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学校自检工作报告汇报3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学校自检工作报告汇报3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学校自检工作报告篇1
课外阅读,引领生命的成长
——永宁小学课外阅读特色创建活动
书籍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新课标强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评价教育体系”,强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几10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课标》又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首次做出“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并逐步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的具体化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我校在课外阅读指导工作中已摸爬打滚了十余年,
总结
出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级、市级导读先进单位。1997年省导读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区导读现场会多次在我校召开,受到了教研员与兄弟学校骨干教师的好评,根据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我校以创建“课外阅读”特色学校为导向,以创建“书香校园”为目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努力营造自觉读书、奋发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根据“黄岩区‘特色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我校对“课外阅读”特色学校的创建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现将学校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
我校于2007年5月正式成立 “课外阅读特色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构成为校领导、处室领导、语文组和信息组骨干、图书室负责人等,校领导统筹安排,语文组策划实施,各处室协调运作,信息组和图书室提供信息和资源保障,这样的人员调配,既体现了学校以文学阅读带动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又保证了课外阅读特色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牟友良
副组长:池顺彪 孙立建
成员:朱辉 黄官云 郑冠琦 厉微 赵灵丽 蔡艺 胡爱萍 各班主任
(二)条件创设
我校在“课外阅读”物质文化建设上,一方面着力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和大量的阅读书籍,一方面力争让学校每一处空间(包括网络虚拟空间)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硬件充足,特色鲜明。
1.藏书及利用率:我校图书室现有图书19129册,生均拥有图书超过20册。 2.班级图书角及校园读书橱窗:我校每个班级都设有书架,内放学校流动图书及师生捐献图书;校内另有书法、美术优秀作品展览橱窗一个。
3.读书格言和标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书香味。为给学生营造一片书香的天地,学校因地制宜,利用教室外的墙壁为学生开辟了“文化长廊”,“长廊”中设置了经典古诗词、警世恒言„„营造了“处处见文化,处处闻书香”的浓郁氛围。我校所有班级均有体现本班特色的班级标签,统一安置在教室门口的外墙上。
4.校园专题网站:我校充分发挥自身在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围绕读书活动的开展和书香校园的建设,大力推动读书网站建设。
二、实施步骤
指导思想:以现代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特色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开展以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学校发展态势。
(一)准备阶段
1.认识创建意义:学校把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一个主要载体,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教师把课外阅读视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抓手。
2.提出创建目标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阅读指导形式以及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形成学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特色。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继续发展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及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欣赏起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操作阶段
结合学校“导读月”“阅读考级”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拓展
学生知识面。
1.多措并举,增加阅读量
按照《课标》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学校制订了《永宁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登记表》、《永宁小学阅读考级细则》,印发推荐阅读书籍目录供学生参考,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扩充知识面。
2.诵读诗文,拓宽知识面
传统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学校要求各班级保证诵读的时间和指导,开展古诗词诵读、吟唱、创作古诗词等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持之以恒,养成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以下几方面抓起:(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三、实施过程
(一)兴趣引路,与书交友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并带有热烈情绪的一种意向和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思维积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如果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就能为学生的持续阅读提供内因条件,学生就会积极地去阅读,并自主地选择材料,扩大自已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好阅读,通过阅读兴趣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浓的课外书籍,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比赛活动。
1.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没有能找到要读的书刊,有再大的兴趣也是徒然。既然要让学生与书交友,那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书籍。因此,我校要求各班完善图书角建设。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充分挖掘图书的利用价值,做好图书分类、图书宣传、图书借阅等工作,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图书资源,让他们逐渐走近图书。如,我校每个班级都设有书架,内放学校流动图书;另一方面,为了扩大书源,可在学生中掀起献书换阅的热潮,建立学生献书账户,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将自家藏书存入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账目,毕业时不愿捐献的可将存书从图书室取回。这样就为家境不好的学生解决了无书看的问题。如2010年4月的“导读月”中,各班在班内同学间举行“好书交换看”活动,设立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制度,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制订读书计划;2011年4月的“导读月”中开展了“献
一、两本我喜欢的书”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与别人共享,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古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实行存书借阅或互借制度,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加速图书流动。另外在平时可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借阅,让他们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染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诵读。中国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09年9月的“导读月”中,学校专门印制了1000多册“永宁小学师生经典诵读材料”,开展了以 “永宁小学师生经典诵读材料”为重点,配以启蒙经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爱国治国名篇、劝学励志名篇、名言警句和古诗词等自选内容的学习教育,组织学生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2010年9月学校开展了“颂祖国,迎国庆”班级诗文朗诵比赛,2011年9月开展了“校兴我荣,我爱我校”迎国庆诗文朗诵比赛,每年的4月份开展了“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诗文朗诵比赛,今年的5月份将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3.向学生推荐书籍。课外阅读是为了增进人文感悟,丰富知识积累,扩大视野和提高思维品质。根据阅读实践,应推荐一些名家经典,内涵丰富,有可读性,有时代感,适合学生阅读兴趣的书或文章。我校在2010年9月的“导读月”中,专门印制了 “永宁小学道德经典诵读百篇推荐篇目”,在本学年的“阅读考级细则”中罗列了各年级的选读书目,供全体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4.通过名人勤学故事激发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氛围的感觉。比如,2010年4月“导读月”中学校印发了30条名人读书名言,要求每位学生进行背诵欣赏;另外还印发了一册“名人勤学小故事”,共
收集有30多个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之类的勤学小故事,供各班开展讲名 人勤学故事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投稿文刊激发阅读兴趣。本学年,学校成立了“二月花”文学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当学生的习作变成一个个铅字的“豆腐块”时,那就是对学生写作的最高奖赏,而这些文字必须通过阅读获得,因为读得丰富才能写得流畅,因此,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乐此不疲。
(二)多方渠道,提高能力
1.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首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课堂是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阵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搜集有关图片;边读课文边想像等,课后因势利导,每周都提供一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背诵。2009年9月的“导读月”中,各班积极开展古诗词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人均一册《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好多学生还自己购买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书进行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次,引导学生做读书记号。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提高课外阅读的成效,让学生学会在阅读课中划、圈、摘录、做卡片、写读书心得等。利用阅读课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另外,还要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快节奏、高速度的课外阅读的需要。因此课内应尽可能训练学生阅读速度,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它可以是:扫读、跳读、引读等。
2.摘抄佳句名言,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对作品中的一些佳句名言,则要善于摘抄,可使学生体悟到人生的哲理,寻找生活的指针,以鞭策自己,塑造自己。勤摘抄,勤剪报,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从中积淀优美的词汇语言,精湛的写作技巧,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导读月”中都要求每位学生上交1篇,每班上交一册读书笔记并集中展示。其次,我校每学期的“导读月”都要举行书面交流活动,读写结合,以提高阅读能力。比如2008年3月开展的“迎奥运,促和谐”征文与“读书佳句”征集活动;08年9月开展的“读美文,写佳作”征文活动;09年4月开展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活动;09年9月开展的“自行车与步行交通”征文活动;2010年9月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读书综合实
践活动、阅读科技类书籍写1篇小科技论文活动;2011年3月开展了“安全低碳出行牵手行动”主题征文活动、“历史的选择”主题征文活动;2011年9月开展了“阅读伴我成长”暑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活动、“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活动、“我心中的青少年宫”主题征文活动。
3.自我展演,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要增强阅读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009年9月开展的 “导读月” 活动中,高年级学生自编自演了课本剧,把课本中死记硬背、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剧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通过自编自演,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2012年3月开展的手编报评比活动,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好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内容,寻找合作伙伴。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查找许多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再进行一番的绘画、抄写。这个过程融进了多少的精力和智慧。可谓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更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4.广泛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苏轼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因此只有做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形成他们健全的人格。不仅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所蕴藏的丰富的阅读资源,定期向学生推荐诸如《小学生天地》、《小学生世界》、《未来作家报》等优秀刊物中的文质兼美、形神兼备的时文佳作,还须全面提高阅读量与阅读积极性。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1)开设导读课,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校开设了导读课(利用午休时间),每班每周安排二至三节,一至二年级每节20分钟,三至六年级每节40分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畅游书海,汲取书中营养,尽情地享受读书的快乐。每学期,各班通过不同方式向学校汇报导读课开展情况,如,上交一份导读课设计方案,召开一次导读汇报课,进行一次经典诵读展示等。
(2)开展比赛,促进阅读。调动学生广泛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魅力,使其阅读有用武之地,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校在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前提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比赛。
如开展各类主题征文比赛、现场作文竞赛、熟语大赛、黑板报手编报评比、书签制作评比、“阅读能手”评比等。通过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自觉性得到提高,自主阅读之风在校园里非常盛行,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扩大,知识素养大大增强。
5.读写结合,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这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读是吸收,是基础;写是表达,是运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因此,我们要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每学期,每个学生都要完成1篇读书笔记,或好词好句摘录,或读后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现出来,并以班级为单位整理装订;本学期,学校成立了“二月花”文学社,刊物分为美文推荐、童心飞扬、童韵声声、校园信息四个版块,旨在帮助学生积淀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认识文学的价值,从而做到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三)阅读考级,培养意志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持久性,缺乏计划性,常常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帮助学生养成选一本书就要读完一本书的好习惯。为此,本学期学校在全校各年级全面推进阅读考级制,以考级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丰富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为精神与语言的成长奠定根基。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把考核内容分为九个级别。各级别均以规定的阅读量和应完成的读书笔记为主要考级依据(一级不设读书笔记)。原则上1-6级分别为一至六年级学生所设。经考核合格后颁布等级证书,证书的颜色为:赤、橙、黄、绿、蓝、紫,并在证书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欢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毕业时应达到阅读六级水平。7-9级是为高于毕业水平的学生而设的特别级。考过七级的学生可获得“阅读考级小学士”称号,达到八级的学生可获得“阅读考级小硕士”称号,达到九级的学生可获得“阅读考级小博士”称号,并颁发特别证书。每个等级都规定学生必须背诵出一定数量的格言警句、古诗、优秀文章等,读完规定数目的课外读物或拼音读物,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总量,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读书习惯和计划阅读。学校将定期进行考级活动。每一级确定的必考内容,学生只有通过全部内容,才有资格获该项级别证书。各班由语文老
师负责考级。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参照《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以学校推荐为主。其中学校推荐的考级必读书目是每一个考级学生必须要阅读的书目,没有阅读完必读书目的学生不得申请参加课外阅读考级。此考级方案既可保证各年级学生达到其相应的能力水平,体现各年级间的衔接与递进,又可打破年级界限报考,从而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阅读意志。2011年9月30日下午,学校在大操场举行了阅读考级暨赠书活动仪式;12月中旬举行了阅读考级颁奖活动,并定于每个学期的期末均举行一次阅读考级颁奖活动。(《黄岩区永宁小学阅读考级细则》另附)
四、活动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课外阅读”特色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校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你读,我读,大家读;早读,课间读——校园里到处可见学生痴迷读书的影子,读书成为校园里最“时尚”的话题。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天天吃饭,日日读书!很多学生说,只要一天不读书,就觉得还有事没做完;只要手上没有可读的课外书,心里就感觉不踏实。
3.学生整体阅读素养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心灵和思想也得到了成长,从而提高了人文素养。
4.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多次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蔡艺老师主持的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自督渐益法”的实践研究》区级立项;牟校长主持的课题《小学生“自督渐益”特色导读的实践研究》市级立项;张国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区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郑冠琦老师撰写的《经典诵读 实效育人》获区论文评比三等奖,街道一等奖;厉微老师撰写的论文《新课程呼唤“绿色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分别发表在台州晚报和台州商报上,《浅谈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作大会交流;蔡艺老师撰写的论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最值得推荐的十本感恩名作》发表于台州晚报上;林波老师撰写的论文《阅读期待,让课外阅读更精彩》发表于台州晚报上;吴颖慧同学在“历史的选择”征文比赛中荣获市三等奖;陈佳丽同学在浙江省“世界水日”节水宣传进百校主题征集活动中节水宣传口号荣获优秀奖,在“安全低碳出行牵手行动”主题征文评比中荣获区二等奖;张慧慧等16位同学在各类主
题征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金庸先生曾说过:“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书香校园里读书、思考,丰富思想;我们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我们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建设有品位加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树立大阅读观,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必将成为我们永宁小学全体师生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
黄岩区永宁小学 二○一二年三月十日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学校自检工作报告篇2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王郭小学 2009.6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因此,在这个大好形势之下,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有利于使学校加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我校地处晋祠镇王郭村,是一所农村公办完全小学。学校在“让师生最大限度地把潜能变为现实”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做到以人为本,唱响“创新——发展”的主旋律;用快乐之水,浇灌心灵之田,实现“面向未来,创设一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有效益、有底蕴的示范学校”的目标。因此,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中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自查如下:
一、特色定位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相信每个学生,为了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因此,我校的特色定位在学生全面发展上。
二、特色理念
1、工作理念: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王郭小学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特色示范学校。
2、服务理念: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使校园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让每一个孩子个性中蕴藏着创造与成功,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
3、教育理念:
(1)学习为本:思想囊括宇宙,在学习中变化,在变化中学习。
(2)学生为本: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还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
(3)教师为本:要以师为贵,为教师增值搭建平台。
(4)学校为本: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要努力构建学习、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
教学
的品位。(5)发展为本:要高楼更要高师,要奖牌更要品牌。
(6)创新为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7)素质为本:提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质量。
三、
特色活动1、星光大道和每周之星
我校会经常通过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每次活动,都会评选出一批明星学生。我校的明星学生分为星光大道和每周之星。学生在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后,获得成绩的学生都会成为星光大道的一员;而每周之星是各班一周内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是为了通过学生身边的事迹教育学生,同时对明星学生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如今,我校的这项工作已经初具规模。
2、葫芦丝活动
我校通过与校外教育资源合作,在三年级开设了葫芦丝课程,让学生的课内学习之后能再掌握一项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年的市艺术节上,我校的葫芦丝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3、课外活动
我校坚持阳光60分活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除正常的活动项目外,我校还经常性的搞一些小的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4、大课间活动
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除做广播操以外,我校对课间操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在广播操之后,加了疯狂英语和汉语积累这两个小活动。通过这两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知识。我校的这两项活动多次代表区镇进行展示,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5、古语词活动
我校把古诗词定位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积累:
(1)大课间积累(利用课间操后五分钟时间进行全校统一积累)(2)上课前积累(每节课前一分钟全校统一播放一首古诗词)(3)课外活动积累(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全校统一播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4)课余时间积累(全校统一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供学生课余时间积累)(5)课堂积累(各班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积累)
近两年来,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我们起步时间短,在各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王郭小学一定会办成一所领导放心,师生舒心,家长称心的学校。
学校自检工作报告篇3
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2014年10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第三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建设项目学校,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全校广大教职工高度重视、齐心协力,积极推进了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建设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概况
舞阳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69年,其前身是舞阳第五高级中学,1993年改办为舞阳县第三职业高级中学,2002年更名为舞阳县职业高级中学,2003年更名为漯河市舞阳中等专业学校。
漯河市舞阳中等专业学校是舞阳县唯一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中等专业学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运动训练等实用性强、又易升学的专业。学校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多年来高招对口升学稳居漯河市之首,为天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获得“河南省骨干职教中心”、“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级与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等荣誉称号。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初步的汽车设计能力并能从事汽车制造、检测、维修、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发展前景好,专业教师团队教学水平
1 高,经验丰富。
二、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
我校特色学校建设项目预算总投入159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3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预算投入650万元,企业行业配套预算投入330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基础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基本完成了绝大部分特色学校预定的建设任务。
根据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我们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建设,开展了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大为改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快速成长,教育科研水平大大提升,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进步,人才培养取得新的成绩,完成了特色项目的预期目标,学校的内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项目建设的成效
1.办学体制机制。我校现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运动训练等9个专业。学校积极探索校校合作、校院合作等新型办学模式,在着力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办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本、专科班和短期培训班,形成了普通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自主办学与联合办学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2.办学经费。2015-2016特色校建设总投入万元,其
2 中省财政投入万元,县级地方政府配套3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万元,学校自筹万元。
3.实习实训。学校配备了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实训场所,建设有发动机实训室、变速器实训室、电器与空调实训室、食用菌实训室、植物与花卉实训室、种子实验室、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实训室、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基地,学校现有58个校内实训室基地86个实训室教室。目前我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5个。学校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制定实训教学计划,组织专业技能课程实训,校内专业技能实训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所有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全部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8个月的顶岗实习。
4.双证书。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有汽车维修工、园艺师、宠物医师、报检员、普通话证、导游证、计算机操作员等技术种类。2015年,我校毕业生1143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143人,其中获得资格证书人数为1100人,双证书获取率达%。2016年,我校毕业生1122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122人,其中获得资格证书人数为1122人,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5.专业教师。学校拥有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较高、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8人、兼职教师27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2人、中级职称60人、初级职称34人,学科带头人11人,“双师型教师”74人。2015年,专任教师共计完成授课任务68743学时,2016年完成72035学时。兼职教师均是行业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一年多共计完成5382学时的3 授课任务。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教学纪律管理,建立了良好的校风;开展多种形式技能竞赛,形成了校、市、省三级大赛体系,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教学活动成果丰硕,2015—2017年共有6人获得省级优质课奖、22人获得市级优质课奖,6人获得省级优秀课件奖,3人获得市级优秀课件奖,3人获得市级优秀教学论文奖,3个课题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研究,有9人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6人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64人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
6.校企合作。学校注重与地方企业的密切合作,与35家企业单位签订了院校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企业涵盖各专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形式,校外实训基地设施先进、设备优良,能够充分满足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合作企业承担着各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任务。
7.就业情况。学校倡导“就业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新理念,把打造学生就业力,提高学生就业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目前已与35家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招生就业指导科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首次就业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对口升学到高校深造,二是到相关企业就业。2015年毕业生1143人,就业人数1143人(包括对口升学的学生),初次就业率为100%;2016年毕业生987人,就业人数987人(包括对口升学的学生),初次就业率为100%。
8.信息化建设。我们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数字化校园。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学习新模式,教师配置
4 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全部实现网上管理自动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1.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豫政[2012]70号)精神,我们制定了“特色学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全员参与、专家评估”建设原则,开展特色学校项目建设。
2.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张铁民为组长、副校长李孝红、周永胜、谷建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实施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工作。
3.规范特色学校建设专项资金,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由财务科统一进行财务管理,设置单独账簿进行明细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4.建立“推进会”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沟通交流平台,进行工作布置,各子项目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讨论、解决问题,促进项目的建设。
5.设立专用文件柜。专用文件柜按照《任务书》的内容结构,形成各子项目文件夹;特色学校建设办公室专人对文件柜材料进行管理,平时收集、及时整理材料,方便掌握进展情况和校内检查、督促 5 工作。
三、各项建设内容的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经营产教结合之路,组建了由学校、企业领导、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并制定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技术、物质、人才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和见习、实习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切实达到校企一体、互利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过硬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定期与顶岗实习基地组织交流,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企业实践,提高专业课教师临床技能和工作能力;聘请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实现了专业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互通互用。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实行“工学结合、校院合作、顶岗实习” 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制订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投入,密切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实验、实训、实习资源,通过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重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建立了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精简理论课讲授,增加专业技能训练课,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
6 学校建设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技能课实验室,如兽医临床诊疗实训室、微生物与检验实训室、汽车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子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室;建立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技能大赛制度,编制了实践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大力倡导能体现“教、学、做”合一原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之中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专业课采用了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了知识,强化了技能。改革考核模式,实行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专业技能课考试内容和形式与资格考试相接轨,全面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我校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显著提升。在参加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提升基础能力
经县发改委批准,为改善县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全县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县政府预投资12000万元在舞阳新区(东临珠海路,南临重庆路,西临浦东路、北临四环路)建设新校区,该项目占地亩,总建筑面积85400平方米,其中新建基础教学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62250平方米,新建实训实习基地建筑面积23150平方米,同时采购一批教学及实验实训等设备。
学校图书馆藏书达36543种110727册,期刊103种,光盘、课件1501种2450册,工具书910种1131册,过刊5956种11074册;教学实验设备新增18480台/套,设备总值达到万元。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
7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
2015年以来,学校加强了多媒体教室建设,添置了计算机、投影机等设备,基本满足了多媒体教学的需要;装备了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党务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学生食堂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场所和设施,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建立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努力建成支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办公和领导决策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
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预算的总体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对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编制了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项目资金总预算,项目总预算1590万元,实际投入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万元,县级地方政府配套3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万元,学校自筹万元。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分析
在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的一年多间,我校逐步完善硬件、优化软件,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在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基础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打造、精品课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项目建设的创新点与示范作用发挥情况
(一)项目建设的创新点
1.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2015—2016年我校培养职业中专毕业生2265名,为我市各级行业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通过工作实践锻炼、校内外培训与培养、开展教学研究、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打造了一支道德高尚、技能娴熟、专业基础扎实、整体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3.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建立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编制了实践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健全和完善了技能大赛制度,注重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定期开展校级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省、市级护理技能大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项目建设的示范作用发挥情况
1.技能竞赛成绩优异。学校制定有完善的技能大赛制度和竞赛标准、竞赛方案,实践技能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2015年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三等奖,1人获得个人二等奖,2人获得个人三等奖;2016年获得团体三等奖,1人获得个人二等奖,1人获得个人三等奖。
2.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新校区一期工程包括教学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后勤综合楼(餐厅)、体育场等,预计2018年底能搬入新校区。
六、存在问题及“后示范”建设中的努力方向与拟采取的措施 毋庸置疑,特色校建设学校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但由于项目建设时间短、任务重,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9 1.硬件设备采购的时效及投入对建设任务的实施有影响
在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项目中,根据财务制度,均以政府采购及自行招投标方式进行,其资金投入与完成时间与方案中的预算和计划有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设备、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建设子项目的进展。因此在少数硬件建设子项目的资金上和进度上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必要的配套资金,以保证建设质量。
2.校企合作的深入,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导向
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合作深度与广度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这份成绩来之不易,非常艰辛,人力、物力、财力耗费较大。要使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继续深入,轻装上阵,仍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导向,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扶持、实习就业法律法规的制度完善等方面,建立实质可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让学校放心,让企业舒心。
3.必须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建设期内,通过自身建设和参加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初步建立起了各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获得了课件、教案、题 库、标准、视频等多种数字化图文资料,成为宝贵的示范校建设成果。但是,参与的力度还是不够大,主动性欠强,获取的成果面欠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谋求更好地发展。
二〇一七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