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走访群众工作开展情况【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06734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走访群众工作开展情况【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走访群众工作开展情况【第一篇】

我局“三送”工作队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对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核实,选定泊竹村10户走访慰问对象(其中困难群众6户,困难党员2户,计生困难户2户)、村走访慰问对象10户(其中困难群众9户,计生困难户1户)、筠竹村走访慰问对象6户(其中困难群众4户,工业滤布贫困户1户,低保户1户),做到了既关注在家的,又关注外出务工的;既关注交通便利的,更重点关注居住在边远山区、过去较少走访慰问的,保证了走访慰问工作选准对象、掌握重点、突出典型。

为做好此次走访慰问工作,我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分管领导专抓此项工作,使走访慰问活动取得实效,帮扶困难群众得到实惠。

1月13日上午,在我局“三送”工作队员在分管领导袁新波副局长的带领下,分别对泊竹村、村、筠竹村三个包扶村的困难群众进行一家一家上门走访慰问,共对14户困难家庭(其中10户困难户,2户计生困难户,1户低保户,1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为每户送去慰问金600元,分发了1桶油、1袋大米,共计9800元,滤布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在走访慰问中,局领导与走访困难户亲切交谈,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子女的学习状况,需村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发展家庭经济的打算,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同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对扶贫工作及干部作风的意见,为下步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走访慰问中,我们轻车简从,做到不给基层、群众增加负担,严守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受到群众好评。通过开展走访慰问调查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转变干部作风,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三送”干部的良好形象。

走访群众工作开展情况【第二篇】

县委常委***

一、走访慰问基本情况

此次走访慰问的20户困难群众和三个事业单位(光荣敬老院、大龙卫生所、杨洞小学),其中农村低保对象6户,农村贫困户5户,困难党员4户,计生困难户3户,五保分散供养对象1户,“两红”人员1户,涉及**镇五个村(太阳坪村、**村、万嵩村、大龙村、杨洞村)、196人。20户困难群众中,家里无劳动力的有8户,占40%;失地农户4户,占20%;人均耕地面积亩,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人均年收入元(低于国定贫困线2300元)。

1、**镇光荣敬老院:目前,全院集中供养对象52人,有4个管理人员,64个床位,拥有耕地亩;经费来源于县财政及建院收入,万元/年,勉强实现正常运转;综合住宿楼建于2007年,住宿条件一般。

2、大龙村卫生所:该所是**镇边远山区的一个村级卫生所,只有1名医生,现已66岁,负责全村百姓的疾病防治、预防工作,每年接诊达1100人次。大龙村地处偏远山区,外出人员占70%,剩下基本为老弱病残人员,卫生所医疗设备陈旧、紧缺,出诊十分艰难。

3、杨洞小学: 该小学占地2800多平米,校舍建于2004年,目前,共有学生78人,教师5个,有4个教学班。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生源较为分散,学生离校较远,教学条件较差,但在全校师生努力下教学质量一直排在**镇前列。

二、存在问题

通过梳理归纳,困难群众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当前农民最盼的是致富、最缺的是门路、最想的是服务。想富盼富、早富快富是农民兄弟的共同心声。然而,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农民兄弟仍然保留着“自给自足”、“等要靠”等小农意识,市场化观念淡薄,面对市场如履“薄冰”,不敢闯、不敢创,不敢做试验,不敢担风险,心中缺少“金点子”,脚下没有“好路子”。例如,万嵩村蛟潭组“两红”家属黄淑芬老人,现年已90多岁的黄淑芬老人,丈夫早年参加革命,后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被当地人所尊敬。黄淑芬一家4口人,年收入12000元,其中靠养殖年收入5000多元,当前市场不稳定,其家人不敢扩大养殖规模,只停留在农村传统的养殖阶段。

入来源。如**村温屋组的困难党员谢明英,丧偶多年,且双目失明,劳动力基本已丧失,上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婆婆需要赡养,全家就儿子一个劳动力,一年打杂工收入8000元左右,占家庭收入的90%,生活压力巨大。

(三)基层干部带动问题。“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只要选准一个人,就能改变一个村”。走访调查中,一些农民反映个别村班子软弱涣散,闯不出新路子,打不开新局面。基层干部个人不能创富,村里经济薄弱,面对老百姓底气不足,腰杆不硬,说话不灵。因此,一些村民强烈要求建一个“强”班子,配一名“硬”书记,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服务群众、带富农民的本领,提升抓产业、上项目、兴经济、富一方的素质,切实解决“有钱办事、有能服务、有心作为”的问题。部分困难群众反映,热切期盼村干部和党员能够在发展产业上“挑头”,在寻找市场上“出头”,在项目试验上“带头”,实打实地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四)农村低保覆盖问题。从实地走访情况来看,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尚未纳入农村低保范畴,还未感受到国家政策所带来的温暖。20户困难群众中失地农民有4户,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亩,这些失地农民基本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此外,大部分走访对象反映低保对象补贴标准较低,特别是城郊失地农民,虽然生活在城市边缘,低保补助则参照农村低保标准,没有充分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补助甚至连解决基本温饱都成问题。例如**村下阁组贫困户叶光福,家有5口人,其中劳动力2个,年收入4800元,人均960元/年。叶光福早年得了脑溢血,留有后遗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失地之后家庭生活更是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困难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诉讼难等问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对帮扶的需求和意见。相关部门要加强与中央、省、市的沟通对接,打破县域界限,实施整区域、大规模综合开发,推进资源共用共享、产业连片开发和基础设施整体建设。尤其是要抓住当前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和中央扶持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等重大机遇,优先解决贫困乡村最突出的矛盾、突破最主要的瓶颈,布局一批带动能力强,扶贫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此促进贫困乡村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生活。

(二)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造血”扶贫,是持续稳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要立足我县贫困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将产业开发规划到村、到组、到户,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例如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脐橙、生猪、甜叶菊、蔬菜等农业产业,加快致富步伐。大力培育实力雄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菊隆高科、谱赛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发展担保公司,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创新扶贫产业融资模式,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撑。

(三)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失地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要积极

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等落后思想观念,帮助消除贫困群众“怕发展”的顾虑,树立他们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信心,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分级分类开展阳关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失地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较差的失地农民,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生产服务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年龄较轻、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困难群众,重点开展适应我县实际的技术工种职业资格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条件的失地农民,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融资信贷等服务。

走访群众工作开展情况【第三篇】

一、按照厂党委“群众评议”活动的相关安排,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各综合井区书记为群众评议活动的成员的群众评议领导小组。并制定《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党总支关于创先争优群众评议活动要求》,及时下发各支部,向四个支部分别宣贯评议活动内容,同时下发《第一采油厂创先争优活动党支部群众评议表》和《第一采油厂创先争优活动共产党员群众评议表》,分别从党员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综合评价和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互动整体评价、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总体评价等方面分别予以评议,做到了全面、公平、公正。

二、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党总支围绕基层党支部“六个好”、党员“五带头”的先进要求,积极组织管理部在岗的23名员工对51名党员和5个党支部进行了民意测评,发放群众满意度测评票186份,群众满意率达到98%。并将各支部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评议结果,通过在管理部qq群共享公布的形式向群众进行了通报,接受广大员工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同时,管理部还根据点评内容,把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创先争优活动内容,让群众得到更多、更现实的实惠,真正将创优争先活动落实到生产管理和员工工作生活之中,推动管理部又好又快发展。

三、超低渗管理部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开展创优争先群众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以加强队伍建设、体现党员先进性,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基础,将员工关心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管理部主管领导对群众合理化建议事项逐级审查把关,重点审查承诺事项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与实际,努力使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事情有效落实。共征集合理化建议12条,解决问题7条。通过深入开展此次评议活动,有效的`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广大党员坚定信念、开拓进取以及为我厂跨越300万吨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管理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走访群众工作开展情况【第四篇】

摘要:群众文化辅导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辅导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辅导者根据辅导对象的文化艺术需求,以提高辅导对象的审美能力、传授文化艺术技能和知识为目的,运用有效的辅助手段,对辅导对象所进行传授和指导活动。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培训;

随着我们国家实力逐渐强大、社会保障日益健全,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导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其中的工作人员,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努力通过各种高效的方法来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积极为人民群众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和文艺培训,以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感情的目的。

(一)文化馆对基层业余文艺团队辅导培训。加强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的服务,对于繁荣基层群众文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文化馆对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的跟踪服务,对其进行长期的业务指导。积极引导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通过扶持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参加戏曲大赛、舞蹈比赛、江南丝竹演奏会、非遗项目的展演、流动舞台等系列活动,不断探索基层文艺团队生存、发展、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让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在文化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展示、交流提高、共同进步。

(二)文化馆对基层培训服务。从2013年起,我馆开展了全面的基层文化培训活动,对各乡镇文体站开设了:戏剧创作、戏曲表演、声乐培训、舞蹈创作技法、国画鉴赏、书法讲座、瑜伽、古代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系列的基层文化培训活动。我馆根据各文体站的不同需求确定基层文化培训的内容,培训活动得到当地文体站和文艺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三)文化馆对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服务。基层文艺骨干是联系群众的枢纽,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将为基层文化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起到重要意义。我馆加强与乡镇文化站(室、文艺团队)的联络工作制度,着重培养基层文艺骨干,通过办培训班、巡回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层业余文艺骨干的业务能力,加强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使我市的基层文艺骨干逐步向专业化靠拢,进一步提高基层文艺骨干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我市文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一对一的服务。文化馆专业老师与业余团队人员进行结对,本着“以专带业余,相互结对,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各专业干部的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和指导他们制订团队规划,传授工作经验和体会,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我们加大管理力度,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定期召开团队负责人和文艺骨干座谈会,对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创作上的帮助。

(二)抓好多层次的培训。业余文艺团队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文艺活动的质量,开展辅导培训是提高业余文艺团队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针对群众文艺团队的现状、特点,抓重点、抓基础、抓薄弱点,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对各团队、会员进行培训指导。“请进来”就是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到我们文化馆、文艺团队来传道授业现场指导,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走出去”就是带领各文艺团体的骨干外出取经学习,对外参加各类相关赛事,观摩演出活动,不断地在比赛中找差距,在学习中求进步。

(三)强化指导服务。针对基层文艺团队创作力量薄弱、演出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我们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功能和优势,面向群众文艺团队开展服务。多年来我们文化馆每年开展全市创作作品的优秀群众文艺汇演(“百团大展演”),包括、小品、小戏、声乐、舞蹈等,八年来此项赛事活动使得各乡镇的文化团队在创作和表演上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团队的健康发展。同时,建立和实施文化馆专业人员联络制度,以文化馆为主体的文艺工作者加强与各乡镇街道文化站的协调、服务和指导,定期下社区、下村落、下企业、下校园进行实地辅导,倾听群众的需要,增强文艺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演出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是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学习艺术是贫困家庭子女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文化馆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如何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优势,做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是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体现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我们太仓市文化馆从2012年起专门为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费开办了少儿艺术培训班,只要在太仓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境情况较弱的均可以来文化馆报名参加免费少儿艺术培训班,课程设置有舞蹈、美术、书法、小学作文、笛子五大类,每周六上课,学制一年,为贫困家庭减轻了学习负担,为这些孩子们开启了一扇艺术之窗。三年来每期都有两、三百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孩子们简朴的衣着、幼弱的身躯和渴望学习知识的热切目光,增添了文化馆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办好培训班的决心和信心。

积极扶持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让艺术之花在基层扎根。充分发挥文化馆对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辅导的作用,满足青少年的课余生活需要,我馆对全市多家学校针对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开设了艺术特色培训班,例如:在实验小学开办的沪剧培训班,经贸小学开设了昆曲培训班,南郊小学开设了滚灯培训班,新区三小开设了楹联学习班,这些都由文化馆组织专业老师每周一次或两次上门辅导。还在太仓中专开展滚灯培训课程,组织书画作者参加浮桥港城小学书画笔会等等。同时我们馆的业务干部加强同学校联系,不定期赴学校开展各类艺术辅导,为师生举办艺术讲座。孩子们对文化艺术的参与和学习,大幅度的提高了文化艺术素质,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文艺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接收艺术熏陶,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文化馆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性质和地位决定了他必须积极的发挥其自身的阵地作用,牢牢把握“大众创造,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宗旨。为不同需求的文化群体搭建平台,使群众的文化教育,文化学习,文化娱乐等得到一个蓬勃的发展,把文化馆办成人民群众向往和喜爱的场所,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前沿。

走访群众工作开展情况【第五篇】

社区地处xx市xx区北郊城乡结合部处,总面积平方公里,共辖12家企事业单位,56个楼群院落,1239户3867人。20**年4月 28日任康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以“五百”、“十进十送”活动为平台,迈过居民家 “门槛”,倾听居民“心坎”言,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基本情况、当前和今后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内容。

一、基本情况

辖区困难人群主要有下岗职工、老党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从走访的115户贫困家庭中筛选出86户,38名贫困党员按困难程度分别给予 500元、300元、200元不同等次标准进行了临时救助。辖区内空巢老人、大病患者、残疾人、孤儿、“两癌”患者、单亲母亲等49人,与社区干部、共驻共建单位结成帮扶对子,长期开展帮扶活动。

二、困难原因分析

1、因企业倒闭、改制,失去工作而致困。失业职工中年龄偏大,所谓40、50人员,缺少专门技能,再就业难度大,自谋职业门路窄、办法少,家庭收入减少,生活捉襟见肘,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致困。辖区内高龄老人年龄都在80周岁以上,80%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胃炎、风湿病等疾病,有的基本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3、因重大疾病致贫、返贫。因家庭成员患癌症、糖尿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为支付高额医疗费用而倾家荡产,导致家庭急剧贫困,沦为新的贫困一族。

4、因残疾而贫。社区现有残疾人45人,其中30%左右的残疾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不少残疾人一点劳动能力也没有,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的照顾。有的夫妇都是残疾人,双方都有缺陷。

5、因其它原因致贫。这些家庭因突如其来的车祸、工伤等天灾人祸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造成了家庭贫困。

三.保障情况及存在不足

虽然困难家庭都享受城镇低保,但由于低保资金不足,相关制度还不甚完善,与困难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困难群体收入不足。由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能力、素质偏低等原因,他们很难找到合式的工作来增加自已的收入,加上水电气价格及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在上涨,低保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后把这部分增加抵消殆尽,以低保人群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进一步增大。

2、标准不高。低保是扶助弱势群体实现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限度。低保月补差以家庭人均收入的核算为基础,来界定补助对象,确定补助标准。

3、配套措施少。对困难群体,目前除了政府补助保障外,来自其他方面的相应照顾较少。困难群体在就业、住房、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煤电水供应价格等方面优待政策还不完善。同时,社会救助体系不健全,来自社会其它方面的慈善捐赠较少,社会救助资金来源单一,对困难群体的解困工作难以实现“综合效应”。

四、困难家庭脱贫帮扶建议

帮助拓宽就业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要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加大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力度。重点对被老幼、病残者所困,难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及时提供就业机会;对文化程度低,缺少技能的劳动力,及时搞好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联系务工;对“零就业贫困家庭”的特殊困难劳动力,可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加快以城镇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救灾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城镇保障救助体系建设,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一要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贫困户是因病残、因缺劳力、因学、因灾等因素致贫的,这些贫困户依靠自身力量是难以战胜贫困的,必须实行“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二要完善城镇医疗救助体系。将城镇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城镇医疗,按规定需由个人缴纳的参保费用可由政府医疗救助资金予以补贴,免去个人应缴部分。同时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实行特困户大病救助的提前介入,病人入院后相关部门即视可能产生的医疗费用给予救助预拨,并简化医疗费用报销手续,对贫困户医疗报销推行上门服务,定期结帐。

三要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对贫困农户子女就学,要给予必要的生活补助和学习资助,防止“因学致贫”和教育贫困代际传递。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劳力实行技能培训,就业。

结对帮扶真情互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结对帮扶是新形势下帮助城镇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行之有效的方法,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要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的力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要搞好“单位结对”帮扶。参与帮扶的部门和单位,要创新扶贫机制,做到“一户一策”,实行个性化帮扶措施。

二要搞好“企业结对”帮扶。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政策激励、合作共赢”原则,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优先吸收城镇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

三要搞好“民间结对”帮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个体经营户、社会上有能力的爱心人士,志愿加入到“民间结对”帮扶之中,各尽所能,共同为城镇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奉献一片爱心、贡献一份力量。

这些帮扶措施与对策是否行之有效的,要在实际情况的解决与帮扶中逐步落实与改善。主要体现在要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情绪,把握诉求,排查纠纷,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实实在在地帮助到弱势群众。

通过走访慰问调查,真诚地与群众谈心交心,关心体贴,真诚地与群众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掌握群众愿望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修维护“三级联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60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