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47200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生命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生命教育范文1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14-02

AbstractLife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each life education in biology, and use flexible methods to teach life education. Then cultivate students’ life consciousness, make students respect and cherish life.

Key wordsBiology teaching Life education

近年来,社会压力增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校不断出现自杀和他杀的现象。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因此,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现在,我国学校还没有开展具体的生命教育课程,笔者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旨在从生物学角度增强学生生命意识。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在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孕育、发展等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生物学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关注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孕育、成长和繁衍,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一、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

1.重视课堂上教学,结合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起点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本质,在介绍“生物的起源”时,给学生充分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生命产生的艰难,只要出现一点问题,生命体都不可能孕育成功,因此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爱;特别是在“人的生殖”的学习时,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受精卵在母体内,通过近10个月的培育后才产生的,在这10个月里,母亲是很辛苦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母亲是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疼痛才把我们产下,并且在生产中,母亲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

生命教育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在介绍到有关蛋白质、DNA、遗传病等有关知识时,让学生明白生命体的个体差异性,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不可以蔑视任何一个个体生命,教师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小知识,以增强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体的意识,如介绍艾滋病、肝炎等遗传病的起因和传播途径,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明白关心弱势群体的价值,理解平等对待生命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生命。〔〕

生命教育的第三步是让学生学会与其它生命体和谐共处,活用生物学中的生物实验,帮助学生学会与其它生命体和谐共处。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生物实验中,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体之间的双向关系,同时,学会宽容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不要轻易辱骂同学。以此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体谅别人,这样遇事时才不会轻易对别人造成伤害,才会尊重他人生命。

2.开展多样的课外教育,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在进行课堂教育,传授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应该配合形式多样的课外教育,以启迪学生求善之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如介绍“生物和环境”时,可以带领学生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考察,了解生物环境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热爱自然,爱护生物生命的情感。在讲授书本知识的时候,不要让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在介绍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配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医院、敬老院等地方,让他们明白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的尊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自己记录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让他们体会生命成长的艰难,通过亲身观察和记录,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的重要。在教授遗传病知识和关注健康知识时,开展专题讨论,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监狱,邀请服刑人员做报告,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远离,珍爱生命。一次有意无意的伤害对社会、家人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3.死亡教育

在国外,从初中二年级就开设了死亡教育的课程,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点,近年来,自杀和他杀率不断上升,大多因为学生不能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而对于家长和教师,他们认为死亡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也不愿正面和孩子交谈,总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对死亡的看法,这无疑让孩子进入一个误区,觉得死亡是一件轻松的事。在介绍大自然正常生存规律,人的生老病死时,要让学生学会面对死亡,让他们明白,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偶然现象,导致生命的消失,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更应该珍爱生命,保护生命。

二、生物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生物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应该有目的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保护生命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与其它生命体和谐相处的能力;而生命教育应该渗透在不同年级的生物教学中,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也应该不同,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同时,生命教育也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理论,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要通过实践,在生物教学中,结合书本知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关注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体会保护生命的意义。

其次,作为生命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温暖学生,用生命激活生命;教师还应该提高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不但能够把书本知识活灵活现的教授给学生,还可以在课堂内容中加入一些课外小知识,特别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保护生命的急救知识,同时,生物教师还应该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变化情况,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理变化。

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健康发展的艰难,从而懂得享受生命,尊重生命。在生物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丰富生命教育的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将生命教育渗透整个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云峰、冯 维。对生命教育的诠释[J].教学与管理,2006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2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

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细微,智慧也会在这细微中得以成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生命教育范文3

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探索的同时,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总有学生因为受不了教师的批评而自杀或同学间的不合而抑郁成病或考试成绩不好而出走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对生命价值的严重漠视。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是目前学校德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化学教材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元素不少,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适时、适当地将生命教育元素渗透于化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一、学习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门捷列夫,他追求科学坚韧、忘我的精神。在疾病折磨着他时,他手里都拿着书,始终觉得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的光荣”;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介绍原子学说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等。学习这些科学伟人的故事,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二、学习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

在研究碱、石碱的性质时,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化工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推动了中国化工工业的发展。科学家的这些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理想的坚毅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提高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事件和生活事件,让学生学会珍视生命

由于媒体的迅速便捷,学生很容易获得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化学教学的资源,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

比如重庆的氯气泄漏事件和硫化氢泄漏事件,从分析氯气、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密度、状态、气味、溶解度等等),介绍其化学性质(毒性、酸性等),让学生研究处理方案。

又如在学习氢键时,可以提出:“生命分子中的氢键――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的观点,然后再加以诠释。生命体内许多大分子中存在氢键。氢键对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生理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生物的遗传基因本质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顺序,而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DNA大分子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配对的。DNA分子中的氢键在遗传信息的编码和复制等遗传机制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说,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通过学习,学生对于生命就会更加珍惜。

四、关注化学中的人体健康知识,提高生命的质量

化学贴近人类的生活,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关注的人体健康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健康知识。如在讲授《配合物的应用》一课时,运用所学配合物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重金属盐中毒时,为什么往往可以灌蛋清解毒?

这是因为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中的蛋白质形成配合物,导致蛋白质变性或替换酶的中心原子,使酶失去生物活性,蛋清中含有的蛋白质是自由蛋白质,结构相对松散,而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结合态的,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要困难些,由蛋清代替人体中的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可以解毒。这样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培养他们养成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生命教育范文4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纵观当前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总体情况,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科学构建显得格外重要。从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为主要出发点,透析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现象,并重点探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近年来,生命安全教育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马家爵杀人事件、复旦研究生投毒案、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等重大事件发生后,高校及相关部门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我国理论实践研究的重要范畴。“十二五”发展期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这将意味着生命安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各高校响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在体育教育领域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对此,本文就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现象进行透析,并探讨其构建策略,以便引导高校学子身心的科学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目标一致性

高校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身体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为基本目标,学生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体能基础。而生命安全教育则是通过外在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在自然灾害、危险事故面前能够从容不迫,积极应对。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这位两者的融合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教育理念基础,并对其教育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生存技能和身体素养。

(二)内容共生性

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共生性特征,这便为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科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并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高校体育教育以户外教育为主,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同时,高校体育教育的场地、器材及教师均可以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资源,从而保证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及内容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在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地震、火灾等场景,对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进行强化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技能。

(三)知识相通性

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知识体系上具有相通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教育知识能够相辅相成,共同为高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所服务。生命安全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提高生命意识、安全责任感,其中需要医疗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等内容作为教育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含量相对丰富,能够对学生进行规范、系统和科学的指导。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能够在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现象透析

(一)生命安全的教育目标模糊

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模糊这一层面。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尚未深入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对高校学生人格培养、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仅仅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以机械、呆板、僵硬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传授,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体育教育方向定位精准性不足,更无法将体育教育的人本化特征和价值引导内涵践行于实际的教育工作之中,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三维目标有所割裂[1]。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强调体育学科和生命安全教育的学科性特征,极易导致相关教育内容无法与民族文化、教育环境、社会发展相契合,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以校纪校风、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火灾自救等教育内容为主,对学生的情感引导、责任强化、安全理念树立等方面有所忽视,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生命安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生命安全教育主体不明确

在模糊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中存在教育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在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明确重视,并且对“主体”和“主导”两种教学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在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学习存在的问题时尚未进行有效引导,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生命安全素养的双向发展,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盲目性弊端。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失衡

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和大学生学习方式失衡,教师与学生发展之间难以处于均衡状态,影响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不利于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生命安全能力的提升[2]。从理论上而言,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渐朝着理论化和健全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探究生命安全教育的总体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尚未融入到教师教学方式构建体系之中,教师和教学方式仍占据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地位,学生围绕老师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

三、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

要树立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为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重要的理念基础,并为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思想指导,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要借助体育教育目标,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学生在加强体育技术学习的同时,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以此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此,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生身体能力、精神素养和生命素质三方的系统提升。

(二)建立健全生命安全课程教学内容

要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生命安全知识脉络,从而形成科学的生命安全认知结构。高校要不断与时俱进,迎合时展潮流,针对当前社会生命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如自然灾害、社会交往、诈骗传销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意识培养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同时,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必修课,如自卫防身、野外生存等,以此来满足学生日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明确生命安全课程教学主体

在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明确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主体,以便更好的处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加深“主体”和“主导”两种教学理念的认识,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学生存在的认知问题提供更好的答疑思路,以便拓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思维[3]。同时,学生的发展与认知强化,能够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克服生命安全教育盲目性弊端。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并重

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并重的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均衡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安全意识和生命安全能力。在生命安全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以对话式的平等沟通方式为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便实现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认知结构自主构建的综合发展。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与学生均可以获得自身的互动式双向发展,学生强化自身技能的同时,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素养,更好的从事体育教学活动。

四、总结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化发展,对此,要从教学目标、课程改革、明确主体、模式创新和评价体系构建五方面入手,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宗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4):502-507.

[2]李清。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3):69-7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24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