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课堂笔记(精编4篇)
【导言】此例“穷人课堂笔记(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1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要可见一斑。而教材就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施积累就不能脱离教材。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如夏日甘泉,使人回味无穷。这些都是语言的精粹,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但是,怎样使课本有限的资源,达到无限的利用。我做了如下尝试:
课前预习——识妙词佳句之美。在接手每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让学生在班级板报中,设置“繁星点点”这样一个版块。目的是提前一天把下一课妙词佳句写出来,以供同学们先睹为快。在课文中用波浪线划出优美的语句,并在就近的空白写出自己的理由。力求学生在查阅字典,翻阅资料中,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先入为主的自觉学习,更能使他们终生牢记。
课堂教学——赏妙词佳句。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是同学们合作交流预习情况的时间。这也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处。难忘有一天,我有事请假,没有上课。第二天,我班的才子李凯见到我神色忧郁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正欲发火,他又突然曰:“我的繁星点点啊!”咳!搞得我哭笑不得。这也难怪,在“繁星点点”这一板块,他们可以各抒己见,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到有关词语的个人体验;佳句鉴赏;甚至有人还会晒一晒有关于它们的小故事。同学们妙语如珠,欢声笑语不断,掌声连绵不绝。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所达到的效率永远是优于个体行为的效率,因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学生花很短的时间,积累到了不同的语言信息,且其乐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课后梳理——悟妙词佳句之美。课堂的谈笑风生,最终还是要落实在积累笔记之上。交流活动带来的彼此认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语言积累以外的另一层妙处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如: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摘抄笔记、心得体会)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语道破了积累的重要作用。当然以上,只是我在课教学积累中的一点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一课课的坚持之中,在一天天的坚守之中,定会成为一个满腹诗书,满口生香的妙语连珠之人。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4篇穷人课堂笔记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穷人课堂笔记。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培养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要求一个人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一个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将来步入社会,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简称“自学能力”)直接决定着他的成长速度和发展前途。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科学领域,获取新的知识,获得终身受益的智慧。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也才能为将来的成功赢得优势。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先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抓起。而习惯的培养则需要不断地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习惯。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领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应注重以下六种自学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好习惯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教给他们正确预习的方法,给他们提出一些适当的预习要求,并且通过对作业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预测。在每次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且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对于课文中不明白的生字词要通过上下文或者字典、词典等查明意思。对于不懂的句子要反复阅读,仔细体会,实在不明白就留下记号等教师课上讲明。最后,给同学汇报自己在预习中学会的生字和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养成质疑、解疑的习惯
古人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高年级学生要养成质疑的习惯,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如何培养质疑习惯,课堂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引导,首先,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质疑。例如,《唯一的听众》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提出“听众”一般很多,而这课为什么只有唯一的听众?到底写了什么事呢?《穷人》讲了哪些穷人,他们怎样穷?讲了穷人的什么事。其次,学习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同问题:《怀念母亲》中:“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有些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说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唯一的听众》:“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让学生质疑以此引起思维: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最后一头战象》“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它为什么绕着寨子走了三圈?问题提出后,如何引导学生解疑,可以让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在读、写、议课文过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写读书笔记是对学习非常有帮助的一件事情。读书笔记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笔记还使学生积累了写作材料,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避免“无米下锅”的尴尬,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写阅读笔记。
1.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要以记录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为主要内容,不能过多地抄袭原文。2.读书笔记要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写,不要过于笼统,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后,可少评或不评。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的范围应该包括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一些报刊资料等。笔记的形式不要过于限制,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洋洋洒洒的篇章,还可以是漫画、图表等形式,可以由学生自由设计。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一手好字可以说是一个人步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的特殊“身份证”。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一手好字的人,往往会更能赢得领导或者用人单位的青睐。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凝神静气,用心观察字的结构,研究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做到脑、眼、手三者互应,准确掌握运笔的轻重徐疾。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练就一笔好字,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镇静,临危不乱。另外,从低年级写字课入手,将练习写字贯穿到日常的作业、笔记、习作等书写活动中,培养他们“提笔即练字”的正确意识,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有效途径。我班林小荣、卢秀娟等一部分学生在我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四五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练就了一笔规范、美观的钢笔字,全校师生见了都交口称赞。
五、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告自己读悟批注感受,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为了让学生充分交流达到应有效果,指定小组长负责,要求别人在交流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可以以一小组全面汇报,同时要求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理解。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3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有效 课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46-02
作者简介:林爱民(1969―),女,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南通市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生成,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使其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要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才能为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变化,结合预设,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调整等,灵活应对,让语文课堂因为有效生成而充满智慧和灵动。
一、巧用质疑,引领生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质疑,这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质疑,有时也会使老师的预设面临挑战。虽然老师在预设中会准备一些问题的应答方法,来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但是意想不到的问题往往为精彩的有效生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只要教师充分把握,就会让课堂妙趣横生,令学生回味无穷。
比如,笔者在执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课文中为什么把蝈蝈的叫声写成了‘咯咯……’?我一直就听蝈蝈的叫声是‘……’”对于学生的疑问,笔者尽管已早有了预设,但为了使生成更加精彩,笔者决定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于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是啊,我也发现这一问题了,大家想想为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成不变啊,只要作者认为这样写更加形象就可以了吧”;有的说:“我在一些课外读物里看到其中描写人的笑声时,就有很多方法,比如,有的用‘呵呵’、有的用‘嘿嘿’,只要作者自己感觉更生动就好了。”这时,笔者立刻鼓励学生说:“你读课外书读得很仔细,并能运用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你很棒!”最后一位学生说道:“我认为每个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蝈蝈的叫声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学生议论至此,生成的充足条件具备了,笔者抓住了这个契机说道:“你说的‘蝈蝈的叫声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是一种修辞方法,叫做‘拟声’,在以后会专门学习……”
从这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一个学生的疑问,引发了更多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由此对“拟声”修辞方法的学习也就自然完成了。
二、情感渗透,促发生成
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挥出教育艺术对学生的启迪、激励和鼓舞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将课文中的情感渗入学生的情感世界,由此展开情真意切的对话,使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性之花美丽地绽放,促发有效的生成,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灵动。
比如,笔者在执教《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时,为了让文中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笔者问学生:“现在的节日是越来越多了,每逢节日你们是不是都非常开心呢?”学生立刻回答:“是的。”笔者接着问,那么,诗中的王维正在过重阳节,他是不是也很开心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开心。”“为什么呢?”“他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他在外地没有亲人”。此时,笔者从学生的回答中感受到他们已经被王维的孤独、思亲思乡之情所感染,于是再次引导:“在这样的节日中,他会在孤独中感受到天气凉了,当他给自己加衣裳时,一定看到衣裳上密密麻麻的的针线,他会想起一句诗,你们能想到是哪句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学生们背诵完这首诗后,笔者接着讲道:“同学们,如果在举家团圆的春节,叔叔却依然要在边陲保卫祖国,他们会想起哪些诗句?如果在美丽的中秋节,你们的亲人在外地因故不能回家团圆,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吟诵哪些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当那种浓浓的情愫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时,笔者联系实际中的亮点进行了有效生成:“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思,在此我建议将课文中的这首诗送给××同学吧,她的父母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她要去那个地方上学了,离开这里熟悉亲切的一切,在陌生的异乡你也会想起这句诗的,同学们,来让我们一起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学生的背诵中,笔者感受到了一种真情的激荡,感受到了他们对同学的绵长情谊与不舍。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开启智慧、焕发生机的乐园,智慧与灵动的生成靠的是精心的预设,也依靠教师的准确引导和把握。从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工具化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立足文本,自然生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等,准确地解读文本的中心思想。这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要立足课文内容,通过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自然生成。
比如,笔者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时,讲道:“同学们,文中的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从这句话中你一定感受到这位爸爸的做人原则是什么了吧?”学生们立刻回答:“认真!”“不管有人没有看到,都会严格遵守规定”……听了学生们的回答,笔者突然灵机一动问道:“是啊,不管有人没有看到,他都遵守规定,那么,这又说明了他是什么人呢?”“是一个非常自觉的人!”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课文,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汤姆在放掉那条鱼的时候,心里是很不情愿的,但他还是慢吞吞地将鲈鱼放掉了,为什么呢?”“因为汤姆是个听话的孩子!” “他接受了爸爸的教导。”新的有效生成产生了,笔者立刻问道:“那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一直铭刻”“回响”……“铭刻就是牢记在心,永远都不忘记,这个优秀的爸爸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了自己的儿子,汤姆也一定会成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同学们,在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人因为缺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比如,在旅游景点的树木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我们作为这篇课文的读者,也要将爸爸的这种教育铭刻在心,现在,让我们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吧!”
在如上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立足文本,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更加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所有的有效生成都是密切联系课文而展开的,是教学自然而然的不断深入,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光。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4
一、强基础重积累
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的积累。以我们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中要求:“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那么,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呢?我们主要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呢?对此我想谈谈浅薄的理解。
1.以课堂教学为语言积累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文字的品味感悟,学生在有意无意中都能积累大量语言。如果希望学生能有更丰富的积累,这就需要大量阅读,阅读又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一切更是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质兼美的课文少说也有数百篇,这些课文既是写作的范例,认真学好这些课文,便会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以感悟为主
我们必须摒弃以往那些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而应该以教师引导下对课文的感知、感悟、理解和运用为主。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和诵读去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深入思索和认真议论去深刻感悟课文,再通过品味、分析和比较来正确理解课文。
3.要通过强化切实的训练作为辅助手段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电化媒体等手段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使他们心情激动和心灵震撼)以外,要让他们对语言留下深刻印象。
二、练读写重形式
1.增加续写量,培养学生想象力
童年是一个人最具幻想的年龄,那个时候孩子总有美丽的梦。小学课本中许多课文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教师若想在教学中能主动发挥学生的读写能力,借学问之势引导学生续写文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完《穷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写一写十年后、二十年后西门的三个孩子的命运。
2.依据古诗写文章
我国的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璀璨的明珠。在小学课本中选编量有五分之一。这些诗文是古文化的精华,语言精练,修辞优美,意境悠远,富含哲理。往往一首古诗就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在大量的古诗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在对古诗理解的基础上编写故事,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深化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培养读写兴趣。
三、激兴趣重实践
1.拓展素材积累,激发创作兴趣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情感的流露,或喜怒哀乐,或悲欢离合,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百句十句哪怕只有一句,及时记下来,这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为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3.展开想象翅膀,享受成功体验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运用追想,再现过去。通过引导追忆,让学生把过去的人、事、物、景再现出来,以此来阐明现在的思想意识,如让学生写童年趣事、烦事等,由于涉及的事都是自己熟悉的,学生叙写起来兴致就会很高。
4.营造宽松氛围,鼓励真情表达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学生习作前教师不要用一个模式限制他们,而是以亲切的态度引导他们大胆说出生活中观察的景象,自己想象到的情景。
事实证明,学生的文章一经发表,对他们的鼓舞和影响非常大,学生争相传阅、先睹为快。家长对他们的赞扬会令其尝试到成功的莫大喜悦,由此激发他们喜爱写作、不断写作的内在原动力,从而增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四、练能力重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