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7730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实用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1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类研究生

1 引 言

2 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必须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下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对政府(教育部)、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调查和访谈,本文从政府(教育部)、企业、学校和学生这四个方面分析。政府(教育部):我国大部分高校由地方政府或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方式管理,政府对于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有一定的要求,结合教育部对于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方面的分析。企业:企业是高校人才的最终需求者和人才的利用者,所以企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目的是很明确的,一般企业需要的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强,能迅速为企业价值增长做出贡献的人才。在新模式的构建中,企业还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方案熟练的教师进企业培训帮助企业内部提升实力。学校: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主体。在“教师进企业,高管进课堂”的校企联合培养管理类研究生的新模式中,学校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增强教师合力。同时学校应该根据已有的师资力量合理的设置课程。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确定所学专业后,学生在学术、科研或人际交往中的质量与知识丰富度和个人以后的发展呈正相关。要使管理类研究生在校所学能够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一是需要确定学生通过所学课程获得的能力,二是需要了解社会及企业需要此类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政府(教育部)、企业、学校和学生对课程配置的需求如下表所示:

政府(教育部):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部对培养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使得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完善必须加快,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具备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建设性新型人才。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不断提高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促使企业价值增长,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处理突发事件、专业外语、操作构建模型类软件、组织管理等符合企业需求的相关能力。

学校: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要求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构建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能说、会写、擅计算”高素质人才。

学生:高校管理类研究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包括各种技能、态度与行为、交流与合作精神等。

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下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建议

提高课程设置中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学校可与企业合作设置部分基础性的实践课程,建议由企业管理人员从事教学,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年的课程中适当加入该类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为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积累经验,方便学生将其与其他专业理论课更好地结合。企业可将其过去完成的项目作为管理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邀请当时参与该项目的主要人员与同学进行交流。定期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同思想。企业和学校可设立一些适合学生与普通员工共同参与的课程,由学校和企业管理阶层共同授课。建议将学生与员工分组,各组共同完成课程要求的项目。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素养,也可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

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可要求各学院设置一些精品选修课,供全校学生进行选择。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还应该适当掌握一些其他技能,例如沟通交际能力、法律知识等。学校可将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增加,鼓励学生多选择该类课程,增加考评比重,提高学生选课积极性。企业还可将部分正在进行的项目列出来,供学生进行选择,然后与该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参与到项目中去,帮助企业推进项目发展,在结项时完成项目报告,作为该生在校期间的考评内容之一。让学生在自由的选择中更好地提升自我。 高校与企业机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加强重点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

学校和企业共同把关确保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及先进性,即使更新教学内容,整合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专业学科理论,提高管理类研究生综合能力,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及创新技术能在企业中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理论解读,设置更适合于研究生的课程内容。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推动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积极为师生创造更多领域、针对性更强的实践机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2

关键词同声传译;训练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24-01

由于社会的需求,许多外语院校正准备尝试培养同声传译译员人才,然而要培养同声传译译员人才建同声传译训练室就是必不可少的。现就怎样才能建成一个理想的同声传译训练室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希望对正准备建设同声传译训练室的院校或培训机构有所裨益。

一、简单了解同声传译及同声传译训练室

同声传译是指发言人在讲话过程中翻译人员通过接收器在幕后一边听一边通过专用设备把翻译结果同时传到场下听众耳朵。

同声传译最早始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二战后在德国纽伦堡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时第一次得到相当大规模的采用,在1946年的联合国会议上开始正式采用同传。我国是在1952年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会议上首次使用同传,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开始采用过较大规模的同声传译。同声传译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真正热起来,还是近几年的事。

据报道,目前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也就2000多人,我国更是紧缺,且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城市。同声传译训练室正是看好这一人才培养的广阔需求而适时诞生的,它为同传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深受各大外语院校和同传培训机构欢迎。同传训练室的设备一般应该具备这些功能:语言翻译教学,同传训练,国际会议模拟同传环境和辅助教学管理。

二、确定一种同声传译训练室的建设方案

对同声传译训练室有一定的了解后,应该确定一种同声传译训练室的建设方案。确定建设方案,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如授课班级人数、主要用途等因素,不能盲目追从。通过一些同传设备公司的介绍和自己的实地调研考察,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对于同传训练室的建设方案主要有几以三下方式:

(一)采用专业同传会议系统代替同传训练

采用专业同传会议系统作为同传训练的优点是完全模拟了国际会议的工作布局和流程,能够从感观体验上满足对学生心理上的锻炼。缺点有两个,一是这类会议系统在产品设计时并未考虑到教学与训练的需要,缺少教学与训练功能或教学训练功能不强;二是这类系统的造价昂贵,一般客户不能接受。

此建设方案属于是削足适履,如果建同传训练室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召开同传会议而主要是用于同传教学训练,那就完全没有必要选择这种建设方案。

(二)采用语言实验室代替同传训练室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介入外语教学,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由此越来越普及。于是一些同传训练设备公司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就在语言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同传训练的模块功能来充当同传训练室。

此建设方案的优点是一个实验室可以有多种用途,设备能充分利用,且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不足之处是同传训练的专业功能相对偏弱甚至不完善,适用于对同传训练功能要求极低的用户。

(三)采用专业化的同传训练系统

采用专业化的同传训练系统是大多数院校或培训机构最理想的方案,因为专业同传训练系统的功能设计紧贴教学,教学功能相当完备,为同传训练教学能提供高效、科学的训练手段。另外这种训练系统往往都可以模拟国际标准的同传会议系统,供学生锻炼同传会议。

此建设方案主要偏重于同传训练教学,对同传会议功能的要求略低,是大多数院校或培训机构的最佳方案。

三、选定同声传译训练设备的供应商

确定了同传训练的建设方案后,应确定同传训练设备的供应商。现在市场上能提供满足你需求的设备的供应商往往不只一家,各公司的诉求、信誉、服务水平等也各有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及时、准确的确定一家你满意的供应商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综合考虑。

(一)公司的资质。公司是否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是否有知识产权和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是否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质量检测等。

(二)设备的质量及科技含量等。设备的质量包括音质,声音传输延迟时间,平均无故障使用时间,设备寿命以及包装等。设备的科技含量包括在国际国内的领先水平,功能是否更全更完善,使用操作程序是否简单,维护是否简易。除此之外,售后跟踪,客户使用评价,客户投诉也很重要。

(三)设备的价格和性价比。设备的价格包括成套设备的价格,零售设备的价格以及升级设备价格。设备的性价比主要是看市场的占有率。只有价格适中、性价比高的产品是客户最容易接受的。

(四)设备的质保和售后服务。对于设备的质保期,各公司都大致差不多,在质保期内设备有问题都是免费更换。设备的售后服务包括对客户的操作、使用培训,设备的维护指导,安装布局设计,以及是否有免费电话、售后反应是否及时、售后服务态度、投诉的便利性和投诉处理满意率等。

只要根据以上几方面综合考虑就不难确定一个满意的设备供应商,确定之后就可与其签定购买合同。

四、供应商安装、调试同声传译训练设备

确定设备供应商并购买设备后就差设备差安装、调试了,但是同传训练室不同于其它的实验室,它的译员间需要很好的隔音效果和通风效果,所以在安装设备之前还需要对训练室进行专业的装修,装修完毕后方可开始安装同传设备。至于训练室装修、设备安装布局的方案,供应商一般会根据训练室安装的场地结合他们以往积累的经验等因素提供几种方案供客户选择,当然客户也可以自行设计装修和安装方案。

总之,一个满足自身需求的同传训练室建立的整个过程中关键就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建设方案和选定设备供应商。最后,供应商只需对客户进行一下使用培训和维护指导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参考文献

[1]林海梅,试论同声传译。中国集体经济,2009(6)。

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3

关键词:高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64-02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和管理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行业、企业办学,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构建“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广泛调研人才需求和就业市场,研讨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岗位能力需求和就业潜力,校企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委员会研讨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是既要保证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主干课在学校学习,也要结合企业文化、职工素养、岗位能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理论知识、技能项目,制定实训内容方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和涵盖三个方面: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大胆探索服务行业、企业的办学方向,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建立学分制、弹性学制、企业认证等管理制度,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行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形成前期以学校培养为主体,后期以企业培养和训练为渠道,校企共同教育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不同专业和校企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可以学生入学后先到企业感受和学习一段时间,再回学校学习,最后到企业强化培养;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还可以在学校完成基础文化课学习,再以学校和企业工学交替的方式边学习,边工作;还可以一开始就切入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培养和“定向”就业。

人才培养方案要涵盖切合实际的管理机制,具有可操作性 学校和企业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和培养工作,通过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学校构建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专门督查、督导和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执行情况、合作过程、授课和技能训练、顶岗和就业等情况。通过督查和督导,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发现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合作方案。(2)学校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培养人才,向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和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全程参与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专业知识辅导、专业技能指导等工作。(3)建立企业选派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和指导制度,促进企业在学校建立工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学基地,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4)企业可以依托学校进行岗前素质、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和员工再培训,学校可以给企业提供技术改进、科研开发和技术指导的支持,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训岗位、实训设备、实训场所等条件,充分实现校企双向互动,实现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

完善“校企合作、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又是企业储备人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人才培养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才能有力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应构建和完善以下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机制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主目标和企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成立由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共同论证和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开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和教材,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细化人才培养实施过程,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控制、评价和认证体系以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制度等等。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待遇机制 在市场调查、校企论证和学生听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工作岗位,制定出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顶岗实习的待遇制度,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权利,实现三方共赢。

构建确保进行专业理论辅导、技能指导、顶岗实习和日常管理的教师(培训师)团队机制 出台鼓励、激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方案,并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专家和工程人员纳入学校兼职教师队伍进行管理,并制定绩效目标管理和劳动报酬支付标准和制度。

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双方管理范围和责任 通过协议,明确规范校企双方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行为,为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也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法定保障。

构建和改革“校企合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51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