服务管理费用的收取依据都十分明确,客户公司也会心甘情愿地支付相匹配的服务费用。

策略二:调整定价策略

1.以产品价值为基础的定价。以商旅管理公司中的VIP服务来说,VIP人员对于商旅服务的需求就远远高于普通用户,他们需要的是一对一的、管家式的、高端的、隐私的、绝对安全的、有备选方案的专属化服务,这给商旅管理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定价模式,即以所要求的服务价值来定价的模式。由于高端人士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只要对商旅管理公司所提供这种专属服务的价值是被认可的,收取相当高的服务费用也会被客户觉得是物有所值的。要知道,国内商旅管理公司平均产品的毛利率在6%―8%,但VIP产品的赢利预期要远远高出这个水平。

2.改变原有的费用定价模式。目前,有70%以上的国内商旅管理公司采取佣金的赢利模式及定价方法。这种定价方法源于传统的机票及酒店,但政策性的风险因素随时在影响着企业的佣金水平,而且直接将影响企业的预期赢利。一家商旅管理公司如果选择这种佣金的定价方式,一方面他们是无法与竞争对手就一些只要求服务费、交易管理费定价的客户进行竞争的,失去很多竞标机会;另一方面这种定价方式的结构性风险非常大,对企业的赢利预期有致命的影响。因此,国内商旅公司应该学习国际竞争对手的成熟定价方式,比如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来定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成本的考虑也要相对少一些。国内商旅公司需要有计划地调整在赢利模式中单一佣金模式的占比,将结构性风险降到最低。

3.产品捆绑式定价。国际商旅管理公司一直沿用一种非常成熟的产品捆绑式定价方案,收益水平十分良好。这种方式是将相关出行要素,如机票、酒店、租车、小型会议室等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这样的策略一方面可以促销购买者原来本不想买的产品,如租车等,但捆绑后的定价让他们觉得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让他们会得到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同时,预订产品种类的增加,提升了企业的的服务能力,也扩大了企业的赢利渠道,提升了收益。国内很多企业还只是以单项目进行收费,这种现状让国内商旅管理公司失去了相当一部分非常赚钱的国际型大客户的竞标,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摆脱传统机票、酒店的帽子。相对而言,国内企业的供应商资源是非常有优势的,所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系统开发将是实现组合报价的努力方向。

策略三:战略联盟与共同销售

对于国内商旅管理公司来说,目标客户的成功寻找是企业赢利的主要来源,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但国内商旅管理公司与国际大型公司相比,还存在着管理资源有限、技术系统落后、专业水平尚待提高的现实局面。所以,如果通过战略合作分工的方式,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进行共同营销,将是十分现实和结果可预期的赢利方式。联盟可以带给合作方资源互享的机会,允许各方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自己欠缺的能力。

另外,国内商旅管理公司的一个大难题为资金占用问题,因为80%的国内客户需要商旅管理公司先行支付相P费用,双方通过周期性结算的方式统一结款。这种方式的风险性非常大,常常有结算周期无限期拖长,企业无法得到当期收益,甚至无法回款的情况。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战略合作及共同销售,让商旅管理公司与这种长账期客户合作成为可能。第三方支付公司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这种支付方式近年来被受到广泛关注。经营这项业务的企业如易宝支付、财付通、快钱等,开始介入旅游分销的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主要模式为商旅管理公司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客户进行信誉评级,由第三方公司向企业提供一定的信贷额度,并代为客户与商旅管理公司进行实时结算。这样的操作方式规避了商旅管理公司的账款回收风险,没有资金占用的压力,所有的违约风险由第三方公司担负。作为回报,第三方公司将会收取一定的交易手续费用。目前有相当多的机票公司及商旅管理公司都有合作良好的第三方合作机构,这些机构的出现,使得商旅管理公司可以利用别人的资金进行经营,这样便可以扩大业务规模,并使企业发展不受资金的限制。与战略合作伙伴们的共同销售使得目标客户的范围更加广阔,商旅管理公司的经营风险降低,赢利水平得以提升。

策略四:创新赢利模式

目前商务旅行市场的赢利模式与移动通信业务初期发展有相似之处――以量的增长为主,在业务的质上鲜有成长。这样的赢利发展模式,近几年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严峻考验,移动通信业务趋于饱和,以微信为代表的OTT等创新移动业务开始发展,使得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电信厂商明明掌握着优势资源,钱却被人家赚到了。因此,借鉴电信业的经验,国内商旅管理公司在进行赢利模式的设计时,要有前瞻性,并积极寻求在赢利环节中大胆创新模式,保证企业的行业地位。笔者提供以下两种创新赢利模式:

1.差异化战略创新。对于商旅管理公司来说,要想成功地实施差异化战略,就要以客户的需求为重心,在价格、产品、服务和形象等不同方面进行需求组合。成功的差异化一定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这意味着更大的产品灵活性、更大的兼容性、更低的成本、更高水平的服务、更大的方便等特性。所以商旅管理公司应该做好顾客及竞争对手研究,同时集中自身的宝贵资源进行重点出击。例如,特殊的VIP产品设计就不失为一个非常有力的差异化竞争产品,客户对产品的认可意味着更高的回报和更高的利润空间,商旅管理公司应该深挖这种特性产品的潜力,利用差异化战略取得高收益。

2.信息增值利润的获取。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商旅管理公司BTI就已经开始向顾客推出自己的商旅管理系统,通过高科技来提升企业的管理价值,获取服务费用,提高竞标成功率。近两年,国际商旅管理公司CWT也推出了CWT MARKET,这是一款兼容iPhone和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CWT的用户下载了这款免费的应用后,还可以预览或下载其他20多种旅行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在项目竞标过程中大大提升了CWT公司的成功性,同时客户对这些程序的依赖使得CWT公司向客户长期收取费用成为可能,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易被改变。

同时,非行业内公司的软件应用也冲击着商旅管理公司的赢利模式,例如美国旧金山的HIPMUNK是一家典型的技术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近日该网站推出付费产品“HIPMUNK BUSINESS CLASS”。该服务针对小型公司,使它们无须通过旅游就可以进行预订管理工作。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免费试用期为两个月,之后每月仅需支付10美元,这是对传统商旅管理公司的极大挑战。

美国运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共推出以下几种技术系统:C-AXO在线旅行管理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端到端的互动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创建、管理及控制公司的旅行计划。管理信息(MI)解决方案能为任何规模的客户提供差旅数据报告,可以按照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报告,并且附带免费的全球市场数据。Global Ticket TRAX电子票务查询系统可以帮助客户识别过去12个月中购买的未曾使用的电子客票,可以退费以帮助客户企业节省开支。员工差旅安全追踪系统可以向差旅人员通报旅行途中的安全信息,其中Track Point追踪系统可以让企业实时掌握旅途中差旅人员的行踪,Info Point实用信息网站可以为差旅人员提供与目的地相关的实用信息,Travel Alert预警系统可全年全天候为差旅经理提供紧急情报和信息。Hotel Hub酒店预订系统可以提供全球2万多家酒店的在线预订,而且Extra SM酒店计划还支持离线价格获取,方便差旅人员能够随时获取最优惠的酒店价格。根据中国客户偏好电话咨询的习惯,国旅运通在国内建立了3个呼叫中心,为客户提供电话咨询服务。这些先进的技术系统和呼叫系统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采购节省和流程节省,同时借助上述的信息技术系统,运通可以随时为客户提供差旅服务,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国内的商旅管理公司若可以接成熟的办公软件及OA系统(如金蝶软件、SAP),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商旅管理系统,那么公司就可以轻松而迅速地占得市场先机,利润回报也将是非常丰厚的。利用科技创新来获取赢利增长点是商旅管理公司的不二选择,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价格竞争。

差旅费管理制度范文【第四篇】

尚未成熟的市场认同

腾邦国际高级副总裁陈树杰介绍说,“差旅费用是支撑业务拓展的必要投入,需要着眼于保证业务可持续发展,并以总成本最优的方式进行管理,其重要作用还在于通过提高差旅审计,发现财务管理中的违规现象,为公司内控提供素材准备。”

通常,企业基于行业标准对差旅管理进行调整,实现良性水平的展现。这其中需要专业的商旅服务商采取必要措施协助企业降低差旅成本,具体措施包括贯彻差旅政策,降低不必要的出差;整合采购资源集中采购,与客户与航空公司、酒店签订三方协议,降低费用的同时提升效率;以及减少紧急采购。当然,不同行业及业务发展不同阶段的指标也存在差异,各企业需要结合本身业务拓展特点,制订相对应的差旅预算和政策,寻找专业的差旅管理公司来辅助执行。

然而,差旅管理目前在国内尚未完全成熟,很多企业对差旅管理的理解是进行机票酒店预订的批发购买,只专注于服务费的打折让利和差旅费用的垫付要求。但国际上成熟的做法是,通常由第三方服务机构预设帮助客户将成本降低达到一定的百分比,如果不能达到预定指标,差异由第三方承担,通过帮助客户达成差旅费用的总成本最低,有效支持业务。

基于误导的存在,很多企业也因此舍弃了差旅管理的精华,舍本逐末地去要求服务商提供月结。需要指出的是,资金垫付支持的模式从根本上有悖于差旅管理的理念:

由于帐期通常很短,资金垫付的利息收入低,收益很少;月结垫付实行公司信用背书的统一采购,需要行政人员审查和财务人员对账,反而加大了管理成本;此外,差旅费用事后入账,成本发生情况不能被精确记录并核算,相应的预算控制与分析、业务资源投放监督等方面存在很大障碍。

夯实差旅管理的支撑作用

按照差旅管理的要求,服务机构应成为客户业务管理的外包执行单位,对员工进行差旅出行提供相应监督和建议。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服务机构和客户需要合作完成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数据积累,了解差旅现状,不同的发展阶段差旅费用的配置有所不同;二是制定标准和计划,参考上一个会计周期的收支情况、对应行业及竞争对手的基础数据收集,根据业务发展经营计划确定差旅预算,将资源合理分配;三是与服务机构协商,确定方案执行评价标准;四是建立奖惩制度,与员工达成良好沟通以保证差旅政策的贯彻。

由此看来,差旅管理在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提供数据支持和预算标准;二是财务的预算结算核算方面,通过提前进行报表分析,严格把关,提前预警,实现对流程的把控;三是业务数据和差旅数据匹配之后,实现各部门、项目及外包差旅有效性的对比;四是后台对账核帐,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用陈树杰的话来概括,差旅管理承担着探测器和次级调节阀(相对于营销费用和人力资源等主要调节手段而言)的作用。通过预算核算等方式事先合理配置,事后优化调整,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鉴于差旅管理的重要程度,公司财务部门在差旅政策制定、差旅制度完善和差旅管理执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政策的制定需要符合业务特性,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发掘业务的规律性和关键资源所在;满足业务需要;服务数据积累;简单易懂,方便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要秉承“立法从严、执法从宽,灵活兼顾”的原则;清楚明确地提出管理要求,保证服务机构业务的开展;并密切关注差旅项和业务项的关系,通过量化要求和季度调整参数等方式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专业差旅管理的时代使命

差旅费管理制度范文【第五篇】

一、《旅游法》对旅游市场过度价格竞争规制的预期效果分析

(一)《旅游法》对旅游市场过度价格竞争的规制作为我国第一部旅游立法,《旅游法》采取综合立法模式,整合旅游产业的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全链条,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严格规范和约束,针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恶性低价竞争、强迫购物、增加自费项目、导游买团等乱象,从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监督管理等方面,以法律形式进行了严格规制。针对旅游行业“零负团费”的经营模式,《旅游法》第35条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这一条对长期以来旅游业中存在的“零负团费”现象作出了制度规范,同时对剔除旅游行业中各种“潜规则”、规范旅游行业经营模式起到积极作用。未来,这种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竞争行为将会逐步得到改善,进而引导旅游市场走向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良性竞争局面。对于目前社会高度关注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问题,《旅游法》也作出相关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如需调整价格,要举办听证会,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相关方面意见,且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提前六个月公布,以确保价格调整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举将使景区彻底摆脱过分依赖门票收入的“门票经济”,在增强旅游景区生存能力的同时,促使其逐步完善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除门票外的住宿、餐饮、娱乐、销售“一条龙”服务,提升接待服务质量,全面推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模式转型。此外,《旅游法》还对导游的工资薪酬、社会保险等进行了确定和规范。《旅游法》明确规定:旅行社必须依照劳动合同向聘用导游全额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临时聘用导游,应当全额支付其导游服务费。同时要求在旅游合同中明确列出导游服务费,旅行社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以上制度设计,使导游人员的劳动薪酬获得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只有当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后,规范的市场秩序才能够得以建立,旅游业才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二)《旅游法》实施对旅游市场产生的影响1.规范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价格的理性回归。《旅游法》实施后,将对旅游业的价格乱象和恶性竞争形成威慑,有助于改变旅游市场的混乱秩序,净化旅游市场环境。《旅游法》规定取缔“零负团费”,将使不少以购物、自费项目作为主要盈利点的旅行社不得不主动调整价格策略,使得境内外旅游产品价格在短期内有所回升,但从长期来看可以使旅游团费的价格更加透明化,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维护旅游者、经营者和导游人员等的合法权益。长远来看,该措施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选择价格合理的产品促使旅游市场回归良性竞争,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2.推动旅游市场的消费升级和服务转型升级。《旅游法》实施后,低价恶性竞争被叫停,“价值”开始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旅行社的关注点将从价格竞争转移到服务竞争,引导旅游者关注服务质量。反过来,旅游者对服务的关注,又会倒逼旅行社更加关注服务品质。因此,只要找到价格与价值的最佳契合点,就能经受住行业洗牌和转型,争取到游客和市场。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旅行社,将在充分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加快产品创新步伐,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和“个性化”,使其品牌优势凸显,优化升级产品品质和服务标准,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行程和更满意的服务。而长期靠“低价团”吸引顾客的小型旅行社,尤其是挂靠旅行社,生存发展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甚至为市场所淘汰。此外,由于《旅游法》全面保障了旅游质量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导致公民的出游意愿增加,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消费需求。《旅游法》的出台,将改变大部分旅行社的经营方式,这种转变不仅能调节市场秩序,还必将引起旅行社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者对服务价值的认同和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提升必将引发旅游行业的升级转型。3.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以旅游者为本。《旅游法》要求积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旅游公共服务达到法律规定要求。《旅游法》对旅游经营者作出了相关规范,使市场更加公平、公正,有利于维护旅游者权益,完善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完善配套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法》强调为旅游者提供旅行便利和安全保障,在维护权益总体平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以旅游者为本,从而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依法治理旅游市场过度价格竞争的对策建议

1.把旅游市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旅游执法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法律是约束企业经营行为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旅游法》正式出台,中国旅游业必将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时期。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旅游法》,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的监管,规范旅游市场行为,有效遏制过度价格竞争;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综合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旅行社及导游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取缔违法经营的旅行社。此外,还需进一步落实好《旅游法》的相关细则,对涉及的景区门票价格、政府指导价等问题进一步细化,加强其可操作性,维护旅游市场的健康运行秩序。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切实做到依法治理和违法必究。2.积极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面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竞争的白热化,旅游企业必须积极创新,满足旅游者的差异化需求和期望,提升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应着力开发高附加值旅游产品,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力求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如各具特色的摄影游、生态游、亲子游、深度游等。众所周知,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其独特性成正比,较高差异化产品不仅会增强旅游者对产品的依赖度,还能够使旅游企业在竞争博弈中为自己营造相对隔离的优胜地带,跳出单一价格竞争模式,实现收益的最优化。当然,旅游的创新还应包括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可以说,只有创新才能够突破企业的经营瓶颈和行业的现实困境,推动企业迅速成长,行业良性发展。3.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作为服务型的旅游企业,尤其强调品牌对旅游者忠诚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重要性。《旅游法》出台后,对于“品牌”效应良好的旅游企业而言,必须进一步加强品牌管理和维护,发挥品牌优势,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可通过收购、控股、参股、合作、加盟等形式,整合产业链,实施多元经营和混业经营,联合景区景点、运输企业、宾馆饭店等,将品牌做大做强;而对于经营规模较小的旅游企业,可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旅游联盟”的方式,共同打造具有“统一标准,统一形象,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的“紧密合作型”联合体。各方可以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从“单一价格制胜”转移到“品牌制胜”上来,达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迅速扩大市场,而且可以向景区争取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也可杜绝旅游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避免“价格战”带来的伤害,有利于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战胜竞争对手,使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益。

作者:何剑波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102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