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7003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第一篇】

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需要我们对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有清醒的认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发展既面临多重挑战,又拥有重大机遇,对此要有极为清醒的认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仍在不断深化和完善,资源瓶颈约束倒逼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之复杂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但冷静分析国内外大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格局没有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一股合力,在驱动着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新常态蕴含新机遇,必须认清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对此,深刻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从新常态视角认清发展大局,真正从实处认识和理解改革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保持定力、正视困难、增强自信、主动作为,才能破解发展困境,闯出一条新路来。

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需要我们有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把机遇和挑战弄清楚搞明白,远远不够,还要有迎接挑战拥抱机遇的办法和能力。一个古老文明的重新崛起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之巨大,不仅仅体现在道路的选择、理论的辨析、制度的建构,更彰显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接续与超越。毫不夸张地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我们正置身其中。

跨越新常态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而发展的新征程也将由此开始,新常态实乃新起点。新常态和新起点,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旧有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环境瓶颈已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的空间,增长的天花板就在眼前;而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诸如空气、土地、水质乃至交通等等,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穷则变,首先要变的就是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就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方向,也是我们求得进步和突破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第二篇】

一、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2012年12月,在深圳考察时提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写入了《决定》。“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这既是我们35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宝贵共识,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方向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从涓涓细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涛涛洪流,从根本上改变了了我们长期闭关自守的僵化状态,打破了束缚人们的思想和体制桎梏,使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生机,探寻出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3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中国的前进方向问题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当代最广泛、最深刻社会变革的巨大成功,同时也遇到了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与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与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有关,与认识不到位、改革不到位有关。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面对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困难和问题的敏感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因此,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入持久的伟大革命,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引领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梦想的伟大旗帜。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改革开放理论的创新,是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二、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相结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摸石头过河”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话语。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对一些重大问题还没看清看透,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学习参照,只能是碰到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思想不够解放,步子不太大,中央鼓励坚决地试,大胆地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方法论层面讲,摸石头过河是一种改革的方法,是立足中国国情对发展规律的探索,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索,极富中国特色。从精神层面上讲,“摸石头过河”是一种勇气,一种胆量,一种精神,改革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伴随着“摸石头过河”,我们跨过一条大河又一条大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我们在改革长河中摸出的石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期”,由相对容易的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改革,由单项的改革进入全面综合的改革,多个问题、多个层面、多个方面的改革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多种利益互相交织,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要求日益高涨,改革必须在全局上、系统上进行制度设计。改革开放历程证明,改革是我们党的一次自觉觉醒。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部署了“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全局高度科学谋划改革方案和具体举措,加强统筹协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确保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并对重点领域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措施,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全局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之间互相牵扯,甚至相互抵触,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或者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当前,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面对经济模式深刻转型、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都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加以推动。然而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造过去的奇迹,靠的是改革,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唯有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必须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必须有更大的一股劲,不敢、不想、不愿触碰矛盾问题,不但改革无法深入推进,发展也很难乘势而上。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摸石头过河”。顶层设计,把握的是全局和整体,强调的是改革系统。“摸石头过河”是对规律的探索,摸的是规律,找的是方向,不是盲人摸象,核心就是实践第一,立足实践,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获得真知、规律;摸,也是一种改革勇气和精神。攻坚期“难”,深水期“险”,“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的这番话,警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以何种精神状态推动改革,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因此,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必须紧密结合,在对深化改革整体制度设计的同时,对局部改革需要用极大的政治勇气和闯劲去探索,再通过局部改革的深入推动整体改革的深化。

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相结合,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再到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观点,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是改革理论的创新,也是改革方略的创新,更是党的执政理念上的一种突破和提升。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党的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与前提。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始到执政至今,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的发展成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由于发展水平的局限,现在社会上存在大量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如最为人们诟病的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就业失衡、司法不公和特殊化、特权问题,许多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在解决处理上缺乏公平正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的主要问题,各种矛盾问题交织纠结,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社会各界对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机制和社会环境,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诉求越来越高。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必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要求。如果在发展起来之后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难以保证。可以说,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类福祉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躲不开、绕不过、拖不得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才能有效化解发展风险、满足社会诉求,形成良好的改革生态;才能激发改革积极性主动性、释放人民创造活力。不仅要做大“蛋糕”,同时还分好“蛋糕”,以分好“蛋糕”为目标做大“蛋糕”,“蛋糕”才能越做越大、越分越好。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逻辑。党中央全面审视和科学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积极回应人民的期待和诉求,不仅在十报告中把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强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而且在《决定》中进一步把“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强调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更加有效、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以人民为主体,更加明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并把“以人为本”和市场化资源配置活力机制相结合,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人民至上”的理念,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以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五大提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1999年又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然而,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中心议题是改革、发展和稳定,改革是必由之路,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其他问题往往都处于边缘位置,法治只属于外在的保障地位。十后,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命题,全会《决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部署安排,提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是我们党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这意味着,法治不再是外在的保障,即将处于时代主题的中心。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升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治国理政规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成果,是中国政治文明进一步提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契机。

五、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第三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这一命题和任务提出表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

回顾党的改革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基本解决了世界上一些人认为根本不可能解决的十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浪前行,提前实现了国家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以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当前,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在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下,要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能改的坚决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改的坚决守住。一定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广泛凝聚全党全国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推进改革合力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一。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大学生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自觉接受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源源不断加入到党内。党员总数从1978年底的多万名,已增加到2013年底的万名。拥有庞大的党员队伍和群众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强大力量。

(3)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紧迫课题。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不乏有些地区在执政能力建设中出现经济能力弱、民主化及法治化水平不高、领导集团的整体素质较低、决策制定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及政策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水平低。而《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可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自身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为了实现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领导。

2.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1)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围绕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令全党上下深受触动、深为警醒。全省各级党组织,必须用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同时,要认真学习和应用系列讲话蕴含的新思想,深刻领会领导活动的科学规律,准确把握生动鲜活的领导艺术,引导党员干部用战略思维谋划全局问题、用创新思维攻克难点问题、用辩证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用历史思维审视现实问题、用底线思维把握原则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切实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2)必须充分落实领导责任。

按照中央有关要求,省委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与此同时,各级党委也要建立健全领导改革的责任机制,在强化党委负总责的前提下,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工作部门;在加强总体谋划、整体推进的前提下,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跟踪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各部门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改革的安排部署,结合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第四篇】

当前,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工会组织作为企业职工的群众组织,要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支持、参与、推进改革,筑牢全面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结合实际,抢住机遇,主动作为,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助推企业深化改革。

1 凝心聚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支持参与企业改革

团结动员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是工会组织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释放正能量。

一是要引导职工理解、支持企业改革。工会组织要大力宣传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教育引导职工正常把握深化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增强深化企业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及时回答职工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调整,发挥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大局,促进改革顺利进行。

二是配合党政做好职工队伍稳定工作。由于企业组成结构不同,企业内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工种职工的意愿和要求有所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工会组织应深入群众,认真听取职工的呼声和意见,及时、准确地把握职工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心态,并及时做好沟通、化解矛盾、解疑释惑的工作。通过民主对话、民意调查等渠道,理说清、帐算明、情到位、心交透,对改革中不稳定因素,及时向党政反映,及时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调解工作,积极协助党政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确保改革群众基础的稳定,团结广大职工参与改革。

三是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改革。随着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将不断地凸显。工会组织作为群众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掌握资料,针对深化改革中凸显的问题,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大讨论活动,化解矛盾,着力解决阻碍企业深化改革的痼疾,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信心、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以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积极投身改革,汇聚群众力量,确保深化企业改革有序推进。

2 围绕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工人阶级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必然成为推进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力置。要引领广大职工焕发先进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以主人翁姿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全面深化企业改革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是围绕中心、勇于奉献,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工会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着力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展示作为。要扎实开展“全员献良策,全员促经营,全员保安质,全员增效益的“四全工程”活动,为企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要针对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履约压力大的特点,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促进了重、难点工程的突破和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要大力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等普及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二是提升素质、拓展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入开展“四个一流”职工队伍建设,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以增长知识、提升素质为目的,千方百计地满足职工学习新知识、提升新能力、增强新本领、创造新业绩的愿望,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师带徒”等活动为媒介,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深化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掀起比、学、赶、帮、超热潮,提升职工素质,打造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为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三是弘扬先进、争创一流,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示范引领作用。以劳模精神引领职工,以企业梦想凝聚职工,以光荣使命激励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学习劳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勤勉敬业的实干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深入开展劳模宣传活动,开展劳模先进事迹巡讲等活动,进一步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以“劳模班组、劳模工作室”等榜样,引导广大职工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自觉把实现个人梦想与企业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投身改革大潮,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聚力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3 合法维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

企业改革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改革,而是以整个企业的全体职工群众为主体的改革。因此,作为群众性组织的工会,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作用,是工会组织能否在企业改革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

一是坚持维护企业利益与维护职工利益相统一的维权原则。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是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维护企业利益、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要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更好的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既组织和引导职工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又要在发展过程中促进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不断地得到实现。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共享成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有效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是坚持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维权宗旨。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合同》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工资集体协商在保障职工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过程监督在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方面的作用;以完善帮扶制度为切入点,拓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医疗互助、扶贫帮困等暖心工程,聚焦服务对象、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对象、完善服务手段,建立健全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真正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56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