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分析(3篇)
【导言】此例“心理案例分析(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心理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 精神卫生;咨询;病案;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44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50-02
Analysis on 280 College Students of Mental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LI Li.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gy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Jiangxi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 280 counseling not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from Sep 2008 to June 2009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Results The love(50, %)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46, %) and emotional problem(41, %) were the most serious among the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Falling out of love(16, %) and gender's relationship(10, %) were common love problems. Fear of contact(19, %)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15, %) between students were common interpersonal problems. Depression(9, %), mood fluctuation(9, %) and frustr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8, %) were common emotion problems. Conclus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solve mental problems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unseling;Medical records;Students
根据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约为20%[1-2]。在现实中,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退学、休学、自杀、危害他人与社会的现象屡见不鲜,说明在大学生中广泛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对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280例来访者的咨询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一学年中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学生的咨询记录,共接待来访学生280人,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16人。
方法 统计汇总来访者的咨询记录,使用SPSS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咨询问题 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学生当中有18人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强迫症、暴食症、疑病症等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疾病,这些学生有的在入校之前就曾患病,因此,大都转到医院进行治疗或处于密切关注状态中。除此之外,大学生咨询的问题还包括由身体患病造成的心理压力、睡眠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网络成瘾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家庭问题、新生适应及如何处理班级工作等方面的问题。男、女生都很关注恋爱、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见表1。
表1 某理工科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咨询问题
性别人数恋爱人际关系情绪学业自信心心理障碍考研就业性格
男 16424()23()24()18()10()9()9()13()
女 11626()23()17()8()8()9()7()3()
合计28050()46()41()26()18()18()16()16()
性别人数生活目标睡眠家庭新生适应工作自我认识时间管理网络成瘾
男 16410()6()2()6()4()2()2()2()
女 1163()3()5()1()1()2()0 0
合计28013()9()7()5()4()2()2()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作者简介 李莉(1980- ),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赣州 341000。
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 失恋16人(%);如何处理恋爱中两性相处之间的矛盾10人(%);其他8人(%);对异性有好感,却不知如何表白7人(%);对喜欢的异性表白遭拒绝6人(%);恋爱中感情受骗,对方与其他异性有交往4人(%);如何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1人(%);同性恋问题1人(%)。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困惑 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害怕与他人交往19人(%);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15人(%);交往中很在意别人的看法5人(%);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4人(%),如何克服异往障碍2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大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 情绪低落、抑郁、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9人(%);情绪波动大,暴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9人(%);因学习、生活、家庭、就业等问题引起的心理压力8人(%);寻求释放心理压力的办法5人(%);因身体不好所带来的心理压力4人(%);觉得大学生活很空虚、无聊2人(%);因嫉妒他人所造成的心理困扰1人(%);因工作繁多所引起的烦躁1人(%)。
咨询学生的咨询次数分析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接待的280例来访学生中,只有33名学生坚持咨询,占该年度总咨询人数的%。其中咨询次数为1次的学生257人(%);咨询次数为2次的学生29人(%);咨询次数为3次的学生3人(%);咨询次数为4次的学生1人(%)。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咨询过程中都没有坚持长期咨询,咨询次数为1次的学生占%。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且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一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没必要继续咨询下去。
3 讨论
大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以发展性问题为主 调查显示,2008-200年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18人,占总咨询人数的%;而因一般的发展性问题来咨询的学生262人,占总咨询人数的%。可以看出,大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以发展性问题为主,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心理碰撞[4]。研究发现,大学生咨询最多的是恋爱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这与王瑶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为情绪问题、学习问题[6-8];此外,如何建立自信心、性格问题和如何规划大学生活也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需指出的是,每位学生求助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一的一个问题,而是多个问题交叉在一起,如有一位学生在一次咨询中就谈到了恋爱、学业及人际关系3个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咨询的主要问题依次为恋爱、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 结果表明,大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依次为恋爱问题50人(%)、人际关系问题46人(%)和情绪问题41人(%)。在恋爱问题上,大学生比较关注失恋、如何处理恋爱中的矛盾、不敢向喜欢的异性表白、对喜欢的异性表白遭拒绝以及如何处理恋爱中感情受骗等方面的问题;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大学生咨询较多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害怕与他人交往、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交往中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在情绪问题上,大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是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大以及经历重大挫折后如何调节情绪。
心理咨询覆盖面小及咨询深度不够 据了解,该校有本科生及研究生万人,而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只有280人,仅占总在校人数的%。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大学4 a从未去过心理咨询中心,甚至有的学生不知学校有这一机构。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去咨询,且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不希望被自己的同学或教师知道,甚至有些学生在咨询预约时不填真实信息。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咨询次数都为1次,真正能坚持咨询的学生很少,如2008-2009年第1学期接待咨询学生人数133人,而咨询的次数却只有146人次。
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求助意识差 研究发现,真正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是不愿意或根本不愿意去中心求助的。据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问题是大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9]。但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看,因网络成瘾问题来咨询的学生很少。此外,一些有自杀念头或曾有过自杀行为的学生对心理咨询大都比较排斥,基本上都不愿意去中心求助。
研究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重视 研究发现,该校具有研究生人数1 040人,而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只有3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更差。2005-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38起,其中15名为硕士以上研究生[10]。目前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只是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此外,高校的咨询机构都没有设立专门为教师服务的窗口,教师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途径寻求帮助,而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来中心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工作问题以及家庭问题等。
4 参考文献
[1] 钟志宏,李金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
[2] 周婷。高校心理咨询现状分析―以某校449例次心理咨询记录资料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6(6):137-140.
[3] 李莉,周小金。理工科院校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9(2):148-149.
[4] 夏纪林。理工科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点及实施教育的途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7(9):146-148.
[5] 王瑶,顾红。河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24-425.
[6] 郑华萍,张瑜。新时期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理论导刊,2010,35(1):95-97.
[7] 宋志英。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65-166.
[8] 吴史慧,任越。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教学与管理,2009,24(8):43-44.
[9] 宋园艺,李莉,毕来峰。理工科院校排查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现代企业教育,2008,120(20):184-185.
[10]孙昊哲,王红。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63-164.
心理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
1 学生个案简介
学生小王2010年考入高职学院,开学当天在父母亲的陪同下高高兴兴报到。可不久,他的情绪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不愿与同学们交往,还迷恋上了上网,上课经常迟到。辅导员找他谈心,在交谈过程中他说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不想读书了,想退学。通过做该生思想工作,并根据在高中阶段的特长给他担任班体育委员、系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分队队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他的组织下班级体育活动有声有色,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融洽,学生成绩进步很快,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老师、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2 案例分析
对学生小王开学初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
心理认知问题
对刚入学的新生往往会出现心理失衡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小王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小王对新的环境、新的
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应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交际困难问题
大一新生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原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而随波逐流。导致新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学生的团队生活很少,彼此相处的技巧没有得到锻炼。进入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要朝夕相处,但生活习惯、性格特点、自身修养都有所不同,因此容易产生矛盾。其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加上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
网络依赖性问题
新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泡在网上,沉溺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丧失学习动力。
3 案例思考
针对这类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创造条件,保证心理求助和心理咨询渠道的畅通
建议在《大学生入学手册》中增加关干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如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机构的地点、服务时间、服务范围及网址等。要让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了解和利用就象利用学校里其他的服务机构和资源一样方便和快捷。使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得到必要的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内容,并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对新生心理健康进行筛选、排查,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积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高人生理想抱负
从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不苛求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做事,同时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专业的动机,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与爱好。从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角度激发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全方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断增强其自信心,遵照服从同化内化的教育规律,营造健康快乐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用工需求,加强专业思想、端正就业态度的综合教育。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交往的空间
由于生理缺陷、心理障碍、学校的管理模式及家庭管教等方面的因素,限制了交际困难学生的活动空间,使不少交际困难学生生活在“两点一线”的范围内,即学校――家庭,甚至有不少学生整个学期都在学校生活,只有假期才能回家,很多交际困难学生不能独自外出去参与社会上的直接交往,特别是与正常人的交往。另外,即使是学校组织交际困难学生外出活动,也大多是去公园游玩、参观,缺少与社会上不同人士的交往。做为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交际困难学生营造不同的交往空间,使交际困难学生亲身参与,锻炼交往能力,获取不同的信息,积累交往的经验,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
心理案例分析范文3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其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有助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学生容易产生苦闷、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抑郁等情绪,进而发展为逆反心理、狭隘心理等心理问题。曾经有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案例:某中学生由于母亲总是要求他考试名列前茅,但他自己却无所谓,期末考试他又未能达到母亲的要求,于是便用锤子砸死了自己的母亲。案例中的那个中学生本应该是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富有生命力的青少年,为什么会上演这样一出惨剧呢?针对这个问题人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就我看来,这其实是逆反心理发展到极致的一种表现。自己的意愿与母亲的期望背道而驰,自己又不愿遵从母亲的意愿便以砸死母亲来表示自己的反抗。看来,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我将以班级个别学生为案例,对初中生逆反心理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对策,希望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矫正有所帮助。
真实材料
吴某,男,15岁,初二学生。
某个星期天接到吴某妈妈的求助电话,原因是星期天早上妈妈想让孩子早点(七点左右)起床,先洗澡,然后进行学习。可是吴某在妈妈的三催四请下仍然无动于衷,赖在床上,妈妈就数落了他两句,谁知他就把自己一直关在房间里,对母亲不理不睬。吴某妈妈没有办法打电话给我进行求助。在我印象中,吴某在校是劳动委员,工作认真负责,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显得活泼开朗,但在学习上表现得有些木讷。
案例分析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原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或行为”发生背离的内发的反向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其实逆反心理也并非中学生所特有,它往往隐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中学生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往往有以下几种表现:
1、超限逆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2、情境逆反。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如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未了,班主任却津津乐道),导致其可能拒绝接受本来可能接受的东西。
3、信度逆反。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在“狼来了”的故事中人们对待牧童的心理即是一种典型的信度逆反心理。
4、禁果逆反。指理由不充足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愿望的一种心理反应。如中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
5、自主逆反。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如家长或老师动机良好,但却用打骂、喝斥、讽刺、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从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等等,都会引起主体对施教者的不满、抵触,如双方互相打骂、或互不理睬等。
上述案例中的吴某属于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自主逆反在一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其一,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有关。一方面青春期的少年,其心理发展处于依附与反抗的矛盾之中,随着独立性及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学校和家长给自己自由思考活动的空间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成人感、自尊心的需要。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他们反抗成人的约束,以表现自己已经长大,因而更容易产生“自主冲动”以至“自主逆反”。 所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会让父母感叹:“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另一方面他们仍是孩子,仍离不开成人的支持与保护,这是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属正常现象。其二,整个社会、学校及家长给中学生所造成的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也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所以在社会、学校及家长眼中好成绩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在无形中给中学生们造成了巨大压力。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便产生了一种反抗情绪,有的甚至故意有违父母的意愿不好好学习。其三,由于学校和家长的关爱不够或教育方式不当,使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未能得到适当满足,致使他们表现出极强的逆反性,从而使正常的教育失效,有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后来与吴某的交谈中,反应出他母亲对他过于严厉,事事都为他安排,不允许有任何“不”的现象,一旦有“不”就会大发雷霆。虽然他也知道母亲是为了他好,但是他对母亲的这些行为很不理解,结果就导致亲子冲突的发生。
对策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它是架设在幼稚与成熟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人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过渡期,而我们的中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显现出了不同于儿童的性征,在心理上也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他们还不够成熟,所以我们有责任去引导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
首先,了解,尊重、关爱学生。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新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不要师道尊严,要时刻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缩小彼此间的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注意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自主逆反。
其次,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千万不要冷眼相待,甚至放弃教育,坚决克服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的做法,这只会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最终使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困境,甚至使学生走向歧途,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出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对学生提出实事求是的目标要求,以免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对学生要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有策略性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老师确实没有嫌弃他们,而是在重视、关心、爱护他们,从而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使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再次,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沟通模式。沟通促进和谐,也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形成,合理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学生交流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必由之路,所以教师必须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增强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意识,搭建学生的亲子沟通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和父母沟通。社会要加强正确积极的舆论宣传和导向,要减少社会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影响。三者之间要加强联系,及时促进三者的协同一致发展,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在青春期产生的困惑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