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员管理规章制度范例(最新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业务员管理规章制度范例(最新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业务员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篇】
关键词企业 购销合同管理 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我国的企业要不断完善自己,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保障企业的自身利益,这就使得购销合同应运而生。企业购销合同的产生,要求企业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来对企业购销合同进行管理,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健康发展,并且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企业购销合同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产、购以及销这三者连成一个整体。
一、企业购销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购销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企业在签订购销合同之前,没有对对方合同当事人的资金以及不动产等做详细的调查,对企业的规模实力以及近期的经营状况没有太多的了解,并且过于相信对方,以致于轻信别人的口头承诺。不合规、不合理的签订合同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在采购的时候,已经支付定金但对方没有能力不能按时生产发货,影响购买方企业的正常经营或生产。这些不合理的合作,都将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二,由于一些企业对法律知识以及合同方面的专业知识认识的不到位,极易引发合同纠纷。在购销合同中由于条款规定的不详细,没有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职责,从而引发误会或争执,比如:合同中没有约定价格是否含税,运输方式以及运杂费用由双方谁来承担,交货地点等等,这些都容易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第三,企业内部缺乏合理的、科学的合同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合同印章的管理和使用不规范,没有审批程序,有些企业甚至可以随意盖章,业务员一人即可办理,这样存在很大风险,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留下了很大隐患。第四,在购销合同中,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的大意而上当受骗。利用购销合同而进行的商业诈骗案例是非常常见的,一定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企业在签订购销合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二、企业购销合同管理的方法
(一)企业要做好购销合同管理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在对企业购销合同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在签订购销合同的时候,要严格遵循《企业合同审查与合签制度》、《企业合同用章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定。其次,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比如:合同管理科、综合办公室、档案室等,有条件的企业会有法律事务部专门对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核修订条款。要组建一支具有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经验的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再次,对合同签订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比如:定期进行《合同法》的相关知识考核,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且能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最后,企业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度、相关的奖惩制度以及年终考核制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在签订购销合同之前,需要做好的六项工作。在签订购销合同之前,要做好以下六项工作。第一,向对方索要合法的经营资质,查看是否超范围经营及公司的注册资本。第二,索要对方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对对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第三,对对方公司履行购销合同的能力进行客观的调查,了解对方公司的信誉度及口碑如何。第四,按照本企业的《企业合同审查与合签制度》制定好书面的合同文本。第五,购销合同中相关的条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第六,在签订合同之前,企业要安排相关的审查人员来对合同的各个条款进行把关,避免出现遗漏的现象。
(三)在签订购销合同的时候,相关人员签字要齐全。在签订购销合同的时候,条款中如果有担保条款的,要有担保单位的签字和印章,这样更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法律效应。合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还有担保人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合同文本也要有双方法人或委托人的签字,并且索要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等相关资料,存档以备查阅。
(四)签订购销合同之后,要监督和检查合同的履行过程。通过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和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合同履行的进展情况,将信息及时反馈回相关部门及领导,如有违约,及时制定应急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保护双方的经济利益。
(五)做好合同文件及相关资料的存档管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合同、资料的存档管理,要分类别、分品种将合同归类,编制统一有序的合同编号,一些重要的要素要登记清楚,例如:签订时间、签订人、合同类型等等,在需要查阅时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可查阅资料,也为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做好了铺垫工作。
(六)企业购销合同发生纠纷的时候,要依法起诉。在企业购销合同发生纠纷的时候,如果双方协商未果,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用法律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为了能够使得企业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购销合同管理制度,从而能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购销合同管理,提高企业的合同履约率,最终使得因合同而产生的纠纷得到减少。合理的购销合同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购销合同管理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最终能够使得企业拥有一个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莉。强化企业合同管理 提高公司管理效益[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1(02)
[2]张建军。企业内源性融资问题初探[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01)
业务员管理规章制度【第二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五年制高级工班 教学体系 宁波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宁波这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部分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外贸类相关企业选择转产或者倒闭。虽然宁波的外贸出口市场仍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目前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外贸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量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外贸类相关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下降了很多。宁波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承担起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重任,需要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和宁波外贸市场的特点,切实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需要、地区需要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宁波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招生情况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三年制职高,其中部分是直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专业学生,另外则是以单招单考为目标导向培养的学生。第二类是招收五年一贯制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这类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中考成绩与三年制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相比,分数相对较高,女生较多,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较高,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就业情况不十分明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亟待提高。
2.师资情况分析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传统的高等教育让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但是从学校学习到学校工作的经历,又使得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岗位的实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给教师在平时实践教学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教师专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中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制约因素。
3.实践课程教学环境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就业导向培养的,这就需要课程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环境。缺乏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实验室是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通病。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实训实验室是商务谈判室和机房实训室,但相对其他专业,对商务谈判室和机房实训室的使用频率很低。
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由于受到师资、学生和教学基本条件的限制,采用全中文教学的国际商务谈判,采用纯理论教学的国际市场营销,更多课时是在普通教室里完成理论教学,真正的实践教学课时非常少。这样造成了学生不清楚对国际贸易专业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高要求体现在哪里,也不清楚如何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更不清楚如何制作出口商品的商务策划方案。
4.企业实际需求及岗位分析
从外贸类及其相关企业的调查分析可知,企业非常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三个方面。就目前宁波地区的就业情况而言,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国际货运公司的操作员和业务员、报关行的报关员和报检员,小型外贸企业的单证员和跟单业务员。
二、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毕业生职业能力分解
五年制与三年制的教学相比较,优势在于在校学习时间更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教学中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好好利用四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终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加薄弱。因此,笔者在对外贸类相关企业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跟单员、货运业务员、货运操作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的现实及未来需求能力分析后,特别对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细化能力进行了分解。
1.能力分解假设:教学第四年专业分流
在校前三年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知识,经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都会显现出来。在完成三年专业基础学习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子专业与班级分流。将国际贸易专业细化分成国贸实务、国际货运、商检与报关三个子专业。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流到国贸实务班,营销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货运班,性格内向努力好学的学生分流到商检与报关班。
2.细分子专业能力分解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需要的通用技能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计算机软件处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商务合同能力、基本专业英语能力、商务单证制作能力。
(1)国贸实务班专业能力分解。
(2)国际货运班专业能力分解。
(3)商检与报关班专业能力分解。
三、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国际贸易细分子专业所需的通用和专业能力的分解,设计了以感性认识学习、校内课程实训、校内制度锻炼和校外企业实习,以及第五年的校外毕业实习这四个循序渐进的环节,并将其串联在一起,贯穿于校内外五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利用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企业实习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1.感性认识学习
根据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专业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感性认识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与外贸类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方便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企业、国际货运企业、报关行、港口、国际物流公司、航运中心等的参观和调研,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自身专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发展地位、现状,以及对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为今后明确学习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细分子专业奠定坚实基础。感性认识实习安排在入学后的前三年,感性认识实习可采用“参观、调研、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除了对企业参观以外,可以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来校以讲座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实践分享。
2.校内课程实训
在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各类专业软件的操作,如各类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金融结算、进出口实务软件、国际货运软件的操作、报关和报检软件的操作等单项业务。
在四年级进行了专业细分之后,我们应该根据各子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训教学。如国贸实务班,除了对各类单证软件操作训练之外,还应加强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与履行的实训教学。如采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寻找合适的进出口交易背景,来掌握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履行的具体操作技能。如国际货运班,增加国际货运相关软件的实操训练,还应加强寻找与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具体操作技能;商检与报关班,增加报检和报关的软件操作,角色扮演模拟整个报检与报关的业务流程,强化计算机五笔录入的能力训练(因现在大部分报关行业的输入系统都是采用五笔输入法)。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的训练,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和互相竞争的职业意识。
3.校内制度锻炼兼校外企业实习
学校内部的各种校纪校规和每个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利用每年的暑假以“就近原则”下企业实习,企业的类型应尽量选择在生产企业或者外贸类企业。通过学生的每一次下厂实习的经历,锻炼他们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纠正学生错误的“企业家”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校外毕业实习
校外毕业实习是在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学校召开实习生选聘会,联系参加企业前来选聘实习生,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国际贸易相关类企业实习。这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企业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问泽霞,葛莹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7(24).
业务员管理规章制度【第三篇】
为此,重庆市渝中区消委会上月底消费警示:针对空巢老人健康养生服务类的投诉越来越多,希望老人购买养生服务产品时要慎重。
签约前先请老人爬山
渝中区上清寺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年夫妇,儿子长年在外工作,孙子也因参加工作,搬到外面居住了。清闲下来的老两口,每天除了上街买菜就是呆在家里,与邻居也很少往来。
一天,一家健康咨询公司的业务员上门来了,推销一种养生服务类产品。业务员称他们专门针对空巢老人服务,公司有多个风景优美的度假地,不定期组织老人们去玩耍,还有养生基地、配套医院,为老年健康提供全方位服务。
就在今年上半年,两位老年人还体验了这家公司组织的一次旅游,与众多同龄老人一同爬了缙云山。很久没感受到这种人际温馨关系的老人回来后,马上就和这家公司签了一份《养生服务协议》,购买了价格为1万元的《敬老孝心包及服务》。
不知养生基地在哪儿
不久,老人的儿子回家看望父母,得知此事后,拿出《养生服务协议》一看,发现有太多的疑点。近日,他来到上清寺工商所投诉说,协议里宣称有多个旅游点,具体在哪里、多少个都未标明,多个养生基地、配套医院、老年大学也不知在哪儿。“显然,这些都是空头支票,很难兑现,请求工商所帮助退款。”老人的儿子表示。
上清寺工商所立即通知这家健康咨询公司负责人到所里调解,促使公司全额退款。
该所所长毛荣龙透露:养生服务协议作为一种新型消费类型,引发的纠纷呈上升趋势,去年以来,他们已经接到多起类似投诉,投诉方均为老年消费者。去年还曾有人花了10万元购买养生服务,最后双方也闹到了工商所。这些老年消费者在参加了一两次活动后,都未与家人商量,未仔细阅读协议内容,就草率签约,引发了纠纷。
搞义诊却推销保健品
渝中区消委会副秘书长朱晓霞指出:现在的养生服务类消费纠纷越来越多,一些不法商贩的常用伎俩有――
一是借养生馆、保健堂、康复会等名义,到一些老年人居住较多的小区,进行各种以康复疾病、消除老年孤独抑郁等名目的宣传,诱使老人参加。
二是夸大保健品疗效,误导欺骗消费者。一些保健品公司斥巨资在媒体广告上夸大宣传保健品效果,吹嘘说偏方治大病。
三是名为义务诊疗,实际推销产品。一些保健品公司在小区搞义诊,自称请的某三甲医院或部队医院的专家、退休医生来服务,实际是借机将无病说成有病,轻症说成重症,将一次用药可以治愈的病,说成病情严重或不易治疗,然后开出大量昂贵的保健品让消费者购买。
签协议要多与子女商量
为此,渝中区消委会专门消费警示,提醒老年朋友签订养生服务协议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查看这家养生机构,是否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有无健全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也可到民政部门了解机构的真实信息。
业务员管理规章制度【第四篇】
一、窜货的种类
(一)恶性窜货
指为获取非正常利润,经销商蓄意向自己辖区以外的市场倾销产品的行为。经销商向辖区以外的市场倾销产品最常用的方法是降价销售,主要是以低于厂家规定的价格向非辖区销货。恶性窜货给企业造成的危害很大,它扰乱企业整个经销网络体系,易引发价格战,降低通路利润,使得经销商对产品失去信任与支持。
(二)良性窜货
指企业在市场开发初期,有意或无意中选中了流通性较强的市场经销,使其产品流向非重要的经营区域或空白市场的现象。在市场开发初期,良性窜货对企业是有好处:一方面在空白市场上企业无须投入,就提高了知名度,另一方面企业不但可以增加销售量,还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只是在具体操作中,企业应注意,由于由此而形成的空白市场上的通路价格体系呈自然形态,企业在重点经营该市场区域时应对其再进行整合。
(三)自然性窜货
经销商在获取正常利润的同时,无意中向自己辖区以外的市场销售产品的行为。这种窜货在市场上是不可避免,只要有市场的分割就会有此类窜货。它主要表现为相邻辖区的边界附近互相窜货或是在流通型市场上,产品随物流走向而倾销到其它地区。这种形式的窜货,如果量大,该区域的通路价格体系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通路和利润下降,影响二级批发商的积极性,严重时可发展成为二级批发商之间的恶性窜货。
二、恶性窜货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价格体系混乱
大多数价格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经销商“越区销售”的原因之一。利润永远是通路成员所追求的目标,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企业在产品定价上分多个级别,如总经销价、总价、一级批发价、二级批发价、零售价等。如果上级跨下级直接做终端的话,则其中的阶梯的价格折扣便成为相当丰厚的利润,这个价格体系所产生的空间差异就非常大,形成了让其他经销商越区销售的基础。另外一些企业在规模较小时或开发新市场时,往往有一些特惠的价格出现,对于享受这些特惠政策的市场区域,一旦管理不善,那些趋利而动的经销商,就有可能到处窜货。
(二)对经销商的激励措施不当
厂家对经销商往往采用年终返利,高额回扣,经销权,特殊奖励等激励措施,所采用的种种激励措施一般都会以经销商完成一定额度为基准,经销商超过完成的百分比越高,则获得奖励越多,带来的利润也就越多。为完成既定的销售量,以获得高额奖励,许多经销商往往不顾一切的来提高销售量,包括向其它区域市场倾销,甚至倒贴差价,赔本销售,于是形成了经销商之间的窜货。
(三)商选择不当
许多厂家因利益驱使而不顾市场规范,只要拿钱来买他的货,就可以成为在当地的经销商,致使“一女嫁二夫甚至多夫”的现象比比皆是。厂家根本无法控制经销商,也就无法控制市场,企业的短期行为必然导致产品的越区销售。对经销商资格审查不严,使一些不合格的经销商参与进来,只要能赚钱,什么事都敢做,跨区销售也就不在话下。
(四)渠道管理混乱
有些厂家为了片面追求销量,采取短期行为,对于窜货现象重视不够,信息反馈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待知道时已无法收拾或是处理不严,更有甚者姑息纵容。
(五)任务下达不合理
许多厂家为了抢占市场,盲目给各地经销商增加销量,经销商一旦在限定的区域内无法达到一定目标时,就很自然的选取跨区销售。还有一些厂家由于售后服务跟不上,造成货物积压又不能退货,经销商为了减少损失,就将产品拿到畅销的市场上出售,从而形成窜货。
(六)营销员受到利益驱使鼓动经销商违规
营销员的收入始终与销售业绩挂钩,有的营售员为了自己多拿工资,不顾企业销售政策,鼓动经销商违规操作,向其他区域发货,更有甚者有的业务员缺乏职业道德,已经跳槽了,临走时跟经销商达成某种默契,以种种理由求得厂家支持,然后向其他地区冲货引起区域冲突。
三、如何有效防范窜货的发生
(一)加大监控力度,并对窜货的经销商给予严厉处罚
生产企业在销售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和权利,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窜货问题。
首先,制定一套完善并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商、经销商资格审查制度、巡查员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从制度层面上控制窜货问题。
其次,加大检查力度。生产企业派出专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市场区域进行检查,若发现经销商有跨区销售行为,应迅速进行处罚,做到杀一儆百。
(二)从技术层面上防范窜货
防范窜货首先要确认货物应该销往哪个市场区域,解决的办法就是从技术层面上加以区别。可以实行编码制度,在生产车间将商品贴上编码或者贴上条形码,在商品入库、出库时对所有商品与包装进行逐一扫描,将所有的扫描数据录入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中,并在系统中一一记录其商品的流向,一次达到防止窜货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文字标识,印刷“专供XX地区销售”的字样,以防范窜货行为的发生。
(三)建立合理的差价体系
每一级的利润设置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容易引发降价竞争,造成倒货;过低调动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确定一个恰当的利润空间是防范窜货的重要措施。如果地区间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差距过大,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差距较明显,可以采取差别包装策略,在包装上加以区别,让消费者感觉到商品是不一样的或者采取子品牌策略,在统一品牌下再赋予商品一个新的名字,以示区别。
(四)科学规划,做好中间商管理工作
首先,生产企业在与中间商签订经销合同时,要先期进行科学的论证,确定一个合适的销售基数,达到双方的满意。
其次,生产企业要注意与中间商签订不窜货乱价协议,在合同中要明确加入“禁止跨区销售”的条款及违反此条款的惩处措施,或要求中间商缴纳市场保证金,从法律层面上保证二者的业务关系,一旦市场上出现了窜货现象,生产厂家可以追究相关中间商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再次,注重提高中间商自身的素质,市场经营活动的关键因素是人,要想尽办法提高中间商的经营水平、职业素养。在企业获利的同时,让中间商也得到实惠。
(五)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首先,要严格人员招聘、甄选和培训制度。企业应把好业务员的招聘关,挑选真正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能人。
其次,制订人才成长的各项政策,使各业务员能人尽其才。对做出优异成绩的销售人员给与晋级、奖金、奖品和额外报酬等实际利益,以此来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对违反规章制度的销售人员应按规定处理。
再次,严格推销人员的考核、建立合理的报酬制度。绩效标准应与销售额、利润额和企业目标一致,评估考核时应注意销售区域的潜量以及区域形状的差异、地理分布状况、交通条件等对销售效果的影响以及一些非数量化的标准,如合作性、工作热忱、责任感、判断力度等,力争从多方面杜绝窜货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