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1000字]2023年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0365

【导言】此例“[1000字]2023年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汇总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第一篇】

最近观看了“铿锵玫瑰”的美丽坚守——记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级中学教师吴红芳先进事迹视频,吴老师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20xx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园地,生命不息,追求不已。吴老师带病坚守工作岗位的事迹伟大又催人泪下,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

一、像吴老师那样默默无闻地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自从当了老师开始就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 20xx年来,吴老师一直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积极治疗,却从没影响工作,尽管病躯羸弱,但只要踏进校园,即刻满面春风;尽管神疲力乏,只要走进教室就激情四射。殊不知,为了掩饰自己的病体,把一件件工作做好,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少倍的艰辛。多少次课堂上,虽然她脸上挂着亲切的微笑,腿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多少次,为了写好一份材料,常常熬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就会恶心呕吐;多少次晚上发着烧,昏昏沉沉,白天还坚持到校工作„„其实,现在她的病情已经发展,伴有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已相当严重了。拿到复检化验单时,她看到数据变化也有片刻的忧虑,可一旦投入到工作中,这种担忧又抛到九霄云外了。吴老师就这样把自己的青春、健康,无私地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她的孩子们。滨江初中闾秀松校长这样评价她:“别人消耗体力在工作,流的是汗,而她是透支生命在工作,流的是血。”所幸的是吴老师的事迹被挖掘了出来,让人们知道还有那么一位人民教师在为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今后,我会像吴老师那样默默无闻地工作,献身于教育事业。

二、像吴老师那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吴老师师为榜样,学习吴老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只要工作着,我就快乐。”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我会把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第二篇】

XX年10月15日星期一央视一套7时55分的《身边的感动》栏目播出山村教师孙克会的感人事迹,节目结束之后,我独坐电视机前,陷入沉思。

孙克会13岁上山砍柴时,不慎摔断左踝骨,因耽误救治时间,左腿被截肢。在姐姐的关心照顾下,孙克会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1976年8月,孙克会到孤石初中任教,一干就是30多年。29岁时,终于和本村一位善良、勤劳的姑娘结了婚。婚后,疾病的压力接踵向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袭来,妻子患病到县城住院治疗,他欠下了不少债务。

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孙克会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决心。他一边教学,一边坚持自学,家里没钱,就借钱买书。1985年他获得了中等师范函授文凭,1997年通过选招,转为公办教师。

下大雨,河沟涨水,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他拄着拐杖,绕道两公里多,翻山而行,一路上不知跌倒了多少次。他所教的班曾多次获乡统考第一名,他所教的课也曾被评为县优质课,他也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学习了孙克会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 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1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从没想过自己的学生怎样学才能快乐。而于老师确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自己的教学真是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那样严谨。每次上完课也进行教后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只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成功之处上,总是用尺子来量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取得的成功之处,把这些记录下,而很少对课堂中出现过的,模糊的知识点在课后向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发掘。今后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锲而不舍。

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于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于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她执教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差生,她总是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她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于漪老师绝对是心怀天下的。她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中国心、民族魂。我们花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我们国家有好的后代,出栋梁之材。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在讲台,心系祖国。她说:“一个人,当他是‘我’的时候,是最渺小的;冲破了‘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时候,人才如登上了泰山之顶。”我们应该铭记她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仅要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做我们中国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

于漪老师讲座体会 读于漪老师事迹体会【第四篇】

近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刘海同志先进事迹。刘海同志32年如一日,长期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基层校长,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育人,始终坚守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始终坚持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他淡泊名利,专心工作,他对事业的不断求索,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他那爱岗尽责、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他那一心只为教育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也是一名教师,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刘海同志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端正态度

要想让课堂有亮点,一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练好基本功

要给孩子一滴水,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所以,白天,我们不仅在学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务、搞教研活动,还要抓紧业余时间外出听课学习。晚上回家也许当别人在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明天的的上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伤脑筋,还在为写1篇论文而冥思苦想。是呀,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丁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是难以言表的。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现在的我倍感岁月的不饶人,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现在辛苦点,累点,虽然会失去一些娱乐时间,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解惑授业的经验。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哪怕一颗青涩的小果,我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也觉得很甜。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燃烧的蜡烛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于漪老师讲座体会 读于漪老师事迹体会【第五篇】

读完关于张思明教育教学艺术的系列报道,他的童年经历,他对学生的深切之爱以及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孜孜以求让我为之感动,深受震撼。他的淡然、坚韧、仁爱、思辨更让我清晰的看到了一个在自学中崛起,在三尺讲台上挥洒,在奉献创造中孕育快乐的教育家的形象。

从教二十多年来,张老师刻苦钻研教育理论,不断开拓创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他在继承、借鉴、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他结合高中数学知识,积极开展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上,还是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思明老师总结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

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我评价巩固成果——求异探新延伸问题链

他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层次参与中,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提出问题——探索学习新知——”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创设生活情境,可以直观的再现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上40分钟难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如果将数学知识教学穿插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很多知识点可以在玩中得以习得、巩固并深化。例如我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一课时用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创设故事情景以激发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将小猴吃完桃用0表示——出去找桃——沿途遇到阻拦小朋友帮助解决——邀请小朋友做客……贯穿始终,并将大部分情境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充分的感知形成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他们便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将自己融入于情境之中,师生间的互动顺利进行,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满意。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要采用“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提出问题——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一种流程呢?从上学时的观摩课到现在的教学实践,在很多时候不管是计算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以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民主性,课堂教学活动却成了“口语交际课”,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提出了无数个自己的观点,有时自己真的驾驭不了课堂,甚至出现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的情况。曹福海和郭立昌两位老师在总结张思明的教学风格时提及了“主体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张思明老师总结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活动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他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教和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势必要求教师也应具有高素质和高能力。正如张思明所说:“只有教师的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的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可见,要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其重要条件是教师必须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高的要求,并达到高的境界。张思明老师的成功就是一个实例。无论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张思明老师都有着很高的目标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他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教师应终身学习。”

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要去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张老师的坚韧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张老师的事迹也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不断的充实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在教育实践中学会积累与反思,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去投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2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