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护理研究工作计划(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00313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护理研究工作计划(实用(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护理研究报告【第一篇】

一、引言

远程教育作为中国现代继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广泛的被应用,然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要始终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成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各式各样,但不外乎提高学历、增加技能、在职充电、扩展职业范围等。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在以后长达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否保持住由此产生的学习动力是决定其学习成败的关键。所以如果使用不便或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一开始就缺乏动力,因此学什么?如何学?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从2013年4月的远程教育本科班进行58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二、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医学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使学生理解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关键是提高计算机实践课的质量。第一,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教学就是教师按照课本的编排结构将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按图索骥地记住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内容不可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用途。同时结合视频等丰富新颖的教学资源喜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采取密切跟踪计算机在国内、国外医学界的发展现状,结合成功的临床病例展开讨论,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第二,如今大部分的医院都是使用电子化办公,有独立的办公系统,对于一般工作而言计算机办公并不陌生,只是可能用于学习或者教学就不那么熟悉。基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学生常用的聊天联系方式,使用远程教学的方法教学生如何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也可以学生自主学习办公软件的应用,同时如果科里很多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一起集体参加科里进行办公软件的培训。

第一,根据教学进步,及时制定出实践的教学内容,以ppt或者视频或者真实案例及时让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毕竟护理的实践也是护理专业的一大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第二,在每个章节的开始时候,提出问题和重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更加有目的性,思路清晰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在每个章节结束的时候,提出问题和重点,让学生在学完一个章节之后能够抓住重点,将繁化简,进行总结。也可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学习完以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题目以常用重点内容为主,可统计分数作为每章节的考核得分,记在最后的日常考核分数里,让学生能够重视课后复习。

四、安排实践教学

五、开设实习基地进行实践

远程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多点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学习操作,现状况一般开设远程教育的学校相应的实习基地医院等级普遍比参加远程教育学生的现工作单位等级稍高,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能够见识到更多的疑难病症。护理专业远程教育学生按照构建模式学习后效果评价:根据以上的模型构建,对2013春季班护理专业远程教育本科班58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不定期知识学习和视频护理实践操作学习中,效果良好,每次学习之后的测试得分均有78%~85%的通过率。在2015年1月至6月的见习中也有比较好的反响,学生均表示受益良多。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实习期间,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学习认真扎实,带教教师反应学习氛围良好,学生表示基础知识更加稳固,实际操作技能很大的提升,业务水平上升非常快。最后的期末考试通过率达到83%之高。

六、结束语

护理研究【第二篇】

关键词 护理;产科;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3-02

在分娩这一生理过程中,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科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如果在不良情绪刺激下,抑制宫缩,出现宫缩乏力,就会延长产程。体内肾上腺素因为紧张情绪也会增加分泌,血压升高导致子痫。可见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一种新型的 “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的确立,使得心理护理被人们更加认可。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影响到病程的长短,影响到患者疾病痊愈程度。研究患者心理,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势在必行。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的女性患者,患者状态的改变会给她们的精神上增加很大的压力。这一变化会使产科患者处于强烈应激状态,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或者抑郁的情绪出现。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让产妇思想上有充分准备,调整心态和必胜的信心,会给接生带来困难。从事产科护理工作多年,现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31例产科患者心理护理情况做深入研究。

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31例产科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岁,孕周(35±3)周。

1 孕产妇人患者独特的心理特点

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患者,分娩对孕产妇而言是最重要时刻,既有盼子出生的喜悦,又有担心新生儿出现不良情况的恐惧。妊娠会加重孕产妇的身体负担,造成一系列生理改变,表现为情绪不稳,没有耐心,精神脆弱,哭泣叫喊等。这些急躁的情绪变化会加重患者的疼痛,这时的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对她们很重要。生疏的待产环境,加上持续的阵缩,使得患者的体力消耗很大,难免会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就会造成产妇患者的宫口扩张变得缓慢,无形中就会延长产程,产程的延长会危害到产妇更会危及到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2 根据产科患者的特点,实施临床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理论,根据产科患者的特点,主动通过行动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主要措施如下。

21 优质病房环境便于患者心理调适为最佳状态 产科病房设置在安静的地带,通风采光好,室内湿度适宜,环境干净整洁。病房内有标准间和套单人间,卫生设施齐全,利于孕产妇心情舒适平静。每层的产科病房都配备责任护士,便于对病房内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便于消除产妇恐惧感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说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护士与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可见护患关系的重要作用。护患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态度有利于建立关系,理解和接纳有利于推动关系的深入,经常见面也有助于关系的推动。护患关系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孕妇入院后,护士安排好床位,稳定孕妇情绪,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缩短护患距离,便于患者配合完成各种治疗,早日康复。

23 妊娠期妇女产前心理护理 妊娠期妇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在各项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属于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产科分娩患者在心理上的护理,关键在于提供临床分娩知识教育与咨询答疑,对胎儿出生前的保护和孕产妇的自我监护方法,提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讲工作。对于个别妊高征孕妇必要时进行吸氧,降血压,定时监测胎动。胎膜早破的孕妇,帮助卧床抬高臀部,观察羊水性状,孕妇出现阵痛不要恐慌,这属于生产征兆,帮患者讲解宫缩性阵痛,给患者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做好迎接宝宝出生的心理准备。

24 产程中三个阶段的心理护理 孕妇随着生产过程的临近,身体上会出现更多的变化,比如宫缩性阵痛频率的加强,体力消耗不断增大,无形中给产妇在心理上增加了很大的负担,难免会出现从未有过的恐惧与情绪上的不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产程中的产妇的生理与心理做出准确的预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护理。

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较长,缺乏分娩知识,对宫缩疼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易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颈扩张缓慢或水肿,应向产妇讲解分娩知识,稳定情绪,利用宫缩间歇期休息,学会放松与呼吸相结合的技巧,如抚摸产妇的额头,对其讲述顺从的生理知识,握住产妇的手,给产妇心理上的力量。将话题转移到即将出生的婴儿,分散产妇患者对阵痛的注意力。对于待产时间较长的产妇,由于患者的体力消耗很大,这时护理人员需要陪伴身边。在宫缩间隙让产妇积极休息保证体力,能进食的要及时补充营养迎接分娩的到来。耐心解释,安慰和鼓励产妇,按摩腰骨部,转移注意力,缓解其无助的心理,心态放松顺利完成分娩,充分享受分娩的难忘时刻。对于情绪极度紧张的患者需要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安抚患者紧张的心理,让平时最亲近的人来身边陪护,增强患者迎接分娩的信心。

第二产程阶段,患者会出现反应强度增大、阵痛间歇时间缩短的现象。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需要鼓励产妇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帮助患者减少因为分娩阵痛带来的顾虑,相信医护人员,并努力配合,正确运用腹压娩出胎儿。

第三产程阶段,胎儿娩出后,初产妇极度疲倦。此时要告知产妇婴儿健康无畸形,保证产妇思想放松,充分的休息。对患者家属也要进行不要的产妇妊娠情况与情绪介绍,给产妇最大的心理上的支持,缓解焦虑,避免出现产后的抑郁情绪。

25 对产后产妇心理障碍的护理 部分产妇在产后会发生心理障碍,主要有产后沮丧即产后心绪不良,是短暂的抑郁;产后抑郁即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产后精神病,即一种严重的精神错乱状态。产后沮丧的发病率约为60%左右。产妇出现情绪激动,如易哭、因孤独而委屈、疲劳、失眠等状态,会在产后持续3-14天内出现率较高。产后抑郁产妇患者一般出现乏力疲劳、失眠、自责、担心自己或婴儿受到伤害等行为。产后精神病,起病急,症状呈现多样性如乱语、出现幻觉、兴奋躁动、缄默少语,严重的会出现意识障碍和自杀倾向等。

产后心理障碍治疗护理,主要是让产妇患者,解除产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安静修养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做好产妇心理疏通工作,产后的沮丧情绪不需特别治疗,给予心理护理,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重症产后抑郁或精神病病人需住院给予抗抑郁、抗分裂等治疗。对于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高度警惕产妇的伤害,必要时请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给予治疗。

综上所述,通过护士的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积极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早日恢复和增进健康。满足人们健康知识需求,提高产妇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佘树梅孕产妇的心理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01)

[2] 张卫红52例高龄初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1)

[3] 师丽卿,王芬浅谈心理护理在高龄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16)

[4] 弓丽琪,唐素华孕产妇心理护理及对照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03)

[5] 张平223例高龄初产妇的围生期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09)

护理教育研究范文【第三篇】

因灾害有其地域性,而且对灾害的培训还没统一实施,因此各院校及医院有所不同,现对灾害教育培训内容总结如下。

1.1灾害救护理论知识①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及救治技巧,灾害流行病学等。②现场救护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任务、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等。③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挤压综合征等。④灾害护理系统评估及制订灾害应对计划。⑤心理护理知识:包括对灾后伤员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等。⑥自我防护知识: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

1.2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抗休克、心肺脑复苏、气管切开和插管及常见毒物的解毒等。其课程至少涉及急救护理学、危重监护学、健康评估等科目[8]。

1.3灾害救援人员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灾害发生时,环境危险,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较差,工作负荷过重,对护理人员的身体是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应平时注意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9]。

1.4人力物力的准备今后灾害救援将会变得很平常,面对灾害需要准备充分[10]。平时应注意培养救灾意识,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做好物质和人员的准备,随时准备抢救。如常用药品准备,包括外伤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皮肤病用药、感冒药等[9]。

1.5灾害护理教育培训方式对于灾害护理教育培训方式各院校及医院基本相同,现总结如下。①灾害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讲授灾害护理救援的理论知识,灾害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特殊性,不同类型灾害救护设施的特点、准备及保障,灾害护理伦理学、心理学的知识[11]。②情景模拟灾害救护演练:模拟演练可以训练护士帮助灾民尽快尽快脱离危险区域,并能迅速对伤员进行分类,使其具备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处置安全迅速的能力[12]。③观看视频:组织观看相关灾害救援视频,再针对视频中出现的错误组织讨论,并重点提出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13]。

2国外灾害护理教育及培训现况

2.1灾害护理教育培训对象

2.1.1在校护理专业学生日本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后,部分护理大学认识到灾害护理教育的必要性,于课程设置中加入灾害护理学。以库兵县立大学的山本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致力于灾害护理的基础教育及继续教育教学大纲的系统性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0]。美国灾害护理课程多为选修课,且授课内容及方法仍没有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14]。美国Rochester大学护理学院率先提供了为期2年的灾害应急准备护理硕士课程[15]。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的护理院校陆续开设了突发事件护理和灾害救援的研究生项目和研究生后证书项目,其中有些授予硕士学位[16]。哥伦比亚大学提供了亚专业课程,作为护理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17]。Vanderbilt大学还提供了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的护理博士项目[18]。WHO于2008年提出要将应急准备能力整合到本科护理课程教育中,建议要以灾害护理能力为基础设置课程[16]。

2.1.2在岗专业人员除了在高等护理基础教育中开设灾害护理学外,日本急救医学会护理分会护理分会还为培养急救护理专家开设了总计810时学时的急救教育课程,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的急救护理专家[19]。在美国,一些护理学院也开发和提供了相关的继续教育项目[20]。欧洲一些国家及澳大利亚也相继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函授护理教育课程培训,但是基础教育中尚未将灾害护理学纳入课程设置[16]。

2.2灾害护理培训内容日本学者指出灾害继续教育的内容有:①优先治疗的方法、急救医疗和急救护理;②物品和床位管理;③受灾者和救护者的心理保健;④医疗队伍的编制;⑤康复等[4]。美国护士协会(ANA)和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ACN)建议,面向护士的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均应设置灾害护理相关内容,但未规定具体的教育内容。常见的课程名称包括突发事件或灾难管理及计划、突发事件或灾难应急反应、恐怖袭击和国际救援管理、灾难应急准备和灾难救援保健、灾难护理中的领导力等等。有研究提出,灾难护理教育应包括监测和报告异常表现、伤病员护理、护理实施的控制、资源和应急准备计划、公众管理5方面基本内容[21]。另一项在威斯康辛州开展的重要研究[22]则认为应把伤员分类和现场急救、生物所致疾病爆发的症状检测、重要资源的评估、事件干预指挥系统、检疫和洗消、现场心理救援、流行病学知识、临床决策和沟通8个基本内容纳入灾害护理教育。

2.3灾害护理教育培训方式日本宫城大学和库兵县立大学护理学科联合进行了21世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的方法包括:①使用CD自学;②召开研讨会,讨论从CD学到的知识,并评价自己单位灾害准备的状况;③在工作场所实际准备;④比赛[4]。灾害继续教育方式通常为在职人员进修、岗前培训、参加院外会议、管理人员进修等[4]。在美国,较多的认证课程和部分学位课程均全部或部分使用在线学习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在线的虚拟教室、电子邮件、电话等辅助教学方法。

3小结

护理研究【第四篇】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挑战将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医疗环境存在医疗资源不足、卫生保健费用逐年增加、护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健康结局成为护理界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1992年Lott初次提出的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caremodel,CCM)是随着这些问题呈现的。目前,该模式已在国内外护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总结协同护理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研究经验,为国内协同护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1协同护理模式概述

1.1协同护理模式的定义

协同护理模式是在人力、财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护士指导患者执行自我照护活动,充分发挥患者潜能,同时鼓励家属参与并帮助和监督患者完成自我护理行为,强化三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拿大初级卫生保健大纲赋予协同护理新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合作,给予患者或家属独特的技能指导和知识宣教,以帮助其处理各类健康问题。

1.2协同护理模式的内涵及目标

CCM是以Orem自理理论作为其理论框架。该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激发和培养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参与护理。它的主要目标是:(1)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去激发患者和家属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2)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最大潜能。(3)强化护士、患者及家属三者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护士的临床教育者、倡导者、协作者等角色。

1.3协同护理模式的教育方式

(1)个体教育:以个体为教育对象,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教育。(2)群体教育:以共有疾病状况改变的一类人为教育对象,行综合性教育和指导。(3)团队协同教育:以患者为教育对象,进行有计划的多学科协同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预防知识和护理。

2国外协同护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2.1研究对象圣地亚哥一项研究

[1]表明,协同护理不仅可保证产妇和婴儿的安全,还可降低产妇的医疗成本。Sarah等[2]开展一项将综合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在合并多种重病的抑郁患者的质性研究,结果显示CCM可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美国斯坦福大学[3]将患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和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CCM可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国外的CCM在慢性疾病的管理、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和成本-效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4-5]。

2.2干预效果

Louis等[6]研究结果显示,实行跨学科协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药物管理控制水平。Vicky等[7]将综合协同护理干预和转诊门诊协同护理干预结合起来,结果显示具有保护作用的协作健康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Wright等[8]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实行CCM是有效的且划算的。

3国内协同护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3.1研究对象朱志红等

[9]首次向国内介绍CCM,她认为这个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强调护士、家属、患者三者协同作用的护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改善患者预后,满足当前护理需求,值得我们借鉴。梁艳仪等[10]首次将CCM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促进CCM的发展。随后,CCM便陆续被用于手术患者、脑卒中患者中,在提高患者依从性、健康知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范文静等[11]首次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及照顾者中应用CCM,结果表明应用CCM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唐艳等[12]研究表明,CCM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接着协同护理模式被陆续应用在高血压等慢性病、产妇、小儿、造口等患者中,均取得显著效果。

3.2干预效果研究

[13]结果显示,CCM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降低护士工作强度,充分发挥其临床教育者的角色。宋芬等[14]将CCM与临床常规护理模式作比较,结果显示CCM较常规模式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再入院率,减少开支。赵雪萍等[15]将CCM研究领域由院内拓展到社区,结果表明CCM可明显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国内协同护理主要是以院内护士为主,家属和患者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展的。随着CCM的发展,赵雪萍等[15]采用团队互助的形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胡燕利等[17]强调患者及家属、护士、康复师集体协同作用,也取得显著效果。胡宝婵等[18]根据患者的多维度护理需求(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结果显示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疼痛。她认为协同理论源于药物协同,赋予了协同护理新的内涵。另有国内学者[19]将医护协同教学模式应用在专科重症监护护士的培训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4小结

大量研究证明,CCM可激发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患者最大潜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随着CCM的发展,其内涵不仅仅是护士、患者、家属的协同,而是将对患者治疗有积极作用的各学科人员协同起来,组建跨学科协同护理团队,各司其职,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有效的医疗服务。随着我国慢性病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社区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的协同护理模式起步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干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一个合理分工的多学科协同护理团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CCM模式任重道远。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对社区资源的应用,与相关初级卫生保健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点,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跨学科协同护理团队。实现协同增强作用;还可将其应用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提高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而推动我国临床整体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红,杨丽.协同护理———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70-72.

[2]梁艳仪,冯凯芬,陆燕英.协同护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7,3(14):62-63.

[3]范文静.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5(13):4960-4963.

[4]唐艳.协同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34(12):158-161.

[5]刘新玲,王露.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15(22):37-39.

[6]宋芬,李美萍,翟丽萍.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440-442.

[7]赵雪萍.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6-208.

[8]胡燕利,谢家兴.协同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1(22):119-121.

[9]胡宝婵,阙冬梅,梁国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多维度协同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1(14):1114-1116.

[10]董超,胡静,商丹,等.医护协同教学模式在专科重症监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123-12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13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