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防静电管理制度【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63785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防静电管理制度【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防静电管理制度【第一篇】

关键词: SMT; 敏感度; SSD器件; 静电防护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2?0043?04

0 引 言

电路板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是目前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内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它的目的就是将电子元器件通过自动贴片机贴装到印有锡膏的PCB板上,再通过回流焊进行瞬间高温焊接,将电子元件紧密固定在PCB板上的一个制作流程。

SMT生产有很多工艺方法,是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内一项自动化程度较高,工艺要求比较专业的制造行业。现在通过SMT生产,可将由过去传统的电子元器件构成的人工插件式集成电路板变为由机械自动贴片式电子元器件构成的高密度、微型化、集成电路板。并使它的体积大大缩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可靠性也随之提高。SMT全套生产设备主要由自动送板机、丝印机、回流焊机、自动收板机和AOI检测仪器组成。

静电作为一种因摩擦感应产生的一种电能,它通常集聚在各种物体表面,本身带有很大的电荷能量,一旦与大地导线连接,就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1]。日常生活中就能够经常看到这种结果的产生。如用塑料梳子梳头、穿脱混纺毛衣时摩擦起电、气候干燥时人体起电等现象。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电子行业,尤其是在微电子制造领域内的芯片集成技术发展速度迅猛。由他们作为主体构成的各种现代化电子数码产品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小巧灵活,实现了技术功能的多样化,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受其影响,在其电子芯片内部绝缘层也变得越来越薄,器件之间的连接间距越来越短。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大量静电荷的产生,静电的存在必将给SMT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及损失。

如何确保在SMT的生产过程中,杜绝静电对各种电子元器件产生的伤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就必须搞清楚SMT行业内静电产生的根源,这样才能在静电的防护方面做出更有效的行动,拿出更加具体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电子产品的质量,更好地提升公司声誉、增加公司利润。

1 静电及ESD的定义

如何消除和控制静电荷放电(Electro Static Discharge,ESD),当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各自国家的标准和规定。

从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搬运、检验、调试、包装、入库、运输等整个流程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防静电的规章制度及要求。我国也在电子行业内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及标准。

2 对静电放电反应敏感的电子元器件

在SMT生产过程中,受静电危害最大的就要数SSD(Static Sensitive Device)器件。一旦SSD器件在生产过程中受到静电放电伤害,就会导致整个产品报废,无法使用[2]。SSD器件的种类有很多,但主要是以MOS电路构成的集成电路芯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必须依据SSD器件种类及敏感度电压分级表,制定出各种不同器件的防护电压措施。部分SSD器件静电敏感度如表1所示。

3 在SMT生产中容易产生的静电源

(1)员工在生产现场的各项活动中最容易产生摩擦,主要包括身体与衣服,鞋,袜等物体之间的接触、摩擦。因摩擦产生的静电是整个SMT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静电源之一。

当人体产生静电反应后如果接触到接地线,就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人体就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电击感反应,根据每个人体的阻抗值大小不同,反应程度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2)职工如果身穿棉质或化纤工作服进行SMT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与座椅或工作台摩擦时,也有可能使身体带电,严重时可在服装表面产生6 kV以上的静电压。如果此时操作工与电子元器件相接触,就会导致放电,极易导致电子元器件损坏。

(3)当职工脚穿用塑料或橡胶制作的鞋子时,如果鞋底的绝缘电阻高达1013 Ω时,此时与地面摩擦时就会产生静电荷,并使人体带电。

(4)在电子产品包装时,如果用树脂、漆膜、塑料膜对电子器件进行包装。那么在产品运输工程中电子器件表面就会与包装材料相互摩擦,可能会产生几百伏的静电压。直接影响SSD器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5)当在使用由各种化工产品做成的各种物料包装袋、散料收集盒、物料周转车、板架框时都会相互之间产生碰撞、摩擦,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产生上千伏的静电压,这也是对SMT生产带来危害的静电源之一。

(6)未经防静电处理的普通工作台面,也会因受到各种各样的摩擦产生静电荷。

(7)如果生产场地是由混凝土、橡胶、水磨石或其他绝缘电阻值过高材料构成的地板,就难以将人体因摩擦所带的静电荷导入地面,产生危害的静电源。

(8)SMT生产设备与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产生静电的原因之一。例如:丝印机、贴片机、回流焊机、热风拆焊台、电烙铁在工作时因反复运动,或与其他物体频繁接触摩擦,导致物体表面产生出静电荷。如果设备或工具没有进行良好接地,就会给产品上的SSD器件带来伤害。

4 静电防护原理

在SMT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静电荷是不可能的。对其产品带来危害的根本原因在于静电荷的积累,并由此产生放电现象。

究其原因,可利用以下原理进行防护:

(1)防止静电荷聚集,对有可能产生静电荷的地方进行防护处理。一定要将其控制在工艺要求的安全范围内。

(2)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已经产生并存在于各种物体表面的静电荷迅速释放消除掉。

5 静电防护方法

(1)设备及工具表面应具有良好接地

某公司是根据国家标准,采用布埋大地导线,设立静电桩的方法,来保证公司生产场地具有一个独立的大地连接线结构。使用交流阻抗表测量静电接地线与接地桩及大地间的阻抗小于10 Ω,才能符合防静电标准要求。这种方法又称为硬接地[3]。

(2)通过1 MΩ电阻接地的办法对各种工作台面、地垫进行防护

包括员工使用静电腕带也是通过1 MΩ电阻接地的办法对人体进行防护。通过1 MΩ电阻接地的目地是为了确保对地泄放小于5 mA的电流。这种方法又称为软接地。

(3)正确使用防静电材料

根据(SJ/T10630?1995)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在SMT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由表面电阻105~108 Ω·cm防静电材料制作的各种包材及周转用具。

6 静电的消除方法

静电的消除方法大致分为两类:

(1)导体静电的消除方法

如果导体上带有静电,就可以用连接接地导线的形式使静电流回大地,注意防止泄漏电流过快、过大对SSD器件造成伤害。必须将静电电压在1 s内降到100 V以下的安全范围。

通常为了操作安全,通过1 MΩ的限流电阻连接物体与大地导线,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 mA以下。

(2)绝缘物体的静电消除方法

①增加工作场所环境湿度,使物体表面不易聚集静电荷。还可使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提高,加速电荷流动。

②采用活性静电消除剂,经常对物体及仪器表面进行擦洗,可快速清除各种物体表面的静电荷。

③在工作台及贴片机头附近安装使用离子风咀,利用高压电离出空气中的电荷与物体表面上的静电电荷相中和,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具有快速、稳定的特点。

④对极易产生静电荷的设备,可采用静电屏蔽罩进行屏蔽并连接接地线。

7 SMT生产所使用的防护器材

(1)人体防护器材主要有:防静电鞋、袜、衣、帽、手套等。

(2)生产场所地面主要有静电活动地板、PVC防静电塑料地板、涂蜡防静电水磨石地面、防静电橡胶地面、防静电合成地垫等。

(3)防静电工具

主要包括热风拆焊台、可调温式电焊台、物流周转车、离子风扇、各种规格防静电包装袋、防静电桌垫、椅垫等。

(4)SMT场所用静电测试仪器

有腕带测试仪、人体静电测试仪、静电场测试仪、兆欧表。

8 SMT生产现场防静电技术指标要求

为了在SMT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的产生静电,防止静电荷聚集,并将其快速消除,及时释放,应从生产厂房的设计到设备的安装、操作、仪器测量、职工着装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根据国家电子产品防护措施及要求,生产场地要求如下:

①生产场所在室温控制为(24±3) ℃,相对湿度为40%~60%时,地面或地板的表面电阻值必须达到105~108 Ω;静电电压小于2 500 V。

②防静电地极接地电阻小于10 Ω。

③工作台面或桌垫的表面电阻值必须达到106~109 Ω,摩擦电压小于100 V,对地电阻达到106~108 Ω。工作椅面对脚轮电阻达到106~108 Ω。

④物流周转车台面对车轮系统电阻为106~109 Ω之间。

⑤物料盒、周转箱、PCB板架等物流传递器具表面电阻值在103~108 Ω范围内,摩擦电压小于100 V。各种防静电包装袋、盒的摩擦电压小于100 V。

(2)根据国家电子产品防护措施及要求,生产职工着装要求如下:

①职工身穿工作服、帽、手套相互之间所产生的摩擦电压小于300 V;鞋底摩擦电压小于100 V。

②职工佩戴静电腕带连接电缆电阻为1 MΩ,佩带腕带时系统电阻1~10 MΩ。

③脚跟带 (鞋束)系统电阻为×105~108 Ω。人体综合电阻必须控制在106~108 Ω范围内。

9 SMT防静电生产的特殊要求

在SMT生产场所必须设立防静电标识线,规划设计出防静电区域,建立悬挂各种防静电警示标志牌。根据国家军用标准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的分级方法,对SSD器件分级如下所述。

(1)Ⅰ级(0~1 999 V)

微波器件(肖特基二极管)、离散型MOSFET器件、声表面波SAW器件、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s)、电耦合器件(CCD?s)、精密热稳二极管、运算放大器(OPAMP?s)、薄膜电阻器、MOS集成电路(IC)、超高速集成电路(UHSIC)、可控硅整流器以及使用Ⅰ级原器件的混合电路。

(2)Ⅱ级(2 000~3 999 V)

离散型MOSFET器件、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s)、运算放大器(OPAMP?s)、IC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UHSIC)、低功率双极型晶体管、精密电阻网络(RZ)、由实验数据确定为Ⅱ级的元器件和微电路以及使用Ⅱ级原器件的混合电路。

(3)Ⅲ级(4 000~15 999 V)

离散型MOSFET器件、运算放大器(OPAMP?s)、IC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UHSIC)、低功率双极型晶体管、小信号二极管、硅整流器、片状电阻器、压电晶体、光电器件、由实验数据确定为Ⅲ级的元器件和微电路以及使用Ⅲ级原器件的混合电路。静电敏感度范围超过1 600 V以上的电子元器件统称为非静电敏感度产品。在SMT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按照SSD器件不同级别针对性制订不同的防护措施。

10 SMT作业区防静电具体措施及办法

(1)生产车间的室温应控制在(24±3) ℃,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RH。严禁在湿度低于30%的环境下进行SSD器件生产。

(2)建立起各级静电管理员制度,专人负责管理各静电防护区域的检查工作,定期对地面、工作台面、周转箱等表面电阻值进行测量。

(3)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为规章制度,在防静电区域内禁止摆放各种非生产物品。

(4)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静电工作帽、服、鞋、袜后方可进入SMT生产场所。进入防静电区域时必须佩带防静电腕带或手套,应首先需放电,然后再作安全性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操作生产。

(5)在测试SSD器件时,应遵循“取一测一”的原则。严禁乱堆乱放。

(6)SSD器件在使用、运输、存储过程中都有许多特殊要求。

(7)存放SSD器件的库房相对湿度[4]一定要控制在(30%~40%)RH。

(8)SSD器件在运输、存储、转运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由防静电材料做成的真空包装袋,并贴有防静电专用标签,尽量使用原包装。

(9)SSD器件产品在运输工程中,严禁相互挤压、摩擦。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运输[5]。

11 结 语

静电防护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涉及到SMT生产领域中各个环节。因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方法,方能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如果在静电防护工作中忽视,很小的细节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计划要求和一套有效严密的运作程序来保证所有工厂地面、人员的行为都是ESD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郎永强。静电安全防护要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刘尚合。静电放电及危害防护[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SJ/T10694?1996 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4] 龙绪明。电子SMT制造技术与技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5] 李雪东。电子产品制造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6] 付桂翠,陈颖,张素娟。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技术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7] 吕英华。电磁兼容的印制电路板设计[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樊丽萍,,宋婀娜。电工电子技术[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9] 张强。电击防护实用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防静电管理制度【第二篇】

关键词油品储运;常见事故;安全;处理措施

0.引言

为了进一步增强和防范油品储运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油品储运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着重分析了油品储运总的常见事故,并进一步提出了油品储运的安全处理措施。

1.油品储运的常见事故

卸油车着火爆炸事故

槽车内油品积聚大量静电荷未导险,计量作业时引发罐车口着火;卸油胶管绝缘,摘卸油管时产生静电分离电位差放电引起卸油口着火;卸油时未做到完全密闭,现场聚集大量油蒸气,启动车辆打火或敲打铁器等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或着火。

加油站起火事故

加油站有渗漏油处或油污较大、由于电器短路打火导致着火;加油站有渗漏油处或油污较大、电机长时间运转,导致皮带轮或电机过热起火;加油机被车辆刮倒,碰撞导致起火。

油品静电事故

油品在储存、输转过程中,由于摩擦总是存在,静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静电的积聚是可以避免的。引发静电事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油库设计、施工、设备的操作以及人员的思想松懈等方面。油库人员如果责任心不强,而且对静电的产生机理,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规程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油品的特性了解较少,以致人员对静电危害认识不够,警惕性不强,为油库安全埋下隐患,以致发生静电事故。

2.油品储运事故的安全处理措施

卸油车着火事故处理措施

保管员立即停止卸油,停止营业、抢救人员切断配电室总电源,组织站内员工利用现场的消防器材,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使用石棉被盖住盖住罐口着火部位。力争将火窒息。当火势未灭时,应使用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进行封盖灭火。同时,油罐车驾驶员应净油罐车迅速驾驶离现场在进行补救。卸油管口或卸油胶管着火,用石棉将油罐出口阀关闭。用手提干粉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灭火。现场油蒸气爆炸或卸油时遇雷击、明火等外部火源造成爆炸引起着火,应立即停止卸油,关闭阀门,断电、停业,同时应对着火罐车或储油罐用推车灭火器、消防沙等进行迅速灭火;油罐车司机要快速将着火驶离储油罐区。驶向较安全地点施救。如果火灾较大无法控制,因果断撤离加油站所有人员及车辆,并通知附近居民马上疏散,同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和联防组织请求灭火支援,加强加油站周围警戒,等待支援。

加油站起火事故处理措施

现场人员停止一切活动,抢救人员切断总电源。现场加油员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沙对准着火部位进行有效灭火。如火势大无法控制,应立即疏散站内所有车辆、人员,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和联防组织支援,并向公司报告请求灭火支援。一旦站内力量无法控制火灾时,应果断撤离灭火员工,等待救援,同时加强火场周围警戒,必要时通知加油站附近,居民疏散。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灭火后尽快清理加油现场油污,防止污染加油站周围环境或地下水源。

油品静电事故处理措施

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如选用 T 型鹤管;在危险场所设置人体静电手握体;合理布置设施设备和管线,尽量减少易产生静电荷的设备(如过滤器、阀门等)的数量;管线布设时应尽量减少拐弯和变径的次数;选用设备时,尽量选用粗糙度小,内壁光滑的设备,减小管线、油泵、阀门、以及油罐内壁的粗糙度,减小油品与设备的摩擦;在过滤器、鹤管、油泵、油罐等易产生静电荷的设备附近安装静电缓和器,减小静电荷的产生。

防止静电荷的积聚

一方面,在油库,除了已经进行防雷 措施的设施、设备无需再做静电接地外,一般设施设备均应做防静电接地。如输油管线、油泵房、加油站、自动检测计量装置等工艺设备、金属通风管线、铁路装卸油设施设备、码头装卸油设施设备、加油站的工艺设备及加油枪、法兰处应做好跨接。另一方面,要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选定接地电阻值。只作静电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00 欧母,与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共同设置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 10 欧母,材料应选用镀锌防腐材料。还有,在气候干燥区域,设置自动喷水装置,喷水可以降低接地体的电阻和升高空气的湿度,防止静电的积聚。

做好静电接地装置

一般每半年对静电接地装置和接地电阻、消除静电设施等测试一次,主要检查连接螺栓是否齐全牢固,接地线有无损伤、碰断和腐蚀现象,接地线同接地网的连接处是否接触良好,有无松动、脱落、跨接部位是否完好有效。对铁路栈桥、油泵房、发油设施的接地点应组织人员进行日查,并做好记录。同时,还要经常观察接地体周围的环境情况,看接地线是否完好无损。在设施设备维修或改造后,应组织专家进行检测,消除隐患,确保设施设备的完好率。

3.加强油品储运安全管理的策略

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油品储运企业和其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通过定期演练不断加以完善,以此来切实提高全员对事故的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各地安监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的油品储运企业及其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督促企业在制定预案、加强演练的基础上,储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和物资,确保遇到险情和突发事故能够及时科学果断处置,减少损失,避免事故扩大。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确保安全规程的落实在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各负责人应到各岗位检查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人员,可以在油库人员中开展评比先进的活动,使人员之间相互监督。

引入多种激励机制

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单纯用制度来管理人员,有时效果并不明显,也容易引起人员的反感,所以,应把握人员的心理活动,根据其心理活动引导。引入激励机制是对制度管理的重要补充。如把安全制度的落实好坏同晋职、奖金挂钩;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明确责任,加强安全工作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品储运过程的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特别是的今天,成品油罐由于数额巨大及其安全效益的隐蔽性而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但我们必须看到,储运系统事故发生的频率高,后果恶劣,仍需储运工作者不断努力,力争把储运工作做到安全管理的典范。

防静电管理制度【第三篇】

关键词:采油厂 联合站 安全 管理

当下,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中,各类安全事故频发。联合站是采油厂的核心部门,它的特工作特点十分特殊,工作介质也特别易燃易爆。为了使生产工作能够顺利运行,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注重加强联合站的安全管理。

一、采油厂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集输中的原油加热

在联合站中,为了提高油温,降低粘度,需要将原油加热。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加热,即热量通过火管(或辐射管)和烟管(或对流管)直接传给炉内(或管内)的原油;二是间接加热,即以水或其他介质作为传热介质,间接地将热量传给炉内的原油。完成对原油加热任务加热炉是承受高温的密闭设备,由于长期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工作,具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2、原油集输中油气分离

油气分离一般采用的较多的是多级分离,运行的关键是控制分离器的压力和液面。控制分离器压力的目的,一是为了分离质量;二是为了克服液体压力和管道摩擦阻力;三是为了安全。控制液面主要是为了防止原油进入天然气管道或气进入油管道。在油气分离中最易发生的事故就是分离器跑油。

3、原油储存

原油一般是由大罐储存,由于工艺和管理的原因,目前较多采用开式流程,这样由此产生的蒸发损耗,既增加了环境污染,又加大了原油的挥发,而且由于操作不当易引起冒顶和憋压。

4、原油外输

原油外输涉及的主要设施是输油泵、容器、加热炉和工艺管线等。一般输油泵均设置在泵房内,所输送的原油属易燃、易爆、易挥发物质。由于设备的原因,输油泵端面密封装置不能保证完全密封,加上泵房的构造特点,使得泵房内有一定浓度的可燃蒸气,有可能形成爆炸和火灾事故的隐患。输油系统大多属连续运行的压力系统,操作不当易引起憋压、跑油、抽空等安全事故。

二、联合站的安全隐患

联合站的工作介质主要是原油和天然气。原油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属易燃性液体。

2、原油的油蒸气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易发生爆炸和燃烧。

3、易蒸发。原油蒸发主要有静止蒸发和流动蒸发两种,所蒸发出的油蒸气,由于密度比较大,不易扩散,往往在储存处或作业场地空间地面及低洼处积聚,既增加了对员工身体的损害又增加了火灾的危险程度。

4、容易产生静电。原油沿管道流动时与管壁摩擦或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静电,静电放电会产生火花,当能量达到或大于油品蒸气最小引燃能量时,就可能引起爆炸或燃烧。

5、容易受热膨胀、沸溢。原油受热膨胀,蒸气压升高,会造成储存容器鼓凸现象。相反,高温油品在储存中冷却,又会造成油品收缩而使储油容产生负压,使容器被大气压瘪而损坏。含水油品着火受热还会发生沸溢,燃烧的油品大量外溢,引燃其它物品而造成重大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

三、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1、建立安全设施档案

安全设施档案是正确使用、操作、管理的主要依据,档案内容应包括技术资料和设施使用资料。设施档案应该包括安全设施的所有详细资料以及安全设施的适用范围、设施使用情况记录、设施检验和修理更换记录,等等。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

为确保安全生产,要建立由站领导、技术干部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开展安全工作。根据联合站规模的大小和消防设施设置情况,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演练,使他们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

3、规范安全设施管理与操作岗位责任制度

联合站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安全员应参熟悉安全设施基本知识、有关安全法规和技术规定的内容,掌握所管理设施技术状况及其使用条件,能对设施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检验,了解容器安全泄压装置和其他安全附件的技术性能。

安全员的职责就是对联合站安全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设施的运行、维护、检查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设施档案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等等。

加强岗位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操作岗位责任制度,减少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

4、对设施器材实行定期检验

对本单位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等进行定期、专门的防火安全检查,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装置平稳、安全、正常运行。

5、建立健全安全用火制度

应包括安全责任制度、用火审批制度、防火防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其他安全制度(如外来人员和车辆进站制度、用电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等)。

对工作介质的安全管理应做到防火、防爆、防静电、防蒸发及泄漏、防中毒与腐蚀,所遵循的原则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为主,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防火是联合站日常生产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安全措施,其基本原则是设法防止燃烧必要条件的产生;而灭火措施则是设法消除已产生或形成的燃烧必要条件。

防爆可以根据原油、天然气产品爆炸特点及影响因素,防爆的基本原则是: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或一旦形成则立即予以消除。

防静电要根据静电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影响静电积聚的因素,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原则是减少静电的产生与积聚;及时导走或消散积聚的静电;严防静电放电现象,尤其是火花放电的产生;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防蒸发和泄漏,对于前者,可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及技术培训、改善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勤检查勤维修、增设安全报警装置及实现生产自动化等措施来预防,对于后者,则只能通过设备及整个生产系统的密闭化来解决。

防中毒与腐蚀,原油蒸气和天然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后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排放后会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四、总结

防静电管理制度【第四篇】

关键词静电危害;防静电措施

引言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波器件等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器件尺寸的变小和绝缘层的变薄,使器件承受静电放电的能力进一步下降。目前,在一般电子装配生产线,不导致静敏元器件发生ESD损害的静电安全电压为100V,而在一般工业生产中,静电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位最高可达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

因此如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生产中的ESD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据美国3M公司在1988年载文介绍,在美国微电子大规模发展的初期,因ESD的影响,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0多亿美元,而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日本生产中其不合格电子器件中有45%是因静电造成的。

静电放电可以造成电子器件的物理损坏,但更为普遍的现象是造成器件性能下降,而不是直接损坏,也就是说,被静电损伤的器件并不立即出现故障,而是性能有轻微的衰弱或改变,但是以后抵抗静电的能力大大降低,使产品可靠性出现问题,因此从事电子制造业的所有人员都应充分了解静电放电原理,掌握控制静电的基本方法,让电子产品远离静电伤害。

一、静电的产生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荷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外层电子在受外力(外力包括各种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作用,就会造成电子分布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静电。在电子组装工业中,产生静电的主要途径为:摩擦、感应和传导。

(1)摩擦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摩擦生电。另外,任何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也能产生静电。

(2)感应

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

(3)传导

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

二、静电环境

静电压大小受环境空气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地面状况、设备、服装及室内装修材料等的影响,并且物体不同静电压也不同。其中环境湿度对静电的影响很大,与电子产品制造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湿度对静电的影响

环境空气湿度在静电控制别重要,湿度越大,静电越低。因此将环境湿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在很多情况下成为控制静电放电的有效措施之一。当然,有些特定情况下湿度不允许过大,例如,库房存放电子器件时,从防止器件表面氧化以保证可焊性方面来说,通常不允许库房湿度过大;电子仪器的装配间,精密仪器的测量间等,为了控制因产品极向短路、漏电等原因的废次品率和保证仪器测量结果准确性,其湿度不允许过大,通常工程中将相对湿度RH控制在45%~75%的范围内。除了这些特殊要求外,为了控制静电,环境湿度要尽可能大。

表2-1 不同湿度下人体活动产生的静电电压

(2)静电设施对产生静电的影响

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安全鞋(包括太空服)及腕带的使用对于降低人体产生的静电也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在地板上走动比不走动产生更多的静电。

(3)装配工序中的静电源

电子产品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由于接触、分离、摩擦、碰撞、感应等作用,使得工作台面、工具、仪器以及操作人员带电;加之装配生产中大量的使用塑料、橡胶、化纤等高分子绝缘产品而使带电进一步加剧。当感觉到电击时,人身上的静电电压已超过2000伏;当看到放电火花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经超过3000伏,这时手指会有针刺般的痛感;当听到放电的“啪啪”声音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高达7000伏~8000伏。

三、静电的危害

(1)静电对电子元器件损伤的危害

在日常操作、储存、传递、测试过程中,容易因静电放电而引起损伤的器件称为静电敏感器件。根据GJB1649按静电放电引起电子器件损伤的电压不同,可将其分为Ⅰ、Ⅱ、Ⅲ类静电敏感器件

表3-1 静电放电敏感电子元器件分类

敏感电子元器件受静电损伤的后果是导致其硬击穿或软击穿。硬击穿是一次性地造成器件的永久性失效;软击穿则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的下降而成为隐患。应该说,软击穿带来的危害比硬击穿更为严重。因为对于硬击穿,一般可在产品的检测或调试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予以更换。而软击穿在初期是难以发现的,往往器件的性能参数没有变化或稍有变化,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并可正常工作,所以极易通过出厂前的检验而流入用户手中,但过不了多长时间这种软击穿就会逐步发展成为元器件的永久性失效。

(2)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静电吸附灰尘、杂物和潮气,降低元器件绝缘电阻(缩短寿命)。

2)静电放电破坏,使元器件受损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3)静电放电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量,使元器件受伤(潜在损伤)。

4)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幅度很大(达几百伏/米)频谱极宽(从几十兆到几千兆),对电子产品造成干扰甚至损坏(电磁干扰)。

四、静电防护措施

在电子产品生产、装配、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不产生静电是不可能的,但产生静电并非危险所在,危害在于静电积累,以及由此产生的静电感应、吸附和放电。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是:1)对可能产生静电的地区要有效地控制其积聚;2对已经积聚静电的地区要做到有效的释放,不让其造成危害。

归纳为“防”、“泄”、“控”。防止生成静电场,有效地抑制或减少静电荷的产生,严格控制静电源;迅速、安全、有效地消除已经产生的静电荷,避免静电荷的积聚;对所有防静电措施实施有效的实时监控,定期检测、维护。以下是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在生产车间防护静电应采取的措施。

1.生产车间环境ESD的防护

(1)可靠的接地系统

静电耗散及泄漏是通过良好的接地将各种操作过程中产生、积累或感应的静电迅速泄放到大地。防静电系统地线通过专门的接地装置接入大地。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2)地面静电的防护

我公司采用水磨石(水泥)地面,根据我们的经验与测试,水磨石(水泥)地面可作为电子设备仪器生产厂的导电地面使用。这种地面既经济又实惠,经久耐用。由于它有良好的吸水性,经常用拖把擦拭,既方便清理维护,又可经常保持地面和室内的湿润。

(3)环境增湿

每天定期用湿拖把擦拭,以保持必要的湿度与清洁。

2.防静电工作区的防护

(1)防静电工作台:台面铺设防静电橡胶板并通过1MΩ电阻接地,工作台上设置腕带接地的接线柱,接线柱通过1MΩ电阻接地。防静电工作区内所有用电设备和仪器均必须可靠接入大地。所有工具、工装、元器件盒、组件盒,在使用时,必须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并与接地线的防静电橡胶板相接触或单独通过1MΩ电阻接地。

(2)采用有效的离子风机,以净化环境。对于带电体是导体的,可通过接地来消除静电,而对绝缘体静电的消除,用泄漏接地方法是无效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离子中和,即在工作环境中用离子风机等。

(3)配备防静电元件盒、车及防静电塑料袋等防静电用具和防静电材料。在任何场合下,静电屏蔽都可以满足ESD防护的要求。因此,利用法拉第静电屏蔽原理制成的防静电转运箱,防静电塑料袋、盒、架等防护工具,使用防静电转运车等用于敏感元器件的贮存和装运。

3.人体静电防护

进入防静电工作区(包括生产、仓储、运输过程)的人员均进行静电防护,如配备防静电服、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帽和防静电鞋,以及防静电手套或指套等。

4.防静电工作区人员的控制要求

(1)凡进行与静敏器件(SSD)有关的各种操作(如器件的分拣、测试、保管、发料、装焊及装有静敏器件的印制板组件的检验、修理等)均应在防静电工作区的工作台上进行并确保防静电措施有效。

(2)静敏器件采用手工焊接时,必须使用三芯接地电烙铁。焊接之前,应认真检查电烙铁的接地线是否良好。

(3)含有静敏器件(SSD)的印制板组件,加工工序或工步完成后应随时放入防静电转运箱(车)或装入防静电塑料袋中,严禁随意堆放。

(4)操作人员在插装静敏器件(SSD)过程中,应手持外壳或边缘(端),严禁直接拿捏引脚。在工作台上作业时,应取一块,插一块。避免器件与工作台面发生相对运动。

(5)印制板安装过程中需要手拿时,规定只能拿在边缘无电子元器件处,而不能接触电子元器件管脚。

(6)凡标注“SSD”的器件,从采购订货、验收、装焊、调试、出厂等所有环节,都应按照静电防护的要求进行。接触静敏器件(SSD)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

5.严格防静电管理和工艺控制

(1)对新进厂人员和第一次涉及静电安全作业工种的人员,必须进行静电敏感器件安全操作的教育,并取得防静电操作合格证后,方可进入安全作业区(点)上岗操作。

(2)由工艺技术人员定期维护、检查防静电胶板、腕带等防静电性能,定期对防静电工作区(点)的防静电设施的接地和连接的可靠性,进行监测和检查,保证防静电设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建立防静电知识培训制度,使每一员工养成自觉遵守和执行防静电制度和规定的职业素质,并在进行与SSD有关的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守静电防护的操作要求和操作规程。

五、结束语

静电放电对元器件的损害后果往往是隐性的,在初期很难被发现,极易通过检验最后流入用户之手,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才逐渐发展成为元器件的永久性失效,从而导致整机质量的下降,大大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声誉,并直接损害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静电防护工作已成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静电防护的必要性,深入分析静电和静电放电产生的机理,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使静电带来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鲜飞。浅谈电子制造过程中的静电及静电防护[J].电子质量,2008,5.

[2]刘建斌,田智会。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及其防护[J].装备环境工程,2006,6.

[3]杨修岭。论电子产品组装中的防静电防护[J].电子世界,2012,17.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76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