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教育案例分析范例教育案例实用 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0121

【导言】此例“教育案例分析范例教育案例实用 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典型教育案例分析1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 姓名:宴 冰

性别:男 年龄:十二岁 班级:五年级一班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臵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宴冰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

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宴冰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宴冰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宴冰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这5篇教育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案例通用 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教育案例分析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推荐教育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案例2

我们班的张敏同学,因为天生反应慢,动作慢,再加上也比较懒惰,父母事事袒护她,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在上一学期的时候成绩就和班里同学相差二、三十分。语文成绩不及格,她很贪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几天,她就会积起一大堆作业没有完成。面对这种情况,她家长不配合老师管教,而是说孩子小时候就是要多玩,这样身体才好。作业没写完不要紧,以后大了就好了。她的作业总是不做,有时家长写条子找理由不让孩子写,就这样张敏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家庭作业也不写,我在查作业时,她总说没带,你让她补时,她总是拖,拖一天也不写,家长也叫不来。

面对张敏及家长的态度,我有时也很生气,不想再管她,由着她去吧,等到她大了让家长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吧。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挺可怜她的,自己天资不聪明家长又不明事理。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多次找时间和家长谈话。

开始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等,渐渐地降低了家长对我的抵触心理。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

“张敏,作业写的真工整,如果她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再玩就好了”。

“张敏同学,近来读课文、生字、词都读的比以前好了,同学们高兴得给她鼓掌呢!要是回家后能多写几遍课文〃字词就更好了”。

“我还发现了,张敏同学其实是很聪明的,只要以后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多回答问题,多思考,老师相信你会是咱班最棒的一位同学。”

“昨天那个问题你回答得是那么到位,要是能多读几遍课文就更好了,其他的问题你一定也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

……

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张敏的家长一直有个虽然学习很不好但是希望老师对她最好的愿望,对于女儿也抱同样的想法。找到了症结的所在,我尽最大的可能表扬、关心张敏,在与家长搞好关系,树立家长的信心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她的辅导力度。一次,因为作业又连续几天没完成,把她留在教室里补作业,我打电话让家长来学校接她。过了一会儿,

家长气冲冲的来了。我想:完了,又捅马蜂窝了。没想到,家长的一通咆哮,没有冲我而是冲着她,最后还留下了一句:以后写不完作业不用想着回家了,我也不可能来接你了。就让老师锁在教室里,别放你回来了,说完后,她又对我说:“老师,真是对不起,总给你添麻烦,孩子真是不争气!”那次,家长真的就没让孩子赶紧回家,是写完了作业才领回家的。还一再嘱咐我以后在她没写完作业的时候,让她不要回家了,尝尝不回家的滋味。

面对家长的这个转变,张敏深感意外,她的表情明显的由等待时的有恃无恐到见到家长时的得意,最后看到我就不松口所表现的委屈、焦急,到最后无计可施后的不靠时间,很快地做起作业来。看到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不断变化、进步,我笑了。我觉得教育孩子时,爱心和鼓励要比批评的效果好得多。

教师典型教育案例分析3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

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xx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

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②教学能力

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④组织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教师典型教育案例分析4

案情小张与小陈是某校的学生。20xx年 11月 17日下午,学校的体育老师同时给两个班级的学生上体育锻炼课,安排学生进行地滚球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小张与被小陈发生相撞。招致小张眼、脸部受伤。该伤致左眼眶底骨折、左眼下直肌嵌顿,构成轻伤;小张外伤后能复视,但损伤己达10级伤残程度。

小张称:自己按照学校体育老师的要求上体育锻炼课进行地滚球练习时,与小陈发生相撞,导致受伤,且伤害程度达10级伤残,认为是学校安排课程不合理,管理措施不严谨,小陈练习动作不准确所导致,故小陈应对他的受伤负责。学校辩称:学校教师系按纲施教,该教学大纲已经教育局审核批准,而事故发生在瞬间,难以预料,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之处,且对原告无监护之责,故不同意赔偿。小陈辩称:他是按照体育老师的布置要求进行地滚球练习,并非有意冲撞小张,对事故的发生无过错之处,故不同意赔偿;但鉴于实际情况,愿给予原告经济补偿人民币2O00元。

评析 本案涉及的主要问题也就是:学校的责任问题和事故的性质问题。

1.学校的责任问题

学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处理本案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可以确定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遭受伤害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虽无有关保护学生人身安全之书面协议,但从学校接受的对象多是未成年人、身心尚不完全成熟来看,以社会一般观念考察,学校也应尽到一般善良人应注意之义务,不能以其无事先约定而可以免除过错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学校保护”一章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该法将防止人身安全事故作为学校之责任,因而学校对于在校的未成年学生具有保护、照顾、管理的职责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学校对学生应尽到保护、照顾、管理之责,并不意味着学校成为学生的监护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监护人只能是父母等亲属,学校不在其列。监护权是一种身份权,学校不具有法定的监护人身份,不能成为法定的甚至是“推定的”监护人。一同时’,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生活的期间,也不意味着其法定代理人的法定监护责任转移给学校,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见》第十条的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照顾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二是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其进行民事活动;三是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活动。因此很显然,在通常情况下,学校不可能承担起所有的监护职责,监护权也不可能全部自动地转移给学校。。学校承担的职责是独立的责任。”委托监护应有协议存在,家长送子女进校接受教育并不构成委托监护协议。因此,学校对学生不能承担监护的责任。

2.事故的性质与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从本案来看,根据查明的事实,小张之伤害是在上体育锻炼课期间,按照老师的布置要求进行运动练习过程中与其他学生发生了相撞事故所致。就小张而言,学生依老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不存在过错的情况;反过来,就小陈而言也是同理。因为他们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主观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判断能力本身就不健全,因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要求他们完全预知授课内容有无危险,并根据老师要求进行而没有偏差,显然是不合理的,即使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也不能保证其每次运动都不发生事故,我们又怎能苛求学生呢?那么老师有无过错呢?应该讲也是没有的,因为该老师的授课,是按照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教学大纲而进行,并无偏差或越轨之举;与此同时,整个事故是在片刻瞬间发生的,故要求老师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避免等也是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此事故的发生属意外事件,三方均没有过错。判断学校有无过错时,我们要避免不从个案的具体情况分析,而是认为学生只要在学校发生了事故,学校就应承担过错责任。此种认识与实践,是与过错责任原则相悖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本案既是意外事件,当事人都无过错在此情况下适用公平原则,不但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教师典型教育案例分析5

一路走来的成长

初次担任班主任,很多事情感觉无从下手。特别是如何让所有的孩子对学习始终保持兴趣,并在不断的竞争中依然有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初生牛犊不怕虎,再加上毫无经验可谈,也就无所谓最好,也无所谓最坏。刚好接触过一位高中的班主任,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小组合作制,效果十分显著,这让自己跃跃欲试。我想也许在自己的班上也可以实行。于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制定出一套小组合作方案,也就是最简单的加分减分制,内容涉及到学习、纪律、两操和卫生各个方面。感觉很有成就感的自己,第二天就冲动地实施起来,丝毫没有再深入探讨到底适不适合初中阶段的孩子,是不是还有需要补充或完善的地方。孩子们的热情也很高,很快的就在组内选出组长,制定组名,喊出口号。也许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务都充满好奇,看到孩子如此的热衷于小组合作制,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了回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让副班长统计了近一个月的加分减分情况,结果每个小组的得分都不高,甚至有的是负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初加分的分值很低、减分的分值却相对较高,是为了鼓励孩子珍惜得来不易的加分,从而减少扣分的情况。到最后却事与愿违,思前想后,问题还是出现在加减分制度上,加减分不平衡,很多方面只有减分却没有加分,比如,作业不合格,要减分;作业很优秀,却没有加分,这样就并没有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再比如,卫生打扫不及时,要减分;打扫的及时又干净,却不给于加分。这样就造成奖惩失衡,小组合作并没有发挥作用,徒有其形式而已。虽然有明确的规定,学期末要评选最优秀的小组及最优秀的组员,但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总之,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学期末,照常评选了最优秀小组及优秀组员。这次又有了奇思妙想,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有新意的奖励,所以自己也不想走寻常路。与发给他们奖状相比,相信自己的创意更能吸引他们。放假会上,优秀小组领到了他们的礼物---一个信封。孩子们欢呼雀跃,以为是给他们包的红包,结果打开一看,是一张优惠券,不禁大失所望。于是按照优惠券上的内容,优秀小组选择了最佳的听课座位,并自助选择了卫生区域,其他小组也根据得分情况做出了相应的选择。本来想通过这份新颖的礼物来激起孩子们的上进心,可又出现了种种困难:高矮个不同,挡住了后排较矮孩子的视线;卫生打扫已经习惯,重新划分需要重新熟悉,比较麻烦。最终优惠券折合成分数,当做每个人第二学期的底分。再一次高估了自己的创意。

新学期开始了,还得小组合作,因为无数人已经证明这个方法确实很适合班级管理,大概自己还没有摸索出正确的方法,还得再努力。还得从加分减分上入手改革,不同的是,依然是小组捆绑评价,却更多的注重孩子个人的加分减分,而不是之前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之前的加分减分大多情况是针对小组,一个人扣分了,通常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跟着遭殃,这种连坐式评价,虽然目的是警示那些不遵守管理的孩子要有小组集体感,但是也挫伤了大部分无辜孩子的积极性,有时候还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这次得以个人量化管理为基础,整合小组量化管理。这样既能保住了小组合作,又能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并且一件事情,只要有罚就必有奖,奖的同时,其实就是对未受到奖励

的孩子的惩罚;罚的同时,也就是对做得好的孩子的表扬。一奖一罚,丰富了小组合作的内容。这样,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分数,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小组的分数,孩子的积极性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当然还有很多要修整的地方,问题来了,自然就会想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反思想想这半年来的尝试,有很多是因为自己考虑不周全,或者是只是从一个局外人去制定一些制度。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想能够孩子所想,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考虑他们的喜好,因材施教,才能使班级管理步入正轨。

孩子毕竟是孩子,也许很多成年人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却是充满着新奇与趣味,所以,有时候还要保持一颗童心。

也许小组合作的这些加分减分制度,只是适应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也许他们升入新的年级时,又得制定与年龄阶段相符合的制度了,所以,还要在变化中不断地改进方案,以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3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