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9342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第一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对我们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文化凝聚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三大助推器,也是打造和谐城市的重要动力。

不断增强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心齐气顺”。按照这一目标的要求,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就应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

沈阳受计划体制影响时间最长,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把市民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计划经济旧体制的长期束缚中解放出来,需要实现心灵深处的文化转型与文化变革。要求我们要全方位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引导全市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任务上来。

不断发展与和谐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文化生产力

构建和谐社会,不但要解决好经济建设的矛盾,而且要解决好文化建设的矛盾。我们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理所当然地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所以,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构成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首要任务。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所要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从科学、稳定、长效的社会运行机制层面上,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正是其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贫瘠,是建不成和谐社会的。因此,通过发展文化生产力,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特别是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是建设先进文化城市又一重要任务。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挥先进文化功能所必须的。先进文化是时代的精华,民族的号角,政党的旗帜。其导向、凝聚、激励等功能与作用的发挥,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在建设先进文化城市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文化生产水准和文化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先进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目的。

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文化竞争力

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力量,需要不断开辟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不断巩固和壮大先进文化的竞争力。其实质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先进文化城市,除了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文化设施,鲜明的文化特色,高尚的文明素质和强大的文化队伍等要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要素,这就是发达的文化产业。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发掘、整合现存各种文化资源的动力机,是各种各类文化生产要素的加工厂,有了这一动力机和加工厂,才能催生质量上乘的文化产品和享誉内外的文化品牌,也才能成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的增长点;先进的文化产业,也是一个中心城市链接其他发达城市的桥梁纽带,凭借这一桥梁和纽带,外部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人才等先进的文化生产要素,才能在这里吸纳集聚,被这里消化吸收,向外辐射。

先进的文化产业也是先进文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先进文化城市不单是政治概念,还应是经济和文化范畴的先进概念。一提沈阳,人们自然会想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历史文化遗产,但同时它也构成了沈阳文化产业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沈阳故宫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和世界文化遗产,就没有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更不会有沈阳逐步发达的旅游产业。沈阳要建设先进文化城市,还应该借助建设“大沈阳经济区”的强劲东风,加强城市间的沟通合作,为打造先进文化城市再做贡献。

先进的文化产业是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文化如果离开了物质基础的保证和支撑,也会丧失生命力和感召力。沈阳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尚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从长远发展看,必将逐步走向各类文化公司自我招商引资、自我发展壮大之路。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第二篇】

说起和谐社会,人们总是充满期待。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28字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着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对每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没有思想上、文化上的和谐,就难以聚集各方力量。培育和谐文化,以共同的理想和观念,把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

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谐文化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才能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不仅有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而且有激发人们创造活力的人文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才能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曾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成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今天,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第三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班子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更是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在这个系统中,班子和谐的份额很小,但影响很大,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班子的和谐,就没有善治,就不可能在发展中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不可能在管理中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不可能维持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和谐。简而言之,没有政通,就没有人和。班子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和核心要素。

构建和谐社会是领导班子的责任所在,更是立身之本。各级领导班子是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管理者,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应尽职责和基本职能。这些职责履行的如何,这些职能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领导班子的群众认可度和社会公信力。如果失去群众认可和社会公信的领导班子,本身就将是一个不和谐的因素,最终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换而言之,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党履行执政职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

构建和谐社会,对领导班子是目标要求,更是能力要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各级领导班子为之长期奋斗的工作目标。这个目标既是对领导班子工作成果的要求,更是对领导班子工作能力的考问。在新形势下,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深,解决复杂矛盾的办法不够,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不强,相关素质和能力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领导班子要在整合力量中促进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和谐。怎么形成合力,就是通过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的具体执政行为来实现。党的各级领导班子要把首要任务放在整合力量上,从班子的和谐扩大到干部群众的和谐,团结尽可能多的干部群众在班子的周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围绕实现党的目标共同奋斗。整合力量,党的民主是基础。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实现党内和谐,就能极大地调动各级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使广大党员在整个社会中起到应有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整合力量,科学决策是关键。事业是航标,是旗帜。只有用共同的目标来整合力量、凝聚人心,才是根本性、长期性的。共同的目标不能强加于人,要让更多的群众、更多的企业参与决策,减少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靠民主决策实现科学决策,让人们干自己愿意干的事,在干事的过程中达到和谐。整合力量,机制配套是核心。和谐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活力。要建立健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机制,特别是要引入竞争机制,给人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实行开放式选人,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真正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在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中达到和谐。

领导班子要在规范执政中促进和谐。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序。有序的前提条件就是各级领导班子要规范执政。规范执政,就要政令畅通。没有政令畅通,大家都来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来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不可能有和谐的局面。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做到全国一盘棋、全局一盘棋,令行禁止,从而实现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规范执政,就要依法行政。要建立起一套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的社会管理格局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依照法律行使职权,运用法律协调关系,执行法律维持秩序,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中构建和谐社会。规范执政,就要透明行政。透明是和谐的保证。透明,才能减少猜疑;透明,才能增进信任;透明,才能减少失误。要把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向社会公开,充分尊重群众对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在阳光动作中提高社会公信力和群众公认度。规范执政,就要科学考核。没有成效的执政本身也是不和谐的因素。规范执政要求言必行、行必果。要建立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科学和政绩评价体系,加强考核,让各级领导班子与广大群众在互动中达到执政行为与群众愿望的和谐。

领导班子要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回避矛盾和问题,更不能以此掩盖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光靠各级领导班子到基层去找不行,更多地要靠群众自己反映问题,要让群众有表达意见和讲道理的地方。如果群众有问题无处讲、有意见无人听,堵得越久,破坏力就越大。要尊重群众反映诉求的权利,疏通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问题,维护公平是核心。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群众感到不公平、不公正,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是各级领导班子在制定政策和具体的工作中,都要公平待人,公正处事,让不同阶层的群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尽可能做到权利公平、分配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解决问题,保障民主是基础。要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抓紧抓实就业再就业、劳动保障、城乡低保、社区服务等工作,完善和谐社会的保障体系。

领导班子要在自我提高中促进和谐。领导班子自我提高的过程,既是解决自身问题,促进班子内部和谐的过程,更是发挥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自我提高,就要提高综合素质。要加强学习,不断增强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抓住机遇、领导发展的本领,全面提高执政能力。自我提高,就要提高服务水平。各级领导班子要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强化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改善服务态度,更好地履行管理和调控的职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使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自我提高,就要提高适应能力。和谐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断发展的过程。昨天的和谐不等于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和谐不等于永远和谐。各级领导班子都要善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的问题,不断打破旧的和谐,建立新的和谐。

建和谐班子,党的各级组织部门责无旁贷。各级组织部门要不断探索、总结和运用促进班子和谐的内在规律,努力建立维护班子和谐的长效机制,在增强班子活力、提高领导效能的过程中实现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第四篇】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又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实践中,江西省樟树市坚持把共建和共享结合起来,着力促进科学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实现科学发展,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首先要实现科学发展。近年来,樟树市立足自身实际,千方百计地加快发展。一是大力强化工业基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着力培育和发展药业、酒业、盐化工业、起重机械制造业等,并引导企业由分散发展转变为集约发展,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采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二是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为标准开展招商选资,吸引各地企业、科研机构和创业者前来投资兴业;引导本地企业加强与外地相关企业的合作,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发展壮大。三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维护群众利益,不断增加和谐因素。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坚持共建共享,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利益协调,化解利益冲突,不断增加和谐因素,不断减少不和谐因素。在这方面,樟树市认真抓了三项工作:一是畅通利益表达。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开通“民声通道”、“市长热线”等,为群众反映问题、表达看法提供条件。二是强化利益保障。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广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开展干部结对帮扶、产业项目扶贫和“太阳助学工程”等活动,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三是开展利益疏导。加强正确利益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规范行为,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及时化解利益冲突。建立和谐平安联动中心,全天候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各级领导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坚持共建共享,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樟树市抓住树立正确政绩观这个重点推进干部作风转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定发展的规划和思路时,坚持量力而行,尊重客观规律;在推进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在评价工作和考核干部时,坚持群众公认,体现客观公正,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50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