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小学课程活动方案(案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4173

【导言】此例“小学课程活动方案(案例)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音乐课程辅助活动方案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历史上曾经的主流教育模式如今在现代的音乐教育中则融入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不但充当了耳朵和嘴巴的教学功能还有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多媒体技术是指将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三大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人机交互处理多种信息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以实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音乐教学从口传声教的原始手工作业方式一跃成为集声、光、电为一体的互助、互动型的高科技方式这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然而由于受设备、技术及教师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不发达的一些学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仍然是公开课和研究课的专利。人们对一架钢琴一本书或一张歌片一架录音机的现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一方面大家

都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又深感受制于观念上的信息技术神秘论影响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课件设计、制作和应用的复杂性等因素,即使是公开教学的需要当音乐教师求助于学校课件制作的技术人员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时也往往因技术人员不了解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以及音乐教师的教学意图致使双方都觉得难以沟通。基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这样一种现状我们设想可以先借助一些简易的计算机操作软件让音乐教师能够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来设计小型、方便、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尝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途径、方法以及作用。然后逐步熟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使之成为教学设计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创造。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音乐教学活动更有效更富个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手段。音乐教学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广阔的领域音乐艺术的审美性、愉悦性等特点将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展示。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改革发展现有中学音乐教学模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对于本次的课题《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预计在一年内完成,分以下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通过观摩教学,分析多媒体课件在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教学在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搜集、阅读《中小学生心理学》、《音乐课程标准》以及音乐教育相关文献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1)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2)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进一步实施研究。(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第三阶段:(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总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表现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每个研究阶段将会有阶段性的随笔、叙事、教学设计,案例等篇2:xx小学课程辅助活动实施方案 xx镇中心小学课程辅助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开展课程辅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培养美德,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发挥特长,在活动中健康体魄,在活动中健全心智,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订课程辅助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在活动中育德、启智、健体。

二、目的意义

课程辅助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更多、更广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课程辅助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教务处、德育处、各年级组教研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负责人负责日常工作及学校整体方案的制定。各年级组教研组长负责本组具体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开展及日常管理。

四、工作措施

1、结合新调整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课程辅助活动。一、二年级每周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书法课中,各调节安排1节课程辅助活动;减少两节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手工、科技课程辅助活动。

小学三、四年级每周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科学、书法课中,各调节安排1节课程辅助活动;减少1节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校本课程辅助活动。

小学五、六年级每周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科学、书法课中,各调节安排一节课程辅助活动。

2、认真落实课程辅助活动时间。我校课程辅助活动原则上都安排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但因教师问题,作了些许调整,但教师不得挤占课程辅助活动时间,不得将课程辅助活动安排为文化学科辅导课、作业课等,更不得安排为文化学科课程。

3、丰富课程辅助活动内容。结合我校实际,为不断丰富课程辅助活动内容,特定做如下规定:

体育老师以开展球类、田径、体操等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体育活动;语文老师以国学选读、播音主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音乐老师以琴、歌、舞、剧训练和演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美术老师以书、画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数学老师以棋类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科学老师以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普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与手工活动;思品老师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社会小调查及家务劳动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4、突出课程辅助活动的特点。我校要在全面开设课程辅助活动的基础上,抓出重点,突出特色,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着重开设好阅

读、体操、书法等课程辅助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

五、相关要求

1、各年级组向全体教师传达相关信息,统一思想,并根据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辅助活动方案,在11月16日前交教务处备案。

2、各年级组分管领导、教务处、教科室要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监管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课程辅助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各年级组精心组织课程辅助活动,校外活动必须制定好相关安全预案,确保各项活动中的安全,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课程辅助活动督导评估。学校领导小组每期将对教师组织开展课程辅助活动的工作进行考评。评出“优秀课程辅助活动教师”,并拿入年终绩效考核。xx镇中心小学教导处

2012年11月8日篇3:重庆2012年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

重庆教育委员会

关于调整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的通知

渝教基〔2012〕21号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北部新区教育局,市教科院,市教育评估院,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委属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现对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适度调整,并将调整后的《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按照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写字课更名为书法课。

二、开设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辅助活动,并将校本课程纳入其中。课程辅助活动原则上安排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

三、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书法课中各调节安排1节课程辅助活动。减少2节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手工、科技课程辅助活动。

四、小学三、四年级每周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科学、书法课中各调节安排1节课程辅助活动。减少1节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校本课程辅助活动。

五、小学五、六年级每周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科学、书法课中各调节安排1节课程辅助活动。

六、初中各年级每节课时间改为40分钟,每周总课时为40节,周总教学时间与原课程计划基本相等。增加1节英语课,增加4节课程辅助活动,并在体育课中调节安排1节体育课程辅助活动。

七、高中各年级每周总课时调整为40节。

附件:1.重庆市小学课程安排表 2.重庆市初中课程安排表

二o一二年四月五日

主题词:中小学 课程计划 通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4月6日印 附件1:

重庆市小学课程安排表(试行)

附件2:

重庆市初中课程安排表(试行)

备注: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每周在体育课中安排课时;环境教育每3周在地方课程中安排1课时;安全与法制教育每周在地方课程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中安排课时。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课程活动方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北部新区教育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2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

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

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2、开展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培训,提高任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将定期开展教师交流研讨、外出学习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知识的更新,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科研素养,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加强学科合作,发挥教师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科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因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在充分发挥班主任核心作用的同时,加强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积极发挥学科教师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作用。

4、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资源。

学校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校内资源包括教师人力资源,图书室、电脑室、校园等硬件设施,以及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社区的沿革历史、地域万华、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等。学校要充分开发并尽量利用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竞赛等,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1、评价理念:

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作品、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多元化。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坚持发展性、客观性、参与性、激励性等原则,反对简单用量化手段划分等级。

过程性。在设计评定作业时,应强调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应局限在对学生所得出的结论的评价,同时应鼓励创新,允许失误。

2、评价的内容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方式与方法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

兰溪二小 2013年9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3

实施方案(试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校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及犁倭镇中心校的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学习与实践活动”不是 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的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老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

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常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常识自己、常识别人、常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常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尝试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化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

开来的以尊老爱幼、继承遗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方式: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在小学阶段,特别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成(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入探究。此后,可以进入第二轮研讨,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他各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五、工作措施:

(一)课程落实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3-6年级每周1课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

(二)制度制订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三)师资建设

1.全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

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

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

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四)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建设实践基地,如语文学科基地,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等;

(3)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

4)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竞赛、大课间操、班干部轮换等。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比。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

1、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每周每班的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习课安排。

组 长:李平(学校校长)副组长:夏群梅(教务主任)

成 员:罗昌福、曹树、李震、黄书琴、杨国龙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了解其内涵理念、目标、操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联系社区,与周边居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

4、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后勤管理,落实责任制,并制订好安全工作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活动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步走,第一阶段为模仿阶段,模仿其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我校的教师感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为摸索创新阶段根据前阶段的模仿感悟,结合我校的特点提出切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并予以实施;第三阶段为总结模式,根据操作的结果确定符合我校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方案。

小屯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试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课程 主题开发活动方案4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方案1

班会目的:结合学校安全、好习惯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习惯养成教育、拒绝零食等教育,学习安全知识,学习文明行为,聆听好习惯故事,了解零食的危害,高度树立安全意识。从一开学就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好习惯的重要性,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班会对象:全体学生

班会时间:xxx5年9月7日下午。

班会准备:习惯养成小故事、儿歌、资料《吃零食的危害》等。

班会主题:安全教育

一、用电安全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

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所以,我们不要出于好奇,自行拆卸、维修电器,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意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应立即截断电源。

二、防火安全

1、提出问题讨论:

如果你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2、根据讨论,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首先:自己不能玩火。其次:发现火灾要想办法自救。再次:要知道报火警电话:119。还要注意有电的要及时切断电源,同时要听从救火组织统一安排。

三、防溺水

结合现实生活中因游泳、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结合我们这些地方的天气和地域情况,要求学生不能私自到河滩、水库等危险地方游泳,即使是在游泳池也必须有大人陪同和严守规则。同时,发现有溺水事件发生要及时报告大人,不能自行下河、水库等救人,因为你们还不具有救人的能力。

四、把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做法列举出来,讨论这样做的后果。

A、在人多的地方或马路上踢球;

B、在楼道上追逐狂打;

C、集体上下楼时,不讲秩序,拥挤;

D、用小石头互相投射,手持棍棒互相打逗,用铅笔刀等锐器挥动打闹;

E、没有做准备活动便下水游泳:

F、拍照时,为追求镜头的惊险奇特而登高爬壁;

G、看到路上有断了的电线,捡起来玩。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方案2

教育目的:

1.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对自己和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感。

2.通过表彰奖励一部分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在新学期确立目标,提升自己。

活动过程:

一、应对长假综合症。制定目标,努力奋斗。

1、又一个暑假过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有什么收获和感触?

2、你是否还渴望尽情地玩电脑、手机游戏?

3、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应该做两件事:应对长假综合症。制定目标,努力奋斗。

1、视觉疲劳症。由于长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看碟,长时间面对屏幕,增加了眼睛和大脑的负担,导致眼睛红肿、全身酸痛、精神萎靡。

2、消化不良症。由于身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或热量高的食物,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3、上学恐惧症。与平时的快节奏生活相比,节日期间一旦彻底放松,生活规律就被打破,于是造成心理和生理的种种不适,产生失落厌倦和恐惧感。

4、旅游后遗症。旅途一族劳顿和饮食不规律,打破了身体的酸碱平衡,外加环境改变、水土不服,极易出现感冒发烧、角膜发炎、牙痛、口腔溃疡等各种疾病。

二、讲故事

1、对自己负责。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在艰难从那个小口中一点一点的挣扎出来……

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了。

看样子它似乎已竭尽全力了,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的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的把茧破开。蝴蝶很容易的挣扎出来。

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身体很小,翅膀紧紧的贴着身体……

他接着观察,期待着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开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切始终没有出现,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及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的小口挣扎出来,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奋斗乃至挣扎。如果生命没有障碍,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不会像现在这样强健,我们将永远不能飞翔……

怎么才能对那个今后的你负责呢?答案只有一个:向今天负责,抓住今天的机会,为今后的你打好基础!

2、对集体负责。

研究发现,红杉的生长总是成群相伴而生,并没有单独生长的,这一大片红杉彼此之间的根缠绕在一起,紧紧相连。它们一株连着一株,形成一片壮观的红杉林,除非风大到掀起地皮,否则是无法撼动他们的。

红杉这样浅根密布的生长方式,正是它长的如此高大的秘密,它的根大范围密布于地表,方便快捷吸收赖以生长的水分与养分,并将向下扎根的能量全部用以向上生长。

加州红杉就这样,打破了一般植物的生长方式用根部相连,彼此相系,终能成就屹立不摇的大片红杉林。

每一个人都要生活在集体之中,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接触与合作。个人与集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一样。

三、新学期在每一个小细节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早自习……

上课铃响了……

走廊里……

眼操、间操……

操场游戏……

家庭作业……

(目的:规范要求,养成习惯)

四、小结

愿我们以后每一滴眼泪都让人感动!

愿我们以后每一个梦都不会一场空!

就让我们把新学期第一天当作新的起跑线!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方案3

教学目的: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10、放学要求: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出国留学网提醒: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三、卫生习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要”: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

“八不”: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

四、总结:谈谈新学期打算,提出奋斗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5

虎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校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初中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初中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目标:(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 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的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万米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不客商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老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想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常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常识自己、常识别人、常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常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尝试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化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目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四、活动方式: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在小学阶段,特别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入探究。此后,可以进入第二轮研讨,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他各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兔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五、工作措施:(一)

课程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3-4年级每周2课时,5-6年级每周3课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

(二)制度制订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三)师资建设

1.全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

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

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四)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建设实践基地,如语文学科基地,英语学科基地等;(3)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4)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竞赛、大课间操、班干部轮换等。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比。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

七、操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每周每班的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习课安排。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了解其内涵理念、目标、操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联系社区,与周边居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

4、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后勤管理,落实责任制,并制订好安全工作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活动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步走,第一阶段为模仿阶段,模仿其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我校的教师感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为摸索创新阶段根据前阶段的模仿感悟,结合我校的特点提出切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并予以实施;第三阶段为总结模式,根据操作的结果确定符合我校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方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62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