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通信毕业论文【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13378

【导言】此例“通信毕业论文【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通信技术论文【第一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接入带宽迅速提升,以适应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视频、语音等高质量的信息传输与服务。目前常用的宽带接入方式有电话拨号(即XDSL)方式、有线电视线路(CableModem)方式、双绞线以太网方式,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力线通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宽带接入技术,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力线通信简称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0)是利用配电网低压线路传输多媒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在发送时利用GMSK(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或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把载有高频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然后再电力线上传输,在接收端先经过滤波器将调制信号取出,再经过解调,就可得到原通信信号,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实现信息传递。类似的电力线通技术信早已有所应用,电力系统中在中高压输电网(35千伏以上)上通过电力载波机利用较低的频率以较低速率传送远动数据或话音,就是电力线通信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PLC接入设备分局段设备和用户端PLC调制解调器。局段负责与内部PLC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连接。在通信时来自用户的数据进入调制解调器后,通过用户配电线路传输到局端设备,局端设备将信号解调出来,再转到外部的Internet。该技术不需要重新布线,在现有低压配电线路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承载。终端用户只需插上电源插座即可实现因特网接入,电视接收、打电话等。同样电力线通信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对于重要场所的监控和保护,一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现在只需利用电源线,用极低的代价更新原有监控设备即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控。目前电力系统抄表,基本上主要依靠人工抄表完成。人工抄表的准确性、同步性难以保证。同时由于抄表地点分散,表记数量众多,所以抄表的工作量巨大。基于电力线路载波(PLC)通信方式的自动抄表装置,由于不需要重铺设通信信道,节省了施工及线路费用,成为现代电力通讯的首选方式,使得抄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近年来居民小区及大楼朝智能化发展,现在的智能化建筑已经实现了5A。但是这些不同的系统自动化需要不同的网络支持;给建设和维护网络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借助电力线通信技术,无论是监控、消防、楼宇还是办公或者通信自动化都可以利用电力线实现,便于管理和扩展。

电力线通信主要优势:

电力线通信有无可比拟的网络覆盖优势,我国拥有全世界排名第二的电力输电线路,拥有用电用户超过10亿,居民家里谁都离不开电力线;显然连接这10亿用户的既存电力线是提供上网服务的巨大物质基础。在广阔的农村地区,特别是那些电话网络不太发达的地区,PLC更有用武之地,毕竟电力网规模之大是任何网都不可比拟的。虽然这些地区上网短期需求量并不大,市场发展成熟较慢,但会存在电力线上网先入为主的局面,对PLC的长远发展和扩展非常有利。

电力线通信可充分利用现有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不需要任何新的线路铺设,随意接入,简单方便的安装设备及使用方式,节约了资源和费用,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共享互联网络连接,高通讯速率可达141Mbps(将未通过升级设备可达200Mbps)。PLC调制解调器放置在用户家中,局端设备放置在楼宇配电室内,随着上游芯片厂商14M产品技术相对成熟。PLC设备整体投入不断下降,据调查当前14M的PLCModem产品其成本已降到普通的ADSL接入猫相仿的水平,而局端设备则更便宜。由于一般一个局端拖带PLC调制解调器的规模为20-30台,因此随着用户的增长,局端设备可以随时动态增加,这一点对于运营商来说,不必在设备采购初期投入巨大的资金。因此也有宽带网络接入最后一公里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之称。

电力线通信的缺点

传输带宽的问题。PLC与电话线上网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区别,都是利用铜线作为传输媒质,铜线上网的最大问题是不能解决传输带宽问题。虽然14M的产品已经成熟,但电力线上网是共享带宽,若同一地区多个用户同时上网则数据传输速度将会相应降低,如何保证用户能够获得足够带宽成为挑战噪声安全性问题。由于电力网使用的大多是非屏蔽线,用它来传输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形成电磁辐射,从而会对其它无线通信,如公安部门或军事部门的通信造成干扰;再次电力线上网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波对通信产生干扰,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错误。与信号洁净特性恒定的Ethernet电缆相比,电力线上接入了很多电器,这些电器任何时候都可以插入或拆开,并机或关闭电源。因而导致电力线的特性不断变化,影响网速。

通信技术论文【第二篇】

在网络的数据通信当中有很多的网络通信方式,而不同的网络应用是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网络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的。现阶段较为常用的网络通信方式有单播、多播通信以及广播通信这三种,其中单播通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于网页的浏览等相对比较简单的网络通信环境中,而多播通信一般都是用于会话,比如说视频通话这一类的。而广播通信的使用范围与多播通信大致相同,但是广播通信的通信对象是不受通信限制的。我们这里所说的这三种通信方式是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还有其他的一些通信方式也被运用鱼不同的网络应用中。

2网络编码

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

网络编码较为全面的定义了网络结点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中间结点一旦具备编码条件,那么中间结点就会对其所接受到的数据按照相应的方式进行编码方面的处理。当编码的数据被逐渐的传送到后续结点之后,后续结点可以进行编码,也可以不进行编码,如果有需要还要进行编码的话,这时就要对接到的信息按照之前的方式再进行一次编码,然后传输,经过不断的反复编码传输,最终就会实现所有的编码信息都能够到达目的结点。最后一步工作就是目的结点通过对信息进行译码之后,就可以得到最初结点所发出的基本信息了。

网络编码的构造方法

在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当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结点要根据哪种方式对所接受的数据分组进行编码组合。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编码的构造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讨,比如说采用的编码系数选择方式,分组编码操作方式等方面,其具体的表现是根据编码结点分组进行编码操作的方式,其中线性网络编码主要表现是结点对所接受的数据分组实行的是线性编码组合型操作,不然编码的工程就会变为非线性网络编码。我们根据编码系数的选择方式,把网络编码构造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确定性网络编码,另一种是随机网络编码。这两种编码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确定性网络编码构造方法的编码系数是根据某一种算法进行确定的,而随机网络编码中编码系数是从伽罗符号中随机进行选择的,因此随机网络编码构造方法在整个的网络编码系数选择中占据着灵活性的地位,这也是随机网络编码构造方法的特点。我们根据编码在网络系统中的具体实现过程,将网络编码分为了两种编码形式,一种是集中式网络编码,另一种是分布式网络编码。集中式网络编码是在编码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全局的网络拓扑,根据全局网络的情况来分配相应的编码系数,这一编码形式并不适合拓扑变换较大的无线网络。分布式网络编码仅仅需要了解网络当中一部分拓扑信息就可以进行相应的编码操作,而且分布式网络编码还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性能。

网络编码应用网络数据传送的研究

网络编码是一种编码和路由信息交换的技术,在传统道德路由方法基础上,通过对接收的多个分组进行相应的编码信息融合,以达到增加单次传输信息量的作用,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网络编码最开始提出时是因为多播技术,网络编码最初是为了提高网络多播的数据速率,而随着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网络编码在其他的领域也逐渐有了优势,比如说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从总体而言,对网络编码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实际吞吐量,进一步的减少了数据分组的传输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传送的功耗,由此我们看出网络编码为网络的数据传送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新的途径。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送技术研究趋势

随着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但是网络编码所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尤其是网络编码的网络数据传送技术问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逐一解决。

1)网络编码复杂度得到降低

现阶段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在提高网络编码效率的同时降低网络编码的复杂程度。这会涉及到网络编码的相应网络开销,这也是作为网络编码性能评价的内容之一,还有就是在网络编码实用化的过程当中,逐渐控制网络编码的复杂程度,减少网络编码需要的额外的计算量,从而降低系统的实施成本。这对于网络部署以及应用网络编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数据传送可靠性研究

保证网络性能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提高网络数据传送的可靠性,现阶段对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的网络编码研究主要是根据多径路由展开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编码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性。因此在多跳动态的网络环境当中,分析研究提高网络编码数据传送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3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的相应解决方案

1)在对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研究当中,其出发点主要向三个方面集中:一是较为系统的分析网络编码在各个协议层与现有协议相结合的参数,其目的是为了让应用网络编码提高网络的系统整体性能;二是设计相应的对应网络性能指标的线性规划模型,以便求解出线性规划模型的最有设定;三是提高各个协议层之间的信息反馈机制来实现参数的实时调整。

2)在对网络编码时延约束控制的研究当中,针对数据在网络中各个结点频繁的参与编码和解码的操作,使得数据编码时延逐渐成为了网络数据传送累积时延的主体,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网络编码的实际应用当中,提出了基于数据传送时延约束的网络编码模型,这一模型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对传送时延进行了优化的控制;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入了数据传送信息反馈机制,以此来促进数据在网络结点中的及时有效传送。

4结束语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第三篇】

1、人为原因

误操作更改、删除了配置数据。解决方法:需要网管人员对整个新加站点的业务进行检查,看是否有以上误操作,导致业务不能开通或不能正常运行。

2、PCM设备故障或业务不通

PCM设备是电力通信网中重要的接入设备,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电力通信系统中,PCM承载着大量的重要用户,如继电保护信息、调度电话、自动化信息、会议电话等。因此对PCM设备的维护对保证电力安全运行来讲也尤为重要。

本身设备故障

出厂保存及运输不当造成故障。或者PCM与对端相应的系统的连接中由于单板配置、数据配置、虚焊、光路中断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传输故障。解决方法:供货厂家自行进行处理或更换部分板卡,恢复正常使用。

板卡不匹配

PCM设备局端、远端设备不通用,但是不易发现。解决方法:严格核对设备。部分板卡故障。解决方法:构造环路检测法(简称自环),对PCM设备自身2M进行自环,逐级地分离出故障点,根据提示找到PCM故障的部位和板卡,从而排除故障。

传输线故障

具体表现为:传输线插头处内芯与表皮短路。传输线插头处内芯断。传输线插头虚焊。传输线插头与座接触不良。解决方法:更换2M传输线与2M传输插头,保持接触部位正常。

人为原因

在安装单板时用手接触印刷电路板。解决方法:任何时候接触板子时都要带防静电手腕,不能用手接触电路板。在插入板子时用力过猛造成板子损坏,或者插入板子时没有嵌入到母版中。解决方法:插入板子时,要沿着子框嵌入至母板里。遇到阻碍时,不得强行推入,应拔出板子,调整好位置再试。

由其它原因造成传输线路直接断裂

解决方法: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环境。连接PCM之前,首先需要对光端机到DDF架的2M进行自环,确定DDF通道正常无故障。其次,联络网管,确定局端业务是否正常下达。再次,外观检测PCM的2M传输线是否安装错误(例如收发反向),然后用表笔对PCM自身2M线缆进行自环测量,排除上述短路的情况发生。

3、其他

目前在基建变电站系统通信工程中还有综合数据网设备、西门子调度电话等新的设备,与SDH、PCM设备存在类似的故障问题。在开通数据网设备的时候,如遇到故障或不能开通的情况,在设备加电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检查数据网光模块是否符合如下要求:a.确定模块适用距离为10kM或是40kM(根据实际距离选择)。b.排除多模,或是百兆速率模块。(多模模块传输距离不够,百兆模块与局通信系统交换机型号不匹配)。

4、结束语

变电站电力系统中通信设备的故障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设备安装及运行维护人员综合考虑,灵活应用。要仔细研究设备安装及维护手册,非常熟悉设备的安装维护流程,熟悉通信设备的相关参数极其应用。根据现场的故障现象排查出设备的故障点。同时开通电路前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并与通信调度做好沟通,确定开通方案。双方配合进行,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讯科技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科技期刊;作者;联系方式;简介;E-mail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2CD B/T121998)。科技期刊标示作者简介起源于出版行业规范,这两个行业出版规范所规定标示作者简介,均是指对论文的主要作者,即第一作者进行介绍,介绍内容主要为:年龄、科研方向、职称等。由于科技论文署名的一般规律是具体的研究者在前,指导者在后,因此有的科技期刊又增加了对文章责任者,即对通讯作者的简介。

国外的几种科技期刊,例如《Marine Chemistry》、《Genetics》、《Journal of Oceanography》,《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Marine Biotechnology》等,鲜见标示作者简介,偶尔有标示通讯作者;国外著名期刊《Science》《Nature》也没有标示作者简介,往往更多的是标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目前,国内科技期刊标示作者简介的状况主要分为3类:(1)标示第一作者简介;(2)标示通讯作者简介;(3)标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情况(1)在高校学报中比较普遍;情况(2)在科学院出版的期刊中比例较大;情况(3)在各类主办方出版的期刊中兼而有之。有些科技期刊三种均有标示。

一、标示作者简介发展现状

目前标示作者简介遇到的几类情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第一作者构成的发展

近些年来,科技期刊的论文作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研究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比例不断上升[1]。在校研究生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往往只是阶段性的,待他们毕业去新的工作岗位后,又有新的研究项目或新的工作,此种情况下,对作者简介信息的统计意义不大。二是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第一作者为国外学者的论文有所上升。外国人将年龄等个人信息,视为隐私轻易不透露,向其索取往往要作很多说明,因此此类情况也不宜标示作者简介。

(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个人主页、博客往往提供了更为专业和详尽的内容,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方便快捷地了解作者信息。

(三)作者简介功能的异化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平台具有显著的非功利性[2],但是可能受到社会上某些浮躁之风的影响,科技期刊的功能有些时候在某些方面被异化,或者说有被异化的倾向。有些期刊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愿意将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从而出现了有些论文中,第一作者已不是具体工作的研究者,而是其指导老师。虽然这种情况在某些学科是允许的,但刻意改变作者排序的做法,已偏离了科学研究实事求是的初衷。科技期刊一方面有传播科技信息的功能,二方面具有培养新人的功能,不能因为小部分人的特殊需要,而忽略其基本功能。

二、标示通讯作者联系方式的作用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邮件(又称E-mail)逐渐成为全球通用的新型通讯手段,它具有高效而廉价的特征,同时具有使用简易、投递迅速、收费低廉、全球畅通等特点。科技期刊作为当前传播和交流科学技术信息的有效载体,必然要求做好完善而及时的服务工作,而标注通讯作者的E-mail,有助于为作者与读者之间、论文作者(研究者)之间提供最快捷的联系方式,也可为期刊编辑者组稿工作和选择合适的审稿人提供了便利联系的条件。

(一)为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最便捷的方式

科技期刊除了为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传递科学技术信息之外,另一个作用就是为研究者保存和积累资料,对于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起点、制订方案、评价结论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3];因此,标注论文作者的E-mail,有助于为同领域研究者之间进行学术探讨提供快捷的交流方式;有助于促成在不同研究群体之间建立科研协作关系;有助于客观评价研究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形成新的研究方和新的科研思路;更有助于建立起一种对科技论文的社会性监督机制,促进研究者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培养严谨的科研素养[4]。

(二)选题组稿,扩大作者队伍

目前,很多编辑一般在编辑、校对上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难以广泛地接触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要物色某一选题的最佳作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情况下,编辑习惯于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专家,很少向那些不熟悉、不了解的专家约稿。这样就会造成作者群狭小、老化的情况[5]。有效利用各种专业数据库,可以打破这种封闭性。积极跟踪各个刊物最新的出版文章,如果各科技论文均标注作者的E-mail,编辑部就可以直接向那些从事前沿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约稿,聘他们为特约作者,从而扩大作者队伍。

(三)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零距离

大多数科技期刊在设计版式时都没有考虑标注作者的E-mail,这样只能起到单向传递的作用,即作者向读者传递知识和观点,而读者的某些不同观点却很难影响作者,主要是因为读者很难与作者进行直接联系,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标注作者的E-mail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不足,读者对作者的某些观点或建议,甚至是某个错别字都可以通过作者的E-mail进行直接交流,不但不会给作者增加任何负担,反而可以促进作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实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零距离交流。

(四)为编辑迅速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提供方便

审稿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同行专家审稿又是审稿工作的关键和重要手段,同行专家的审稿质量直接影响到期刊编辑、主编对论文的认识、评价、遴选和取舍,是决定稿件能否刊发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科越分越细,并互相渗透,从而不断衍生出新的交叉学科,现有的审稿专家往往对稿件不能做出正确、全面、深刻的评判;就不能满足相应审稿工作的需求。如何建立有效的审稿机制,提高同行专家的审稿质量,一直是科技期刊编辑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编辑必须随时扩充审稿专家数据库。采用目前的泛泛的方法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审稿人选的,而通过期刊数据库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人选,但要联系到他们却十分困难。如果各科技论文均标注作者的E-mail,那么编辑部就可通过E-mail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到审稿人并达成合作意向,这就缩短了审稿和的时间,对科研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及时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科技期刊标示作者简介的信息功能趋于淡化;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建立的审稿专家信息数据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所以我们倾向于不标示作者简介项,强调标示作者、通讯作者或通讯联系人的联络方式或E-mail,以利于学术交流。标注作者的E-mail简便易行,因此我们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将标注作者的“E-mail”项列入编辑出版规范;另一方面也建议期刊编辑部在稿约中要求投稿者提供作者本人的E-mail,由期刊编辑部在科技论文中统一标注。

参考文献:

[1]何莉。普通高校学报稿源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25(2):151-152.

[2]夏庆民。从干细胞研究丑闻谈科技期刊的尴尬[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482-485.

[3]付昌辉。做好高校学报的交流与赠阅工作[J].编辑学报,2007,19(1):63-64.

[4]沈志宏,邓晓s群。提倡向主要参考文献作者赠阅论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5):45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41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