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精品课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69191

【导言】此例“精品课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研活动 有效性 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48-02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教研室功能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教研室建设得不到重视;教研活动缺少计划性,缺少谋划,见子打子,盲目低效;教研活动开展不正常,或只停留在安排教学工作等常规事务上。上述弊端,极大地削弱了教研室功能的发挥。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有有效性?笔者结合本学院应用写作教研室的实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举措,以改变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效率低下的现状。

一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夯实规范管理的基础

教研室是教学管理最基层的单位,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最终都要通过教研室才能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因此,加强教研室建设,强化教研室的功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强化教研室的功能,前提是搞好常规管理,夯实规范管理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应用写作教研室十分重视做好规范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学院“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我们制订了《应用写作教研室“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按学院“规范管理年”活动的步骤,夯实规范管理的基础,建立和完善本室教学管理、教研活动、科研活动、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的基本制度,使本室教研工作、教师的教学行为、科研行为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最终达到提高本室教研工作的效能,提高学科教学、科研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 以实训教改、课程建设为中心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室按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它不仅是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还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术研究等的重要平台。为了增强教研活动的效能,我们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紧紧围绕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实训教材建设、实训教改课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务求使教研工作收到实效。

在学院应用写作实训教改进入“深水区”的新形势下,为确保实训教改顺利推进,我们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开展专题性的教研活动。围绕实训教改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引导教师进行探索,寻找化解突破难点的办法。公开课,特别是专题研究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选择实训教改、课程建设的重大课题,举行公开课或研究课开展专题研讨,有利于活跃教研气氛,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规律,向教研活动的深度进军。针对应用写作教学存在重视格式训练,忽略思维训练的弊端,我们举行了“应用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写作思维训练”的专题研究课,探讨在知识讲授、例文导读、技能实训中如何进行写作思维训练,如何增强学生写作的问题意识、对象意识,增强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这些专题研究课对突破实训教改、课程建设的难点,将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推向纵深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 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教研活动

在应用写作实训教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了确保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制订了《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的评估标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作为依据,致力于将应用写作课程打造成为院级的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克服了时间紧迫、技术陌生、工作量大等困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成了应用写作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应用写作精品课程网站两个网站。2009年应用写作课程进入院级精品课程的冲刺阶段,我们对前期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自我测评,拟写修订了一万多字的精品课程评估申报材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成了近十万字的实训题库、考试题库,进一步充实了精品课程网站。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得到了专家评审组的充分肯定,最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建成了应用写作院级精品课程。

四 围绕实训教程编写开展教研活动

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实训教材建设三者密切相关。随着写作实训教学改革的深化、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必然要求加强实训教材的建设,突破实训教改、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而实训教材建设的加强,又将极大地促进实训教改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实训教改、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们紧紧把握实训教程编写这一契机,借风扬帆,适时启动了校本教材《经济应用写作实训教程》的编写工作,以此推进实训教改、精品课程建设。教程编写组拟订了《应用写作实训教程编写方案》,精心谋划,周密组织,认真实施。实训教程的编写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编写体例打破了传统教材编写的老套,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注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要素,因此,教程编写的过程,实质就是转变教学理念、锻炼教学团队、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

五 围绕教改课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

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从一开始就注意总体的谋划,按“三位一体”的总体思路,注意将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训教改课题研究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切实推进实训教改,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凭借学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的良机,成功申报了院级基金课题“高职院校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研究”。教研室的每个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成为课题组的成员。实训教改课题研究历时一年,如期结题通过评审。此课题与学院实训教改、精品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对实训教学的内涵特征、教改的系统观、总体思路、模式构建、类型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材建设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教改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实训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使我院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推进。

参考文献

精品课程2

[关键词]精品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43-0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增加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我院《数控编程》精品课程在建设中立足于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积极创造“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组成以企业专家和学校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以更接近真实环境的情境教学方法,以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要素构建教学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规范教学管理体制为保障,使精品课程的建设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并具有鲜明特色,从而使课程教学在内容上更加先进、在讲授水平上更加精湛、在教学管理上更加严格。[1]

一、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是否具有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融为一体”的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熟悉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程序,认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要求和特点,及时了解数控加工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以此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生产。

(二)教学内容是否针对岗位需求

《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数控加工方向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适应生产、管理一线,熟悉各种加工机床的规格、使用范围及性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能熟练应用CAD/CAM技术,懂得现代制造技术,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生产能力。教材建设是精品课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更需要教师在深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加以创新。[2]

(三)教学方法是否灵活适用

教师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四)实训条件是否类似企业工作环境

按仿真企业工作环境和设备建设实验实训室,将教学、生产性实训、培训、产品开发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用于项目开发、毕业设计和校内顶岗实习。

(五)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建设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原理性的知识转换成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学习过程由静态向动态转换,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掌握数控编程的专业技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教学评价是否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

学校与企业扩大合作层面,加大合作力度,共同制定学生实训实习评价标准、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共同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二、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课程实践的若干要素

(一)确定市场需求和课程发展方向

数控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数控技术方面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到市场的变化,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的发展及时跟上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实践中主要以机械制造业零部件加工项目为导向,在项目中以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开发学习情境,并使各情境之间达到深度融合。

(二)共同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和学生培养方案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重组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学院聘请了企业的一些主管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每年都会邀请他们来校与专业教师和相关人员共同探讨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课程建设提供大量适时、合理、实用、有效的建议,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良好的发展。同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通过与合作的机械制造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具体从人才需求调研、课程设置、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方面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探讨;从工作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出发,基于工作岗位群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人才的要求,并参照有关数控技术行业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经过反复推敲,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情境,重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经过岗位能力分析,要培养出能按照图样加工出合格零件和对现有零件进行大胆创新设计的企业所需人才。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总体要求具有CAD/CAM技能和数控编程能力,这些能力又需要以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床操作、数控原理、金属材料、机制工艺、机械原理等知识为基础。

(三)创办“校中厂”,为课程的情景教学提供条件

2012年2月,我院与安徽精科机器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立校内生产型数控实训基地,将真正地将生产企业引入到了校内,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也为本课程实施情景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

由常规损耗性实训向经营生产性实训转换。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实习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尽管我们拥有工业型数控机床,但学生认为加工的不是机器上的零部件,容易忽略产品质量。为提高学生的产品加工意识和质量意识,我们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数控加工中的“综合训练”与“企业产品加工”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工合作企业的零件,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操作机床,还能教会学生产品检测和精度控制等方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节约了教学资源。[3]

(四)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

真实场景的实习基地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进行“真刀真枪”式的顶岗实习,才能深入实际、掌握真正的生产技术,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我院通过与企业共建的形式,更新教学设施,充实教学仪器设备,使校内实训具有真实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同时还与企业共同规划实训项目,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实现技能教学课堂与实训场所的一体化,使实训场所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的中心基地。

(五)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

定期邀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或到学校授课,把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和管理意识及时输送到课堂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触摸到最新科技发展前沿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拉近了学生与合作企业的距离。

(六)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项目

2011年,我们带领学生参与安徽精科机器有限公司“汽车转向器螺母”的夹具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但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和系部经常派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工作半年到一年,这样可极大地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能力,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实习基地,教师能够了解到数控技术专业和本课程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三、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课程的深入思考

(一)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阻碍因素

当前校企合作的发展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1.收益相对滞后,不利于调动企业方面的积极性。职业教育界人士经常用“剃头挑子一头热”来形容校企合作。要让“另一头”即企业也“热”起来,需要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真正使校企实现双赢、共赢。2.合作企业实践具有单一性,难以满足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的要求。大部分企业仅加工制造某一类的产品,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是全方位的,合作企业能提供的实践条件及师资力量往往不能满足学校的要求,这也抑制了学校方面的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建设精品课程的努力方向

1.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为指导。传统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单纯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企业参与。我们借鉴德国“双元制体系”的教育模式思想,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并以这种教育模式为指导,由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共同建设《数控编程》精品课程。

2.以强化教学管理体制为保障。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和课程建设的评估体系,并将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作为侧重点。

3.注重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性。要实现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课程的互动发展,必须以动态的、不断提升的过程来深化和完善精品课程建设,使精品课程建设具有成长性、先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精品课程的结项并非精品课程建设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如在课程内容方面,还需要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和企业岗位需求继续建设;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还要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加以更新、完善和提升。

4.突出职业素养的培育。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均突出强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的“高素质”应该包含职业素养这一重要的方面。因而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必须体现出培育职业素养这一内容。校企共建精品课程,应充分发挥企业方面的优势,让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学校,直接提供实践知识,进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宣传企业文化。

5.凸显精品课程特色。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就业岗位指向性,因此《数控编程》精品课程在结构和内容上应体现如下三点。第一,突出数控加工的职业性特征。课程内容以数控加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数控机床操作能力要求为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达到数控操作工(国家三级)的职业资格。第二,重视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整合传统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数控编程》课程教学上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第三,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内容的组织还应重视综合性,培养具有现代思维分析能力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曾世平.“校企联合”开发基于CDIO的《网络组建与管理》精品课程的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12):76.

精品课程汇报范文3

一、演讲型课堂

演讲对学生有着诸多的好处。台上“说”的学生通过演讲,训练了发音吐字和语调、语气、语速、停顿,甚至姿态表情。同时锻炼了胆量,也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听就是读,是用耳朵来读。”所以,台下“听”的学生可以训练快速敏捷的收集信息和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在听讲中长知识,扩视野,并且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

二、竞赛型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是否自主学习,教学能否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根据这个理念,教育应当使孩子像得到珍宝一样乐于接受,而非作为一种艰苦任务去负担。竞赛型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紧张但不疲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形式方面与学校高效课堂理念相融合,采用小组合作竞赛方式。内容方面要丰富多彩,每个学期不重复,以激励和鼓舞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比如,为了丰富学生成语词汇量,可以举行成语接龙竞赛。要求学生假期里自学成语,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头尾相连地写出尽量多的成语,以符合竞赛要求的成语数量来判定胜负,胜利的小组可以奖励书签之类的小礼品,数量最少的小组要接受“惩罚”:负责在黑板上抄一个月的成语小知识。为了克服部分学生怕读书、尤其怕读大部头书的毛病,还可以开展名著知识竞赛。请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学习经典名著,为了帮学生降低难度,增强积极性,笔者一般明确告诉学生,主要内容是人教版该学期课内指定的那两三本名著,另外再推荐一两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教师要预先出好相应的考题,题目难度由低到高,难度低的每个小组随机抽签答题,分数计入小组;难度高的整个小组讨论后书写作答由老师评分,以小组最后总得分来分出胜负。还可以进行古诗词竞赛和俗语、歇后语竞赛等。竞赛型课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利用寒暑假时间有效积累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汇报型课堂

精品课程范文4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建设;开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8-02

精品开放课程是在原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提升、发展起来的,能面向社会开放的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提出教高[2011]6号实施意见。近期,教育部又了《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105号),其中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000门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00门,相比“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将要新增2000门。而原有4000门“国家精品课程”将进行改造,达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标准。并且要“形成国家、省、校多级,本科、高职和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探索引入市场机制,保障课程共享和持续发展”。标志着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我院“智能电子产品分析与实践”课程评为部级精品课[1],按照教育部的精神,我们将在原有精品课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达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标准[2]。而这次“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了“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简单的说,精品开放课程要求能够直接作为学生教学课程使用,要求录像全部上网,而不仅仅是备课资料上网。实施意见中还提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作为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工作的深入开展,探索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机制和模式;推动高等院校教育理念的转变,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3],可以使全国各个地方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研究的思路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要思路提出了“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简单的说,精品开放课程要求能够直接作为学生教学课程使用,要求录像全部上网,而不仅仅是备课资料上网。根据教育部的精神,我们将对“智能电子产品分析与实践”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重新整合。组成以《智能电子产品分析与实践》课题组成员为主的教学团队,展开广泛调研和座谈、研讨,形成初步建设思路和方案。明确本课程继续强化、优化工学结合特点,与相关企业在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师资等方面合作共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教学项目。本课程拟先建实训项目,依据职业、岗位技能培养需要设置项目,并选择合适项目载体,不仅培养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无缝对接。以此为基础,分析、研讨各个专业职业技能要求及主要工作岗位关键技能,设置主要专业群拓展特色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为专业备选项目,形成本课程的各1专业普适性性项目和差异化项目。与此同时,制定教学实施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共建及共享方案等。

(一)课程研究的内容

1、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建设与运行机制,建设好精品开放课程。

2、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扎扎实实的建设与改革上,建设好精品开放课程。

3、研究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特点和建设要求。

4、研究精品开放课程拍摄制作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5、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定位,重新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体系。

6、“智能电子产品分析与实践”课程,按新的指标重新录像并上网。

(二)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1、网站

数字化教学资源、师生上传与下载、交流互动)。

2、课程资源(教材、习题、实训指导书)。

3、实训条件(基地或设备)。

4、教学实施团队(项目分工教学、科研)。

(三)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目标

1、精品开放课程深度辐射,平台充分开放和共享,共同提升,创品牌课程效应。

2、辐射所有高职院校,共享数字化资源及网络平台。

3、该开放方案在全国高职院校形成一定影响,成为一种可借鉴和推广模式。

通过研究,精品课程应该能使学生了解相关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展的前沿与发展的趋势,要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学科的方法论,培养学生应用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乃至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引领趋势、引领潮流,也只有这样,精品课程才能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4]。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展望

教师是形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水平就决定了教学的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精品课程要有高水平的课程带头人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有高水平的课程带头人,有高水平的带头人,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而建成高水平的精品课程。

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养成学生哪些素质;要研究课程的体系是自身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要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内容要科学、先进,要有用,要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充实、更新;要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的关系。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已经实现了与企业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共享、科研与技术开发、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示范校建设中通过重点建设专业,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5],带动其它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四、结束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高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参与评价遴选为建设模式,创新机制,以原国家精品课程作为基础,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多级联动、共建共享。精品视频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要面向社会开放,推出的平台是共享系统和确定的公共门户网站,采用同步上网的方式推出的,从而对社会开放是免费的;而对精品资源共享课,按照课程的级别不同,则有国家、省多级别、多种类型的共享系统,保障课程共享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金玲,刘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研究论坛,2010,(4).

[2]曹金玲,刘松。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与发展杂志,2010,(5).

[3]曹金玲,刘松。朱水泉。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坛,2011,(1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136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