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精选4篇
【导言】此例“案例分析题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案例分析题【第一篇】
关键词:冲压 隐裂 开裂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036-02
1 前言
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里,汽车品质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关注,人们关注的不只是汽车的动力性能以及亮丽车体颜色,更注重的是汽车品质的细节。如何把握汽车品质细节,让汽车品牌深入人心,也已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冲压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进行阐述,以下面四个实际的案例分别进行讲解阐述。
2 案例一:某车型轮罩边梁下连接板隐裂、开裂问题的解决
故障现象:某轿车的轮罩边梁下连接板存在隐裂、开裂现象,不能满足品质要求。
调查过程:制件在二序冲压成型时,制件为周边整体上翻,然后在三序翻边时,翻为U型件的过程中,制件小翻边处开裂。
原因分析:初步判定造成制件开裂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模具工艺设计不合理,制件在二序成型时,材料翻边为上翻,在三序翻边时同一部位为下翻边造成翻边部位应力集中,导致制件翻边撕裂。
(2)三序翻边模具,有前后方向定位,没有左右方向定位,造成制件在压制过程中,左右方向状态不稳。
改进措施:
(1)对二序成型模具进行整改,保证制件在二序成型时,将制件对应的小翻边先推平,在三序翻边时直接将此部位下翻,避免此处应力集中,造成制件撕裂。
(2)将三序翻边模具增加左右方向的形状定位,保证制件在翻边过程中状态稳定。
效果验证:经试压验证,消除了开裂现象。
此问题的管理问题点:
(1)在进行模具设计时,应考虑制件工序之间的相互关联,避免制件在不同工序出现反复变形的过程;
(2)出现问题时应从整个系统考虑,不单是只针对问题出现的部分进行考虑,应寻求问题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真因,从而准确彻底的解决问题。
3 案例二:某轿车某连接支架开裂问题的解决
故障现象:某轿车某连接支架开裂,不能满足品质要求。
调查过程:制件一序料片开口尺寸为2mm,经二序成型翻边后开口尺寸为8mm,二序成型后该部位存在明显的隐裂,在三序翻边时隐裂部位开裂。
原因分析:造成制件开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1)此制件板料的材质为DC01,料厚为延展率(32%)偏低。
(2)开裂处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
改进措施:
(1)将制件材料的材质更换为DC06 (延展率为42%)的板料,通过试压制件验证,制件开裂现象可消除,但是因为DC06屈服强度为100 MPa -150MPa,抗拉强度为250MPa,低于制件原来设计的要求,不能满足制件在整车上的强度需求。
(2)通过将此制件的一序料片的对应部位的开口深度加深,以降低制件翻边的高度,从而减小此部位存在的应力集中,经试压验证制件开裂亦可消除,但是因为此部位翻边在整车结构中存在加强作用,需遵循设计要求,不能按照此方案更改。
(3)通过对制件的结构和在整车上的装配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决定将料片该部位的开口加大到5mm,从而减小应力集中,经试压验证制件开裂现象消除。经过分析,按照此方案更改不影响制件在整车上的强度,能够满足整车要求。故最终确定采用此整改方案:将制件一序落料对应的部位开口尺寸增加到5mm。
效果验证:经过批量试压验证,制件完全消除了开裂现象。
此问题的管理问题点:
(1)解决问题的前期单纯从模具本身寻找原因,问题没能很好的得到解决,拓展思路后从制件本身设计上和对整车的影响及强度要求上进行了分析,最终抓住真因将问题消除;
(2)对制件提出设计变更只针对解决开裂现象,并未对制件装车的情况进行后果分析,导致前期提出的一些方案对整车存在影响而不被采纳,这使问题的解决走了一些弯路,浪费了一些时间。通过解决此问题,深深的认识到解决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开阔的思路,不能钻牛角尖,对待问题要严谨,科学运用5W分析等方法找出问题真因,彻底并迅速的解决问题。
4 案例三:某轿车加强板褶皱问题的解决
故障现象:某轿车某加强板存在严重的褶皱现象,不能满足品质要求。
调查过程:在一序拉延时,制件褶皱。
原因分析:初步判定造成制件褶皱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拉延深度不均匀且形状变化较为急剧,造成制件某一部分有多余的材料,材料在拉延过程中流动,余料部分产生褶皱。
(2)模具的研合率低。
改进措施:
(1)在一序拉延模具的对应部位增加工艺凹槽,使多余的材料在拉延过程中流到凹槽中,使凹槽充分吸收多余的材料。
对应更改二序修边模具,保证在二序修边时能够将此凹槽去掉,而不影响整个制件的形状变化。
(2)对一序拉延模具进行精研,提高模具的研合率。
效果验证:经试压验证,消除了褶皱现象。
总结:
针对拉延模具,拉延深度均匀是保证压料面各部分进料阻力均匀可靠的前提条件,而保证压料面各部分进料阻力均匀又是确保拉延件不起皱不开裂的前提,所以要尽可能避免模具压料面存在明显的高低差。为了实现拉延,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工艺补充部分以达到满意的拉延效果。
5 案例四:某轿车加强下板亏料,不能满足品质要求
故障现象:某轿车加强下板亏料,不能满足品质要求,制件返修,员工抱怨。
调查过程:
(1)跟踪生产,确认一序拉延制件状态是否稳定。
制件一序为拉切模具,中间刺破制件,造成制件开裂,开裂状态不一致,部分制件开裂部位偏向一侧10mm-15mm。
(2)确认二序修边模具制件的定位方式。
二序修边模具为型面定位,制件定位稳定。经现场核实调查此制件的生产工艺为:先拉延后修边。故由此确定制件亏料是由拉延不定向开裂造成。
原因分析:
经分析制件一序拉延模具中心部位有一马蹄状切刀,主动将制件刺破为拉延补料,拉延过程中此制件中线处开裂,但是切口为圆弧状,导致制件开裂部位不定向,裂口偏向制件一侧10mm-15mm,造成一侧制件亏料3mm-5mm。
改进措施:
将一序拉延模具进行更改,在马蹄状切刀圆弧中间加设一锥形切刀,在制件拉延开裂前将圆弧切口中间刺破,使制件定向开裂,保证制件开裂状态的一致性,避免开裂部位偏向制件一侧造成亏料。
效果验证:经试压验证,制件定向开裂,消除了亏料现象。
此问题的管理问题点:
此问题虽然分析方向正确,但是仍然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考虑不全面的现象,因此造成在更改过程中,加设切刀高低大小时,未进行充分验证,导致多次调整后才最终满足生产要求。因此在以后改进产品时,要充分的进行试压验证,确保结果能够最终按照自己的设想及要求完成。
案例分析题【第二篇】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其初衷是发挥学员们在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纷繁复杂、变动频繁的现实商业运作带进课堂。作为使哈佛商学院在一般管理领域获得崇高声誉的基石,案例教学法使学员们获得了卓越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现实商业环境中灵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自信心。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案例资源库、教学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较多地采用国外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对国外案例的制度背景、市场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缺乏了解,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此外,还有我国自编的一些案例。1999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牵头实施中国管理案例库工程,首次编写了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案例库。此后,不同的机构编写了不同的管理学案例。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总之,现有的管理学案例不太符合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被学生所喜爱,因而亟待案例的不断更新。
(二)缺乏优秀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然而现行管理学课程中真正实施案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跟我国现行管理学教学师资队伍的能力欠缺有关。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但许多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参加企业调研,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难以让学生信服,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欠佳。
(三)学生的素质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能力外,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主要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加上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即使学生对管理学课程十分重视,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同时这种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呈两极分化趋势。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案例的来源有从国内和国外两种渠道。目前国外案例主要来自北美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案例教学这些国际知名商学院中的起源、发展趋势、创新与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来源于国内的管理学案例主要来自我国知名企业的管理实践。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甄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宜的管理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一是新颖性,选择具有时代特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二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难易适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转贴于
(二)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
(三)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谋划,包括案例的选择,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等;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作为演员,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对错与否,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此外,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问题的解答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等。
此外,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问题,作为导演的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或本校的实习基地开展短期实习,了解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2).
[2]莫姣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科教文汇。2009,6(下旬刊).
案例分析题【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数形结合,解题案例,分析
问题:已知求证:.
证明: 解法1(分析法)
若证
只需两侧平方得:
由于 +=+
即要证
即 显然成立,故得证。
评析: 解法1中最关键的是第二步——对不等式两侧分别平方。对不等式进行平方的目的是为了出现和利用关系式(3)。即在整个证明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实质步骤是第三步。那么,由(3)式你能看到什么?你能想到什么几何图形?你是否想到了有一公共斜边的两直角三角形?这一想法可能就会促使我们得到一个几何解法。
图1 图
解法
分析:令,构造图形1。要证明,意味着需要找边之间的关系,图形1并未为我们提供太多边之间的关系,怎么办?改进它。将与放在同一个半圆中,得到图。
在图中我们看到问题变成要证明:在同一个半圆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相差越小,它们的和越大。这个结论正确,但不明显,需给出几何证明。
证明:令,作图。
由于
而
又=
即。
解法2(直接证明)
由于
+>
<
即 <(4)
评析:解法2中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分子有理化。分子有理化的实质是 - =1, - =1.那么,由这两个式子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图形?你能否联想到有一公共直角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你能否看出在形式上它们又是双曲线上的两个点?波利亚说:"在解题中能有一个念头就很幸运了","我们应感谢所有的念头"。去实践这些念头,我们可能会得出新的解法。
图2 图3 图 图
解法
分析:根据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构造有一公共直角边的两直角三角形。易得出图2,图3。
上面哪个图形更利于我们解题呢?回到题目上。证明,实质上是证三角形边之间的不等关系,两个图形分别呈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直角三角形(仅有一公共直角边)。想办法去改进它!将三角形放在同侧试一下,得出图形。这样做时,我们会发现图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漂亮的几何证法。
证明:构造图形。令。
在中,即。故。
图4 图5 图
解法
分析: 根据我们的第二个念头,构造双曲线。得出(图4)和(图5)的图象。那么应选哪一个图形呢?这要看我们想利用图形给我们提供的什么信息。回到原题目。要证,但我们看不出有关双曲线的任何迹象,是我们的数学功底不足还是题目本来就无法与双曲线联系?无法改变图形,我们可以试着对问题本身进行变形,得到。再进一步得到。现在你能想到什么?双曲线上两点所确定的直线的斜率。那么“1”代表什么呢?双曲线渐近线的斜率。这样就联系起来了。图形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信息了吗?双曲线夹在两渐近线之间。并且此时我们会很自觉的选择图形5,因为在图4中存在着双曲线上两点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证明:如图,作双曲线。在双曲线一支上任取两点,.连接,则。即=.>0,所以,即。
案例分析题【第四篇】
关键词学习;问题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181-01
一、一般资料
男,13岁,足月剖腹产,5岁学习中国象棋,连续两次拿到赣州地区象棋比赛冠军。独生子,与父母同住,父亲经商,母亲是教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
二、主诉
自己在原来的学校一直是受人注目的好孩子,来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读中学后,陌生的环境给自己带来莫名的烦恼。也有很多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不能与父母很好地沟通。当地的学生经常讲本地话,有时听不太懂,由于与周围同学交往不是很好,情绪不稳定,学习状态不理想,心里也感紧张,期中考试数学、语文、物理考试成绩均不够理想,由原来的名列前茅变成了班里的15名,这让我不太能接受了,眼看初二要结束了,期未考试又要来了,而自己一点都不在状态,初三要重新分班,按成绩前一百名的学生编入尖子班,不知如何才好。担心自己不能顺利进入初中尖子班,因此产生许多心理上的矛盾和困惑,对自己的未来也很困惑,很茫然,不知怎么做才好,所以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三、评估与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访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认识清楚,主动求助,无逻辑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妄想。2、根据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做恶梦,学习吃力,环境不适应,并且出现的时间只有两个月,无泛化现象。3、社会调查显示来访者社会功能正常。4、鉴别诊断:本案例应与严重心理问题相区别的是:无退缩行为,无自杀倾向,无泛化现象,社会功能良好。5、由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他的问题基本上仍然属于重大生活事件后产生的适应障碍。虽然他有了6年的学习生活经历,而且自己又有着一定的适应能力,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在饮食起居等生活节奏方面适应了,但自己的心情并不平静,心理上并未有取得平衡。他在以前的学习环境中处于强者的位置,是受人瞩目的焦点,而与自己在中学中处于弱者的位置,甚至需要别人帮扶的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这是使他出现了情绪波动,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帮助他解决心理矛盾,调整失衡状态,应从帮助他重新认新的学习环境,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理落差入手。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中学学习的特点,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建议其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寻求别人帮助等方法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因此,要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为了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要给自己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如鱼得水的,帮助他认识到恰当的寻求朋友的帮助是我们成长的力量。在和同学们共同应对困苦的学习生活中,携手并进,过关斩将,学会拥有攀跃巅峰的辉煌,不要回避现实问题,要勇敢地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就能赢得周围同学的掌声。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1、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参加国家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相关规定。2、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咨询收费:符合当地收费标准
五、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1、目的:(1)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2)建立信任感和情感互动协调,探寻求助者改变的意愿;(3)确定主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4)使求助者的问题正常化并注入希望;(5)进行咨询分析
2、方法:会谈法、测验法、认知疗法。
3、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1)协助求助者做心理测验,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2)通过与求助者的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了解求助者咨询的原因,通过咨询想达到的目的,探寻自己问题的心理矛盾及改变的意愿,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3)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本人,结合问题行为做出初步分析,让他了解问题行为的成因。
其一,认知偏差:小学成绩一直很好的我进入中学之后成绩下降,不能接受。其二,个性缺陷:求助者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自强与自卑相结合,对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大的消极作用。以上这几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求助者不良人际关系与焦虑情绪。
(二)第二次咨询
1、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找出求助者的非理想认知,并进行纠正,使求助者用自己捂到的正确认知去说服自己。(3)缓解焦虑情绪。
2、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3、过程:(1)讨论家庭作业,找出求助者对人的非理性认知,咨询师针对求助者的认知,在对他的观点表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询问,促进求助者对正确认知进行领悟,让他领悟自己认知当中的不合理思维。(2)巩固咨询关系。(3)鼓励求助者用调查的方式获得的真实结果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4)布置家庭作业:找出若干个新的正确的认知
(三)第三次咨询
1、目的:缓解焦虑情绪;建构新的认知,提高自我认知。
2、方法: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3、过程:(1)分析上次家庭作业,指出原由认识的不合理性,进一步纠正。(2)鼓励求助者与他人多进行交往和互动;强化求助者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重新认识。(3)学会合理正确的评价在校的学习、生活,提高自理能力。(4)提高处理人际交往矛盾的水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5)布置家庭作业:通过20个“我是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四)第四次咨询
1、目的:巩固咨询效果;训练自己的适应能力;从学习与人际交往中完善人格欠缺;咨询结束
2、方法:会谈法、行为训练
3、过程:(1)通过与求助者一同分析他的家庭作业,提高求助者的自信心。(2)与求助者共同分析他性格上的缺陷,鼓励他在完善自己的性格上下功夫,改善人际关系的深层动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的性格不断的得到完善。(3)基本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对求助者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学习与人际交往等中去,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五、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咨询,来访者自述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积极意识增加,已经能够完全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咨询师认为来访者已经克服了心理问题的困扰。
评估咨询效果:咨询效果良好,经过半年的随访,巩固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莹,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问题解决,《赣州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