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哦香雪第一课时教案优推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哦香雪第一课时教案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哦香雪第一课时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 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 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 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 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 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 读赏人物形象: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 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 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哦香雪第一课时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 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哦,香雪》教案 第一课时。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教案《《哦,香雪》教案 第一课时》。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1、 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 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3、 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哦香雪第一课时教案【第三篇】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1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2课时
一、读赏人物形象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三、小结
四、板书
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哦香雪第一课时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阅读全文,理清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1篇大山中的文章。
2、作者: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进行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新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述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二、阅读并赏析课文
(一)、基础积累:
读准字音
皱褶嘟囔()吮()捂瞥()怂恿()娇嗔()辗轧()搡()窸窸父()隧()道
积累词语
刻意:用尽心思。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整体感知
《哦,香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火车打破了宁静。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1、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赏析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4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
1、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三、品味小说的语言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四、总结全文: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