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利润分配预案范例(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14277

【导言】此例“利润分配预案范例(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利润分配预案1

伟星新材()2016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

以5分制进行评价,我给这一预案打4分。

在A股上市公司中,伟星新材在通过现金分红回报股东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但依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

伟星新材2016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8%;与此同时,利润分配预案中现金分红也增长了30%。从让股东更好地分享公司成长这一点上讲,伟星新材做的比福耀玻璃(;)要好。此外,其5年合计派息率为75%,也高于福耀玻璃的64%。

虽然如此,我们也还不能轻易地给伟星新材打5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福耀玻璃做到现在这样的分红力度更为不易――2016年度现金分红/自由现金流指标高达405%(其5年合计现金分红/自由现金流指标也达到211%,足以说明这不是偶然事件)。

与之相比,伟星新材的现金分红/自由现金流指标就显得逊色。我们还必须注意到,福耀玻璃未来资本支出的压力更大,资产负债率更高;而伟星新材年报中根本没有提2017年资本支出的事情,资产负债率也较低。

此前,我们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计算“自由现金流”。为了更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力度,我们将自由现金流指标作了以下调整:

1.剔除公司购买各种理财产品对现金流的影响。以伟星新材为例,2016年“收到其他与投资有关的现金”中有亿元为“理财产品到期收回”,“支付其他c投资有关的现金”中有亿元为“购买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导致现金净流出亿元(未考虑投资收益的影响)。如果不将这一因素剔除,我们就会低估其自由现金流。

2.剔除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对现金流的影响。募集资金使得公司有相同金额的资金可用于利润分配,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同样会低估其自由现金流。福耀玻璃于2015年发行H股,募集资金亿港元,截至2016年年末,募集资金还剩余亿美元。伟星新材2013至2015年“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从金额上来判断,此为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影响。此外,公司于2010年上市募集的资金也还有部分为2012年以后使用。

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我发现伟星股份近5年以合计数计算的“现金分红/调整后自由现金流”指标只有68%。

与之相比,福耀玻璃这一指标更高一些,为76%。需要说明的是,福耀玻璃购买理财产品对现金流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此类资产金额为零。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3篇利润分配预案范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利润分配预案。

利润分配预案2

[关键词] 超能力派现 股利分配 案例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长足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截至2009年年末,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达1718家,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大幅增长,比08年增加93家。但是和西方成熟股票市场相比,我国还存在明显不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带有随意性,波动性特别大。其中超能力派现现象较为严重。

一、引 言

1.我国股利分配情况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对于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理性可持续投资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我国市场化经济后,上市公司在制定和实施现金股利政策时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持续连惯性差等特征。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股利分配政策呈现出一致性差、波动性特别大的特征。

以2000年为界限,2000年前送股为主的股利分配方式,派现比例只有30%左右,2000年后现金分红成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主流方式。2000年-2006年间,派现公司占上市公司比重维持在50%左右,而派现公司占进行股利分配公司数量的90%以上。

2000年后出现现金分红为主的分配方式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证监会2000年末出台的政策条款:要求上市公司在达到连续近三年现金分红的条件下进行融资,申请增发或配股。

2. 超能力派现问题

超能力派现是指:当年每股股利派现金额大于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然而,进行派现的公司中,存在大量的超能力派现公司。有人认为超能力派现现象把大额的利润分给了公司的大股东,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质上这是一种利益榨取,是占控制权地位的大投资者对中小投资者的一种剥削。如果企业在经营现金流状况不好的情况下,还是会派发超高的现金股利,这种情况应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著名学者郎咸平认为:超能力派现行为有违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种现象会影响公司的整体利益与长期发展。他认为应该出台相关法规进行管制。

已有文献对于超能力派现的研究中,基本上是对某一年或者某几年大量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进行研究。如伍丽娜,高强,彭燕(2003),吴谦(2006)都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利用2000年~2001年,2000年~2004年的派现公司作为总体样本,对影响“异常高派现”的因素进行实证。袁天荣和苏洪亮(2004)以2000年至2002年的189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问题。研究发现,超能力派现与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正相关;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约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行为;不同行业的超能力派现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由已有文献可知,不同行业的超能力派现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不同上市公司的影响因素差异更大,已有文献还并没有专门对某家超能力派现公司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公司内部基本结构,财务状况,并探讨影响超能力派现的主要原因。

二、建发股份基本概况

建发股份1998年6月16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是一家以供应链运营和房地产开发为双主业的现代服务型企业,主要业务涵盖供应链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会展、信托等多个领域,至2009年,公司总资产约269亿元人民币,净资产57亿元人民币。

1.建发股份2007-2009年分红情况

2009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如下:以公司 2009 年末总股本 1,243,194,856 股为基数,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 310,798, 元,同时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 10 股转增8 股,共计转增 994,555,885 股。

2008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2008年末公司总股本1,243,194,856股为基数,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含税),共计派发红利 310,798,714 元。

20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总股本69066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3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万元。

2.建发股份股权结构

建发股份2009年年报中可以得知,厦门建发集团作为国有法人,持股比例为%,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无其他持股在百分之十以上的法人股东。公司具有典型的“一股独大”特征。

3. 建发股份财务状况

由建发股份2007、2008、2009年年报得知,2007年末到2009年,公司总资产、净利润都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在09年却达到最低,每股净资产也呈现下降趋势。净资产收益率上升,但是公司可以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现金股利分配可以降低公司净资产,在净利润不变时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公司每股净资产下降也可以说明公司操纵着净资产收益率。

三、建发股份超能力派现股利分配分析

公司07年、08年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元和-元,然而这两年的每股现金股利为元和元,公司出现严重的超能力派现现象。尽管派现分红方式能给股东带来一定的眼前收入,但是导致公司的运营现金流紧张,有损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投资者的长远利益。超能力派现的分红方式是非理性的。

经营现金净额在2007年为-万、2009年为-万,均为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比用于评价净利润的质量。公司操纵账面利润通常难以拥有相应的现金流量。该比率2007/2009年分别为-%,-%,2008年该比率也较小。公司有着“虚盈实亏”的可能。

四、建发股份超能力派现市场反应

国内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进行系统研究较早的学者魏刚(1998)[5]以1998年130家我国上市公司推出的1997年度股利分配预案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股票价格相关的结论。后来诸多学者也证实了该观点。因此,本文对建发股份09年度分红预案进行分析。

1.事件基准日的选择

股票信息有五个重要时间点:年报公布日即利润分配预告公告日(2010年3月30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2010年5月25日)、分红派息实施公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权除息日。

2010年3月30日公布2009年度报告,其中披露董事会利润分配预案,随后5月25日的股东大会中672,142,670股赞成,占出席会议股东所持有表决权股份数的100%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何涛、陈晓(2002)研究表明股利发放信息含量最大的是分配预案公告日,即利润分配预案是信息含量最大,可能引起的市场反应最强。

2.模型设计及模拟

本研究选取2010年3月30日为事件基准日,开设(- 5, + 5) 的窗口, 观察市场可能作出的反应。用于拟合的模型是R t = a+ b R m t + Et 。其中,R t 是建发股份的股票价格在第t 日的实际收益率;R m t 是上证180指数在第t日的实际收益率;实际收益率是按股票当日收盘价与前一日收盘价的差值再除以前一日的收盘价;a、b是回归参数;Et是随机误差项。根据计算所得的a、b值及上证180指数在3月30日前后各5个交易日的实际收益率, 可以计算出事件期间建发股份每日的预期收益率。

用事件基准日前40 天到前6 天的股票价格数据作为正常的市场表现, 回归得出建发股份的风险系数b= 。

3.市场反应检验及结论

采用Mann-Whitney 法对建发股份在年报公告前后各5 个交易日的股价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Mann-Whitney U = 45;Wilcoxon W = 111;Z = - ;Sig(2-tailed) = 0. 309。

注:Mann-Whitney U(M -WU ) 检验法是最强的非参数检验之一, 可以用来检验2 个独立样本是否取自同一总体,是对2个样本均值比较的秩和检验。

结论:总体上看, 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市场对公司现金股利反应相当平淡, 既没有热捧, 也没有识别出其为非理性派现, 从而没有出现负面反应。现金股利分配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不显著。

五、 超能力派现原因探析

建发股份2009年经营现金净额为-万元,公司的现金流量不足以保证正常运转。然而此时公司还进行派现,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不支持,市场也没有对此给予反应,而公司此举明显会加剧公司经营风险。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后续融资做准备。2000年,证监会规定,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2009年8月28日股东大会通过配股方案,拟以万股为基数,按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该方案09年度没有实施。到2010年公司想要进行再融资,必须满足政策要求,因此建发股份在09年度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为负的条件下仍坚持进行派现。

2.公司“一股独大”。厦门建发集团持股比例为%,作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非常大。公司股权集中度非常高。陈洪涛和黄国良(2005)[7]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存在“U型”关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成反比。

3.大股东及高管分享年度利润分配。由图1 可以看出,剑法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国资委。实际控制人通过现金分红进行利益输送。

控股股东建发集团于5月7日增持建发股份1220024股,所持股份由此前的%增加至%。2009年高管纷纷在二级市场买入,增持公司股票。大股东和高管在此期间增持公司股份, 时机把握得很好,可以分享2009年度的利润分配, 高管的股票还能得到大股东明确持续增持的“护盘”保证。

参考文献:

[1] 周渊。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性回归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6).

[2]伍丽娜,高强,彭燕。中国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3,(1):31-42.

[3] 吴谦。 影响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行为的实证[J]. 统计与决策,2006,(1):81-82.

[4] 袁天荣,苏洪亮。 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4,10.

[5]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6).

[6]何涛,陈晓。现金股利能否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1997-1999年上市公司会计年度报告期间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8).

[7] 陈洪涛,黄国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0):113-115.

利润分配预案3

关键词:利润分配;现金分红;股票股利总体上,2010年度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表现出了比往年更大的热情。与去年相比,提出分配预案和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比例均有相当的提高,股东回报水平得到提升。必要的股东回报是成熟的资本市场必要的条件,所以今年的利润分配方案令人欣慰。然而利润分配中仍有根深蒂固的弊病尚未清除,影响了中国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成熟的资本市场。同时,2010距离股改已有5个年头,以此为基础可以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特点进行预测。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阐述相关内容。

1上市公司总体利润分配水平提高

整体分配方案更优厚

截至3月23日的统计数据,深沪两市共7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0年度的财务报表,其中493家上市公司提出进行分配的预案,比例超过60%。其中有464家派发现金,累计发放金额预计将达到950亿,比例为61%。而在2009年,提出这一数字分别为58%和55%。据估计,上市公司2010年度利润分配在分配比例和现金分配上都将超过2009年,分红将同比增加2300亿元。

随着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提高,为丰厚的利润分配奠定了基础。最新数据显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同比增长36%,业绩增速超过100%的上市公司有215家,盈利公司比例估计达到97%。加之受到监管部门对于再融资的强制性分配等政策压力,整体上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更加丰厚。

行业间个股间两极分化

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度过金融危机后恢复的强大盈利能力帮助资源股的大型国有企业提出了慷慨的分配方案,如中石油加上期中发放2010年共计派发630亿现金,无人能及。而在房地产行业,各地政府推出一系列限购限贷令让众多中小企业无力招架,目前已有13家提出不分配方案,其中5家没有可分配利润,8家投资项目有资金需求。各个行业的经济环境和政策各有不同影响了利润分配的两极分化,当然这是一种周期,各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高潮和低谷。

房地产行业内虽然众多中小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无力进行利润分配,而包括“招保万金”在内的大型房地产公司则提出了甚至比往年较为丰厚的分配方案,其中保利地产将分配9亿多元的现金股利。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规模效应,大型房企比小型竞争力更强,近年来小型企业难得拿地也反映了它们的一个困境。尽管信贷规模紧缩,大型房企依靠其强大的积累依然可以推出不错的分配方案。

高送转高派现

同往年一样,高派现依然是上市公司的宠儿。早前数据显示,294家提出利润分配的上市公司中10送10以上的有47家,而2009年所有上市公司中仅有49家公司有如此高的送转股。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尤其明显,在10送10的上市公司中占到了70%。原因在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多数投资者热衷于“低买高卖”获得资本利得的短期投机行为。当高送转后,尽管除权使得股价下跌,但市场对股价有上涨的预期与信心,于是纷纷追逐,提供了填权的动力。而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来说,它们成长性良好具有扩张股本的需要,股票发行时获得了大量超募资金,退出高送转在预料之中。大多数上市公司则是为了迎合投资者的喜好,推高股价。然而,在今年高送转浪潮中并非每个公司股价都出现了预期的上涨。

虽然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出现了整体下滑,仍有不少推出了现金股利的分配方案,截至目前有61%的公司派发总计950亿的现金股利。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投资者不再盲目追逐高送转而看重实在的现金股利,上市公司需要派现满足这类投资者的需求;二是同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面临的是素来喜爱现金股利、40%~50%的现金分红比例的西方资本市场文化;三是上市公司可能被大股东操纵向后者输送现金。

2上市公司利润分配问题分析

在为今年丰厚的利润分配欢呼时,我们应该看到背后仍有许多的弊病存在。

①“铁公鸡”依然存在。一片分红高呼后仍有1/3的上市公司不分配任何形式的红利。截至3月20日,踢掉没有分红能力的后还有60家业绩不错但过去三年从未有过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其中三普药业更是15年来从未派发过现金红利。除却一些没有分配能力的公司,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利润暴增也采取不分配的方案,甚至同时大幅提高高管薪酬,着实令广大股东气愤。

②高送转并非如此美丽。本质上,高送转只是上市公司的一种账务处理,调整了所有者利益的构成,并不是真正的利润分配,所以高送转并不代表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的发展空间,送转股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分配。一直以来市场更为偏爱高送转,公布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股价往往有所提高。加之上市公司无需为此真正付出什么,自然纷纷推出高送转的分配方案,且不断打破这一记录。从以前的10送5、10送8到今天普遍的10送10,到今年五洲明珠(已更名为梅花集团)推出的A股高送转之最——10股转增股派现5元,打破了去年神州泰岳10股转增15股的记录。上市公司企图不断推出更刺激的高送转以得到市场的关注。这样的分配方式不过是上市公司玩的一个数字游戏,并未真正惠及广大投资者。同时,高送转背后另有玄机。有些上市公司在大小非、大小限解禁前后推出高送转方案无非是为了大小非、大小限减持服务,还有的公司或是为了配合机构投资者炒作,或是为了再融资。

③高派现进了谁的腰包。相较于高送转,现金分红应该是投资者的真实收益,但如果高分红成为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进行“隧道挖掘”的一种手段,中小股东恐怕受益有限。因为大小限股票尚在禁售期,高派现可以弥补其不能通过资本利得获得资金的缺憾,加之持股成本远低于公众手中持股成本带来的更高的报酬率,大股东便具备了高派现的动机。股改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仍平均持有40%的股份,完全具备操纵上市公司的能力。而历史证明,许多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确这样做了。如此一来,受益最多的往往是大股东和大量持股的高管,如立信泰发放的1亿多现金红利,大股东一家拿走了80%。还有一些公司高分红是因为拥有大量的超募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广大的投资者,而现金分红却大量流入到了大股东口袋里,如桂林三金亿元的派现总额背后是亿的超募现金,而分配到全部公众投资者手里的却只有10%。

这样的非正常的高派现实际上演变成了对中小股东的掠夺。广大投资者对于高派现趋于冷静,贵州茅台股价跳空便是对现金奶牛的质疑,10送1派23的大红包公布当天贵州茅台股价下跌%。

3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前景预测

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脱离上市公-山草香§ 司真实的财务需求而进行的动机不纯的利润分配,使得中小股东境遇悲惨。送转股并没有真实的收益,只有炒作的空间,现金分红扣除税后寥寥无几,成为大股东输送利益的渠道。我们必须明确,只有真正回报广大投资者才能够培育出健康的投资环境和健全的资本市场。而从监管部门的政策倾向等方面看,上述现象将得到改善。

①分配力度上,股利政策将更加积极。从监管部门的政策可以预测出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前景。早在2008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要求再融资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积分配利润不得低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平均可分配利润的30%。这一硬性规定明显提高了上市公司分红的积极性,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累积分配利润占平均可分配利润的31%便是对这一政策的响应。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新的措施促使上市公司采取积极的分配政策,形成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理念。而据证监会人士透露,证监会将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达成这一目的。其次,从上市公司自身的层面,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以及公司治理的趋于合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在长期里一定是逐步提高的过程,盈利水平又是利润分配的支撑,它的增长也将带来利润分配的增长。最后,随着与国际接轨,“按季分红”的国际理念势必会驱动上市公司,尤其是希望打入国际市场的上市公司改变回报股东意识薄弱的旧观念,日益向国外市场看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101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