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言稿(样稿)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纪委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言稿(样稿)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纪委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言稿篇1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共有特征,即“走中国自己的路”。其涵义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依据中国国情,我们走的是中国自己的"路,不是他国的路,尤其不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道路问题上,要把“中国自己”确立起来;在中国道路问题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旨在破除中国道路问题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与独断主义、拿来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在走自己的路问题上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源于走自己的路,又发展了走自己的路。内涵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赋予走自己的路以新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内涵,即中国特色之路,中国特色本身具有丰富内涵;在走自己的路的历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基本经验,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要适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提升与概括角度讲的,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内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源,是基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说把“中国特色”转换为“中国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为现代化道路,同时又突出了“新”。
纪委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言稿篇2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它的重要性在于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大地上正在展开的伟大实践,有一系列亟待求解的理论问题需要思考与解答;也在于这一伟大实践是在文化久远、传统深厚、历史跌宕、特色鲜明的当代中国进行的,由此形成的理论视域、理论意向、理论课题及理论资源,具有极富典型性的理论原创意义;又在于伟大实践所面临的难题、所取向的目标、所拓展的路途,具有事关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即如何在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中,建构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性,步入全新的文明社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课题,XXX在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实践与精神是一对基本的哲学关系,西方二元论的基本倾向是割裂二者的联系,把实践归依到精神中,使之成为精神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否定了这种割裂,匡正了这种颠倒,揭示了实践对于精神的本源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创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具有颠覆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本质的理解,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精神的特征。XXX在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便是对伟大实践展开过程的特征性把握,即过程特征、发展特征、效应特征,通过这些特征类型揭示见诸特征的内涵,即“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的展开是物质性的,具有直观性,即可以听、可以看、可以切身体验;实践的内涵则是精神性的。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精神的思考,就是在实践的直观性中揭示精神的普遍性。
党的**大报告及XXX在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所阐发的理论体系中,已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进行了严谨且要点突出的概括,由此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理论空间。对比西方现代化的历史状况及现实困境,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可以从六个方面予以阐发。
第一,自主性。自主性亦即自我主体性,具体说就是自我设定、自我规划、自我实现。XXX在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对自主性的强调。从哲学上来讲,这是马克思主义主体哲学的现实体现——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发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时,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性便被充分地展示出来;毛泽东同志对“自力更生”的号召、XXX对“自立自强”的强调,都是自主性的体现。自主性的心理根基是“四个自信”,这在当下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尤其具有关键性意义。
第二,顶层设计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证,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在现代化实践中的战略体现。XXX在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顶层设计是一个国家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见诸制度的体现。对比西方所谓民主国家,那里的各种“民主”力量各求其利,各言其事。西方现代化日渐委顿,一个制度性原因就是没有凝聚众心,由此带来的是“西方人再也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按照占支配地位的观点,政治哲学是不可能的”(**)。
第三,承续性。这是实践精神历史发展的体现。历史是一个由前而后的承接过程,环环紧扣。历史固然有其具体存在,以事件、经典著作、人物事迹及物质文化等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历史以一种历史效应的方式发挥作用,它以思维结构、习俗的方式得以延续,随时被构入现实的社会心态及日常交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是注重历史承续的精神,是弘扬优秀传统的精神,是“守正创新”的精神。守正,是对历史延续的守持;创新,是有所守持的历史发展。像中国这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其现代化的历史基础得天独厚。
第四,和谐性。和谐是差异的融合,它的前提是正视不同事物、不同人群的差异,但不认为差异就是对立,而是致力于差异的融合。融合的根据一是传统的心理亲和感,相信人性具有彼此融通的自然力量;二是制度的公平性。XXX在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这一说法的根据在于社会利益得以统一的制度保障,即统一到人民利益上来。对此,XXX提到,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在西方是无法做到的,个人意识的膨胀、经济利益的集团化及垄断寡头彼此钩心斗角的利益争夺,导致西方的利益标准共识度低。社会价值尺度混乱,很多西方人陷入难以解脱的迷惘与绝望。部分西方学者认识不到问题的根源,试图通过辩论与协商来加以解决,如尤尔根·哈贝马斯,但利益差异与对立的不可协调,决定他们的想法于事无补。而中国传统和而不同的文化底蕴,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使和谐社会与现代化进程相得益彰。
第五,创新性。XXX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观的表述。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创新的动力是不断探索,创新的保证是激励创新的社会发展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创新的过程则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党的**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既是中国特色的,又是创新发展的,是需求、道路、目标的统一。西方的现代化也有创新,但其需求、道路、目标与中国有天壤之别。科学创新的共性因素无须多谈,在文化上,西方的创新主要是将现存之物或现存之思推向极端,进而标新立异地另求一端。这种极端而反向的思维本身常常不是创新,而是变形的复归。
第六,前瞻性。前瞻从实践论说即目的预设。中国式现代化前瞻的立足点高远而且开阔,唯有通过顽强斗争,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孔子曾有“叩其两端”的说法,提供了一种富于智慧的思维方法,即对欲为之事的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予以综合的思考,找到其中的融通点。两端之上端,在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高端设计之端,另一端是人民利益之端,取其中,即上下融和,通力而为。
以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精神的六个方面,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过程的主体化、历史的现实化、传统的当下化、延续的创新化、过程的目的化、差异的和谐化。这六个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充分中国化的,那种“现代化=西方化”的谬说,无等号可言,自当休矣。
纪委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言稿篇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安排战略步骤。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来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联系和进步发展阶段,是我们党非常有效和有效的治理和管理的重要经验。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持续了30年,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准确目标,调动全社会热情,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百年目标的总体要求,未来30年进入多个进步发展阶段,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小胜利。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也有利于保持我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战略部署,是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长期战略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阶段性战略目标。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后,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战略目标,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四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稳定,有利于继续按照“四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