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说课稿美术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21731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说课稿美术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说课稿美术篇1

一、说教材

《赵普》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的1篇文言文。本单元编选了《童年的朋友》、《一面》、《我的老师》、《展现华夏文化魅力》、《赵普》等5篇描写人物风采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写平凡的小人物,有的写光彩夺目的明星,而本课主要写的是“以天下人为己任”的古代人物赵普的形象。

本单元的主要

教学

目标是:

1.能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

本课是1篇文言文,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第1篇文言文。本课选自《宋史》,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这两件事。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是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本文深刻的思想性也是进行思维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维角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流畅的朗读课文。

2、能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流畅地翻译全文。

3、能发挥合理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流畅的朗读课文。

确立依据:课文篇幅短小,句式紧凑,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兴趣浓,多次诵读后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能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文言知识。

确立依据:文言知识的掌握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第一课时作为难点来逐步使学生掌握。

二、说教法

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少以及本文的特点,我将通过明确目标、读准课文、读懂课文、读活课文四个模块,导入、介绍赵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疏通词意、疏通句意、疏通文意、复述故事、课后学习九个板块来完成。引导学生在朗读、练习中掌握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大意。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贯穿到课堂始终,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以达到教学目的。

2、讨论法:对课文字词句的朗读理解都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考讨论,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避免了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弊端,培养了自学能力。

3、练习法:本课各个都有练习题的设置,从听说读写各种内容到个体与集体不同形式均有,现了学生练习的高参与率。

4、讲授法:文言文的学习还有困难,因此对重点的讲析还是必不可少的。

三、

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没有精讲全文字词,实行重点突破学生自学,并利用媒体课件展示学习过程。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课文音义把握理解均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正,培养了自学能力。

3、圈点批注法:学生在学习中随时记下自己的疑问和收获,便于知识的深

究和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由“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导入,接着出示学习目标。简洁明了,直接引出人物,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读准课文

1.介绍赵普:出示图片文字介绍人物,形成印象,培养兴趣。

2.读准字音:画出课文中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自己查阅工具

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然后放声朗读全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交流不会读、读不准的字。

(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之后组织交流重点字音并订正,保证学习效果。

3、读出节奏:在听读标注,交流练读多种形式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通过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读懂课文

1、疏通词意:出示练习题,试做并交流指正,掌握重点词义。

2、疏通句意:出示练习题,试做并交流指正,理解文言特殊

句式特点和含义。

3、疏通文意:引导复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把全文翻译一遍。翻译后

同桌交流修改。最后多媒体出示译文订正。

这部分教学完全体现了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内涵。使学生参

与到了知识形成过程当中去,知识掌握较牢固。

(四)读活课文

1、复述故事:先要求简要复述故事讲给同桌听,再要求展开自己合理的想像,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想像,来生动地复述课文故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训练有梯度,收效教好。

2、课后学习

①、合理想像,列出生动复述赵普故事的复述提纲。

②、熟读课文,要求能熟练背诵。

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巩固,也是下节课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反思:

1、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2、没有偏废基础知识,基础的厚薄决定着楼层的高低,要想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基础不可偏废。本课的课前积累背诵评点、课中对演的评价、课后作业都体现了这个观点。

3、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精讲全文字词的做法,实行重点突破,展示学习过程,让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效果明显。

4、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弄懂文意,再由教师评点强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既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索,又能强化基础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本文地址:http:///zuowen/

说课稿美术篇2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电流》。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意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节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在“认识电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电路中的电流和决定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电压和电阻”。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引入电流的强弱,学习使用电流表。只有熟练使用电流表,才能为下节课完整地“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做充分准备,也为学生以后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打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二).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了电流的初步知识,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知道如何用电流表测电流,并会正确的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求知.积极合作的思想品质。

(三)重难点分析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电流的概念,单位换算。熟练地正确使用电流表及正确读数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希望亲自尝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根据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察能力的特点,对于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属于实验操作技能教学。本节课拟定采用尝试教学法、演示法、科学探究法。辅助以观察法、归纳总结法、阅读指导法。在教师引导下,提出尝试题或尝试操作,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教具准备

小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牙签、电流表盘纸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让同学亲自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提出问题:有关电流同学们已经学了些什么知识?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课前先回顾与本课有关的一些已有知识,为学生学习电流的概念及公式作好准备。

(二)实验探究 展开新课

1、试一试,请大家用课桌上的器材连接最简单的电路。

要求:分别用两节电池和一节电池做电源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对照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小灯泡为什么发光?2、灯泡的亮暗程度为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后,导入新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以简单的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趣生疑,以疑点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2、电流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感念,根据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察能力的特点,我采用水流来类比电流的大小。

3、这节课的重点是电流,电流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要知道它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还要了解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增宽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并会进行单位变换。在这里我设计了四道练习题。

4.怎样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引入电流表的使用。

学生认识电流表:符号,接线柱,量程,分度值。并引导学生讨论突破难点—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练习读数。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我用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尝试自学教材内容,用标记重点内容并记录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出示尝试操作题——测量用两节电池和一节电池作电源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并将数据记录到表中。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出示尝试提高题——请大家连接一个并联电路,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进一步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依然紧紧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尝试的形式,促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创新学习方式与学业成绩提高的最终目的。也为下节课探究串并联电流特点做铺垫。

(四)总结归纳 强化训练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的内容。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又巩固了本节学习内容。

(五)当堂检测反馈

学生归纳知识点后,多媒体展示两道练习题“看我的”,“考考你的眼力”进行当堂检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使用了该课件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电流,对电流形成了深刻地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课稿美术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xx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xx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看,这是20xx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分)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分)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化简后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①+=②+=③-=440

++-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②=③-=④-=⑤30-=

3、看看哪组完成又快又对。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美术篇4

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说课稿!

一、课题引入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传媒相继进入了课堂。运用现代的声像视听,三维动画等手段导入新课,对课堂教学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我在教学本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解说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我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趋力,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美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在本课一开始,我采用录象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引导,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景,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

二、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言生动,富有吸引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大纲指出,要处理好语文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三〉朗读课文---加强语感的训练。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地理位置,总的特点→海水→海底→海鱼→海滩→海岛→保卫建设海岛的人们”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向学生渗透南大门的含义,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2、自读第二自然段。我在教学中,从三个层次入手:

〈1〉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要引导学生先读,明白课文具体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有深蓝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学生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想象海水呈现的各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就比较具体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此外还可采用填空的形式来训练。

〈2〉再弄明白,哪儿水深,哪儿水浅,与地形联系起来,加深对“瑰丽无比”的深入理解。从而体会出海水给人带来的神奇之感

〈3〉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呢?引导学生理清第1、2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因为海底(),有(),有()海水(),所以从海面看()。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面的深浅息息相关,感受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3、朗读第三自然段。由于本段内容较简单,为了解学生的掌情况,我设计了下面这个填空练习:海底的岩石上长着()的珊瑚,有的像(),有的像(),()到处都是,大龙虾的样子()。小学生抽象能力不强,在这段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学生情绪特别高。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和思维空间,运用电教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使学生遇到难点时迎刃而解,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展开积极的思维,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了统一,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海底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4、默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用直线把说明鱼多的词划出来。通过理解成群结队等词语,体会出鱼的种类多。在此基础上提问:这段除了写鱼多你还看出了什么?让学生体会鱼的动态美。利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正在嬉戏的鱼群图。我这样设置教学环节是因为电化教具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声像化,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使儿童身临其境,多种感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越学越爱学。齐读最后一句话,提问:谁能把“多得数不清”与“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学生会说:既然说鱼多得数不清,为什么又说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变老师的问为学生质疑。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自己质疑,带着问题再读书思考,想办法解决,说出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并非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而是进一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的数量之多,从而体会到这里物产丰富。

5、分组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是让学生读明白每自然段写的层次,二是抓住语言因素体会出这里景色美丽,非常富饶。为了使学生能提纲契领的掌握第五自然段的内容,便于理解本段,又能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我设计了分层这一步骤,让学生先找出本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事物,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出贝壳和海龟两种事物,为此,就可将本段分为两层。再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将这些词句恰当地连接起来,归纳段意。这可以和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减轻初学归纳段意的难度。在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段中每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反馈质疑,体会富饶,对结尾段加以理解。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西沙群岛必将更美丽、富饶?引导学生体会出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让他们萌发“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三〉朗读品味—加强语感的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后,最后读懂了课文,就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朗读训练不仅培养了学自觉读书的习惯,而且学生的思维、想象、理解、表达能力通过朗读也得到了综合训练。以朗读助理解,以朗读促抒情,是学习写景抒情这类文章的有效途径。本课我采用“听读”、“评读”、“引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品词品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抒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

三、

总结

课文

“文章载道,书以明解”,为了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内含,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习理解了是按总—分—总,按地点的变化,抓住事物的变化,抓住事物的特点归类叙述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有老师的辛勤培养,应该好好学习,勇于向上,用自己的知识才华建设更加美丽的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贵在升华。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学完《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了解了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了解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我想:你们也会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勇于向上,我相信,十年,二十年后,你们一定回用自己的知识才华来装扮祖国妈妈,将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你们能做到吗?大家一定会齐声答:“能!”在这群情激昂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且也起到了意犹未尽的作用,把教书育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学大纲》中“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在在教学中多处运用多煤体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让学生心驰神注、静观默思、思索回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发展智力,从而实现有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说课稿美术篇5

(一)、教学内容:

《动物植物人》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4课教学内容。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动物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开来、把动物、植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进一步理解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⑴、过程方法:

①、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②、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的结果。

⑵、科学知识:

①、知道动物、植物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

②、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意识到人是自然界一部分、要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②、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他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③、养成爱惜生命、爱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①、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②、知道动物、植物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

③、懂得人和动物、植物要和谐相处。完成集合图的填写。

二、说教法:

植物和动物是生命世界里两个庞大的分支、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依据教材、我在瑞博课上通过教学模块进行图片展示、将这一话题具体到学生熟悉的兔子和萝卜身上、在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后、又通过对这两种具体事物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有共同的需求如:阳光、食物、水等。

学习以上内容后、学生知道了:了解了动植物之间虽然在外形上、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有许多的不同、但有时生活坏境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甚至是相互依存的。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初步完成了现阶段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选用了一个让学生在网上回复的模块、虽然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但这个环节的设置、学生参与面广、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科学《新课标》中提倡的: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理念、发展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说学法:

三年级是从本学期才开始开信息课的、据说有些家庭条件差、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也就是从这个学期才开始接触电脑、再加之前一阶段教信息课的老师又出差了、所以他们的计算机水平是可想而知的。在上课的前一周我曾去信息课的教室听了一节三年级的信息课、按照正规的教材走、他们还没有正式开机操作、我听的一节课上老师正在黑板上指导学生复习键盘各部分区域的功能及键盘指法练习、这样的水平上瑞博课确实难度太大了。

但我们的学生知道要尝试上一种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新颖、有趣的(瑞博)课型时、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有些家里有电脑的学生都自己回家上机操作、进行练习打字等。

特别是网上回复环节、同学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高、当他们回复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显得特别的兴奋、甚至还有的学生在网上回复了两次、充分的表述了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课后、同学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寻找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较好的完成了活动记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2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