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科技小论文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23321

【导言】此例“科技小论文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科技的论文1

摘要:在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水泥原材料的用量非常大,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如何保证水泥原材料的质量是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水泥试验检测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水泥;实验检测;标准稠度;细度

1水泥用料分析

水泥的强度

水泥的强度是对水泥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对水泥强度等级进行划分的依据。水泥的强度是指水泥胶砂硬化试体所能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用MPa表示。目前,我国的水泥生产企业主要是通过将混合料与水泥熟料混合粉磨的方式进行水泥的生产,采用这种生产工艺进行水泥生产时,会使混合料的粒度较粗,其活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混合材料的掺量对水泥强度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不掺混合料的盐酸水泥,前度等级较高,ISO强度均在以上。

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水泥与混合料的配比也是影响水泥强度的重要因素,水泥的强度主要受到毛细管孔隙率及胶空比。通常情况下,水泥的毛细孔隙率Pc=W/α,胶空比x=α/(α+W/C),在这其中W/C表示水泥混凝土的水灰比,α表示水泥的水化程度。当混凝土被充分捣实后,其强度的变化与水灰比成反比。然而,形成水化物所需要的水量应该具有一个下限值,(W/C)min?=α即是指完成水花(α=)的W/C应该在以上,当W/C在以下时,未水化的水泥会在将体内继续长期存在,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一定要将W/C控制在以上。在实际工程中,保证水泥的强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技术指标

水泥检测的主要依据是水泥的'技术指标,水泥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比重、细度、硬化时间、体积安定性及水化热等

(1)比重

水泥的比重直接影响到水泥土搅拌桩浆液的比重计算,通常情况下,水泥的比重为,假设水灰比为,已知水的比重为1,即可计算得出水泥的密度:总共重量÷总体积,即(1+)÷(1/+/1)=。

(2)细度

水泥的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水泥的颗粒越细,其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水化反应的速度会更快,而且能够进行较为完全的反应,水泥硬化后的早期强度也会更高,但是其在空气中樱花收缩性较大,会提高水泥的生产成本。

(3)硬化时间

水泥的硬化时间是指水泥从加水搅拌到完全硬化所需的时间。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一般在45分钟以上,终凝时间一般在小时以内。对水泥的硬化时间的实验检测有利于全面掌握土建工程施工材料的材质与技术要求。

(4)体积安定性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主要体现在其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上,当水泥中杂质较多时,其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就会非常明显。

(5)水化热

水化热是检测水泥硬化的主要标准之一,主要是通过实验检测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6)标准稠度

在土建工程中,主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测试水泥的稠度,机器测试的方式一般职能用于固定的稠度标准。

2水泥的实验检测方法

水泥标准稠度实验检测

(1)水泥的级配控制

在土建施工的过程中,要在进行混凝土铺筑之前进行水泥的稠度实验检测,做好拌和机的调试工作,将搅拌机内的水与料的比例做出合理的实验调整,以此来保证在进行大规模的混凝土施工时,水泥的稠度配比能够达到工程设计时的要求。在正式拌合混凝土之前,应提前将厂拌设备的各个部位调试到最佳状态。然后,按照试验配比对混凝土进行试拌,并确定最终的配比。在进行混凝土拌制时,水泥的用量一般需要超过设计值1%左右,达到6%。由于水泥粉的孔隙率较大,且摊铺和压实时间较长,在施工的过程中,其中的水分会大量流失,因此,在拌合水泥时,应适量增加2%左右的用水量,以此来保证水泥整个硬化过程含水量的充足性,确保水泥的强度。

(2)水泥含水量的控制

在进行水泥拌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控制水泥混合浆的含水量,在进行砂浆稠度测定时,将拌合均匀的水泥砂浆一次性装入圆锥筒内,至砂浆表面距筒口1cm为止,然后将筒放置与固定在支架上的圆锥体下方,并固定好,然后读出标尺显示的读数,然后松开圆锥体的固定螺丝,使其自由沉入水泥砂浆中,十秒后,读出下沉的距离,得到砂浆的稠度值。然后用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水泥砂浆稠度的测定结果。如果两次测量的结果之间的误差大于3cm,应重新配料进行测定。在配料加水时要考虑当前空气的湿度,如果空气的适度较大,含水量会对水泥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实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先测定空气湿度,当湿度较大时,应适当减小水泥的含水量。

(3)水泥剂量的控制

水泥剂量的实验测定对于水泥应用于工程中的整体强度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水泥剂量不足则会使水泥施工时不足,如果水泥剂量过高,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水泥剂量进行实验测定。对水泥剂量的控制可以选择水泥剂量滴定的取样实验,首先,将水泥混合料样本放入实验杯中,然后向杯中加入600ml10%的氯化铵溶剂,并将其搅拌均匀。将其放置沉淀约4min,将杯中上面部分的清液转移到300ml烧杯内,搅匀,然后盖好等待测试。用移液吸管吸取上层悬浮液10ml放入200ml的三角瓶内,然后再向三角瓶内加入%的氢氧化钠,此时溶液的PH值在13左右,然后向三角瓶内加入钙红指示剂,摇匀后溶液会呈现出玫瑰红色。最后用EDTA二钠标准液滴定到纯蓝色为止,记录好EDTA二钠标准液的消耗量。对水泥剂量的控制实验测定会伴随施工的整个过程,以便对整个工程的水泥剂量做出合理的控制。

水泥细度检验

据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3μm~30μm颗粒对水泥的强度存在这较大的影响。进行水泥细度检验时,受限取试样80μm筛析试样25g或者45μm筛析试样10g放置于洁净的水筛中,并将喷头地面与筛网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mm左右,然后用水压为的喷头对其连续冲洗3min,然后烘干。烘干后的水泥细度则代表了该水泥的细度,如果不符合施工要求,则必须进行更换,以保证水泥整体的强度,确保工程的质量。

3水泥实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水泥实验检测时,应对水泥实验检测的结果进行质量控制,以此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监控或者使用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2)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检测结果比对以及能力验证;

(3)对一项指标进行多次检测;

(4)对检测中保存的样品进行二次检测;

(5)对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在进行水泥实验检测时,应该结合上面的几个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实验检测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发现检测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改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4总结

水泥作为土建工程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其强度、细度等方面都是其性能的重要内容,针对水泥所进行的实验检验对合理控制水泥的使用,确保水泥能够达到施工要求,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2]GB/T1346-20xx,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1]王家启,王光辉。水泥稳定粒料结构层实验检测与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3篇科技小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科技小论文范文的相关认知。

科技小论文2

摘要:

医学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制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措施和方法、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培养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导师制;本科教育;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导师制最早产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逐渐被世界各国高校效仿。但囿于教师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导师制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大都开展于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层面。目前,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我国本科生教育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扬州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已开始在部分院系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施。

1、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及推行的意义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这个教育形式关系里,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能力,同时还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并因人而异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对学生及时的心理调适和生活关怀为其更好地开展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祖国医学与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师承教育曾经是数千年来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具有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教、学、临床实践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虽然现代高等中医本科教育模式曾为中医普及教育和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一直作为国家培养中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门径,但是随着现代科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独立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呼唤一种新型的中医本科教育复合模式正成为全国中医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需求。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将中医传统教育模式与高等院校中医科班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上述问题提供积极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为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必要条件,故成为各高校中医药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流呼声。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生导师制”。其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临证实践技能等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我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新开专业,不同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教育,而是中西医学同时进行教育的模式。为了改变现行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中,同一规格、教与学的分离,不能按学生个人的特点、优势、志趣、爱好因材施教的现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及时调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波动,尝试在本专业实施全程导师制,体现专业特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培养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除了应具有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能力之外,更应强调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中医功底。后者必须抓好两个必要环节:一是熟读经典,二是临床实践。熟读经典不仅可以掌握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还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把握中医药学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但“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床实践是培养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辨证论治等临床思维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通过临床实践,以共性演绎个性,以个性归纳出共性,使医学理论在临证中运用自如。其间名师的指导,是中医临床人才成功的重要环节。导师制医学教育让学生学会把导师的直接经验吸取为自己的间接经验,能有效地缩短实践领悟和探索解惑的过程,而且中西医许多抽象深晦的概念、医理和技术经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但可以在名师指点下不断揣摩、感悟。

导师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贯彻“个性化原则”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观更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重视基础课程和知识的教学,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倡“图钉式”的人才模式。即有较宽的专业面,拥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突破狭窄的育才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四个结合”,更有利于该教育目标的实现。

3、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建立导师库。采取自愿入库原则,导师必须是对发展中医事业有热情,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素质过硬,热心献身教育工作的医教研方面的专业人才;导师必须是熟悉学科教学计划,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有较强治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指导能力的教师;导师必须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离、退休中医教师。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在导师库中选择指导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计划。

导师和学生在相互了解、认可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2 - 3名学生。培养对象确定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导师对学生表现不满意时,可在教研室主任同意的情况下,解除学生培养资格,学生对导师不满意时,向系办提出申请,经系领导同意后可更换导师。系办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把握导师制实施情况,及时扶持、督促、调整。

不同学年导师的职责侧重点不同。一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角色的转换,二年级的学生导师是过渡和有针对性的拓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指导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导师则侧重于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的指导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能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增加实践机会,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学会如何做人。

4、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及存在的困难

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行的全程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

①导师的数量相对不足,由于导师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临床科研工作繁重,培养学生的有效时间相对不足,这使最初筛选导师时符合要求的导师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争取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调动导师的积极性。

②导师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老师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医院,学历及经验水平不同,这有可能在学生选择导师时会产生不平衡。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在介绍导师时尽量全面的突出导师的特长,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

③由于全程导师制贯穿整个本科阶段,要求导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指导时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与教师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需要重新选择导师,这就需要系办制定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

④整个导师制实施过程的管理系统不完善。导师的工作不能量化评价,也不能折算成教学工作量,职称评定时也仅供参考,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尚需要不断吸取经验,摸索总结,逐渐完善临床医学院的导师制。

科技小论文3

科技无处不在,我们身边,他的影子就藏在不经意的角落,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刚好赶上妈妈浇花,我立刻大声的说:“妈妈,请帮我把我的小兰花喂饱点。”

说完,我兴冲冲的走到阳台,看着我的兰花。

“早浇好了,看把你激动的,”妈妈笑了笑。

我发现在花盆底下的托盘中全是水,我小心翼翼的捧起花盆,看了看底部,“咦?花盆怎么破了?”我好奇的问:“妈妈谁把花盆弄破了?”

“傻姑娘,本来就这样,谁也没动。”

“为什么要留一个小孔呢?”

“这个要你自己去找答案。”

我大步的跑到电脑前开始开始查找资料,很快,我知道了真相:花盆里养花要常浇花,不浇水,花就会渴死,但有时水会浇多,假如花盆下面有孔,水积在盆里生不出来,花的根部长时间泡在水里,就会腐烂,所以为了能及时使水从花盆中渗出去,人们在底下留了一个孔是泥土,保持合适的温度,花就可以健康的生长,另外,花的根不但要吸收水分,而且要呼吸空气。花盆底下有孔,盆里既不下水,土壤里有空隙,能让空气进来,根就可以顺畅的呼吸了,如果没有这个小孔,花盆中的积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跟呼吸不到空气就会窒息而亡。

我恍然大悟,原来一个小孔对花卉花盆来说这么重要。

科学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从载人航天到蛟龙出前海,从课堂内外到衣食住行,从出生婴儿到年迈老人,无不充满科技的魅力,她激励着我好好学习,抱着热情去探索明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02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