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爱国影片心得体会范文【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9744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爱国影片心得体会范文【优秀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范文【第一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88-03

红色影视阐释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族解放与发展进程中所凝结的历史认知与记忆,其中所蕴含的革命信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群体。基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运用红色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界整合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利用红色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主要包括政治教育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两个方面。利用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将红色影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将红色影视的剪辑精粹引进政治理论课程两种渠道。

一、红色影视是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红色影视包括红色电影和红色电视,其中,红色电视又包括红色电视剧和电视政论专题片两个类型。仅从电影来看,我国红色电影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以表现人民军队的英勇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为主,作品讴歌崇高,英雄人物具有模式化特征。例如,建国初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钢》《上甘岭》《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等红色经典,教育了几代人,影片的情节和银幕形象成为人们关于我国革命历史的集体记忆。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以《高山下的花环》为代表的红色作品,其英雄角色逐渐闪现出人性的光辉,故事情节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红色电影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采取多角度红色叙事的创作方法,使作品对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有了更多的吸引力,电影的发行也从逐步试行市场机制到完全进行市场化推广。就红色电视来说,我国是5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电视机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迟至80年代中后期才普及电视,红色电视作品的大发展则是从90年代开始的。由于电视欣赏与电影相比具有廉价化、日常化等特征,使得红色电视的受众群体比电影更加广泛。综上,红色影视的范畴,包括建国以来的红色电影和90年代以来的红色电视。

新世纪以来的红色影视,特别注重挖掘、还原和建构英雄的多向度个性特征。例如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潜伏》中的余则成等,作品对革命英雄进行生活化叙事,把他们塑造成有常人情感的“人”而不是“神”,更加符合当下的审美期待和道德憧憬,从而使英雄的故事和英雄的价值观在各个年龄人群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电影《建国大业》则汇聚了内地、香港及台湾的众多明星,大量明星提高了影片在观众心目中的亲和力,使其政治教育功能、文化审美功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另外,影片将商业元素与红色文化完美结合,在2009年上映年即取得了亿票房收入,刷新了红色电影的市场记录。一批作品如《铁人》《南京!南京!》《风声》建党伟业》也弥补了以往电影中对人物角色塑造的不足,并通过整合营销,极大地提升了红色电影在当代青年中的传播。当前,红色影视的新主题是,进一步挖掘和激活沉潜在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信仰、思想、情感和智慧,为当下和未来社会政治与道德的进步,注入刚健有为的力量和激情。就这一目标来看,红色电影和红色电视的发展虽有先后,但二者的传播效果、教育作用可谓旗鼓相当。

红色影视是红色文化的影像表达方式,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将红色影视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国情,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利用红色影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根据题材,红色影视可以细分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教育类别,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中具有重大的教育、鼓舞、感染、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帮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历史逻辑

电影《开天辟地》演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以生动传神的银屏语言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逻辑,使观众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接受了政治思想的熏染。《恰同学少年》描写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创办工人夜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展现了毛泽东等一代新青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的过程。《井冈山》艺术地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光辉历程。电视剧《延安颂》则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35年末到1945年6中共七大召开这段11年的革命历史画卷。在延安,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这也是共产党人第一次正式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在延安,共产党人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最终度过了苦难岁月,并使党领导人民走上革命道路的崭新征程。电视剧《亮剑》塑造了勇于斗争、敢于胜利、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更营造了“面对强手敢于亮剑”的不屈精神。这些红色影视都具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文化价值观、积极向上等政治教育价值。

(二)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受多种价值观以及市场条件下个体逐利动机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表现为一些学生信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在学习、交往、择业中,过于关注自我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社会责任感,相当一部分人幻想一朝暴富、行为失范。

2013年5月4日,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缺乏社会历练、存在较多思想困惑的时期,因此,党和国家非常注重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爱国情怀、高尚情操的培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全面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内容、方法、要求。高校要着力培养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灵,使大学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世界优秀文化,使之整合、转化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红色影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的理想信念,这一理想信念使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步成功,也必将为实现“中国梦”集聚政治力量,即走社会主义道路、具备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前瞻性,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应该不仅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还要引领未来社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与技能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红色影视以其宏大叙事、逼真刻画、震撼视听、华丽明星和强大宣传,使其所阐释的革命思想和文化涵义使大学生受到感染、引起思考,促进大学生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红色影视与其他教育手段相比,更能引起80后、90后青年的情感共鸣和政治认同。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是对故土、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发自内心的爱,是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越来越淡化和模糊,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唤起蕴藏在大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代大学生需要对历史和民族有清醒的认识,需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各个时期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例如《林则徐》《甲午风云》《西安事变》等,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领域的学习资料,观看和交流讨论这些艺术作品,既能强化他们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又能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电影《太行山上》再现了壮观战争场面,讴歌了八路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电影《建党伟业》,通过对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革命历史事件的描绘、缅怀、礼赞,帮助学生认识到共和国的过去和现在发展的历史逻辑。在新世纪,红色影视对英雄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潜伏》《悬崖》《暗算》《恰同学少年》等作品,着力表现和探讨信仰与人生、信仰与个体成长、信仰与中国革命之间的精神联系,在当下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共鸣。

影视资料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观看影视资料可以促使学生反思历史,关照现实,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爱国问题上,做到情感、思想、行动相统一。爱国既是道德素质也是政治素质,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要将情感培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注意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是有爱国之情的,但是,由于思想单纯、缺乏独立思考,易受错误舆论的误导,在爱国思想上容易出现模糊认识,在行动上出现盲目排外等过激言行。因此,应用红色影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要注意培养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红色影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价值

影视作品往往通过精彩故事,展示和评价人性善恶、传递生活方式、审美品位等,为人们提供精神养料。我国处在转型期,传统伦理已经失落,新的伦理价值系统尚未建立。从社会精神生活的氛围看,物质生活已经空前丰裕,但欲望常常“水涨船高”地腐蚀人心,“一切向钱看”的低俗成功观泛滥,社会表情常常“满眼焦虑”,消解崇高。受社会影响,大学生难免陷入精神困惑,而红色影视恰恰具有使人崇德向善、滋养精神世界的人文教育效果。红色影视能引起大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在《董存瑞》《钱学森》《袁隆平》《任长霞》《生死牛玉儒》《杨善洲》等一些杰出人物的影片中,诠释坚守与超越,奉献与牺牲,使人情不自禁地被感动,更因感动而心向往之,这种审美价值观的引导,对大学生的精神成长、人格塑造极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是“读图时代”成长的,影视艺术正是一种视觉文化,因此,影视教育是大学生最容易理解,也最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高校要充分挖掘影视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健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审慎思维能力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人。大学阶段正是人生的矛盾与困惑多发时期,恋爱、交友、求职,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常不期而遇,而大学生缺乏经验,缺乏理智上的清醒认识,急切地要对人生问题探一探究竟。影视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描绘、诠释、设计的文化,是全方位观察、展示人的有效方式,还是分析社会、解剖社会的工具。大学生在影视欣赏的过程中,深刻思考其主题,并不断地重新发现自己、确认自己。影视欣赏是伴随反思的,反思自我、反思文化,严肃的文化批判与思辨,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和他人、理解历史与现实。

四、利用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途径

大学生受到西方消费文化的熏染,容易被潜藏在商品和时尚中的西方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同化,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校园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引领的关键在于构建载体,红色影视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是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文化载体。影视艺术的表达方式“逼真”、“直观”,影视作品是大学生感知社会最形象、直接的载体。影视集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绘画等于一身,因其强大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具有多重审美维度。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红色影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载体,进一步发挥红色影视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引领作用。在操作层面,应该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大学生是有多方面差异的一个极其庞杂的群体,应该了解,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可资借鉴利用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整合各种有利因素,达到润物于无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推进。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相当长时期内是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对于青年学生的相关教育也要长期进行,因此,应用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研究如何让红色影视持续地影响学生,而不是一阵风式地把它当做文化快餐“闪进闪出”。要为校园观影活动建立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把精心组织观看电影,比如将观看影片和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队日和主题班会以及座谈交流、知识竞赛、演讲诵读、诗歌创作等教育活动相衔接,用红色影视的先进故事和先进价值观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该从校级党领导到二级院系设立分管负责人,专门组织和管理将红色影视活动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工作。要设立影视活动进入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渠道的专项资金,建立“红色影视资料库”。

在组织丰富多彩的影视活动的同时,加强对影评活动的引导。比如,应用优秀红色影视进行时政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使学生了解大国崛起道路中的经验和教训,重温各个时期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不懈努力,观看与讨论交流结合,对片中重要内容进行进一步挖掘和深化。当前,大学生通过歌曲、影视作品、商品、洋节等各种载体,非常熟悉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也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多种价值观的浸染。因此,一方面,要以红色影视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对现代西方文化产品进行必要关注,研究西方国家在传播和灌输其核心价值方面的有效经验,为我所用。

五、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高校思想政治课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出发的,是教学总体架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推介红色影视教学的目的,是要向今天的年轻一代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一步一步完成中国革命胜利目标的苦难辉煌历程,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红色影视宣传在内容上是高度契合的。

利用教科书进行的意识形态理论灌输是必要的,但是有时候也显得生硬有余,而生动不足。而红色影视恰恰可以发挥其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功效,弥补教科书的短板。剪辑之后的红色影视资料,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短则两三分钟、最长也不过六七分钟,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此种创新教学法的精髓是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构造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修辞与教科书上的理论阐释两者之间的互文性链接。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四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学期间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红色影视精彩片段插入政治理论课程,对于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以影塑史,再现、重塑历史。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狼牙山五壮士》《上甘岭》《血战台儿庄》等,其作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视觉图谱,建构一个爱国主义宣传需要的影视与教科书的互文性链接。影视资料将生动、形象、丰富的图、文、声、像展现于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以影鉴政。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理论阐释,其叙事资源可以用取材于生活的银幕叙事,从而将政治理念形象化。虽然,影视与教科书构成互文性链接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但是,由于政治理念是抽象的,所以在理念阐述方面,影视与教科书能构成完整的互文性链接。思想政治理论课逻辑结构严密、理论性强,但结论往往因缺少感性材料的支持,教师如果从理论到理论进行空洞说教,就无法产生课堂吸引力,教学效果堪忧。反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贴切选择红色影视精粹片段,仿佛鲜活的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避免空洞又有吸引力。因此,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刚性意识形态与红色影视艺术性阐释的互文性链接,有利于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心理认同。可以预想,以影塑史、以影鉴政的互文性链接,将是网络时代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走向。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第二篇】

[关键词]大学生电影 ;传统人文电影;道德审美教育

作为高等院校的娱乐宣传,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各种电影观摩与欣赏,国家每年都举行一次大学生电影艺术节,可见我国政府对当代大学生电影欣赏与审美倾向的重视。但从最近几年大学生电影节的电影来看,虽然出现了不少大家认可的电影作品,但总的质量不算很高。学校由于体制原因,为了追求票房价值,学校电影院平常也是以市场电影档线作为标准,都是以美国好莱坞娱乐电影为主,这样,对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并没有多少建设作用。为此,希望大学校园能够将中外电影史册上最优秀的文化片作为选修或业余欣赏课程开设,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与审美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的观赏,提升传统道德价值的建构与回归。

传统道德价值的回归主要是因今天消费时代的追求享受与娱乐而提出的,当下整个社会的文明道德似乎在滑坡,国家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及人道主义精神正在被解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电影的欣赏,鼓舞当代大学生重新塑造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及人道主义的高尚情操,及对真、善、美追求的人生情怀。

一、战争、英雄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

中国及世界电影史上最多的电影题材就是属于战争,无论是前苏联,美国还是中国,战争题材最基本的两大主题就是: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同学们对中国战争题材最优秀的片子已经十分熟悉,《上甘岭》、《》、《英雄儿女》、《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看了数次,虽然这些电影有很强的政治教育作用,但如果再对大学生进行强行灌输,估计学校电影院里上座率可能寥寥无几。为此,对于战争片子的放映,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表现中国战争的题材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战争题材电影是一切电影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让观众得到情绪共鸣和强烈认同的,因为战争中人的生存只有生与死的两种选择,因此战争最能考验人性。将通过战争去表现人性、表现人性的摧残与毁灭、表现男人也有儿女泪、表现美好的爱情在战争中毁灭,而那些在战争中维护了人的尊严,保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坚持了人类的正义,保全了后方的母亲及人民,这样的战士无论是牺牲还是活着,他们都是英雄,都是爱国主义的楷模。因此,对于大学生欣赏战争题材,应该选择具有战争性,人性与复杂织一起的,具有深刻内涵和震撼人心的文艺大片。我们可以列举三部片子作为我们教学的案例。

《西线无战事》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优秀战争片子,被看成是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有强烈的思想性的作品。迈尔斯通以沉重的笔触和简明精炼的手法写活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一名德国士兵从迷恋战争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灾难的当权者的厌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太极旗飘扬》是一部轰动美国及西方世界的韩国大片,电影彰显出强烈的亲情与民族情结。以南北战争这一民族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太极旗飘扬》将他们的民族情结发挥到了极至。这部电影让同学们更深刻体会到了人性情感的宝贵,贫困、残酷的内战、阴暗的政治,越是在艰难绝望的时候,人越能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越是能激发出自己生命的潜能。影片较客观地反映了那段内战时期的真实情况,让我们认识到战争的毁灭与残酷,并对内战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次解剖:内战绝大多数都是罪恶的,没有所谓的正义与邪恶,这部影片除了对于内战进行批判外,也赞扬了人道主义,让观众们意识到人权、道德与尊严的重要。《高山下的花环》虽然题材已经不再提起,但那段历史是无法抹去的,作为国内最优秀的战争片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主题完全可以推荐给学生。这部电影歌颂了刚正不阿的雷军长;歌颂了梁三喜、靳开来等指战员为国捐躯的精神,以及梁大娘、韩玉秀为国分忧、忍痛负重的高尚品质。同时,它还通过吴爽利用职权,为儿子搞“曲线调动”的情节,批判了部队的不正之风。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知道懂得去爱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家园!《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内容深刻,感情炽烈真切,震撼人们心灵的好影片!一幅幅的图片记载和镌刻着血与火、生命与灵魂;一帧帧的画面涌动和奔泄着情与恨、呐喊和回忆。它深刻地反映着一个个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日子!

二、 青春、困惑与积极人格的自我实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比较个性与富有青春的朝气。但是,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既有快乐,成功,友谊,温情,但也有青春的烦恼、学习事业的失败及爱情的困扰。通过对中外最优秀的青春电影片子的欣赏,让大学生们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青春时光,珍惜生命与快乐,摆脱烦扰,追求理想,塑造一种积极、健康、阳光、帅气的青春个性。国内反映青春题材的片子数量非常多,绝大多数都是与革命战争的热血与牺牲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对《青春之歌》、《青春祭》、《庐山恋》都比较熟悉,因此,针对今天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真正青春经典意义的作品,让同学们可以从电影主人公形象上吸取正反两方面的人生经验和力量,拥有一种正确的生活观、爱情观、理想观和事业观。为此,我们推荐三部作品,作为经典的青春片予以欣赏。

《情书》是一部清新隽永,让人永远难忘的日本影片,是导演岩井俊仁(又有译成岩井俊二的)的剧场电影处女作。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演绎了少男少女间情窦出开的故事,不如说又激起了成年人心中最深处的情感涟漪,仿佛所经历的一切又被电影洗涤了一遍。想忘却而未忘却的记忆变得更加鲜亮了……阿树对渡边博子说过,喜欢她是因为一见钟情,而她那时还不知道,那是因为她长得像阿树第一次喜欢的女生,岩井俊二就是用电影委婉地诠释了有些人的内心情感“秘密”。导演岩井俊仁片子风格迥异,有的清新温暖简单宁静,如《情书》、《四月物语》;有的残酷暴虐而又绝望,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但《情书》确实是一部最值得欣赏的电影。《男孩别哭》是1999年由希拉里・斯旺克主演的电影,是当年获得诸多奖项的优秀片子,因为里面涉及到了性的更改和同性话题,比较受争议,但是这一切都不足以掩盖这个片子的光芒。这个片子对所谓的道德伦理进行了一些颠覆以及抨击常人对同性恋女孩的残酷行径。影片最为纯洁美丽的画面与血腥而且残酷的画面相互交织,令人震撼。通过这个片子,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性的选择性与多元文化的现代价值观。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2001年入围第51届柏林电影节赛单元,王小帅被认为是电影节中的一匹黑马,也成了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这部电影以城市最底层北漂小青年作为主人公,展示了青春少年生存的艰难及外乡人在北京面对的挤压。《十七岁的单车》中,王小帅告别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冲突,开始试图进入平民的核心。这部电影以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的回归手法,通过一部单车表现了17岁少年的青春祭奠。

三、 苦难、人生与人性崇高的追求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几乎是中国百年苦难的艺术反映史。 “苦难”是艺术最大的主题之一,在电影艺术中,表现个人命运的悲剧,民族灾难的悲剧及一个国家整体的悲剧影片十分繁多,“苦难”成了电影的一个课题。优秀的影片,让人通过“苦难”去思索命运,去了解生存的艰难,去表现人生意义的探索,在苦难中体验生命、思索生命、张扬生命。中国第五代导演,以多种电影手法与写实性镜头去表现中华民族的生存艰难,在艰难中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坚韧不屈与忍辱负重的个性,《黄土地》、《人生》、《活着》、《红高粱》、《黄河绝恋》、《嘎达梅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的生存秩序与艰难处境。在粗犷的大自然与贫穷的生活现实环境中去表现个人、民族及国家的命运。《地震》、《龙卷风》、《活火熔城》、《天地大冲撞》等展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和坚强不屈;《泰坦尼克号》、《紧急迫降》、《恐怖地带》等则充分展示了人在技术社会里对不被自己了解或控制的技术灾难的恐惧无助和劫后余生的生命体验;《现代启示录》、《猎鹿人》、《细红线》、《辛德勒名单》、《发条桔子》等则向观众展示了人的生命在人为的灾难(如战争、暴力犯罪)面前既是无比脆弱,不值一钱,又是弥足珍贵,至高无上。人类的生命价值正是在生存形式的变幻中不断得到实现和充实,人活着不管是享受生命,还是含辛茹苦,这些影片都是展现了生命之光的闪耀。我们以三部表现苦难、叙述人生、追求崇高作为课堂的经典影片推荐,同学们在电影镜头面前感伤、惆怅、痛苦及欢乐之后,对人生、情感、生命、人性及崇高的道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辛德勒的名单》是上世纪90年代最佳美国电影之一,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辛德勒的名单》评论说:“它让德国感到震惊,让世界感到震惊,它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它让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那段历史,我们愿以真挚无华的追思,共同思考和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痛。”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自身对战争凝重的反思。在科拉科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惟一的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正是战争中人性的魅力,让全世界观众相信,高尚的人性与得到最终会战胜邪恶与战争。

《天堂的颜色》是一部描写儿童苦难的极为优秀的抒情片,是儿童电影的最高杰作,本片在2000年国际影坛被受广受关注,获得了代表伊朗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资格。每个看完电影的同学内心的激动无法平静,甚至在影院里随着镜头的拉开而悄然流掉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难忘的回忆,无论快乐与不幸,童年的人性最天真、最纯洁、最令人感动。在电影世界中,虽然北野武与侯孝贤都以似乎相同的格调与风格回忆了他们的童年,但对大学生来说,可能最接近他们的影片是《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这样直接展示儿童苦难命运与人性考验的作品。《天堂的颜色》则是另一种表现风格的优秀电影,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这是“一部平实而简单的感伤电影。曾拍过令人喜爱的作品《天堂的孩子》的导演麦基迪,创作出这部故事、颜色与结构都能绝妙地交融的影像织锦绘。就如同其它伟大的伊朗电影一样,《天堂的颜色》以最简单的故事,牵引出你最深沉的情感。”导演麦基迪喜欢通过小孩的视角来诠释成人的世界,因为在他看来儿童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真实、最动人的。在影片中,盲童的境遇更令人悲伤,他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却在自己的心中升起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堂。妹妹、奶奶及父亲每个人都那么感人。

最后要推荐的一部影片是中国的《天云山传奇》,当代大学生很多没有听说过的一部电影,但在百年电影历史上绝对有它的价值。该影片是我国导演大师谢晋的优秀作品。之所以为同学推荐这部片子,是让同学们了解“”,缅怀他们爷爷、奶奶的青春岁月,更是让同学们懂得什么是真爱,什么是人性中最善良、最崇高与最感动的成分。虽然有特殊年代的政治因素,(下转第60页)(上接第54页)但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历史转折点的时代背景学生非常熟悉,电影中罗群、宋薇、冯晴岚三个主人公及同学关系,他们之间的恋爱与婚姻的展示,充分体现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全片抒情气息非常浓郁,特别是一组比现在贾樟柯使用的长镜头还更长的,足足有十分钟左右的画面,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电影画面最感人和最催人泪下的经典镜头之一:分子罗群被他的同学及老婆宋薇抛弃了,在低矮的破旧茅屋里孤独的病得即将死去,此刻,一直暗恋他而没有结婚的老姑娘、小学教师冯晴岚不怕别人的谣言与政治风险,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罗群的生活责任,她用木板手拉车,独自在大雪中拉着病入膏肓的罗群,灰色的天空、飘飞的雪花、蹒跚的步子、缓缓移动的手拉车、悲怆的音乐……这组长镜头将故事推向高潮,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同学、一个暗恋者、一个妻子的形象,而仿佛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母亲、一名与政治邪恶斗争的“丹娘”、一名捍卫人性与尊严,追求崇高生命的坚强女战士。正是冯晴岚的光辉形象,让我们对这部电影表达的苦难、人性、尊严与崇高的人生意蕴一直深深感动。

爱国影片观看心得体会【第三篇】

爱国影片观看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的爱国影片观看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爱国影片观看心得体会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到达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比较,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下。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

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必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必须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先他把我家的锁弄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坏了,怎样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爱国影片观看心得体会

昨晚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影片描述的是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象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着了我们的整个事业。

毛主席的这篇讲话,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了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

电影《张思德》将为人民服务具体化,让观众相信,为人民服务是快乐的,这个榜样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学习。透过观看《张思德》影片,我深深体会到: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奉献的伟大,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张思德,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在张思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本能的、涌动着的自我奉献的精神。

这部影片的现实好处在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不能丢,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当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爱国影片观看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在家里观看了一部爱国影片,片名叫《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看后印象深刻。

我记得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陈二雷,他的小名叫顺溜,他,就是故事的主要人物。顺溜不会讲话,他一讲话总是把司令员陈大雷逗笑。有一次,司令员给他起了一个名子叫陈小雷,但是顺溜就是不同意,他想:我叫陈小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雷不就成了他儿子了吗?干脆我就叫陈二雷好了,这样我们就成了兄弟了。司令员听了便哈哈大笑。顺溜有一个姐姐和姐夫,他们住在山下的一个庄子里,顺溜天天都想念自己的姐姐,总想回去看看她,但是身在军区,身不由已。偶尔回去两三次,他总让姐姐教他识字。姐姐明白顺溜不识字,但枪法很准,他打日本鬼子,百发百中。

有一次,日本鬼子进村扫荡,顺溜接到命令去阻击鬼子司令,在他的眼皮底下,日本鬼子打死了他的姐夫,xx了他的姐姐,为了完成任务,他一动不动,强忍着眼泪,最终杀死了鬼子司令,完成了司令员交办的任务。为了为姐姐报仇,他一个人深入虎穴,最后在塔上用枪打死了那个xx姐姐的凶手,自己也被日本鬼子炸死了。

看过这部电影后,使我最感动的是顺溜那种不怕吃苦,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我觉得我们就应学习顺溜的那种向敌人不屈服、不怕困难的精神,这和我们在学习上一样,不要怕吃苦,不要向学习低头。

今后,我们就应好好学习,长大回报老师、父母、爷爷奶奶,更要报效祖国!

爱国影片观看心得体会

《国歌》这部电影主要讲叙的是国歌的作词者——田汉,以及爱国热血儿女的故事。电影主要描述了他们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田汉和他的好友聂耳一齐以写戏与义演的方式抗日,却遭到了袭击。这引起了许多爱国人士的愤怒之情。此时他们遇到两位东北学生,这两名东北大学生因为日寇占领了东北,被迫离乡。他们的悲惨遭遇引起了田汉的满腔怒火,田汉的好朋友梅宁、梅香兄妹俩也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他们为了拍摄战地场面,竟带着摄像机深入战斗前线。

从此以后,田汉、聂耳、梅香和诸多演员们拍摄了许多抗战影片。但是,在一部电影的拍摄中,作为替身的梅香却被战斗机子弹杀死了。痛失好友的田汉又得到了参加义勇军的东北大学生牺牲的消息,悲痛的田汉最后洋洋洒洒地写下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也就是之后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看到那里,我不仅仅觉得浑身热血,我为日本鬼子的残酷而感到愤怒,也为剧中主人公那团结、勇敢、顽强、忠于祖国的精神,以及无比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职责感感动。影片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构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声中结束了,而我的心依旧在随着国歌而跳动。我想我们此刻过着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幸福的生活,更就应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呀!

爱国影片观看心得体会

这天,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片名叫《南京大屠杀》,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更给这城市増添了几分恐慌。此刻,明朝的墙,清朝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分不清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动,消失。只有那血红的太阳旗在污浊的空气中耀武扬威的飘舞。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在街头巷尾进行着。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残无人道的大屠杀,心几乎走向崩裂的边缘,心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的愤怒。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30万呀!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阴云重重笼罩。遭受洗劫的又岂止是一个南京?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一个以前拔萃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躏!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能够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华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潮!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灵魂和钢强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大地,这天,我们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我们此刻只能做的就是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但令人心痛的是,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及日本比较,我们还多有不及!当年落后就要挨打,如今落后就必遭淘汰。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我们就应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我们的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爱国影片【第四篇】

爱国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民族研究院13级党支部徐村委

在我的印象中,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观看《焦裕禄》这部电影了。每一次观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在我很小的时候,听到很多关于焦裕禄的事迹,那时自己还是个孩子,没有太多的感受。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也越来越大。

《焦裕禄》这部影片从焦裕禄到兰考县上任开始讲述,一直讲到焦裕禄同志逝世。在他刚到兰考县之初,兰考县是当时的一个受灾比较严重的县,自然环境恶劣,使得农民种的庄稼产量较低,导致兰考县36万人民的吃饭都成问题。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干部,没有带领兰考人民战胜灾荒,反而让他们忍饥挨饿,四处逃荒,这是我们作为干部的失职。他提出,废除当时兰考县有关领导干部特殊化的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不搞领导特殊化。并且在决定救灾物质的发放时,让大家举手表决,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干部我们应该心里想着群众,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兰考的这四百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兰考县的百姓一起度过的。为了治理兰考县的“三害”,他深入到群众中去,与兰考县的老人进行交流,寻求治理“三害”的方法和经验。经过一年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兰考治理“三害”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了改善脱产干部的待遇,提出购

买高价粮,焦裕禄发扬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让大家一起表态关于购买高价粮的问题,然而县委第二书记却不表态。当购买的高价粮被运回来时,被县委的其他人举报,上级派来领导进行查访,当百姓以为要处理焦裕禄书记时,他们齐聚县委门前,要求不要治焦书记的罪名。上级领导认为,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的干部,一定是一个好干部。当兰考县发生水灾的时候,焦裕禄同志带领县上的领导,深更半夜,深入到田间地头,去视察灾情,并且听取灾民的汇报,鼓励大家不要气馁,组织大家进行抗灾。当焦裕禄同志病倒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心里仍然装的全是兰考县36万百姓的事。这种很深入到群众中的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干部,必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爱戴。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履行着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时刻以一个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学习焦裕禄同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就像在影片中他说的那样群众满意才是衡量一名党员,一名干部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其次,我们也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精神。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情况,焦裕禄同志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为了治理“三害”,他亲自

走向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中去,为治理“三害”寻找方法。通过他的努力,兰考县的“三害”的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因此,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有所畏惧,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把挫折和困难当作我们成长的垫脚石。焦裕禄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相信,焦裕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 《天使爱美丽》;诗意现实主义;意象表达

影片《天使爱美丽》是由著名导演皮埃尔?热内执导、影星奥黛丽?塔图出演的一部轻幽默喜剧,充满了奇异想象力。该片在全世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共获得五项奥斯卡奖提名,奥黛丽?塔图本人先后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得八项提名。《天使爱美丽》曾连续四星期成为法国电影票房冠军。本片正是通过爱美丽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充满诗意的浪漫现实这一素材产生了巨大影响及令人惊叹的辉煌成绩。

一、影片简介

片中奥黛丽?塔图饰演一名在巴黎蒙马区双风车餐厅做侍应的年轻少女爱美丽。爱美丽从小的经历就与同龄人甚是不同:父母都有很特别的爱好和怪癖,爸爸冷冰冰,妈妈神经紧张;爱美丽被父亲误诊为患有心脏病而留在家里由妈妈教导,就连她惟一的朋友——金鱼也被妈妈倒进了河里;爱美丽遭邻居整盅说她拍照拍出了种种灾难;母亲在圣母院前戏剧性地被跳楼女子当场砸死;父亲从此越来越孤僻……爱美丽长大后,电视里播报了戴安娜王妃的去世,她也因此而深刻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脆弱;同时,无意中她在自己住的单元房里发现了一个50年前被保存起来的童年时的铁盒,几经周折,爱美丽将其物归原主;躲在一旁偷偷看到铁盒主人见到盒子时对童年记忆的回想与激动,爱美丽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帮助别人的念头。她努力做到每时每刻都对那些需要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影片中一个个既戏谑又让人释然而乐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物来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在诙谐优美的气氛中让人体味人生。孩童时,她喜欢把草莓套在十个指头上迅速吃掉;成年后,她在看电影时不像别人那样专注于欣赏演员与情节,而是观察屏幕上的虫子……看似乏味无聊的这些事情很好地说明了爱美丽善于发掘自己生活中的小趣味,制造自己生活中的小情调。这种种行为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喜欢发现世界上的美,更希望世界因她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她喜欢随时收集用来打水漂的石子放入衣兜,而仅仅是这微不足道的小石子便可以令爱美丽开心,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足以令她的激情得以释放!

二、影片中诗意现实主义运用的分析

美丽的世界,也许可以用一些词语去概括,但是所有的尝试都是一种接近。电影,是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看电影,则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广阔多姿。用美好、单纯描述世界并没有错;用挫折、悲伤描述世界也未尝不可。影片情节中的细节复杂而微妙,促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爱美丽的步伐在电影的节奏中跳跃,并一次次发掘生活的趣味、寻找生活的意义。“诗意现实主义”钟情于对艺术家自我才情与修养的显现和抒发。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中的主角大多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事件也不过是平凡的现实生活;一方面立足于社会的普遍现实处境,另一方面又具有感伤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它的诗意本质则在于表现手法上,以得到观众群体的认可与接纳。

片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拍摄地点,就是圣马丁运河——19世纪初期,拿破仑在塞纳河上建造的重要交通路径。虽然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普及,圣马丁运河不再作为交通要道,但她已经成为巴黎的水上灵魂。在由马赛勒?卡内执导的《北方旅店》(1938)中,圣马丁运河同样以诗意现实主义的典型意象登场,被称为艺术家灵感之源泉。

这部影片没有辞藻过于华美的对白,经过旁白讲述与人物对话而道出的故事如一股浑然天成的流动清泉,不经意间呈现了事情的面貌,不带任何煽情的虚伪,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展现方法,让观众在平淡的生活里看到了生活的真意,同时又赋予影片一种不寻常的涤荡人心的气质。从偶然发现的突发奇想,到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来温情,爱美丽那些天使般的想法,不仅呈现出温馨的感觉,更使得影片丰富多彩,完全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三、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理论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雷内?克莱尔、让?雷诺阿、马塞尔?卡尔内、叙利恩?杜维威尔等人。这个流派的作品具有虚构结构复杂、社会分析透彻、寓意哲理简单丰富、视觉影像引人入胜等美学特征。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并非对现实的简单描写,而是在保留现实中奇特方面的同时,更深一步挖掘生活表象背后的内在情感。

片中,孩童时期的爱美丽用相机拍天上的云彩,把云彩想象成兔子、小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这象征着每个孩子童年的天真和每个人都会拥有的美好回忆。这种手法开始时运用于诗歌,后来扩展到电影领域,越来越多的影片中用这种手法揭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爱美丽平凡的身份与伟大的性格、童话式的构架与现实细节的填充、阴郁的故事背景与明快的情节发展……这些原本矛盾的元素被奇妙地融为一体,鲜明的对比加深了诗情画意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有:同时在宏观表达现实与微观诗化情感两方面突出主题;以长镜头表现段落场面,尽量不剪接;长焦距镜头使用多;强调演员作用,根据演员特点塑造角色,重视演员发挥,等等。

自1935年起,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凭借极其明显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使影片真正成为艺术品。作为艺术的电影作品,应该是生活的加工选择和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爱美丽漆黑的眸子总是带着善良的笑,她喜欢将手指插入豆子里,喜欢用汤匙敲碎布丁表面结成的脆皮,喜欢到河边打水漂,还习惯性地捡起用于打水漂的石子放进衣兜;照片上的四个头像会说话,卧室内物品上的动物也像有生命似的……一个非童话的电影演绎出童话中的场景,一个非童话的电影添加了童话中缤纷的色彩,更是突出了用意象表现浪漫想象的主题。

四、影片中的意象表达与诗意结合

文字的组合同样可以运用于电影的创作。而在电影中,形成这样组合的就不再是文字,而是情节。瓦莱特说:“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某些文字的组合能够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无法产生的感情。”(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2005)通过各种意象表现出的情节在这部电影中显得尤其细腻动人:片头爱美丽扮成爸爸的样子拿听诊器给动物听诊;影片的场面调度处理得相当精彩,使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相互转换流畅而紧凑;悠然荡漾的旋律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那些超乎想象的、甚至带有童话怪诞色彩的场景,就是表达这些创意性情节的最佳载体:精致、细腻、奇幻、富有生气。爱美丽就在我们身边,她就是我们心中善良而勇敢的影子。影片不是靠让银幕前的观众目瞪口呆的离奇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而是导演借爱美丽从生活中捕捉一点一滴细微的乐趣,寻找一丝一缕的诗意。整个影片的色彩富于变化,从爱美丽成年那一刻起,画面就笼罩在非常浓烈的低色调中,人物脸上的细节自然,但有着犹如油画般色彩强烈的效果。

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善良的爱美丽自己生活在简单的童话世界里,义无反顾地追求生活,热爱生活。尼诺和爱美丽同样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热爱,所以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好像完全处于美妙的想象与计划之中。影片最后,爱美丽终于像玻璃人说的那样主动争取自己的幸福,和自己心爱的人伴着跳跃的画面和动感的音符驶向了幸福的浪漫彼岸。 爱美丽是她所帮助的人们的天使,而玻璃人恰恰又成了爱美丽的天使,告诉她要直视自己的人生,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拍出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才是电影的真谛,将内在的情感通过意象使其自然流露,才是成功的创作。

影片的诗意就来自都市来去匆匆的热闹和看似诡异的神秘。这其中包含的还有平凡的温情、善意的气氛、浓浓的亲切感以及丰富的幽默感。银幕中凝练的画面语言调动起观众的心理情绪从而引发其深层次的联想与感悟。缤纷的色彩使观众不由自主地将其与鲜艳浪漫的童话色彩联系到一起;热内将童话中人物的想象与回忆、情绪与秘密展现出来,奇思妙想之层出不穷使人不得不拍手叫绝。比如片中某些镜头:在双风车餐厅,爱美丽失望了,化作一摊水落在地上;还有尼诺按爱美丽的蓝色箭头最后来到街边的雕像身边时,雕像调皮地眨眨眼睛,等等。 比丰富想象力更令人叫绝的是热内对真实生活细节的观察、提炼及运用,使得这部极端风格化的影片变得充实丰满,但不流于形式。

五、结 语

让?米特里曾在《电影史》中说道:“实际上,这一风格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哪怕仅从形式的表层上看,他们在模仿生活创造的活动,它的情感进发、它的内在运动,依据此点进行创作,仅仅保留其最奇特、最具特色的那些方面。”这段话正是对诗意现实主义中的“现实”作出的准确评价。

整部影片,看似是一部喜剧,其实并非完全是一部笑闹的电影。爱美丽帮助过许多沟通上存在障碍的人,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却又是那么的渴望被注意被关心,这正反映了现实中这些挫败感极强的人的一面。热内的电影中,每个人物的结局都是理想化的,但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个平凡人真的都可以成为爱美丽,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天使。片中邻居玻璃人最后也告诉我们,害怕爱和给予的人,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正是受到了玻璃人的鼓励,爱美丽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美丽浪漫的爱情,这便是一个世纪后的诗意现实主义与浪漫想象的结合。

诗意现实主义,本来就是众多导演力求达到却难以实现的一种境界。而且借助于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意象来表达,皮埃尔?热内在《天使爱美丽》这部影片中做到了,他塑造了对电影美学、电影语言独特的实践和幽默、浪漫的法国韵味。极富诗意的表达与现实的情感,不仅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更是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内心,给予其强烈的思想震撼。

[参考文献]

[1] 张学乾。营造意境美的光影艺术——评郑屹的《冬日素描》[J].丝绸之路,1997(06).

[2] 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3] 侯克明,杜庆春。想象与艺术精神——欧洲电影导演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4] [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53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