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实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实习范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必须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社会实践方式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可选择的社会实践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但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谛,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上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但他们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往往理解肤浅或片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邓小平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用,突出体现在社会实践环节教学的实效性中。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而要提高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效性,其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学生关注的焦点和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认识问题,同时配以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3.时效性原则。当今,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政治多极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实践活动要体现时代特征,把握时效性。要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把握时展趋势,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充实,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要完善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指导。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针对性、实效性和时效性,离不开规范的社会实践指导。每学期开学伊始,教师应通过谈话、无记名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及思想认识问题,结合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拟订一批社会实践参考选题,并对每个选题做出说明和具体要求。学生也可自行设计题目,但须得到指导教师认可。实践成果可以是论文、调研报告、新闻报道等。为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成绩应记入该课程的总成绩之中。对获得优秀实践论文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2.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使社会实践教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成效,除了完善的社会实践指导外,还必须建立长期固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基地的选择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正面性原则。实践教育基地一般应选择那些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典型工厂、农村,如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河南的刘庄、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馆等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就近原则。考虑到经费问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用大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实践基地一般应选择那些所花费用较少,距学校较近,组织方便的单位。如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毗邻郑州市博物馆的地理优势,我们主动与郑州市博物馆联系,签订了长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认识,对提高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起了重要作用。
3.正确处理实践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关系。社会实践内容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完善。因此,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对社会实践内容的选择,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例如,为配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我们曾组织学生考察了河南省新乡县的刘庄村,这次活动对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产生了重要作用。有的同学在交流中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二要有个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带头人,三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4.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鉴于当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固定社会实践基地较少、学生人数较多等问题,在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中,应把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除以自然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外,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预先提出调研题目,经教师同意后,写出调研提纲,3~10人结成一组或单独联系单位进行社会调研,调查结束后写出调研报告,然后组织大家交流调研体会。如我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环节教学活动中,许多调查小组都是多次外出联系单位,又一起查阅资料,研究调研提纲。有的到一些典型的农村如河南的、刘庄去调研,有的到自己的家乡调查,找出家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的到企业进行调查,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活动既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增长了知识才干。
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近几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在基本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一些不足。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既可以使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又可增进它们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和必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可从中发现自己知识及能力方面的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主动按时代的要求去塑造自己,把个人理想和民族事业统一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2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 后期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011-03
实践性教学是西方在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行为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我国,实践性教学是寓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于实践中的教学方式,它在大学生与工农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实践教学的功能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它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甚至逐步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此,必须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自身的规律和特色,结合教学大纲和各高等院校的专业特点,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种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但课堂教学并不是指纯理论讲授,它应该包含很大的实践活动成分。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一定要丰富多样,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互相分工配合、酝酿教学选题、搜集资料、写作小论文、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在2—3周的课外教学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具体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这个过程可以由学生分别担任主持、评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内外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新颖,挑战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实践教学气氛热烈、场面感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通过此种人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也可以利用教学实践载体如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推进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这些跨越时空的视频影像资料充分发挥了影视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巨大魅力和科学价值,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2.校内实践活动
校内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综合素质,因而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类似的形式可以请英模人物做报告,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还可以成立理论研究小组、组织党团活动、进行黑板报评比、精心布置橱窗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形式。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师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具有快速便捷、受众多、容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形式。
3.基地教学实践
基地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它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可以使实践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内容相对确定,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练就能力,造就职业素质和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为此,可以参照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的模式,在校外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践。
利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首先要走出去,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带领学生奔赴基地、深入农村、走访企业。利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4.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主要包括暑假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服务“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生专业挂钩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形式。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学生带着思想上的疑问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带着理论学习的成果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另一方面,对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回答。这样,学校课堂与社会实践课堂两个课堂相互配合,就能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走向
1.应理清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
很多人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人在内,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课外教学、校外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实施实践教学就是要组织和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开展校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见习或实习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基于这种理解,不少人在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大量削减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要钱要车要“基地”,带着学生到处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有些人强调“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经费紧张,很难组织和安排实践教学而停留在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出发,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简言之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把握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实践教学不应被理解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而应被理解为“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这样看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包括专业课实习等,也不一定就是安排了“实践教学”,关键是要看教学是否具有实践性内容。校外的教学活动如果不是课堂“实践教学”合乎逻辑的延伸或补充,则就很可能只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并没有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活动教育’,而是强调要把实践教学与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活动教育’结合起来。这种区分和联系的意义在于反映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本质要求,理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个学理性范畴,对于理解和把握实践教学来说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2.应拓展校际间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新视野
首先,建立校际间实践教学经验交流机制。在教学上,各个学校有着一致点,即“一纲一本”,实践教学要求也相同,都有自己好的经验。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打破原有的以校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的封闭模式,建立校际间经验交流机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协作,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放发展。其次,建立校际间实践教学活动互补制。要通过校际间的友好协作和协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正做到各校实践教学活动的互补和互动。最后,建立校际间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制。“在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各个学校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要全面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应采取必要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协作,通过有偿和无偿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整合,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
3.应建立若干稳定持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首先要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其次,基地布局要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水平。既要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富裕起来的农村,让学生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又要在落后地区建立基地,让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锻炼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与斗志,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还要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历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教育。再次,要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大社区的作用,争取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通过与地方签署基地建设协议来保持联系,开展对地方有益的活动,从而保证基地的稳定性和实践教学的持久性。
4.应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应该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这四项核心要素。多年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由指导教师先拟出几个调研课题,学生围绕既定课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因为社会调查的时间只有几天,而且提交论文时间较紧,因此,调查是肤浅的、表面的,其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大多有抄袭或模仿之嫌,质量不高,起不到社会实践的应有效果。在新的时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进行改革,应摒弃原有的组织形式,可以考虑采取由学生申请课题的方式进行。当学生研究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要负责落实各课题小组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严格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强调集体合作、集体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能力,确保每组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的质量。
三、积极探索并构建社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后期评价方式
1.应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监管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生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无关;教师工作量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没有合理地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上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首先,高校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院系部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该小组要定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计划、重点、经费保障等问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拉入日常教学管理的范畴,在教学计划中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占有一定的学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工作纳人教学工作管理系统,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补贴。同时,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交流、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的优秀成果给予适当奖励。”
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后期评价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应当在后期工作上再做足文章,以达到巩固实践教学成果的目的。一是要定期召开实践教学总结检查和评估会议。通过各种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总结报告会等形式,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测定和评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其次应建立实践教学效果检测制度。要改变重计划、轻落实的普遍现状,在效果检验方式上建立新的分析测评制度,这是对整个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如运用实践教学考查考试、典型报告会和利用网络进行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效果检查,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使学生能够撰写出更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论文,使教学实践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实践性教学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编号:201044)
参考文献:
[1]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社会实践
含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大学生为实践的主体,依托于地方资源,通过大学生自身的体验和认知,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由理论到实际、由接受到创造、由学习到生活的沟通,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丰富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多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社会实践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补充,为大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活动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类型。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其类型的多样性。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各类社会实践在组织实施和活动形式上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包括教辅类实践、社会调查类实践、志愿服务类实践、能力提升类实践,等等。
发展。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杜威的命题进行了辩证的否定,认为“生活即教育”。两位伟大的教育家都主张结合社会生活来教育。这种结合社会生活的教育就是社会实践,两者相辅相成,应用所学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使受教育者不只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更多的是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两课教学和校内思想教育活动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逐渐扩展到了各个领域,从社会调查到企业实习,从教学辅助到社会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进入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智育手段,受到广泛关注。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机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和义务,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实践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并不断对其规律进行探索,能开创新的社会实践领域,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
2.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参与志愿性质的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内在动机,他们在体验社会的同时奉献社会,从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应注重肯定这种积极的奉献精神,强调社会实践的意义,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实践风气,并作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形式。
社会实践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大学阶段如果只学理论知识,不付诸实践,会导致理论和实际脱离,反而影响理论的学习,不利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大学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接触社会,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书斋里无法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
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自高中毕业后就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对国情民情了解不多,且缺乏社会经验。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有效途径,通过亲身体验生活,如看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等,与社会接触,大学生能从社会实践中得到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认识和了解社会,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以更积极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首先,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使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实践性教学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特点和特殊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使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科学的方法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另外,社会实践不同于专业知识课程,它是一种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把专业知识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升综合能力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助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在志愿服务类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受到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3.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用社会实践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标准。
在新思想新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冲撞中,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显露出局限性,而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成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活动。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与社会进行接触,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所以,社会实践可以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标准。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坚持开展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社会实践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可以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并参与多种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校内社会实践的优点是容易组织实施,对教学有针对性,大学生参与度高;校外社会实践的优点是与社会的接触多,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是发挥两者优势的基础上,把两种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有校内的社会实践,又有校外的社会实践队伍,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造多种实践机会,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可以稳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延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成果可保留下来,为以后活动的开展作借鉴。正确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可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而系统地开展,为活动的连续性提供保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持续地进行下去。高校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时,应选择革命老区,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同时在帮助老区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参与奉献服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加强。
强化社会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活动内容涉及范围很广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应坚持以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社会实践能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得到锻炼,体验和感悟人生,培养创新能力等。在实践中,特别是奉献社会的志愿活动中,大学生们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懂得生活的艰辛,把实践经历与自己原来的生活进行比较,感悟到珍惜便利的条件,把握珍贵的机会,珍惜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官秀成。浅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161-163.
[2]黄平。论社会实践的功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思[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06-108.
[3]刘红英。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构想[J].教育评论,2007,(4):66-68.
[4]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J].高校理论战线,2005,(5):30-31.
[5]魏俊文。关于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7):135-136.
[6]杨光。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功能与有效途径[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4,(7):58-60.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4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路径与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当前,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共同主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教学路径选择上,应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途径、多方式的实践教学系列模式。
(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课堂实践教学就是通过举办适应课程内容要求的课堂讨论、观看录像、即兴演讲、模拟法庭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有课堂讨论、观看录像、课堂演讲等。
1.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讨论课上既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自始至终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积极发言,并对课堂讨论进行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的总结分析,及时修正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有效的课堂讨论,既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起到明辨事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活跃气氛的作用。
2.观看录像。录像是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的直观素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每门课安排2-4学时的录像课并纳入授课计划。观看之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就片中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要求学生在每次录像课后写出观后感。
3.课堂演讲。教师给出演讲素材,要求学生到讲台前围绕所给素材进行讲演,每次仅限2人,每人不超过3分钟。课堂演讲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口才和思维能力,而且便于他们加深对教材有关知识的理解。
(二)校园实践教学模式
校园实践教学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是引导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校园实践教学包括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专题讲座等。
1.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展开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部门通过加强与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和各院系的通力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征文比赛、网络主页大赛等,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会沟通协作、锻炼能力,加速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形成,而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距离拉近,在大学生心中鲜活、生动起来,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2.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渗透实践教学的内容。学生社团是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倡并帮助学生办好社团内部刊物,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把社团办得有声有色。社团每次主题活动都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社团负责人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抓住时政热点精心设计,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与学生自觉自主的活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社团逐渐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园。
3.举办专家讲座。为扩大学生校园实践的信息量,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作理论和形势政策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当地发展规划及当地的现状、发展前景,让学生进一步看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家乡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向学生介绍当前重大理论前沿问题、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系统掌握并提高运用理论分析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社会为课堂,安排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活动。社会实践既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及志愿服务等。
1.参观访问。组织大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活动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所谓参观访问,是指大学生在任课教师的直接带领下,去革命老区、工厂、农村、部队、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地方参观学习,以获取知识或信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参观访问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当前参观访问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升华理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利用假期时间,围绕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开展调查活动,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调研成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社会调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实践教学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实施社会调查活动。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保、企业管理、财政税收、交通、市场、诚信、农村改革、留守儿童、扶贫、农村社会保障等进行社会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不但全面真切地了解了国情民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浓厚兴趣。
3.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服务社会和他人的各种公益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公益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或勤工助学等;在学雷锋日等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孤儿院,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开展道德宣传、文艺宣传、普法宣传、环保宣传等;开展扶贫助弱、教育服务、科技服务、卫生服务、便民服务及文明共建、文化共建等。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路径选择。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实践教学活动能有效开展和顺利推进,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创建实践教学基地
创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战略依托,有了这个依托,才能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的经常性、持久性和规范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建设要坚持教育性、典型性、多样性的原则严把质量关。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的革命胜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图书馆、文化公园、歌剧院、美术馆、心理协会、琴棋书画中心等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与落后地区建立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与残疾人联合会、捐赠站、救助站、福利院等建立社会服务基地;同时也可以把学生的实习基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基地,使学生的专业实习不仅成为他们了解国情和社会的窗口,更成为他们最直接的、感受最深的社会实践。
(二)确保经费投入
经费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参与的学生多,范围广,工作量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交通费、通讯费、食宿费、场地费、门票费、资料费和外聘人员讲课费等费用。没有经费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无法顺利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入,从而保证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1]各高校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划和方案,按照学分和学生人数确定经费投入比例,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监督环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检验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督促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成果、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效果这三个因素给出实践环节的成绩。在评判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成绩时,把学生自评、学生学习小组互评、教师评分结合起来,按学生对该成果贡献的大小进行评定;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指导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跟踪记录、实践接待单位的证明及反馈评价等进行评定;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可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如口试面谈、演讲辩论、分组讨论与小论文、调查报告相结合等方式。这种综合考核能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更全面的了解,使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客观、公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可以保证实施过程中的时间确定性、参与全员性和管理规范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高校应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来,列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学分,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等,使其享有和理论课同等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时间、场地、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保障,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切实把实践教学的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