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实习报告 >

中学生社会实践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8615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实习范文“中学生社会实践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结合我校重点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工作为重心,坚持素质教育为导向,通过参观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能够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祖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为祖国之振兴而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签订协议:

与**村委会、**牧香园养殖场、**镇敬老院、飞机场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三、活动内容

1、与**村联系,定期在街道开展卫生清理、植绿护绿。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搞好文明宣传,帮助村民做好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

2、组织学生到**镇牧香园养殖场参观劳动,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能够学习在课堂上了解不到、平时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3、与飞机场联系,深入飞机场的工作区及生活区进行参观,了解飞机结构特点,知道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为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优良品德,组织学生到**村敬老院开展尊老献爱心活动,为老人们做一些实事,发挥自身的文艺特长,为老人们表演节目。

5、组织同学开展“走进农村,感悟农村”体验活动同学们参加田间劳动,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为将来走向社会,建设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农民的辛苦,衣食之来之不易,更加珍视父母之劳动,珍惜读书机会。

四、注意事项

1、强对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社会实践活动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

2、依据《德育大纲》把社会实践活动当作班主任主要工作之一,使班主任认识到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德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活动的实施好坏作为班主任年终评优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要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说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求得家长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

3、社会实践活动安排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安排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重视参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活动。

4、每次活动都精心组织,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进集体主义观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及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培养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一代新人。

5、每次活动与安全教育,纪律教育相结合。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第二篇】

[关键词]公民意识教育;社会活动;自主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24-02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区域中,公民的素质得到高度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因此,必须引导和加强学生有序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为学生依法参与管理学校事务创设实践舞台,并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其在自我认识上把权利、义务统一起来。

一、背景:当前我校学生公民意识现状

通过江干区《学生公民意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我校学生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的调查项目中维权和自主参与的意识比较强烈。他们会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大胆进行申述,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会以法律为准绳,父母教养方式比较民主,与父母的交流也比较宽松,参与集体管理的意识强,有正义感,有独立的思想。但同时也还存在对公民意识的理解偏差,不能正确辨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平等、包容性和社会责任意识明显不足等问题。为此,我校在《自主实践》校本德育课程中开展了学生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努力探索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公民教育的内容有效落实在德育课程的学习之中。

二、活动体验,增强公民主体意识

学生良好道德观念和品行的形成不可能靠说教完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过程,才能使学生达到知、信、行的统一。为此,我校开设了岗位实践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课。

(一)开设岗位实践课,提供角色体验

全校共有四十个责任区,学生主动承包校园责任区的各个岗位,负责管理、打扫和保洁等工作。自主参与和自主管理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他们把岗位视作阵地,对工作一丝不苟;把岗位视作舞台,尽情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塑造自我。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了,集体观念提高了,真正实现了遇物则诲,相机而教。

(二)砥砺学生品性,融入社会生活

在当今社会中,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个孩子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个体生活参与到集体生活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锻炼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学生对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在活动中会得到进一步加深。

1.建章立制

我校规章制度学习具体安排在起始年级的衔接教育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制定规则的意义,规则的制定、执行的原则;(2)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拥有的不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如《学生一日常规》;(3)明确的奖惩机制,如“文明之星”的评选。当然规章制度的确立的标准要适度,对违背班级规章制度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以强化规则意识。

2.学生会和大队部的改选

在学校生活中模拟民主政治下的各种公民活动,比如选举、演讲、辩论等,这样可以真正把公民意识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我认知。我校的学生会和大队部的改选就模拟选举的形式,通过设立投票点,宣读选举办法等流程,选出学生会和大部队的组成人员。学生通过慎重思考后投出自己的一票,这种模拟选举的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履行自己的选举权,加深了学生对政治生活中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知识的理解。

学生干部也可通过模拟竞选的方式来选出。笔者就让学生候选人组建竞选团队参加竞选,经过周末的团队构建、破冰突破、竞选演讲后,学生结合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践月活动的“继承”与“创新”之处,做了精心设计及细腻的评估要求。候选人仅有一天半的时间针对小组的专题项目进行分工、调查、总结等,六个小组的专题项目分别为:团校一课――经典感悟;干部管理智慧――评价有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设想元素;星辰闪耀――文学演绎;小红帽扮靓小红车――创新企划;学少骨干换届传承――稳中求变。

各组候选人根据各自专题项目的提示与启发,充分利用备战材料,发挥创造能力,热切地投入到了演练的策划、调查、组织活动中去。汇报会上,小发言人自信满满,侃侃而谈,他们呈现的不仅是精美、细致的总结PPT和报告,更是团队凝聚力、团队智慧的结晶。例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专题策略备战小组针对公共空间,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使用状况展开调查,对图书馆设施、借阅程序、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多层次问题展开细致调查、反思,并且撰写了一份《倡议书》。这次专题实战考察、评估的是候选人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专题,学生体会到了个人对集体的意义,并理解了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合理发挥最大作用的有效方式。

3.社区志愿者服务

学校还通过小志愿者进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来拓宽课堂,把课堂的探究延伸到校外,学生自主参与社会生活,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团校邀请到了曾参与团中央暖光培训机构、在汶川地震后赴都江堰铁军小学做心理辅导的义工丁平阿姨,以及原浙江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现浙二医院“广济之舟”义工服务队周爷爷为学员们介绍志愿服务。从两位的经历和讲解中,学员对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红帽”紧锣密鼓地计划着他们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当扮靓小红车的活动成了习惯,活动就成了小红帽们互相了解、互相交流的机会。每周二,小红帽们约好了时间,带上工具,有说有笑地出发去公共自行车租借点。他们中有新加入的成员,也有老成员,更不乏学生干部。从打水、擦车到交流座谈会中小红帽们积极、热情,从陌生到熟悉,有的队员还从擦车中悟出了一些道理,说道:“从不熟练到找到诀窍,再到如今的熟练,擦完想想细节,想想如何给活动增添意义,这中间的经历和道理就同适应学习、找到方法,最后熟能生巧一样。”小红帽不仅扮靓了小红车,还给城市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4.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通常会通过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服务社区。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社区里服务、考察,逐渐熟识本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学生还可以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从中获得经验,感受到精神的满足。

公民意识教育要让青少年学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履行自己的责任,它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学生的自主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在现代庞杂的社会信息的冲击下,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都存在着很多有争议性问题,这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对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采取合法的社会行动解决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在公与私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合情、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并提出政策建议或影响决策去改变现状。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创设学生积极生活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合作、分享,学会与他人和社会的相处之道,顺利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袁元,郑航。德育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董奇。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中学生社会实践【第三篇】

寒假里我和几个朋友一齐去了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走进敬老院,我们什么都不明白。这时,我们便找到了一位清洁工人,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笑了起来,连连夸我们有爱心,然后就匆匆的领着我们来到了老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还将我们领进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间中。

刚进房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随后,清洁工人又告诉我们,这位奶奶姓张,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然后,他又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说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心地应了一声。

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阿!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负担的。

然后,我们就和她聊天、谈心,只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还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必须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能这句话并不是只正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老人吧!

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和关爱的人,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他们,她们很寂寞!

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那些基层的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就应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哪该怎样办阿

这短短的寒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道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2)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

20xx年7月11日至7月26日,我作为校级社会实践小分队的一员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半个月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透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潜力依靠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想透过亲身体验社会现实,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潜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透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带给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真实的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的确,感性认识到只右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明白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透过开展丰耕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透过社会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让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巩固和提高。透过社会实践,能够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加深和巩固原先在理论上的模糊认识,使理论上的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从而加深了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消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忙。社会实践告诉我,在新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有的潜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在严密的思辩潜力和理性的思考潜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持续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们就应珍惜此刻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学习好知识、运用知识,时刻牢记,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与此同时,多多与社会接触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想理解时代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欢迎,就抓紧时间好好地充实自我。不仅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广泛的汲取各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十几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取了坚持。我们把河师大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师大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秀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取。七月,我们撒播期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感悟与收获必将在我们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作为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校园、学院给我们的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是给了我们的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真正做一个奋发有为的现代青年!

一路的艰辛与微笑,虽有所收获,然所学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磨砺前行,请不要让我们年轻的时光留下太多遗憾!

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3)

暑假时,朋友的爸爸在老城开发区有工程,完工了,需要人帮忙搬东西,但是一天的工作量很少赚的钱也很少,所以没人愿意去给他爸打工,他就主动打电话给我,让我一齐跟他去老城帮忙。都是朋友而且就几天就答应去了,第一天,我早上就坐车到他家,和他一齐坐车到老城工地。一向到午后都坐着看工人扔钢管下来,午后吃过饭后,司机开车过了,我们俩二个顶着烈日,辛苦了二个多小时,最后搬完了一车…去冲洗了一下,然后就买东西边吃边聊天。下午,等到司机过来,我们俩二个又辛苦二个多小时努力最后完成了工作。经过一天的工作,发现自己搬一条钢管很吃力,需要多少锻炼身体才行阿!

中学生社会实践【第四篇】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一个任务所表现出的素质,基于不同的活动因素,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就有所不同。能力总是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它是人们达成目标所必须的条件和水平。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教学活动,它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思辨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是实现认知转化的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次次社会生活的锻造,向社会生存发展能力有效转化的能力。它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要素,也是人的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包括以下类型:1.社会交往能力。如:除在校园中与老师和学生的交往能力以外,还包括在校外与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交往。2.社会调查能力。如:学生深入社会,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的社会问题相结合的能力。3.报告和讲演能力。如: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展示自我的能力。4.初步的科研能力。如:在调查研究后,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的能力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重知识传授,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目前,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就是生产和传递知识的师傅,只是一味地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将知识点牢记在心,以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掌握知识与现实生活及自身的实际相脱节,造成了课堂教学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师只注重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忽略学生是否理解教师所教授的东西与生活的联系,不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2.对蕴含社会实践因素的教学内容挖掘不深入。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可供教师加以充分运用。然而,一些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常常只是看到内容的表面现象,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笼统地说给学生,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还有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存在问题,他们忽视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主要采用灌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忽视教材中蕴含实践因素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3.对实践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重视。尽管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际中,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会运用实践的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还有一些教师即使会用也不愿意去尝试,他们害怕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拖慢教学的进度,甚至导致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用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运用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4.教学中缺乏实践的教学条件。长期以来,课程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一言堂”,只看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仍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和自由。在课堂中,教师不提供学生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如:报告,讲演、辩论等。而且教学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之中,而不能发掘和利用校外课堂资源,导致教学方式死板,课堂氛围缺乏生气,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

(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成因1.教师缺乏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政治理论知识,将讲解知识作为一堂课的重点,忽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不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侧重点还是放在了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上,认为学生只有学会知识才能更好地答题,才能考高分,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单纯地学到了知识,却没能培养出相应的能力。2.学生缺乏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意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许多学生看来,语、数、外是三大主科而思想政治课只是一门副科,只要简单的背一背、记一记就能学会,就能拿高分。在教学中,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考点牢牢记住,死记硬背,不去考虑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去思考教师讲授的知识与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记笔记,不考虑问题答案的由来,学生自身的惰性越来越强,老师讲一点,学生便记一点,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造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3.思想政治课堂缺乏开展社会实践的氛围和条件。在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声音,很少听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回应,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毫无生气。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仅仅是围绕着教材中知识点以及高考中涉及的考点来进行,学生只要将问题的答案背出来,那么问答环节便就此结束。教师不会再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引申,从而解决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问题。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忽视了对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课没有激情,讲授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陈旧,造成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和激情便不去参与教学、锻炼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学观念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起到引导作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自身的陈旧观念,在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改进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通过自身的实践解决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把握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这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转变轻能力培养而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既要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牢牢掌握,又要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树立与新课改要求及素质教育相一致的教学观念,加强与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强调讲解知识与发展能力的有机结合。总之,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作为教师必须从观念上重视起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便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蕴含社会实践因素的教学内容1.挖掘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社会实践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善于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需要肩负起责任,从教材入手,凭借自身的智慧去教育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社会实践因素,将教材中蕴含的社会实践因素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下面以《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三本必修教材中选取一个片段为例加以说明。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实践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去广泛挖掘,以此来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2.挖掘课外教学资源中的社会实践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不仅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而且在教材之外的课外资源中也不乏实践因素。因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忽视对课外教学资源所蕴含的社会实践因素的挖掘。例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社区生活资源。在学习《经济生活》中公平交易原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去商店购买一件商品,在购物过程中学生会与各种各样的卖家打交道,这样不仅能够理解公平交易原则的真正内涵,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信任,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又如,教师要深入挖掘校外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在参观过程中,教师挖掘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资源加以运用,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获得实践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正确看待社会中的复杂现象,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恰当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1.组织课堂活动,在课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为学习和知识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高中生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辩论、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教学、锻炼能力[5]。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教学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锻炼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模拟来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思想政治课重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生活情境并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中分角色进行扮演,由此分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再如,在《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教学中,教师可以让高中生分小组进行辩论,以“民主和是辩证统一的”作为议题分成正反两方进行探讨辩论。2.创设体验情境,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型活动方式,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获得切实经验,促进活动真实感受的内化,课外活动获得的知识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生活能力、社会交往、社会调查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在课外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利用校外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比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进行社会调查,举行扫墓活动或者参加公益劳动等。《神奇的货币》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调查研究,讲述货币发展演变的故事,给学生锻造自己的机会,改变原本呆板的课堂教学,开展有关货币知识方面的教学,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第五篇】

同学们:

2017年寒假正向我们走来,新的一年新的期盼,我们从寒假开始扬帆起航。假期里,让我们走进社会多体验生活,多诵读经典,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学习安全知识,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过一个健康、丰富有意义的寒假生活。校团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2017年寒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过有品位的文化年

二、活动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三、活动时间:2017寒假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体育锻炼

在寒假期间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全家一起总动员,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增强身体素质。在运动中亲近自然,感受阳光,锻炼体魄,体验健康与快乐。

(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用好寒假时间,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参加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读一本红色经典图书,发现一个家风故事,体验一项传统民俗,参加一次实践活动,走进敬老院贴春联送温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在假期注意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特别是在燃放烟花爆竹、外出旅游、不要到危险河面上滑冰等,提高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以上活动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上传活动感想体会文章、视频、照片等,到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 )、“中国红领巾”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 各班开展活动情况和优秀案例请及时报校少先队大队部邮箱: 。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在假期里,同学们要积极诵读经典,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学以致用。 1、开展“每日一吟”活动,睡前10分钟朗读吟诵;2、建立一本经典诵读小册子,做好“每日一抄”活动,随时诵读,便于记忆;3、结合语文学科要求背诵优秀诗文,做好“每日一背”活动;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诗文为内容创作一幅画,或诗文手抄报活动。

五、活动要求

①各班要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就近就便原则,在组织活动中严防意外,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活动。

②各班班长对本班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进行总结,收齐各类表格与相关活动资料,评选出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于开学第一周上报校团委,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6 178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