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实用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95211

【导言】此例“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实用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2100字【第一篇】

马克思把批判的哲学定义为“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对社会现实和思想现状的批判为支撑,因此,不理解批判精神,也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精神的指引下,一步步推进到个个领域,最后触动整个经济基础。批判的逐步深入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逐步深化,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学说的批判继承态度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一、 对宗教的批判

马克思生活在宗教遭到普遍批判的时代。启蒙学者对宗教持激烈的否定态度;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批判较为温和。例如:康德把宗教限定在纯粹理性的范畴之内;谢林虽然没有对宗教持强烈批判的态度,但他的天启哲学却在事实上起到了涣散____信仰的作用;黑格尔沿用了康德宗教理性化的主张,并且做的更彻底,把上帝等同于绝对精神,用辩证法所达到的真理全体代替宗教信仰的直接性和宗教情感的直观。

青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左派和费尔巴哈的影响,曾提出“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观点。随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马克思认识到之前的错误立场,批判的继承前人的学说,在揭示宗教与人的意识关系时,开始和社会现实相联系。

正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宗教是被压迫的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他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宗教的积极意义,即肯定了宗教具有慰藉心灵、舒缓痛苦的作用。但是,马克思紧接着又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可见,马克思批判性的指出了宗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用来麻醉自己的毒药。

马克思认为,对宗教的批判的根据就在于: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即宗教是那些没有获得自我和再度丧失自我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然而,人并不是抽象在现实世界以外的东西,人的世界是国家社会,宗教的倒置不过是现实世界倒置的投射。因此,批判宗教,必须同时批判现实的人的世界,批判现实的人的世界就是批判国家社会。

二、 对政治的批判

马克思对政治的批判是对宗教批判的延续,这种是从批判黑格尔入手的。正如宗教把人的本质神化,黑格尔把国家的本质神化了。马克思指出,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了国家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民主制对其他国家形式的关系,如同____对于宗教的关系,民主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制度是一切国家制度的本质。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存在,而是法律为人存在。

马克思创造性地批判了黑格尔颠倒了国家和人的关系的方面,指出黑格尔实际上是为君主制辩护。马克思认为君主主权和人民主权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只有人民主权才是国家制度的体现者,民主制就是人民主权的体现。一切国家的现实基础是人民,因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有民主制,那么也因此可以说民主制是这些不同国家制度的类本质。马克思把民主制作为判断国家制度合理性的标准,按此标准,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只是表面上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只有抽象的民主制。真正的民主只能是人的自由的产物。

人作为国家的现实原则,在阶级社会里,却是不自由的人,因此,阶级社会里的国家制度并不是自由的民主制,这就是民主制的异化。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控制一切私人领域的社会生活,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相对立。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政治自由,却能在这种矛盾中得到思辨的自由,由此,民主制的异化在其自身领域内得到了否定。

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的批判,把国家的本质归为民主制,归为现实的人,而对人的考察必须通过哲学的批判。

三、 对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展开了对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哲学是问什么是真理,而不是问什么被看做真理,哲学是研究一般性真理。哲学不是空洞的世界之外的遐想,它有其自身的

深重历史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同时,一定的 哲学形态与它所出现的民族形态是并存的,它与这个民族的法律制度、 社会生活、 艺术 文化等,都是并存的。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在宗教批判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哲学要承担起社会解放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揭露和批判,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哲学成为批判的武器。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必须有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即哲学和无产阶级本身,二者相互依存。哲学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则把哲学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成为物质的力量,只有把理论的物质力量和现实的物质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四、 对 经济的批判

马克思对经济的批判主要是对异化劳动的揭示和批判,从而创造性地发现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的原因不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和压迫,恰恰相反,剥削和压迫本身是异化带来的结果。人的异化本身有着人自身意识不到的层面,这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发产生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不仅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而且考察了造成人异化问题的原因和规律,寻求消除异化的路径。《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巨著,它还是辩证唯物主义著作,书中关于劳动和价值关系的论述,对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的分析,都是以新的唯物主义观点为前提的,哲学的批判作为一条隐性的线索贯穿于经济批判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包含着宗教、 政治、哲学、经济四大层面,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不仅渗透于上层 建筑领域,更触及到经济基础领域。批判的态度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以此面对理论学说,更要以此应对现实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800字【第二篇】

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 。[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追求一种定在中的自由。在自由民主的社会,哲学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在专制社会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的控制,哲学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以自由民主为发展目标,学术批判是是受到保护的。聂锦芳教授指出,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而学术必须允许自由的争论和批判。这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的反省和批判。

马克思具体地提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现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因此,马克思给哲学提出的历史任务是,锻造一种世界观武器,使之成为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思维方式,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无情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

批判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起作用,而且批判不只是破坏性的,也应该是建设性的、超越性的。就像你说我是错的,你必须说为什么我错了,我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种理论自觉。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批判、超越。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这是哲学安身立命的理念。

马克思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辩证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在本质上,它是革命的、批判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使它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所谓现代精神,就是人类的自我批判精神,就是人类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主体意识,就是这种现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

志着人类自我意识从自我迷失进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阶段。当然,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新世界,批判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活的灵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一定的哲学是关于一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其二,哲学是各种思想文化中最高的形式,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精粹。同时,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因为哲学具有人类性,具有超越时代的一面。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科学,而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哲学必须把握时代最迫切的问题,及时的吸收思想精神,为迫切问题提供一个解释,进而规范和引导社会的发展。

在科隆日报的社论上,马克思首次明确的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这个命题被广泛引用,并被确认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最简洁、最精辟的论断。马克思所赞赏和肯定的哲学是源于时代、源于人民的哲学,是把时代的问题和人民的精髓升华为理论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必须把自己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聚焦点。

马克思认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好问题能极大的推进社会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正因为如此,哲学必须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当人们把哲学同幻想混为一谈的时候,哲学必须严肃地提出抗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的统一,既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同时又塑造和引领时代精神。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更引领时代向理想社会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心人、解放人的哲学

马克思提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而“归宿点”则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显示了马克思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的人文情怀,显示了马克思主张以哲学解放全人类的意旨。马克思说,哲学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它所参与的运动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而是绝大数人的、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和致力于人类解放的哲学旨趣,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是马克思哲学的普照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最为根本的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

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一开头就指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提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通过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我们这里是“从人间上升到天国”。[5]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就像中国哲学里讲的道不远人,也是这个意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国拉回人间,正是哲学属人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的分析,以及如何让消除异化,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哲学的人类性。

四、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一种完整严密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对自然界、 社会、和人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内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肖前、李秀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规定: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完整、严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从物质看世界,从精神看世界,从 实践看世界,这是哲学世界观的三种主要方式。[6]从物质看世界,世 界变成了客观世界,比如拉美特利的名言“人是机器”,这种客观性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从精神看世界,正如陆九渊所说,心外无物。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这种哲学把哲学变成完全脱离人世的空中楼阁,空有一个形式。它突出了人的自由和想象,但是抽象地 发展了人的能动性。从实践的观点看世界,世界的图景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中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从实践的方式观看世界,在两极到中找到了中介。

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还有科学和宗教,道德和 艺术。哲学的方式是独特的,也是最高的。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黑格尔说的好,哲学与宗教在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学问,只是他们的形式不一样,哲学诉诸理性原则,宗教诉诸于感性原则。黑格尔对哲学与科学也有论述,他说,哲学与科学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内容不一样。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关于某一个具体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五、结语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用“现实的理性”批判“抽象的理性”。现实的理性指的就是实践的理性,改造世界的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所追求的思维的全体自由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统一起来,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起来,把哲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统一起来。哲学无定论,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久日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它强调哲学要回归生活世界,正视生活对哲学的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精【第三篇】

前几天,跟我的一位同学去看了这部《青年马克思》的电影,因为我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学马克思的,所以,对于马克思算是比一般人了解一点了。

但是,去到电影院,却发现除了我跟我同学之外,就只有一个人在电影院坐着,我们三个人包场了。在我看来,马克思真的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好多人好像对他不是蛮感兴趣,也不是蛮了解他的。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是1818年5月5日生的呀。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德国及法国的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创作了这部影片。

电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从相遇开始一直到他们最终创立《共产党宣言》,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主要写的是马克思24岁之后一段时间的故事。

马克思24岁时,由于没有当成大学教授,只能去《莱茵报》当主编,可是他的观点才激烈了,受到当朝政府的抵押,最终《莱茵报》各个成员都解散了。

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其父亲是大资本家,使用的管理工人的方式就是去剥削、压榨工人。恩格斯非常不同意他父亲的这种管理工人的方式,并与一位很有个性的在其父亲工厂工作的反动派女性相恋了。恩格斯会经常去探访工人的情况。

没有工作的马克思境况非常窘迫。他的妻子燕妮与他非常相爱。燕妮出身于大户人家,长得非常漂亮,比马克思大四岁。不过在她的骨子里不喜欢大户人家中被束缚的生活,还是非常崇拜马克思的,觉得他是位非常有思想的人。燕妮为马克思生了几个女儿,这位马克思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后来,他遇到了恩格斯。恩格斯可以说是位非常好的朋友。他本来是不喜欢从事他父亲给他的所谓资本家的工作的。但是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他竟然还是当了很多年的资本家,只是帮助马克思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在他们为工人发言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当时工人运动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两个战线都认为把工人组织起来,只要他们力量足够大,就足以推翻当时的反动政府,然后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而马克思、恩格斯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必须要为工人树立一个纲领,让他们能够内心非常服从地去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纲领自然就是《共产党宣言》。

整个影片看下来,可能就是觉得在很平淡的描写马克思的传记。但是这部影片也能够引发我们当代青年人的一些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这些人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其实马克思的很多著作的思想在其三十岁之前都已经基本形成了,无疑他们都很聪明。但是他们为工人阶级发声,写出了非常多的在哲学界、经济界、社会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是颠覆性的,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人去学习的。就像马克思的墓志铭所写的,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都是在解决怎么认识世界的问题,而马克思则解决了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这无疑是非常具有创见性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精【第四篇】

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发展脉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紧密联系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紧密联系总书记三十多年的从政实践。

理论根基深厚。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腐倡廉传统,吸收中华廉政文化思想精髓,汲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廉政建设经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就很明确,他强调,“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的向背;人心的向背,不但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也决定着党的命运”,他告诫党员干部,“不能把争取党风尽快根本好转当作一般的业务工作去看待”,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利用职权谋图私利,是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条件”。在福建工作时,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人民给的,也只能受命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就是服务,要立足于理想,不要光图自己实惠”,强调共产党人要过好“自我关”和“人情关”,提倡“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浙江工作时,他告诫广大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求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告诫全党“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这些重要论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深刻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根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根基。

实践支撑丰富。习近平总书记从正定开始的从政实践,历经多次党的集中教育活动和经常性教育活动,始终凸显高站位认识、高起点部署、高水平推动、高标准检验党风廉政建设的卓越领导艺术。在正定工作时,他强调“全党抓党风——一要各级党委的一、二把手亲自抓,二要依靠各级党组织抓,三要有一支坚强的纪检队伍专职抓,四要把广大党员动员起来向歪风邪气作斗争”,强调“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要认真抓,一定要严肃处理,不能松松垮垮”,他指出“党组织应该自己解决,也能够解决的问题,决不可推来推去不解决”。在福建工作时,他推动出台“宁德廉政12条”,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在浙江工作时,他要求干部“学习研究党执政的宝贵经验”,“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仔细算好利益、法纪、良心“三笔账”。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在2014年国庆招待会上,总书记强调“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从河北正定,福建厦门、宁德、福州到浙江、上海,再到中央,总书记关于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论述,生动体现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智慧,描绘出其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和现实逻辑。

时代特质鲜明。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生涯,伴随国际政治风云的急剧变幻和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执着于迎难而上、克难制胜。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充分认识整顿党风、严明党纪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各级党组织对于全党抓党风这样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按照党章规定严格对待、严格要求”,“坚决克服畏难情绪,把‘怕’字换成‘敢’字,把‘软’字换成‘硬’字”。在福建工作时,他强调“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抓住重点对惩治腐败进行具体部署,要求各级做好三件事:继续查处大要案;着力抓好查处吃喝、请客、送礼、赌博、拖欠占用公款的问题;建立廉政责任制。在浙江工作时,他告诫领导干部,“要从浙江实际出发,着眼于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眼于提高领导水平,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着眼于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着眼于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眼于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着眼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精准研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由此观之,从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根据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发展,展现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以贯之的坚定决心,决胜反腐败斗争的大无畏气概,以及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质。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

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格局宏大,内涵丰富,意蕴深邃,逻辑严密,始终坚持一个立场、一条主线、一套观点,凸显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统一。

政治意识特别强烈。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把“政治上是不是敏锐,工作上能不能创新”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指出“共产党人是有鲜明的立场的,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要明朗”。在福建工作时,他强调“我们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都决定了我们不能容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我们的目标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廉洁的政府、清明的政风……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在浙江工作时,他指出“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擘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体现出从政治上从严管党治党的高度自觉。

问题导向特别鲜明。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直面矛盾和问题,以矢志如钢的胆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正定工作时,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不正之风“严重破坏党的组织原则,干扰和破坏党和国家政策、法令以及各项规定的执行,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破坏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败坏党的声誉,发展下去就会腐蚀党的肌体,毁掉一批干部,误国误民,其害无穷”。在福建工作时,他强调“我们党已是在和平时期执政了40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在浙江工作时,他告诫领导干部“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之中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党的十八大后,针对“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总书记告诫全党“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些都是我们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清醒剂”。

担当精神特别执着。勇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极力推崇并身体力行的一种领导行为和精神境界,他强调“该担当的责任必须承担”,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正定工作时,他主持研究制定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要求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在福建工作时,他指出“共产党人是有信心承担起廉政建设的历史使命的,这种信心建立在服从真理和为真理而奋斗的每一个实际行动上”。在浙江工作时,他强调“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应自觉承担起作风建设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等职责,努力做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营造者”。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主持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并带头执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求全党“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使命担当。

管党理念特别清晰。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往从严治党基础上,鲜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整顿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历来是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所必须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各级党委必须深刻地认识抓好党风对保证四化建设和改革顺利进行的极端重要性,要列入党委的议程,摆在首要位置,做到自觉抓、主动抓、经常抓、抓到底。特别是党委的一、二把手要亲自抓,做到抓头头、头头抓,一级抓一级。整顿党风也要实行责任制,各级党组织都要对本地本单位的党风负责”。在福建工作时,他指出“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肃正风气、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在浙江工作时,他强调“党的纪律是党赖以建立、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学习贯彻党章一个重要的归结点就是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为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管党治党理念进一步完善,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充分体现出管党治党的高度自觉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清醒。

治党举措特别务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鲜明执政风格。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不痛不痒的,四平八稳的,都是空洞口号,就落不到实处,还不如不做”。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直面领导班子建设现状,要求切实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解决好政治路线、政治立场问题;二是解决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三是解决好党的组织生活不健全、不正常问题,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四是解决好班子涣散、软弱问题,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抵制、纠正不良倾向和歪风邪气。在福建工作时,他强调“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在浙江工作时,他要求“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实做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大刀阔斧整治“四风”等突出问题,标本兼治防治腐败,建构了系统完整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引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

人民立场特别坚定。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正定工作时,他就提出,“如果党风不能根本好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认真贯彻执行。不正之风不纠正,还会挫伤群众积极性、降低党的威信,就要背离民心”。在福建工作时,他强调“敢于公开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有力量的表现,也是我们实践自己宗旨的具体表现”。在浙江工作时,他嘱咐领导干部“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全党同志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这些论述彰显了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赤子情怀。

一刻不停歇地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遵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切实抓好理论武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密切关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新动向新表现,坚决防止回潮复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其他各项纪律严起来。切实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奋力夺取压倒性胜利。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定不移、精准有序,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频出重拳“减存量”,织密笼子“遏增量”,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决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发挥党中央统一领导的党内监督体系作用,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强化政治巡视巡察,强化派驻监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锻造过硬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端正选人用人导向,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领导干部要自觉在革命性锻造中增强本领,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9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