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李清照诗词赏析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7069

【导言】此例“李清照诗词赏析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诗词赏析:蝶恋花春景【第一篇】

诗词赏析:蝶恋花春景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注释

“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误作“小”。“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绕”,元本注“一作晓。”

“柳绵”:即柳絮。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却被”,反被。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赏析

“蝶恋花·春景”,元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春景”:这是一首写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上片写伤春:触目红花纷谢,柳绵日少,青杏初结,普天芳草,充满了繁华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写伤情: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此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曹树铭《苏东坡词》以为作于苏轼密州时期:“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东武城南)之上片相似。而本词下片之意 境,复与本集《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之上片相似。以上 二词,具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宋人笔记载此本事,均是苏轼贬官惠州事,如《冷斋夜话》云:‘东坡《蝶恋花》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案,此处有误。

朝云死于惠州,东坡渡海时已不在人世。‘海’应为‘岭’之讹)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棉’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东坡作《西江月》悼之。’(《丛书集成》本《冷斋夜话》无此条,见《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引)《林下词谈》亦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青杏小’,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云:‘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

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见《琅嬛记》卷中、《青泥莲花记》卷一下、《词林纪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记载,则此词当作于贬官惠州期间。又词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天涯’,是苏轼贬官岭南时诗文中惯用词语。另如绍圣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诗云:‘只知吴楚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绍圣四年惠州所作《次韵惠循二守相会》诗云:‘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万里心。’故本词中之‘天涯’,亦非泛言,当指地处偏远的惠州。基于上诉分析,姑将此词编于绍圣二年春,以俟详考。”

点评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其作于何时,各方莫衷一是,有苏轼密州、黄州、定州、惠州时期等诸多说法,然皆苦无证据明示,故今日已不可详考。作为宋词豪放派先驱的苏轼,一生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豪放派词作,这容易让人误以为苏词尽皆豪放之作,但从苏词的总体来看,其婉约之作反而是占大多数的,此词便是其一。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蝶恋花苏轼诗词赏析【第二篇】

蝶恋花苏轼诗词赏析

蝶恋花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 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练习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暮春的特点?(3分)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

答案:

(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3).点或破(2分);突出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词是写给东坡老友李公择的送别词,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该词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这首词题记为暮春别李公择,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这是一首送别词。

簌簌无风花自亸,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好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接着写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

白居易戏答和其《别柳枝》绝句诗,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所谓柳老就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正巧今送李公择亦逢此时。东坡这期间另有《送笋芍药与公择》诗说道: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芍药,樱桃,同时皆尽,而这个时候老朋友又将远行。花木荣枯与朋侪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时俱至,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横云之变态。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

路尽河回千转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船一转舵,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岸上之路至此尽头,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期,所以有飞魂之叹。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蝶恋花》诗词赏析【第三篇】

《蝶恋花》诗词赏析

蝶恋花

柳永 北宋

伫倚危楼风细细,[2]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3]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

对酒当歌,[5]

强乐还无味。[6]

衣带渐宽终不悔,[7]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李清照《蝶恋花》诗词赏析【第四篇】

李清照《蝶恋花》诗词赏析

(蝶恋花)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注释:

⑴蝶恋花:词牌名。

⑵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⑶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

⑷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⑸萧萧:一作“潇潇”。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⑺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

⑻东莱:即莱州,时为明城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芾(fú)具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山,名为蓬莱、方丈、瀛洲。”

背景:

此词写作背景有两说,一是以为作者在滞留青州时写给移守莱州的丈夫;一是以为作者在赴莱州途中的昌乐馆写给留居青州的姊妹们。龚克昌《谈〈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以为,当以后者说为胜。理由是:一、元代刘应李《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丙案卷凹收此词,题为《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但刘氏对作者失考,归入无名氏;其实,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乐府雅词》里,已标明此词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与作者同时,其说当较可信,正可补正刘氏将此词编入无名氏之误。而以为此词为清照思夫念旧之作均出后代,殊无实据。二、词中出现的“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句,与所标“晚止昌乐馆寄姊妹”题意正合,以词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处旅途中的口气,和寄宿孤馆中的心境。因此,断此词为作者寄姊妹之作,当较近是。

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认为,公元11(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间,李清照自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馆。作此词奇姊妹。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1年9月中旬。公元11(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赵明诚知莱州,李清照未与之同去,仍居青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莱州与丈夫团聚,行到昌乐,遇雨宿于旅馆中,一时难以见到久别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写了这首《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释义:

本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欹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