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业论文【最新5篇】
【导言】此例“人力资源专业论文【最新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第一篇】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了核心,已经在企业间形成一种默契的共识,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基石,它不仅能帮助企业,在“以人为本”的战略文化理念中细化和分层管理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企业文化在激励员工氛围和团队精神上,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的提高。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对在各级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的管理活动的总和。管理的目的是“人尽其才”,在各个岗位发挥各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造力、发挥其最大功效。在企业,这样的管理方式包括企业员工的日常培训、考勤管理、业绩管理、职位管理、赏罚管理等,以提升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外在内在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等,最终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根据2015年内地四大上市企业的半年报数据,四大上市企业的保险代理人数量已经超过230万人。这更加要求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创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乃至全国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主要不足
(一)重视性不足
当前,已经有许多企业认识到企业人才的重要性,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却没有足够重视。这突出反映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不在人,而在于事。人力资源管理并不能完全做到以人为本,而是围绕具体事务来做。拘泥于具体的事务,容易造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从整体入手,不能从大局入手,不能和企业的其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直接对企业的推动起到发展作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性不足,还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层的思想不重视上。企业中人员占比最大的是基层的一线员工,保险业务的增长也主要靠这些员工,可以说这是企业的基础力量。但是对这些基层员工的管理,有时会出现跟不上其他管理的现象。有的企业下属分公司对于基层员工的培训提升方面做得较少,对人员的引进范围也较为宽泛,除了金融保险类人员之外,其他专业的人员也占了较大比例,熟悉保险业务的人员不多,懂得经营和管理的人才更少,这也是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层不愿意投入于此的重要原因。
(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企业整体发展相脱节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应作为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负责企业长远发展的具体执行。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整体发展应该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应针对企业长远规划,制定相应的方案,形成相应的体系,在探寻企业发展和人员自身发展的契合基础上,同步开展实施。近年来,虽然国内企业也逐步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大型企业也将“人事部”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部”,但所负责的具体职能并没有太大区别,依然是“新瓶装旧酒”,依然被动地处理人事工作,没有主动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的企业也相应制定了“MBA计划”“人才工程战略”“干部培养战略”等,但总的来说,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措施,并没有站在认真分析国内外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上,更没有针对性地对其发展潜能进行研究开发,不是真正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发展。
(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制度机制不健全
当前一些企业包括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在岗位、职位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和行为。同时,对于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还主要集中于薪酬激励上,而较少考虑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激励机制。具体在中资企业,刚入职的年轻员工对于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对工资薪酬的需求,更渴望体现个人能力和个人认可程度,渴望有更高的职位来施展才华。但企业中存在的“论资排辈”“一把手意志”等现象又制约了这些需求,这对于新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极为不利。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一)制定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战略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也是企业整体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战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虽然由具体的各项事务性工作组成,但其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员工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能力,体现其最大的价值。具体到企业而言,随着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也开始进入我国市场,这对于中资保险公司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双方的人才争夺更加激烈,中资保险公司除了要积极引进人才外,还要从内部挖潜。一是要树立员工的国际化市场化意识,鼓励员工睁开眼睛看世界,了解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将其本土化改造后应用于自身公司。二是要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针对性培训,企业所招聘的新员工大多数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较为欠缺,企业培训应侧重于让其尽快熟悉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并给予其犯错的机会与空间,帮助其尽快成长。
(二)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人才之间的竞争上。因此,在企业的各项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应摆在首位。围绕人才的发展与培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突出“事为人服务”的理念,推进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保险公司,也要从源头开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就招聘那些方向的人才,就培训那些方向的内容,就培养那些方向的员工,就重用那些方向的员工。
(三)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机制
只有拥有完善的制度,执行才有据可依。建立健全完善的、先进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横纵联合。纵向来看,让新入职员工看到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满足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可能,让老员工看到晋升空间和途径,激发其更加努力为企业做出贡献。横向来看,在工资薪酬上拉开差距,鼓励多劳多得,有能力者得,在组织关系上任人唯贤,有能者居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机制,会更加吸引新员工,发展老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积极改进互联网人力资源
引进培养方式。随着国家层面“互联网+”战略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如今在也保险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目前较为新颖的企业形式,互联网保险公司更要注重跨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无论是公司内部挖掘还是外部招聘,都要选择对互联网营销较为了解的精英人才,特别是拥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样本分析的能力以及对于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能力的精英人才。另外,现有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无保险代理人的要从保险服务方面注重引进和重点培养,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创新人才选拔制度,发展管理潜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留住企业现有人才的同时,还应及时的加强人力资源的储备。尤其是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岗位发展的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人才选拔,并在整个人才选拔过程中对其实施全方位的考核,同时制定具有激励和约束的措施,对企业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完善。要切实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定点培养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所需的人才,并将其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优化。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下,不断夯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力,为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强大的动力。
四、结语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新时期更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师二级论文【第二篇】
摘要:
人才竞争力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力资源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量的加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滞后性越来越明显,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人力资源管理瓶颈,更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成为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信息化管理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就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人力资源管理
一、前言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即依托管理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硬件,将信息化技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管理流程电子化,管理信息透明化,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随着“互联网+”模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组织管理要求,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组织未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未能找准重点,往往为了转型而转型,匆匆上马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致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两张皮”,延长了实施周期,增加了实施成本。因此,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策略进行适当调整的基础上。
二、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强调团队协作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会创新速度加快,各领域蕴藏的信息量不断膨胀,组织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这都迫使组织管理向信息化转变。从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信息环境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复杂程度,过去依靠人力“上传下达”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组织日常管理需要,必须通过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间的有机配合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目前,许多组织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组织分工变得更加明确和细化,团队成员联系愈发便捷。在这一环境下,必须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员工协作意识,才能确保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流程运行顺畅。
(二)强调个人价值
信息化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技术,在信息化管理环境下,员工要想胜任手中的工作就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手段和交流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知识库。从组织角度来看,在信息化战略中,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方面着眼于组织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机制,鼓励员工学习。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更能为组织积累雄厚的智力资本,从而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和竞争,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
(三)强调人本管理
前文提到,信息化环境下,组织管理离不开团队协作。而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首先必须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一些组织在实施信息化战略进程中,过分依赖软件流程,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循序渐进导入信息化管理各模块,造成员工对软件存在抵触情绪,不想学、不愿用软件处理工作,最终造成信息化战略的失败。因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信息化环境下仍应被强调。组织在实施信息化战略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管理实际和员工特点,尽可能征询员工意见,并为员工适应信息化流程提供足够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对组织的信息化转型充分认同,同时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四)管理日益专业化、技能化在信息化环境下,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仅有人力资源各模块知识是不够的,还需管理者快速地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提升数据调查、数据整合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实现流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管理者必须能够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综合分析各个零散信息,才能真正做到通过信息化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三、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立足于组织管理实际。只有当组织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科学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此时考虑实施信息化战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起与信息化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明确组织主要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等各层级各部门管理职责,确保信息共享和监督到位,避免多头管理和无头管理,才能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机制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最主要的特点是优化管理流程,实现管理数据的快速整合和信息共享。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应着眼于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管理数据的标准化,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管理模式相匹配的制度机制,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以数据为依据。以员工考核为例,传统的考核依靠人事部门手工收集考核数据,考核工作量大,且数据可靠性低。结合信息化手段,通过修订相关制度,员工考核可由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分别就某一项考核内容进行确认,既提高了考核过程的效度,也提升了考核结果的信度。
(三)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是全体员工都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一旦形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人力资源信息化是一个缓慢且艰难的过程,实施成功,则可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管理者应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鼓励并帮助员工更新知识,适应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信任机制,调动员工参与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推动执行文化建设,通过正面引导,强调结果思维,提升员工执行力,为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政策落地提供文化基础。
(四)提升管理技能
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源管理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利用软件对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既是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也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核心。
四、结束语
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既面临挑战,也呈现了新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转型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应结合组织发展战略和管理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达到通过信息化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目的,从而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升级,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耐铭,刘芳宇。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刘长未。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
[3]张洪岩。我国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
[4]陆琼燕。J银行渭南分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人力资源论文【第三篇】
人才竞争力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力资源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量的加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滞后性越来越明显,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人力资源管理瓶颈,更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成为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信息化管理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就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人力资源管理
一、前言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即依托管理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硬件,将信息化技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管理流程电子化,管理信息透明化,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随着“互联网+”模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组织管理要求,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组织未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未能找准重点,往往为了转型而转型,匆匆上马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致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两张皮”,延长了实施周期,增加了实施成本。因此,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策略进行适当调整的基础上。
二、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强调团队协作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会创新速度加快,各领域蕴藏的信息量不断膨胀,组织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这都迫使组织管理向信息化转变。从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信息环境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复杂程度,过去依靠人力“上传下达”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组织日常管理需要,必须通过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间的有机配合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目前,许多组织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组织分工变得更加明确和细化,团队成员联系愈发便捷。在这一环境下,必须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员工协作意识,才能确保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流程运行顺畅。
(二)强调个人价值
信息化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技术,在信息化管理环境下,员工要想胜任手中的工作就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手段和交流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知识库。从组织角度来看,在信息化战略中,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方面着眼于组织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机制,鼓励员工学习。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更能为组织积累雄厚的智力资本,从而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和竞争,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
(三)强调人本管理
前文提到,信息化环境下,组织管理离不开团队协作。而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首先必须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一些组织在实施信息化战略进程中,过分依赖软件流程,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循序渐进导入信息化管理各模块,造成员工对软件存在抵触情绪,不想学、不愿用软件处理工作,最终造成信息化战略的失败。因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信息化环境下仍应被强调。组织在实施信息化战略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管理实际和员工特点,尽可能征询员工意见,并为员工适应信息化流程提供足够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对组织的信息化转型充分认同,同时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四)管理日益专业化、技能化在信息化环境下,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仅有人力资源各模块知识是不够的,还需管理者快速地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提升数据调查、数据整合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实现流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管理者必须能够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综合分析各个零散信息,才能真正做到通过信息化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三、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立足于组织管理实际。只有当组织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科学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此时考虑实施信息化战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起与信息化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明确组织主要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等各层级各部门管理职责,确保信息共享和监督到位,避免多头管理和无头管理,才能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机制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最主要的特点是优化管理流程,实现管理数据的快速整合和信息共享。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应着眼于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管理数据的标准化,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管理模式相匹配的制度机制,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以数据为依据。以员工考核为例,传统的考核依靠人事部门手工收集考核数据,考核工作量大,且数据可靠性低。结合信息化手段,通过修订相关制度,员工考核可由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分别就某一项考核内容进行确认,既提高了考核过程的效度,也提升了考核结果的信度。
(三)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是全体员工都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一旦形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人力资源信息化是一个缓慢且艰难的过程,实施成功,则可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管理者应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鼓励并帮助员工更新知识,适应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信任机制,调动员工参与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推动执行文化建设,通过正面引导,强调结果思维,提升员工执行力,为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政策落地提供文化基础。
(四)提升管理技能
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源管理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利用软件对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既是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也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核心。
四、结束语
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既面临挑战,也呈现了新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转型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应结合组织发展战略和管理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达到通过信息化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目的,从而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升级,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耐铭,刘芳宇。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
[2]刘长未。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xx
[3]张洪岩。我国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xx
[4]陆琼燕。J银行渭南分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D]。吉林大学,20xx
人力资源师二级论文【第四篇】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结构产业化调整步伐加快,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本已高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必将成为推动新一轮社会财富增长的核心,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关乎大局。在这种形势下,探讨人力资源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借以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评估绩效薪酬和有效激励,以满足学校和个人的需要,并有效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最佳的组织性能。即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组合合理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3]
2十二师信息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本信息开发
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学历、学位、部门、职务、人员状态(在职/兼职/离职)、图片(正装照、二代身份证扫描、最高学历证书扫描)需要在系统显示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定义院系、有何专业特长等等,简单的员工基本信息需求字典如表1所示。
表1当前用户表
员工履历管理需求
记录员工履历信息,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工作信息,便于领导了解员工的历史工作情况。对于十二师信息中心来说,有以下需求:人事变动的部门、职位、学历、工作内容、业绩、开始和结束时间。
员工合同管理需求
十二师信息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标准的合同管理台帐,如和员工签订的劳务合同、与银行签订的借贷合同以及这些合同的修改、续签等活动。它主要包括合同类型设置、合同信息管理、合同数据分析等。
3设计目标
十二师信息中心人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要以开放的建设思路为设计总目标,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设计,均匀设计,模块化结构,便于扩展,分步实施的设计理念,确保高度的可扩展性,开放性。具体的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如下:
灵活的资源分类系统
采用Web方式以及跨平台、跨数据库等技术,系统整体应具有适应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的优势,充分保护已有投资。管理员最终用户使用资源库和对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是资源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系统管理员在资源管理效率以及最终用户的复杂程度。对与用户使用资源库和媒体资源库的管理这两方面的考虑,系统尽可能的提供了灵活的按类别类管理的措施,来满足不同类型教学素材以及不同用户对素材的分类的要求。[4]
完善的后台管理系统
系统应提供操作性好、安全性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使管理员可通过该后台对人力资源进行编辑资源、添加资源、删除资源以及资源整个文件的上传等通用操作,并针对一些用户上传大量人力资源的需要,可以提供人力资源的批量上传的功能。
可靠的用户认证系统
使用户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注册用户,管理员可以对注册的用户检查认证。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全面的权限管理系统
权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的用户的不同,权限也不相同,比如对管理员用户可以删除全部资源,而会员只能删除自己上传的资源,而普通用户只具有浏览资源的权限。
基本的交互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留言板、论坛、在线QQ等和用户进行互动,使之具有基本的交互功能。[5]
系统安全
安全性是任何应用系统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方便管理以及使用的前提下,应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
功能模块开放性
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在于在核心模块外,还可以根据用户不断的新需求进行开发、定制功能、扩展新的功能,快速搭建具有符合我中心本身的中职教育教育资源管理平台。[6]
4结语
本系统是为十二师信息中心所开发,通过全面调查,并考虑我中心员工的操作能力,在设计时始终强调人性化和通用化的理念,大部分的操作都可以在主画面框架内进行,使操作员工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使用,因而有利于员工的操作使用。对于特定员工没有权限或没有必要使用的功能,系统都做了明确的标志(功能菜单或菜单变灰)。■
参考文献
[1]邢纲。浅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C].2005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2005.
[2]肖启靖。潍坊蓝盾院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3]于利华,如何使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J]./
[4]李银。中国人才资源流动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
[5]丁薇。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D].复旦大学,2006.
[6]戴成兰,我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7.
人力资源论文【第五篇】
一、招聘风险的概念
招聘风险是指企业招聘过程中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招聘的具体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损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人员需求风险。现代企业由于处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导致了招聘人才的闲置和流失问题严重。
(二)招聘渠道选择的风险。企业选择招聘渠道,希望能招到满意人才,降低招聘成本。如果招聘渠道不当,极有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造成招聘渠道选择上的风险。
(三)人才测评时的风险。拟招聘人员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拟招聘人员是否与其他企业签订有未到期劳动合同。
二、招聘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招聘风险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
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是指企业在招聘时由于招聘失败或未招到合适人才而造成投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损失。它在进行招聘预算和决策的时候就可能已经存在。这些风险就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较大劣势。
(二)人才判别的测评风险
在现实招聘中。真正进行测评的企业非常少。一般都是传统的面试。常用的面试对于提高招聘的。准确率贡献很小。面试中反映出来的缺陷也相当多。例如面试中的光环效应。考官们可能会只凭应聘者的某一项优点而做出整体的判断。这无疑会大大降低评测的准确性。
(三)人才招聘的道德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在人才的招聘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在人才进入企业后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与人才订立委托一代理关系后企业的效益是通过人才能力发挥来实现的。但是人才的能力发挥是无形的对它的监督和控制是很困难的。企业无法判断出人才现在的努力程度和人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企业的利益等。而且根据‘理性人’假设,人才往往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由此,导致人才雇用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一些假学历、假履历、假职称正是道德风险的一个表现。
(四)员工招聘的法律风险
企业和员工若不在诚实信用、满足双方知情权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劳动争议的发生与处理都需要双方付出成本。对成熟人才来讲,他还可能带来与原单位有关的法律风险。如果员工出现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在本企业的工作可能侵害原单位的权益等情况,那么必然会给本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麻烦。
三、招聘风险的应对策略
人力资源招聘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的降低风险,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制度
1、确定合理的雇佣标准
只有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才能使企业在进行招聘时的投入更有效、更有价值。确定合理的雇佣标准是很重要的。合理的雇佣标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且新的优秀力量把企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在约束企业招聘、录用行为的同时,也对录用新员工时的不确定因素予以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
2、招聘的效果评估
在招聘前、过程中以及之后对招聘环节及整个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有关的工作在时间和费用上是否尽可能节约成本、满足招聘预算。录用人员评估是指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
3、选择精兵强将负责招聘
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是由人去执行的,一个不合格的人是不可能正确执行组织制定的工作方案的。组织在招聘时必须选出精兵强将,认真把关慎重选择,尽量减少人为风险。
(二)减少招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
1、降低应聘者欺骗成功的概率,打击其侥幸心理,比如采用申请表、笔试、绩效模拟和测验、工作抽样、面谈、专门的测评中心、履历调查、体检等多种手段进行甄选。
2、增大应聘者欺骗行为的成本,比如:出台有关制度,对应聘者的重大欺骗行为予以制裁;向应聘者暗示强硬信息:在面试中询问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如果工作是技术性的;健全内部劳动力市场,规范内部晋升、报酬等制度。
(三)熟悉法律,依靠法律
招聘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规范化运作招聘管理行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招聘人员应加强对我国有关劳动的法律与政策及企业所在区域的劳动法规的了解与掌握。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进行充分调查被选员工的劳动关系情况。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依靠法律这一工具保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免各种歧视的违法行为。
招聘过程中的风险必然造成人力资源成本过高,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浪费,因此,应该多析招聘风险,在招聘过程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