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汇聚【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6775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未来简史读书心得汇聚【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第一篇】

《未来简史》就像一张薄厚均匀的煎饼,除了一把味精,没有加上任何佐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整本书以大量组织有序的事实和材料,佐以模糊的观点,试图探索人的平常性,生物是一种算法,永生,科技使极少数人脱颖而出的问题。

以现在的视野来预测短暂未来难免出现偏差,因为你是按照当下的发展规律来做预测的,但这种规律非常短暂,而且保不准又飞出一个黑天鹅。即使是博古通今的人也根本无法完全预知短暂未来。之所以称之为短暂未来,是相对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马尔萨斯陷阱等可以印证长久未来的规律,这谁都会,因为人性不变,除非生物技术成熟到改变人性,但改变人性算不算人性的一部分呢?本书所做出的预测大量基于已经存在的研究,并非原创,如果有一到两点在不久的未来变成现实,他一定会以此自夸。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一方面这些观点本质上不是他的,他只是一个复述者;另一方面就像买彩票一样,你一万次没中奖不去说,单说中奖的一两次,以信息不对称来创造神话是无耻且愚蠢的。再者说,真正对短期未来的预测很大程度会与当下现实发生极大偏差,例如电影《大空头》里所讲述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谁都不信,而那几个相信的人被认为是傻子。能预见短期未来的人,如果他脑子没有坏掉,应该不会轻易地说出真相,因为这极其危险。以上是对这本书缺点的简单论述。

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作者太了解现代人了,他们空虚,肤浅,茫然,焦虑,但总要显得自信满满,高人一等,洞悉一切的样子,于是作者就顺水推舟,把许多前沿的实验和材料写出来,再加上一点与众不同的,稍稍超前的观点,便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渴求。他们渴望精神但不肯花时间沉下心来研究,吃了一顿“精神快餐”就足够欺骗自己,愚弄他人了。这本既讲历史,也讲未来,可以说是一顿相当丰富的“快餐”了。一本能够很流畅地读完且不用怎么过脑子的书,如果说它是好书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这对现在的许多人并不构成问题,是不是好书不重要,甚至是不是满足书的定义也不重要。只要能够让人觉得自己读了书,还有不一样的观点,那就非常好了。阿城先生说过,文化不是用来装点自己的味精。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现在所谓的文化,重要的不是你真的有文化,而是要让人觉得你真的有文化。

尤瓦尔以组合和复述的方式写了一本书,并以此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新神”,就这一点,这本书还是很成功的。人民总是需要崇拜,尤其是在一个信仰崩溃的时代。与其说他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个作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个以高姿态来迎合众人的聪明的waiter。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的错不在于他收获的名利,而在于他作为一个精英知识分子,不仅没有静心思考精英的短视,而是不断地用愚弄民众,消解文化的方式获利。他能被视为精英的代表,如果不是民众做出了错误选择,就是精英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这本书的真正意义首先在于它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区分出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其次它让我们看到了普通民众和精英都非常短视,缺乏创见。也许这张只有味精的煎饼能够短暂地勾起众人的食欲,但人们能够长久吃下去的还是家常便饭。(陈雨筱)。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第二篇】

在当前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很多经济上有所余裕的人都不太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整个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在他们看来,这种不确定性背后隐藏着风险。而这种风险带来的惶恐给了许多当代社会学家研究的方向。

而本书作者尤瓦尔正是这过江之鲫中的一员。在本书中,他力图描绘一个与他所谓之"人文主义"不相干的未来,一个由数据主导、令本书读者耳目一新的的未来。

但事实上,尤瓦尔所构造的这个未来,根基并不牢固。此类作品常常面对一个问题––作者需要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驾驭书中的逻辑论述。然而,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类个体对它的认识一定会存在片面和不足的地方。以贾雷德戴蒙德之广博尚且会有纰漏。尤瓦尔不如贾氏,自当也是如此。

作者作为人类史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缺乏理工科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和训练,在讨论科技问题时,暴露出自己对于新兴科技方面理解的诸多短板。在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有些问题理解比较肤浅,以偏概全,甚至夸大其词,尤其对于很多技术的先天缺陷、理论困难、受制因素(不仅仅是政治)、发展局限等涉及甚不充分。这一切都使他所描绘的未来画卷成为现实的概率打了折扣。

但以上这些问题其实还是次要,私意以为,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它所传播的感情。在我看来,这位历史学家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是有些迷茫甚至惶恐的。这种惶恐正与市民大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惶恐类似。

事实上,这种焦虑与无所适从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面对人工智能的现代人的心理与历史上面对工业社会的封建手工业者的心理如出一辙。正如当时的人们不可以想象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身处21世纪的我们,自然也难以想象下一个时代。但我们应该有自信,我们下一个时代的子孙,一定可以主宰自己智力的造物,正如我们上一个时代的祖先能主宰工业机器,上上上上个时代的祖先主宰火焰和石块。社会环境在变,人需要做的只是换个生活方式,这对于人类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哪怕再退一步,本书描绘的图景真的成为现实,以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看,这似乎不是什么美妙的事。但,请记住: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在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中,个人的得失实在是无足轻重,正如演化从不在意个体的存亡。如果未来真就是"神人"统治,那普通的智人不会被当做奴隶,而是像原始氏族,像封建地主,像薤上朝露一般无法避免的彻底消亡。

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任何一种价值观与思想也不能逆天而行。在人生走向结束时,我们一般不会感慨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人类长生不老,所以我们也无需过度纠结于历史潮流的走向。毕竟这只能徒增痛苦。

事实上,无论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是站在风口浪尖,你都无需苦恼于历史潮流的动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环境改变时,尽自己所能去适应,成为所谓“适者”,正如我们祖先数亿年来所做的一样。我们的祖先,本是在海里扭动的、虫子一样的生物。能走到这一步,你、我,以及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很不错了。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第三篇】

过去70年间,人类打破的不只是“丛林法则”,还有“契科夫法则”。契科夫有一句名言:在第一幕中出现的枪,在第三幕中必然会发射。

这种论断未免过于武断。现实不是戏剧,你不知道第一幕在哪里,也不知道哪一把才是在第一幕出现的枪。

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特制,于是特制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作为范畴的人类必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必定是有某种本质的存在决定了人类的性质,对这个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理论的分野。这个改变的推动力是否是对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追求,这个需要更严谨的论证,而不是宗教式的启示。换一个角度,也可以同样说促使人类改变的推动力是欲望、懒惰和不断的索取,这样结论性的语句还可以列出一长串。

于是,马克思的预言未能实现。英美法等工业强国并未发生大规模共产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也未在这些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此书对“规律”的把握不足,作出结论过于武断,如认为推动未来经济的是永生的渴望,这种结论与预言何异。

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发端于改写历史。

审视历史,是最好的摆脱思维定势的办法。

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

既非客观,又非主观,而是依赖于众人相信而存在之物。意义之网,驱动着作为群体的人类。

民主投票通常只适用于一群有共同关系的人,比如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民族神话。这些人早已有基本的共识,只是仍有某些异议尚待解决。

那么合理的运用民主投票而避免族群撕裂的方式是不是只对共同体的框架之内的问题进行投票,而对待框架之外的问题,则采取另外的决策方式。

希特勒向德国选民恳求信任时,只说得出一项对他有利的论点:他在战壕里学到的,是在任何大学、企业总部或政府部门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人们跟随他、投票支持他,是因为认同了他的想法,也认为这个世界是个丛林,杀不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进化人文主义、丛林法则、纳粹。

科技发展将使人类不再具备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这一点虽然不会从哲学层面推翻自由主义,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想象民主制度、自由市场和其他自由主义制度如何能承受这记重击。毕竟,自由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哲学论证合理,更是因为它赋予每个人价值,这一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大有好处。

赋予价值,便于驱使。不相信神话、不假设身份的个体,是很难被驱使的。

经典的危机是产能的过剩,当代的危机是金融的过剩,未来的危机是人的过剩。

等到谷歌、脸谱网和其他算法成为无所不知的先知之后,很有可能就会进一步演化成代理人,最后成为君主。

由人的工具变为人的支配者,这种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而这一次,可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将作为个体的人变成某种联合体,从而导致个人主义的消亡。

有些人仍然会不可或缺,算法系统也难以了解,而且会形成一个人数极少的特权精英阶层,由升级后的人类组成。这些超人类将会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及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做出许多世上最重要的决定。他们会为算法系统执行关键的服务,而算法系统既无法了解也无法管控这些人。然而,大多数人并不会升级,于是也就成了一种新的低等阶级,同时受到计算机算法和新兴的超人类的控制主导。

政治精英、科技精英和金融精英有福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间神。

在这里,各个高科技大师正在为我们酝酿全新的宗教,这些宗教信的不是神,而是科技。科技宗教同样提供过往宗教的一切旧奖励:快乐,和平,繁荣,甚至是永恒的生命,但方法却是在生前获得地球科技的协助,而不是死后接受天堂的帮助。

这些新的科技宗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民主和专制在本质上是两套关于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对立机制。专制使用集中式处理,而民主则喜欢分散式处理。民主在过去几十年里占得上风,是因为在20世纪晚期的具体情境中,分散式处理的效果更佳。如果换一个情境(比如古罗马帝国时代),反而可能是集中式处理拥有优势,让罗马共和国衰落,权力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转移到专制皇帝的手中。

到了21世纪中期,政治已不再有宏伟愿景,政府就只剩下行政功能,维持着国家现状,却不再能够带领人民向前。

在现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那些冷酷的亿万富翁和少数利益集团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并不是因为他们更能看清全貌,反而是因为他们的目标非常狭隘。在混乱的系统中,集中视野反而有其优势,而亿万富翁的权力大小又与目标大小息息相关。

要对数据主义提出批判,可能不仅是21世纪最大的科学挑战,更是最急迫的政治和经济议题。

科技人文主义着眼于拓展人类的视野,而数据主义则着眼于让互联互通的海量数据接管意义本身。人在其中的地位将逐渐变为一个普通的传感器。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第四篇】

《未来简史》的作者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由林俊宏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是科幻幻想型的书,但是读下来,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这是一本在现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书。

在本人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本书预测的未来可能真的是朝着作者预测的样子发展的,所以读起来,还是比较激动、兴奋和震撼的。

作者在一开始就抛给大家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人类的新议题,未来人类的追求目标将会是永保青春,长生不死。并且有科学,有根据的给出了许多数据,几个世纪之前,人们还在战争、疾病和瘟疫中挣扎,那时人的普遍寿命仅有40多岁,50岁,可是现今人们普遍能活动八十多岁,甚至一百多岁。

根据科学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在20xx年人类寿命可以延长到150岁。看到这里的时候,计算一下离20xx年还有32年,大部分的人还是可以活到那个时候的,所以自己可能也会沾沾科技的光,可以活动150岁,想想还是非常激动的。

甚至幻想一下,如果真的还可以活100多年,并且是身体康健的活着,可以干好多好多的事情了。可以去旅行,看遍祖国山川,实现旅行梦想。可以再次进入学校学习,说不定可以实现儿时的梦想,进入清华北大。可以去画画,可以去学习法语去美丽的巴黎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可以不再为生存而忙碌,可以为了生活而拼搏。总之,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生命不再有遗憾,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完成,真好。

本来以为,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希望,然后会顺着这个希望继续幻想未来的样子,让我们在科技的未来里自由的畅游。本书的名字叫未来简史,这样想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作者偏不这样构思,来一个大转弯。

作者从几万年前的智人进化到当今的人类开始写起,用看待历史的眼光来追忆智人从石器时代进化到工业革命,从工业革命进化到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从社会人文主义、自由从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各个方面来阐述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抽丝剥茧式的来到了数据主义时代。

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从各个方面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让作为读书的我对作者的观点深信不疑。所以,作者最后预测到,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数据时代,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读来真的是热血彭拜。

特别是作者从现在的机器人,大数据预测的共享智能汽车。让我这个生活在拥挤的北京,必须摇号才能买车的,但是又迟迟摇不上号的人,真的是无限的向往,并且自己脑补了很多。

共享智能汽车,将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交通拥堵的模式,就象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不一样的是,共享智能汽车不需要你会开车,你只需要坐上去,告诉汽车你要去上班,要回家,要到哪里去,汽车自动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可以想象一下,早上起来,拿起手机预约一个汽车,让它在小区停车场等你。你操作完后,汽车自己会开到停车场,当你走了停车场后,上车,告诉汽车你要去上班。汽车会根据路线找到一个合理的,距离短的,可以快速行进,不拥堵的路线送你上班,在路上,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看书,玩手机,工作,听歌,唱歌,不用想着前面是否有车,有障碍物,是否要撞车了,完全不需要担心安全的问题。到了公司门口,你只管下车,汽车自己会开走,自己停到一个停车位去。

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很美妙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告诉汽车你在哪,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等你自己的个人信息,当这些信息存储的足够多时。人工智能会根据你的喜好,你的出行时间,周末活动规律。在适当的时间,汽车不需要你预约,会自动出现在你需要时间和地点,供你使用,为你提供便利。这些都是大数据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就像今天你去一个购物网站,它会自动显示你曾经看过的衣服,曾经买过这个衣服的其他人员喜欢的衣服、首饰等,供你选择。

看完未来简史,你会觉得活着真有劲,希望就在眼前,书中描述的未来,你都有可能会遇上,会过上美好的日子,会很激动。这种激动,不会象看《三体》那样的科幻小说,看的时候激情四射,看完之后,冷静下来,知道那只是幻想,不再心心念念。而未来简史不会,他是根据现有的科技进行的预测,是有事实作理论依据的。

未来简史,还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特别是在心情沮丧,对未来失望的时候来看,那就是打鸡血。但是建议看本书的人,先看看《人类简史》,因为本书里面许多描述的内容,如果没有看人类简史,读起来会有点吃力,看了人类简史,一下子就明白了,觉得顺理成章。

本书的翻译者林俊宏,翻译的很流畅,读起来不晦涩,很容易理解。本人看这本书,前后看了一星期,大约十七八个小时。看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短,很适合一周一本书的读者来读的。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第五篇】

首先,作者将人界定为智人、神人的概念。并且在书中附赠的思维导图中会标着“历史起源于人创造了神,历史终结于人成为神”,而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智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人?作者为什么将我们称为智人呢?这就是书本身引导我想要去看的一个方面。

当然,书中所提到的随着人类寿命的无限延长从而引起的各种社会变革,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人类的血缘情感将不再那么强烈,对于一个活了200岁的人来水,她很难对自己在100年前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曾经生育过的生命会有非常大的情感牵挂。

合上书本的时候,我最大的疑问就是,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第六篇】

最近一个多月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这本书,如醍醐灌顶般启人心智,因此记录下我的一些感想,与小伙伴们交流。

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探索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人类社会的远期变迁。

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

第一,探索未来有助于启迪当下。

第二,社会进步一向是有少数人引领推动的,你愿意做领导者,还是跟随者?

上一本书读完我写了长长的1篇整理及感悟,这次重在解析书的逻辑架构,我把书读成了一张图,这张图看似简单,却花了我不少时间,全书的主要思想都在这里了。不多说,上图:

最后再回顾几个重要问题: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

首先要理解问题的真实含义:生物的运行可否描述成算法?不然生物是实体,算法是逻辑,没有可比性。

问题等价于:生物是拥有自由意志,还是始终受基因、环境压力等塑造的算法控制而产生行为。

心理学研究:人对自我的认知并不真切,而是一种叙事自我(通常只会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的结果来编织故事),所谓的自由个人,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又何来自由意志。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上这两项研究会进一步深化,结论会进一步加强。

所以生物大概率上只是一种算法,但是,我也没有说必然如此。未来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性。

生命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这在目前的科技环境下,恐怕首先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就像人文主义信仰个人体验,数据主义信仰信息自由。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智能让世界运转更高效,而意识赋予生命以意义。至于哪一个更有价值,要看是对整个社会大系统而言,还是对生命个体而言。

我希望是这样的:高度智能的算法公平地为每一个有意识的人类智能体所用,人类个体变得前所未有的聪明和强大,而整个社会变得更加自由、平等、和谐。这也是自由主义的愿景。

书中描绘是这样的:未来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社会系统将主要由算法控制,并会剥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少数精英阶层在身体和认知能力上远超普通阶层,不但不受算法控制,甚至掌握了一定的算法控制权,并与算法一起统治世界。(这时自由主义崩溃,进化人文主义适用。)。

我个人觉得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必然有一天,人类会站到抉择的十字路口。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第七篇】

“现代性”是一项交易,所有人出生那天就签了契约——放弃意义,获取力量。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携手并进,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社会对力量的追求。现代性的理念基础是:经济增长不仅可能,而且绝对必要。如果解决问题,可能就需要更多;为了拥有更多,就要生产更多。

现代政治和经济笃信增长的必要性有三个原因。

首先,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越能提高生活水平,也越能享受所谓快乐的生活。

其次,只要人类持续繁衍壮大,仅仅为了维持现状,经济增长就已经很有必要了。

最后,即使人口停止增长,也要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经济也必须增长。

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第三世界的集权主义还是婚姻触礁,几乎任何公共或私人问题,都能用增长来解决。增长能解决一切。

资本主义所承诺的并不像其它宗教那种空中大饼,而是这个俗世上的奇迹,而且有时候还真能实现。资本主义深信“增长”这一最高价值,第一条训诫就是:投入利润,促进增长。

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还有第三种资源:知识。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尽,越用越少;但知识越是不断增长,越用越多。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还能带来更多原材料和能源。几千年来,我们之所以无法用科学来推动增长,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里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识。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理由要去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追求进步的道路。

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必须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第八篇】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是一本引人思考的书,同时也极具杀伤力,足以毁灭你的三观。

阅读这本书之前,也许你的三观是这样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的意志需要被尊重和保护,自由、平等、博爱是大多数人信奉的普世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之后,你的三观或许变成了这样:数据是世界的中心,人生只是一套生化算法,哪里有什么自由意志?哪里有什么价值?一切都是虚构的故事。

未来究竟是个啥模样?

人类将长生不死。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的飞速进展,让人类战胜死亡变得越来越乐观。

幸福快乐将由人类自己掌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痛苦将从人类的体验中彻底消失。

智人变成神人。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力量、性感、智慧,如果你想要,都可以购买。三条通神路径: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分享作者的几个观点:

人类超越其它物种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想象力,人类创造出抽象的主观世界,如国家;一是大规模合作的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等工具,人类的合作规模几乎没有边界。

人文主义受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挑战。人文主义崇拜人类,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人类的自有意志是最高权威。

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

书中提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事情:

1、两个自我。

人类有两个自我:一个体验者,一个叙事者。体验者感知每时每刻的意识,但没有记忆能力,不会讲故事;叙事者唤起记忆,讲故事,做决定。

2、《剑桥意识宣言》。

20xx年,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在剑桥大学签署:“各种证据均指出,非人类动物拥有构成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神经化学及神经生理基础物质,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因此,证据已充分显示,负责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物质并非人类所独有。”

3、《动物福利法修正案》。

20xx年,由新西兰议会通过,在法律上承认动物也像人类一样具有情感。该法规定,从此必须认识到动物具有情感,因此在畜牧等情境下,必须适当维护动物的福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967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