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17447

【导言】此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第一篇】

(一)“关爱贫困学子,守望夕阳老人”项目。20__年,由我委西部计划项目办设计实施的“关爱贫困学子,守望夕阳老人”项目,该项目获20__年“一县一品”__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品牌项目立项,是__市唯一一个入选项目,成为__区13个立项项目之一。在、民政部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颁奖仪式上,荣获全国银奖。

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先后37次前往敬老院,开展义剪、陪老人聊天、打扫敬老院的卫生、包饺子、煮糖水、文艺联欢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志愿者耐心地去倾听老人心声,用心去了解老人的需求,并寻求方法解决老人的困难,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于他们的关爱。

20__年,志愿者联合“八桂义工”、“微力基金”、“一缕阳光”等爱心公益组织到__小学、__小学等8所贫困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学校捐赠一批体育用品、文具、书籍、教学用品、衣物等爱心物资,并为特困生家庭送去爱心慰问金,共价值25万元;组织志愿者发起“明信片计划”,在“六一”前夕,组织志愿者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明信片祝福,在“六一节”之际,联合“微力基金”公益组织,为__小学、__小学带去来自全国各地“六一节”的祝福和爱心文具、书籍、体育用品等礼物。

(二)“七彩课堂”活动。20__年3月至2015年1月,团__县委组织全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七彩课堂。开展义务授课28次,定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英语、体育、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志愿者们广泛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开展学习辅导,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教他们唱歌做游戏等。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志愿者们还注重孩子的亲情陪伴。与孩子们做游戏、聊天,动员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写信,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在学校、家里的表现,寄给父母。团__县委还定期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为孩子们送去一些课外读物和文具,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用自己最好的成绩回报父母在外打工的辛劳。因“七彩课堂”活动开展得好,目前我委已经争取到全区“七彩小屋”示范点建设项目。

(三)“一个鸡蛋”计划。“一个鸡蛋”计划是由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出资支持,由共青团__县委员会、野百合公益联合会、方舟公益互助中心主办的公益活动。计划以每天资助给贫困地区少年儿童一个鸡蛋的方式,改善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状况,改变他们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营养素摄入量低下的现状,保证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均衡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县__、__、__、__等7所完小和教学点开餐,为800多名贫困山区少年儿童每人每天提供一个鸡蛋。

(四)“免费午餐”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有钱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2013年,我委积极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申请该项目,已经在__小学、令当小学全面开餐,共为207名小学生提供免费提供午餐,给这些贫困山区孩子不吃午餐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点。而为__小学、__小学、__小学申报的手续也正在进行。

(五)下乡家访。下乡家访是志愿者定期化、常态化的一项工作。在我委的积极组织下,__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利用周末休息日和节假日时间,深入全县9个乡镇各个村屯,进行100余次的面对面家访活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并将这些孩子的资料收集整理好,为他们争取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通过__县西部项目办及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努力,每年争取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等资助的爱心自己及物资达40万元以上。心守家园、香港“龙情聚”、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中国青年福利基金会等公益社团,长期联系我委,对我县贫困学子进行帮扶,捐赠助学资金、助学物资等。到目前为止受助学生已有240余人。

(一)部分孩子有抵触心理,难接触。有些留守儿童因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不大愿意与志愿者交流,工作难开展。经过我们多次家访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大多数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老人已经年老体弱,而且普遍缺乏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无法真正和孩子交流。只重“养”不重“教”的抚养方式,使得许多留守儿童在学习、品行、性格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

__是四年级的学生,她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里,你越说,她越烦;你越打,她就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七岁那年,她因为要去广东打工的父母与爷爷奶奶闹了意见,故而被寄养在姑妈家,并在那读书。过了几年,父母又与姑妈闹翻了,又把她托付给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顾孙子孙

女,又要照顾__。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她经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还经常与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二)志愿者流动性大,参与帮扶的人员不稳定。我县西部计划志愿者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力军,但是志愿者流动性大,当新旧志愿者交替时,又常出现青黄不接、工作交接不好的局面,新的志愿者没经验,老志愿者服务期满已离岗,关爱工作没能持续深入,始终处于简单的送物资、陪聊天、搞卫生阶段。

(三)无注册资金、办公地点、人员补贴等。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运作机制,定期化、常态化、深入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均取得成效,并获得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心守家园”、香港龙情聚等公益社团长期联系我委,进行公益活动。但是我县没有专门的公益服务中心,无法对爱心物资、爱心资金、志愿活动进行统一规范话管理。需成立志愿服务协会,本地干部、群众不热衷于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行动,不积极参与,全社会没有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氛围,仅靠政府、志愿者或者某一方面来参与关爱活动,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三、需要国家、自治区、县市统筹解决的难题

(一)社会保障缺乏。一方面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户籍内居民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另一方面,学校或社区在实施留守儿童教育方案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许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办法都只能停留在方案制定上。

(二)学校教育收到制约。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在学校生活中和搜到关爱和重视,需要通过老师、通过集体的温暖来拟补其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但留守儿童多集中于农村地区,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投入等多方面的制约,不能及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教育活动。

(三)无专门的公益服务管理中心。我县没有专门的公益服务中心,无法对爱心物资、资金和志愿者活动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使我县的关爱行动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阶段,不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

1.要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抚养人。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且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让孩子明白虽然父母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出去打工的。外出打工的父母更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老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该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能动性,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力量,使得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第二篇】

根据上级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

组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第三篇】

关键词城镇学前留守儿童 生存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06-0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来临,我国城镇人口激增。截止2009年底,城镇人口达到亿,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6,6%。因此,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城市结构性失业与职业变换、家庭结构单一、婚姻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城市隐性留守儿童数量突增,已达1465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表明,城市留守儿童大约270万,占全部留守儿童的%。就浙江省丽水市来说,有30多万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或国外劳务输出,占全市总劳动力的%,产生了23455名留守儿童。城镇留守儿童问题相当突出……

一、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缺乏父母监护,存在“隔代教育”、“亲情饥渴”、“关爱不足”等情况,容易造成学龄期学业、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种种偏差问题。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一)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教育环境缺失

叶澜研究指出,隔代教育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产物,一部分小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中某些原因外出打工或夫妻分离,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祖辈照顾,形成了一种祖辈养育孙辈的教育现象。这种祖辈监护模式导致很多隐性问题的出现。在本研究中,发放《幼儿调查问卷――幼儿监护人》和《教师调查问卷》,从而得出城镇学前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一些情况。

研究涉及的丽水市天宁社区学前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属于劳务输出,在国外工作。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的孩子留给自己的祖辈监管。祖辈监管重“保”不重“教”。教育方式呈现两个极端: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过于溺爱的家庭,亲子互动中祖辈往往过于骄纵与顺从,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平等化,致使祖辈的权威性逐渐削弱;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亲子互动中幼儿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与祖辈的亲子关系逐渐疏远。另外,父母长期在外,联系甚少,父母与幼儿间的亲子关系不容乐观也影响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地位的确立。亲子关系不佳,这都影响着家庭教育环境质量的良性发展。

(二)“亲情饥渴”导致幼儿心理、行为出现偏差

在本研究调查中,随机抽取丽水市天宁社区某配套幼儿园大、中、小班留守儿童各5名,其养护人也被选取为访谈对象。结果发现,城镇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一年甚至几年都难得见上一面,即使在重大节日也可能分隔两地。如下图所示:

我们知道,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幼儿从小形成安全感与信赖感,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因为父母角色的长期缺失,使幼儿长期和父母缺少沟通和交流,自认为得到的关爱就少于其他的孩子。父母为自己过生口、周末外出等亲子活动对其他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这些城镇学前留守儿童是一种奢望。他们强烈地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心灵上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会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利。这些“得不到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产生依恋行为,他们体会不到家的温暖,体会不到亲情的伟大,不了解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经历,那么他们成年以后可能就不会爱亲人、爱别人。

在本研究中,通过发放《教师调查问卷》了解到,学前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导致性格、情绪表达、认知、人际交往方面也有其特殊性。例如,有%的学前留守儿童性格较内向、文静。这类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普遍为从众心理强,从不主动要求什么,不管与老师、同伴交流还是玩耍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而%学前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表现出冷漠的特点。例如,在调查中,“在园的情绪表现”一项中,“爱哭闹,情绪不稳定”占了%,“该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一般由谁引起”这一选项也证实了学前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易焦易躁的性格,58%的学前留守儿童是攻击的一方。同时,学前留守儿童在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知识面狭窄、思维不灵活、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缺乏、人际交往较为被动等问题。

(三)关爱不足暴露社区补偿教育体系的空白

社区作为学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人员走访了莲都区的几个社区,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有形式无内容”的情况。2006年,丽水市市妇联深入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乡(镇)开展调查研究,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丽水市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意见》。此后几年,还开展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俱乐部”。并设立“亲情热线”,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发动爱心企业为留守儿童捐款等等。特别是青田县开展工作最为扎实,但在丽水市较少有社区为留守儿童组织的教育活动或活动室。就现行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

在家园联系方面,工作没有侧重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留守幼儿档案的概念,更没有专门的留守幼儿家园联系活动。当研究人员在访谈一位幼儿教师时,问道:“您班有留守孩子吗?”老师马上答道:“没有”。可当问道:“您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而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吗?”老师回答:“这很多,每个班都有,基本上父母在国外工作。”同理,在一日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局限于表象,往往把情绪、认知、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表现有偏差的学前留守儿童错误地视为“问题幼儿”。

在留守儿童的解决策略研究中,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三管齐下的举措。人们一般认为留守儿童家庭应设法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教养: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对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与爱护:政府应承担相当的责任。本研究认为,改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除了参照现有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及好的做法之外,还应以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构建为主旨,建立以社区为本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教育补偿体系。

二、社区补偿教育新思路――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构建

社区浸润式教育是社区幼儿补偿教育的一种具体模式或实践方式,其归旨在以社区内教育环境的浸润和托幼机构定期开展的教学及各类开放性活动为依托,通过对社区内所有儿童和家长的无偿开放,努力促使社区留守儿童、家庭及普通儿童、家庭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对社区内所有居民和儿童进行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及教育活动,进而在社区生态环境中建构社区学前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系统。社区浸润式教育要求在幼教专业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引导和自然情景状态中,借助其丰富的社区幼儿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教育影响以促进社区一家庭一儿童的互动品质和教育的融合,为教育公平奠定心理及教育之准备。

社区浸润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教育对象展开长期、不间断的教学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所有参与的人员:2.所有教育活动均在自然生态的情境中采用小步子、个性化教学:3.是在幼教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教育对象(幼儿及监护人)具有实质性帮助的教育过程:4.以“幼儿教育社会化“为宗旨,浸润式教育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家庭、学前留守儿童。因此它是全方位、多方面的社区教育。

社区浸润式教育开展的活动对象主要是针对学前留守儿童和其监护人。

三、社区浸润式幼儿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因此,要使社区幼儿补偿教育卓有成效地进行,更需要政府、社区以及社区配套幼儿园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

(一)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鉴于幼儿身心的稚嫩性,首先,政府应将学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其次,政府应责令相关部门修订或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监护制度,填补学前留守儿童监护缺位:第三,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领导协调机制,健全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共建共享的学前留守儿童网络管理档案,探索学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模式,并建立学前留守儿童专项基金,对工作卓有成效的社区和社区配套幼儿园进行资金支持与奖励。

(二)以幼儿园为主体,构建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关爱行动计划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在学前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要发挥主体作用。要以幼儿园大型开放活动为依托,向全体社区居民有目的、有计划、不间断地进行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渗透、家庭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和亲子游戏活动等,力图弥补学前留守儿童及家庭学前教育的诸种“缺失”。同时,社区工作者要摸清本社区学前留守儿童网络管理档案中的幼儿家庭情况,定期举办家园联系小组活动、亲情化的角色游戏活动,在沟通中、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弥补因“缺失”造成的幼儿发展偏差问题,促进学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以社区为主阵地,构建学前留守儿童协调保障机制

在社区工作中,“优势视角”是社区工作实践的一种新模式,它强调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它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被服务对象使之从挫折和不幸中摆脱出来,从而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如上所述,城镇学前留守儿童在心理、情感、社会性、认知等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在社区浸润式教育活动中,社区工作者首先要评估个体学前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和教育诉求,动用、协调一切社会条件对学前留守儿童进行援助,以使其能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学习和活动之中去,使他们从中获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公平对待。在浸润式教育活动进行中,社区工作者要积极对参与方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协调服务。比如,提供专用游戏场地、学前留守儿童问题汇总及团体辅导小组划分,家庭教育的跟进与回访,亲子联系方式与频率的跟进与回访等。再比如,通过参与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制定出一些能帮助学前留守儿童提高能力的活动计划等。

总之,学前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并细化学前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长效机制。在各项幼儿教育补偿活动的开展中,要因地制宜,切实做到分析每个学前留守儿童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因“缺失补偿”而留有“缺憾”。

参考文献:

[1]蔡迎旗。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M].南京:江苏教百出版社,2009

[2]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3):132-135

[4]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4.

[5]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3):132-135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第四篇】

答:《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2013年1月30日起施行。《意见》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基本原则,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责进行了定位:(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政府应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中,根据地域环境、经济和留守儿童工作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2)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学校和家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各方面需求,及时沟通,对单亲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爱,形成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的良好局面。(3)社会参与、共同关爱。政府要鼓励、动员和组织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建立全社会立体式关爱服务网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问:如何切实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条件?

答:《意见》指出,首先要优先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留守儿童集中地区,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确保每名寄宿生都有一个标准床位;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加快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机制;为寄宿制学校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还要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水平。

其次要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及其他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在国家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地方组织实施的营养改善项目中,要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切实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还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先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校吃饭问题。

此外还要保障留守儿童的交通需求。留守儿童集中地区,要充分考虑留守儿童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保证他们能就近入学,减小上下学交通风险。对于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的地区,要合理规划公共交通,为他们上下学提供交通条件。对于公共交通难以满足的地区,要创造条件提供校车服务,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留守儿童优先乘坐。

问:如何让留守儿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答:《意见》明确指出,首先要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入学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资料档案,准确掌握信息,并将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内容纳入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还要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纳入各项活动中。

其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主动与之加强交流。对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各项学校工作中,特别要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101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