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质量管理方案(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10745

质量管理方案【第一篇】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也是医院医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全面推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水平,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

医务部围绕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将对全院所有的临床、医技、门诊科室进行检查。每月确立不同的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重点主题,加强医疗质量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管理,突出关键环节,狠抓薄弱环节,努力做到全院检查同质化。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质控标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xx年版)》。

病历质控标准:住院病历质控标准。

医疗质量质控形式:医务部统一组织和分工,抽查各医疗区临床科室,剩余部分科室由各区负责完成检查。

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部、各区医务办、门诊办)、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质控员同质管部)。

医疗质量质控周期:总部和各医疗区均每月质控一次。医疗质量质控内容:临床科室重点督导医疗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同时兼顾其余的`质控主题;麻醉(包括疼痛)、药学、检验(包括输血和病理)、医学影像(包括放射、超声、心电、脑电、肌电、核医学、高压氧)由各专业制定督导的内容;门诊部制定门急诊科室督导的内容。

质控人员组成和分工:由医务部、门诊部、各区医务办的专职人员和科室医疗质量检查兼职人员组成;麻醉、药学、检验、影像部分由各专业医疗质量检查兼职人员组成。

质控单元:略。

质控结果:各专业检查后由医务部统一进行汇总,每月汇编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简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简报进行公示和发放,检查结果与科室医疗质量分挂钩。同时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科室,督导科室限期整改。

质控人员补助:给予个人一定数额补助(100/天)或给予科室一定数额质量分补助(5-10分)或同时进行。

质量管理方案【第二篇】

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每个部位、工序施工前,均须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分三级,第一级是由公司总工程师主持,工程部、质安部和材设部参加的对本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交底;第二级是由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对各班组长的交底,第三级是由各班组长对工人、操作者的技术交底。

所有的施工项目均须有详尽的施工方案,且经广泛的讨论,它的确定和变更,均须由公司工程部,质安部、设备安全部审定,由总工程师审核。施工中必须按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各级质安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须有施工员、质安员在现场管理和监督,对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纠正,保证各工序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严格按国家图纸施工;各工序隐蔽前必须经该项目有关人员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及时对已完工序进行检查、验收。质检员在每道工序完成后,须进行设计外观检查和实测实量检查,收集资料,填写检查表,对达不到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的,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及时进行修改。

质量控制措施。

设备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1、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配备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强化“项目管理,以人为本”。

2、严格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创“过程精品”、“建设单位满意”的质量意识,使该工程成为我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工程。

3、制定质量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质量责任、权力彻底落实到位,严格奖罚制度。

4、建立严格而实用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实施细则,在工程项目上坚决贯彻执行。

5、严格样板制、三检制、工序交接制度和质量检查和审批等制度。

6、广泛深入开展质量职能分析、质量讲评,大力推行“一案三工序”管理措施即“质量设计方案、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7、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和控制,强化了质量检测和验收系统,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8、大力加强图纸会审、图纸深化设计、详图设计和综合配套图的设计和审核工作,通过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9、严把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设备出厂质量和进场质量关。

10、确保检验、试验和验收与工程进度同步;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竣工资料与工程竣工同步;用户手册与工程竣工同步。

质量进场前后控制及保证。

1、材料设备的选型及其质量标准和档次的确定。

(1)首先按照建设单位、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其质量标准、档次。

(2)其次是严格样品报批制度,通过建设单位和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公司、设计单位的实际评价确定最优的选择意见。

(3)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标准、样板或样品进行选型和采购。

(4)对材料设备采购、加工、运输进行过程跟踪控制。

(5)对进入现场的材料、设备质量进行最终控制,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一律不能用在工程上,决不留情。

2、对重要材料设备出厂前的检查和监造。

对于混凝土质量、防水材料等重要材料,必须进行出厂前的定期检查,必要时,对重要材料和设备应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驻厂监造,诸如门、石材加工等,以确保重要设备材料的出厂质量,减少现场发现问题后再处理的难度,从而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3、对设备材料采购过程和环节质量控制。

根据iso质量标准的物资采购程序,对本工程所需采购和分供方供应的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3)实行动态管理。项目经理物资采购主管部门定期对分供方的实绩进行评审、考核,并作记录,不合格的分供方从档案中予以除名。

(4)严格验证:采购物资(包括分供方采购的物资),根据国家、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规定、标准、规范或合同规定要求及按经批准的质量计划要求,进行验证并做好标记。当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就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

为实现质量目标,我们在工程现场质量管理和实施方面将采取以下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完善的项目经理部的质量责任制,分解质量目标,按创优的具体质量要求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工序进行层层分解,把质量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

(2)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装修材料样品制;施工样板和首检定标制;工序管理制度;方案资料管理制度;质量教育和质量会诊和讲评制度等,并严格贯彻实施。

(3)严格质量程序化管理,包括:项目质量计划、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物资管理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程序、过程控制程序、检验试验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质量记录程序,以严格的程序规范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4)强化质量过程控制,包括:过程控制计划、质量检验计划、验收质量控制实施细则、过程标识制度、特殊(重要)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月度预控计划、月质量报表、质量分析报告、成品保护、新材料、新工艺质量控制程序总结。

(5)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施工样板制、三检制,实行三级检查制度;严格实行合理工序安排和管理;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绝对禁止使用,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工序彻底返工,毫不留情。这些对于质量控制非常非常重要。

(6)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和试验的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试验的质量控制,加强施工工艺管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以提高工程质量的稳定性,保证实现质量目标的所有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过程的确定和策划。

(1)由总公司工程部组织项目部确定并策划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安装过程,确保工程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由总公司工程部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共同研究针对单位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落实各项质量措施并报总公司工程部审批。

(3)明确工程项目的特殊过程。

(1)过程的准备(施工准备)。

开工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由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由部公司工程部审批,必要时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应对质量目标、施工工期、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检验和试验计划、施工设备、产品材料要求、施工人员、安全保证措施、环境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

由总公司工程部编制或提供与过程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如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等。

(2)进行三级技术交底:根据《质量计划》和规定要求,在每项工序开工前先由公司或办事处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交底,再由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对班组长交底,最后由班组长对作业人员交底。

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安装内容,明确技术质量要求,拟定合理的施工程序与施工工艺,解决施工图纸中存在的差错和不合理部分。

编制作业指导书及重大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质量检验项目划分表,设立质量控制点,对施工中的关键步骤,重要环节明确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和要求。

检查、试验的记录表格和质量验评表格。

工、机具及计量器具的准备,对需要试验,检定(校准)或检查的工、机具和计量器具进行试验、检定(校准)或检查,并对其进行维护保养。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按岗施教,提高各类岗位人员素质。

对焊接、无损检测、起重、机械操作、等特殊工种岗位人员,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上岗或从事与所持资格证不相符的工作。

材料、设备的准备。选择合格的供应采购材料、设备,对所采购的材料、设备进行进货检验和试验,对库存材料、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持其良好状态。

2、质量技术措施。

施工前,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内业、质安员认真学习有关规范,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有针对性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建立qc小组,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卡,严格按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按图施工。凡因施工或业主要求变更的,必须办理设计变更通知或核定单,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才能施工。

严格技术复核制度。轴线、标高等,在测量员施测后,应由工长、质量员复核无误后,才能在建筑物上作出标记。隐蔽工程应由监理、业主、设计院等相关单位共同检查合格签字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各种记录、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业员要整理好各种资料,工长作好施工日记,现场施工管理和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全部采用计算机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加大科技含量,发挥我局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选用先进、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的科技水平,确保多、快、好、省地完成业主交给的施工任务。

质量管理方案【第三篇】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等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的功能与职责,有效地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和科室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其职责如下:

(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4)定期对医院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2、医院医务部。

(3)每月向医院提供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4)定期反馈医疗质量信息。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具体职责如下:

(3)定期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

(4)定期组织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科室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1、住院死亡类指标:死亡病例数。

3、医院感染类指标:医院感染发生例次。

6、合理用药指标:药占比、抗菌药物比率、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

1、完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规范各专业的临床技术操作规程、临床诊疗指南;

3、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新技术准入与风险管理。

4、建立医疗技术意外损害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二、完善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院科二级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院级医疗质量考核部门为医务、护理、院感等相关职能部门,考核对象为各临床医技科室。各科室质控小组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自查评价,并对科室成员进行考核,形成“医疗质量考核部门——各科室质控小组”为层级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院级医疗质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诊疗质量、病历质量、护理质量、院感控制、药物合理使用、临床用血质量等,考核指标详见《科室综合目标达成明细》。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年终评优等挂钩。

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按季度、统计各类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统计分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根据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将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薄弱环节设置为考核指标,纳入每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强化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二)医疗制度与“三基”培训开展医疗制度规范和“三基”知识的培训、考核与督察,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规范临床医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

(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管理。

制定和完善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管理标准和措施,不断加强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产房、重症病房等重点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围手术期患者、输血和抗菌药物应用、有创诊疗操作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意识。

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化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提高医院整体应急能力。加强急诊管理,保障急诊设备及药品处于备用完好状态,完善急救技能培训及演练机制,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五)医疗技术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实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管理,对新技术、新项目实行准入与风险管理,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有效地防范、控制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六)患者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危急值及不良事件报告等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特殊药物管理,防范与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及患者压疮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教育,并采取积极措施,让患者参与到医疗安全,协助患者理解和选择诊疗方案,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的防控贯彻于所有医疗服务中。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监管,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开展目标性监测,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完善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落实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

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和安全储血量,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落实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加强输血质量监控,保障用血安全。加强输血知识培训及临床用血考核,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深化病历质量控制管理,坚持严格终末质量把关和适度奖惩的原则,将院级质控和科室质控有效的结合起来。强调终末质量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环节质量,如:加大病历书写培训力度,对病历书写时限进行刚性管控,加强运行病历的检查考核力度等。

(十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推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临床路径开展工作覆盖率达到相关要求,并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对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四、监督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过程。

(一)医疗质量考核部门每月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将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列为持续改进的对象,对其进行重点督查。

(二)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结果,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定期对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查。

(三)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每季度通报医疗质量指标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监测结果,提出针对突出问题的持续改进措施。

(四)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半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医院质量和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制定下阶段的总体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质量管理方案【第四篇】

企业审计项目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企业审计活动。

国家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剧,经营范围横跨多个领域,从而导致企业审计项目难度的增大,也给企业审计项目质量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与此同时,审计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借鉴现代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审计制度、审计方法和审计监督上加以不断完善,强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对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企业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影响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对加强社会廉政建设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随着国家审计环境的逐步优化,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的风险问题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目前,影响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表现在:

1.制度因素。

审计制度是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

目前,国家审计机关虽建立了一系列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降低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一是企业审计项目业务规范制度存在的不足,如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等等。

二是复核、审理制度实施存在的不足,如相关审计人员尚未认识到审计复核、审理的内涵,仍停留在基础工作层面;三是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存在的不足,如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缺乏责任确认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2.技术方法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业务管理及办公应用等各个领域,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业务运营、财务账务处理等均具有了网络化的新特点。

这些都对企业审计项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正受到强力的冲击和影响。

鉴于此,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改革创新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

然而目前,在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力度上,部分审计机关尚未从审计战略发展、全面体现审计职能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高度上认识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审计方法信息技术化程度低,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尚未形成,审计方法仍然停留最基本的抽样审计中,审计技术仍以手工操作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的审查为主等等。

这些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技术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严重制约着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3.监督管理因素。

目前,我国政府转变职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意味着审计职能必将相应的发生变化,它要求国家审计机关重视审计的监督、鉴证、评价三大职能作用,建立完善有效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切实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成果的可信性、权威性。

然而目前,部分审计机关监督管理环节较为薄弱,存在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日记、现场管理四个方面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项目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

如部分审计项目审计建议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未能引起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领导重视、采纳;部分项目对查出的问题未能从体制和机制上分析原因进而促进制度建设,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还有待提高等共性问题。

针对影响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从完善制度、技术方法、监督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1.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夯实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基础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遵守工作程序,提高工作规范化程度,减少工作随意性是加强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环节。

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工作,明确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夯实审计质量管理基础保障。

首先,完善审计业务规范制度。

完善的审计业务规范制度是企业审计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从审计方案管理、业务会议审定、审计结论落实、审计限时制、综合业务考核、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社会审计组织委托、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方面全面制定业务规范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和规程,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升企业审计的执行力。

其次,强化复核、审理制度的实施。

制定二级复核制度,即审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成员之间的复核、法制专职复核人员对审计组的复核。

明确审理办法和各级复核、审理的内容和责任,并根据企业审计项目业务的实际需要,赋予复核审理机构职权,把好复核审理“五道关口”,即审计程序关、审计实施关、审计报告关、审计决定落实关和审计建议落实关,确保复核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并针对复核、审理中发现的业务质量和不规范问题,定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审计业务管理的措施。

同时,为保证审计项目质量,使审计报告真实、准确的反映审计事项,可制定审计项目审理会议制度,确保审理意见是法规处集体讨论决策的结果,以提高审理复核工作质量,增加审理复核意见的公信度。

最后,健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审计机关应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对如何评估质量责任、如何确定责任的轻重,同一问题怎样相应追究各环节、各层次责任应具体加以明确。

从而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执法意识,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创新企业审计技术和方法是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审计质量管理标准化控制的重要环节。

企业审计质量管理实践工作中,应遵循世界审计的发展规律,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审计的经验和做法,跟上世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把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看成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手段,将审计技术创新作为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和成果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在审计实践中强化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及应用,鼓励和引导审计技术创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创新审计技术。

首先,成立计算机攻关小组,以电子数据审计为切入点,运用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知识发现与管理等先进技术,通过oa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审计资源,统一采集电子数据。

同时,利用环境数据分析技术、关键工艺分析技术和管网分析技术等新型审计技术,准确快速地锁定企业审计重点。

其次,积极学习内控测评、全面审计等现代审计方法,综合运用内控测评、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技术方法,在较短的审计时间内审查出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重点问题。

精确地筛查常规审计数据分析难以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侧重于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审计建设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和层次。

二是创新审计方法。

一方面,创新“跟踪审计”方法,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模式,进行全程介入、全过程审计,充分做到计算机数据分析和抽样审计相结合,全面审计和重点审计两手抓的审计方法,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及时纠正,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掌握审计的分析、筛选、比对方法,通过对企业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对财务、统计数据分部门、分险种、分年度,严格按照填报流程,细化步骤,规范动作,责任到人逐一上门填报,通过审查凭证、账簿、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各项数据逐笔逐项进行分析、整理、校验、归纳、汇总,以确保数据的合法、准确、完整,从而保证审计质量。

三是通过审计技术创新推动审计方法创新。

审计技术创新在促进审计资源节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推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审计工作中应保证审计技术创新的普及性,形成审计技术优势,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计算等功能,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从而推动审计方法的创新。

3.健全审计业务考核体系,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审计质量监督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监督管理措施。

企业审计项目监督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

而考核作为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只有建立审计回访和结果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贯彻落审计监督机制,把审计结果量化考核作为一把手履行经济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约束和规范审计行为,对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监督,才能切实解决审计问责的随意性问题,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分为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与取证材料、审计过程、审计报告四部分。

针对每一部分,根据新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从针对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发,设置考核指标,形成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一是对审计项目质量影响较大,审计准则重点要求的内容,从重要性出发,量化为考核指标;二是对容易出错、易导致审计质量问题发生的事项,从针对性出发,设置考核指标;三是对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人员道德风险等方面难以量化的内容,从可操作性出发,不再单独设置考核指标。

且上述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涵盖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以起到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作用。

其次,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

建立“直接报告、垂直负责、逐级考核、能力导向、质量优先、综合评价”的考核机制,针对审计项目中各质量控制环节,从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程序、审计文书档案、审计职权制度、审计揭露问题和审计取得成效等方面入手建立审计业务考核方法,并明确规定审计业务量化考核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和得分标准,对各项审计业务进行细化考核。

真正使审计考核与监督相统一,促进审计人员风气建设,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最后,做出全面的考核评价。

根据审计质量考核结果,对参与企业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及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进行全面评价,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掩盖,查找出的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和内部控制漏洞,并实施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完善现有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促进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以提高审计质量。

三、总结。

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对审计项目立项、实施、结果、复核、报告、后续跟踪、考核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综合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特征的变化,影响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也不断增多。

实践管理工作中,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从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创新及审计业务考核体系健全等方面全面加强和创新审计业务管理,强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促进企业审计项目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方案【第五篇】

为进一步完善全市120急救网络建设,加强院前急救质量管理,规范院前急救服务行为,保障工作安全,决定在全市120急救网络开展“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年”专项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任务,服从服务于我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和卫生计生整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急救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急救服务行为,确保医疗急救安全高效,促进我市院前急救事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持续提高全市120急救网络院前医疗急救质量,保障医疗服务安全。

三、活动内容。

(一)建立健全全市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三级体系。

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要求,我委委托济南市院前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完善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标准,指导、监管各急救网络医院落实院前急救质量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落实质量管理与控制有关工作要求。

探索建立市院前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急救网络医院相应院级质控组织——急救网络医院相应科级质控组织组成的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三级体系。进一步规范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各急救网络医院负责人为质控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机构具体的质量检查及管控工作,及时查找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使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工作深入网底、形成常态。市院前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每季度汇总分析全市120急救网络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信息,并将分析结果用于指导全市院前急救工作开展,促进我市院前急救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执行和落实。

年内健全完善首诊负责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院前院后交接制度、车载gps终端和单兵使用制度、查对制度、电子病历填报与管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重大事件报告制度、车辆消毒制度、车载设备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市院前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牵头,通过培训、考核、督导检查等形式,真正将工作制度执行落到实处。

(三)实行院前急救各岗位精细化管理。

以mpds操作标准和质控内容、院前病历评比、急救技能操作考核、回访满意度、院前出诊反应速度、院前急救治疗率、院前车载信息终端使用率和车载设备的完善、完好率等为抓手,实施120调度员、医生、护士、驾驶员以及急救员,院前急救全环节各岗位的精细化管理。

(四)规范急救收费行为。

l.严格执行济南市物价局收费标准,不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收费、重复收费。

2.完善急救服务收费制度,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医疗收费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

3.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及时受理、调查、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制定并严格执行违规收费处理措施。

(五)开展院前急救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活动。

1.落实主体责任。要充分认识院前急救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时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风险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各急救网络医院作为院前急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分管领导靠上抓落实,明确岗位职责,坚决消除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认真夯实院前急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2.全面查摆整改。各急救网络医院要对院前急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梳理排查,重点查找责任和制度落实情况以及体系、机构建设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切实查摆急救管理等环节的质量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认真、强力、高效的整改。对于梳理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要建立台账,实施“统一备案、销号管理”。市院前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监督指导各急救网络医院认真整改,并及时通报整改情况。

3.强化制度建设。各急救网络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范、指南、操作规程等,规范院前急救服务行为,坚决杜绝违反操作常规行为的发生。市院前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适应院前急救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社会及医学发展形势,建立健全院前急救服务安全评价和监管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4.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各急救网络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院前急救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要建立对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监控和管理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体系良好运行。

5.加强教育培训。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培训,健全培训和技术档案,加强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增强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关注新入职人员的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营造医疗质量安全“生命线”的良好文化氛围。

6.加强不良事件报告。各急救网络医院要加强对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做好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

7.强化责任追究。市院前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指导各急救网络医院做好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建立院前急救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对疏于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的机构和相关人员,要进行认真督查,提报我委严肃处理,并从重追究相关管理人员责任。

(六)探索开展院前急诊急救服务新模式。

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探索区域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救治中心多学科诊疗模式。进一步加强全市医疗机构救护车管控,规范救护车审验标准和流程,推进实施救护车辆分类管理。

四、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月-3月)。

1.成立“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年”专项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督导检查、总结评价、信息通报等工作。

3.召开全市120急救网络“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完成专项活动的动员及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4月-11月)。

1.培训(4月-6月)。紧紧围绕活动内容,全面、广泛、深入开展培训,做到全市120急救网络全体人员人人熟知活动内容、人人履行岗位职责、人人掌握工作流程、人人遵守工作规范,共同创造工作业绩。

2.考核(7月-10月)。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岗位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考核,巩固和深化活动成果。

3.评比(9月-11月)。根据考核结果,将全市各急救网络医院评出相应等次,并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

(三)总结阶段(年12月)。

组织召开“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年”活动总结会,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同时,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急救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卫生计生局要加强对辖区院前急救工作的支持、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市急救中心要把“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年”活动纳入重要日程,切实明确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二)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到位。全市120各急救网络医院要高度重视该专项活动,做好宣传发动和动员工作,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在开展专项活动过程中,各急救网络医院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进行交流、推广。

(四)以点带面,确保取得实效。在活动过程中,抓好各项活动内容的落实,以点带面,确保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质量管理方案【第六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有关精神,切实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根据文秘部落市卫生局####[x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的领导,成立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

(详见附件)。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xx年7月上旬前)。

完成“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制定并下发本院“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对活动内容进行具体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

(xx年7月—10月)。

各科室要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三)、自查与整改阶段。

(xx年11月上旬)。

医院根据“医院管理年”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对全院开展的'本次活动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并提出改进措施,狠抓落实。

(四)、总结迎查阶段。

(xx年11月—12月)。

医院对本次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准备迎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检查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今年卫生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院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去。并将医院管理年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加强领导,务求实效。各科室主任作为本科室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工作中要做到四个到位:思想重视,认识到位;科主任负责制,责任到位;任务分解,措施到位;督促检查,整改到位。按照医院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局面。

(三)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对违法违纪行为,将严肃处理,在全院通报和曝光,并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四)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医院管理年”活动结束后,各科室要对本次活动进行认真总结,科与科之间开展横向交流。医院将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整改,建立机制,健全制度,为今后继续加强医院管理奠定基础。

质量管理方案【第七篇】

2、领会文章中表露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能正确掌握学习通讯的方法,

体会通讯的新闻性、文学性和思想性。

一、导入课文:《日落》有怎样的丰富含义。

(参考:日落时分完成本文;日本帝国主义失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的时代将随着明天的太阳升起)。

二、作者简介。

1、本文写作背景(学生):抗战胜利,日军投降的时刻。

2、本文作者:嘉兴人朱启平,人称为范长江之后的与之齐名的名记者,《大公报》派去采访日军签降仪式的三位中国记者之一。

三、研习课文:

(一)体会作品的新闻性特征。

1、新闻作品有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的特征,本文这些特征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所写为作者亲眼目睹,时间写得细,人物真实,过程清楚,显示了极强的真实性;本文完成于1945年9月3日日落时分,9月4日即见报,显出了其及时性;记述客观,没有强烈的感情冲动,显其客观性。

(二)体会作品的文学性特征。

1.本文线索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何好处线索分明。

(参考:全文时间是线索线索分明,思路清晰,事件发生过程清楚)。

2、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从哪些方面写出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场面的?

(参考:麦克阿瑟发言的特点;日本人审视投降书;水兵谈笑声停。麦克阿瑟用六枝笔签完字。美国中国都有人陪同签字。日本代表肃立。)。

既细节描绘注重场面渲染是通讯的一大特点,师见机引出通讯与新闻的不同。

(三)体会作品的思想性特点。

令他在冷静中带有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

四、作业:将这篇通讯改成1篇新闻(只写导语)。

质量管理方案【第八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论文,我们来看看。

摘要: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只有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必须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本文介绍了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及改进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1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