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财务费用分析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5031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财务费用分析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财务费用分析1

关键词:行政费用;财务核算;优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行政费用性支出的定义

费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有耗费;狭义的费用仅指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费用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流出。行政费用性支出一般指企业中的行政费用的相关支出,在会计科目上归属于管理费用,在财务报表上没有单独列示,其核算一般在管理费用下进行。行政费用性支出主要包括公司运营费用、租赁费用、车辆相关费用、日常办公费用和其他办公费用五大类。日常运营费用主要有物业管理费、水费、电费、取暖费、财产保护费、装修费等;租赁费用主要有办公室租赁费、房屋租赁费和其他租赁费;车辆相关费用主要有汽油费、停车及过路费、车辆保险费、车辆维护费和养路费等;日常办公费用主要有办公通信费及网络费用、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资料费、零星办公费、邮递及运杂费和修理费等;其他费用主要有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交通费、印刷费和制作费等。在行政费用性支出发生时,可据实列入“管理费用”,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核算。企业设置更细致的管理费用科目,如各种行政费用性支出科目,可以据此来核算在组织和管理企业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其作为广义成本的一部分,对企业的最终利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加以控制,并且进一步优化财务核算方法。

二、费用管理和财务核算中的问题

在企业管理费用支出项目中,行政费用性支出也是令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感到比较难于处理的一项会计活动。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经常性的行政费用性支出是难以避免的,且开支的具体项目繁多,数额上也不确定。而且,会计在处理这些费用支出单据时,并不能进行有效预算,只能根据实际使用中发生的差旅费、办公用品、车辆保险费等予以报销,因此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财务核算上的方法也要进一步考量。当年的行政费用性支出也经常有可能超出年度的核销限额,对于超出的这部分行政费用性支出该如何处理,准则中并没有明确交代,也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是要求企业在税后利润中列支。但是,从会计处理方面来看,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是很恰当,企业经营管理者也并不一定认同,因为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无论是否开展业务,一些行政费用性支出是肯定存在的,更不要说企业因为开展业务活动而产生的更多的行政费用性支出。所以,按照会计核算中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要求,费用一旦发生就应该如实登记入账,并最终全部计入损益,而不是将一部分费用支出留给税后利润承担。行政费用性支出多数都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使用的,因此多数不需要分摊,但也存在使用时间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考虑是一次性纳入当年损益还是分期摊销到各年度损益。如果行政费用性支出的受益期限在本期,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行政费用性支出的受益期限超过本期,那么就应该采取分期摊销的财务核算方法。

除此之外,企业在行政费用性支出的核算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需要通过改善财务核算方法来进行改进:(1)费用控制缺乏弹性,在实际企业经营过程中,行政费用性支出的预算与实际发生情况往往差别很大,几乎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这部分的盈余或超支均不能递延至下期。管理部门也是有原因的,比如预算还有盈余是因为职能部门在预算时就留了一定余量,如果递延至下期,并不符合节约的要求。(2)如果出现了预算外的大额支出没有一个良好的处理流程,如果对这个特别情况进行了特别处理,那么就等于让预算制度形同虚设。(3)如果报销期跨越了一个或几个期间,那么报销的费用归属于哪个期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方法,比如未能在会计结账日前提出报销申请。(4)这些现有的核算方法都是属于事后管理,只能先发生后核算,而这时再进行相应的分析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三、行政费用性支出财务核算方法改进

企业的行政费用性支出的变化情况非常大,也比较难于控制,很容易出现企业承办员工在报销时的虚报行为,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企业对于行政费用性支出财务核算,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企业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规定,对行政费用性支出加以控制,我国在过去对这部分费用的认识不够,制定过程简单化。但是,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会计环境,企业要对行政费用性支出核算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具体来说,首先,企业对于与企业产品销售业务有关的行政费用性支出,要根据企业当期实现销售数额的一定比例控制其计入当期损益,计入销售费用科目,而不是在管理费用科目中列示。而对于其余的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有关的行政费用性支出,则根据企业当期实现的营业利润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在当期损益中显示。

其次,对于发生数额比较小的行政费用性支出可以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下的相应科目,对于发生数额比较大的行政费用性支出,则应该进行摊销,先记入待摊费用账户下设的管理费用或者其他明细账户中,月末根据相关规定,计算出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然后再与管理费用账户下的各明细科目的实际入账数额进行比较,对于不足控制标准的部分,则可以从待摊费用转入管理费用相关科目,相反,对于超过控制标准的部分,则可以从管理费用转入待摊费用相关科目。

最后,对于现有的行政费用性支出的财务核算方法都是事后管理的现状,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将预算过程和核算过程结合起来使用,使得简便有效的预算制度纳入正常的会计核算程序。

这些核算方法虽然较为繁琐,但是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所发生的各种行政费用性支出,便于企业进行管理。而且,这种对账目结转进行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财务核算的混乱,也避免了企业的财务成果。

四、结语

费用的核算过程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在对行政费用性支出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要尽量适应现代企业运营环境,优化财务核算方法。充分利用预算管理的作用,将之与核算管理充分结合,同时加强控制,避免企业出现任何人为的或者因为管理流程而造成的会计核算漏洞。同时在核算过程中,要首先统一核算内容,尽可能划分界限,做到清清楚楚,其次也要树立每个员工的行政费用性支出控制观念,在日常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做好费用控制,最终实现行政费用性支出财务核算方法优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景刚,吕能芳。简谈预算与核算相结合的管理费用控制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78-80.

[2]朱万里。基于寻租视角的中国行政费用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04:39-40.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财务费用分析》,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财务费用分析2

财务预算是对业务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数字化,它沟通、连接了发展战略与具体经营活动。财务预算管理能够降低决策的盲目性,规避决策风险,努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使经营战略得以正确贯彻实施,长短期业务发展计划得以衔接。因此,财务预算管理是经营发展的重要保证机制,是对经营过程的有效控制机制,通过及时监测反馈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而调整经营战略或预算目标,发挥财务预算引领经营的作用。

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工作由“被动核算型”向“主动管理型”转变的一项突破。传统的财务工作以核算和事后监督为主,谋划经营管理的主动性不足,而财务预算管理则要求在预测经营活动的基础上,主动规划筹资结构,合理安排资金运用,对一定时期内各项财务收入和支出结构、经营成果等资金运动进行谋划,处理好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资金成本和风险的关系,有力防范财务风险。

江苏省分行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

江苏省分行为推动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型创新,于2011年起开始酝酿、试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2012年正式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预算、收支平衡、实事求是、公平透明”的原则,对各项财务收支进行预测、决策和目标控制,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调整、考核及监督等管理活动。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利润预算、业务管理费用预算。

利润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将各行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利润预算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本行业务经营发展策略及阶段性经营目标;近年来贷款投放规律、存款规模变化规律、收贷收息情况、资产质量状况、财务费用水平等业务经营特点,历史财务收支状况和规律,以及本年影响变动因素;本年贷款投放计划、存款组织计划、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发展计划;根据业务发展、客户营销、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安防建设等资金需求,编制的业务管理费、业务招待费和宣传费开支计划;重大经营事项安排、机构人员增减变化等其他可预见的特殊因素。业务管理费预算内容包括人员费用、基本开门费用和绩效挂钩费用,编制依据主要包括财务费用历史支出规律、当年业务经营发展情况、业务管理费绩效挂钩分配方案精神。业务管理费预算实行“三个分开”,即省、市、县行分开,基本费用与激励费用分开,个人费用与公用费用分开。实行省行机关、二级分行机关、县支行分开编制,较好地保证了费用向基层倾斜,向业务倾斜。包括工资、住房补贴、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失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工资和住房补贴按照上年人力资源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计划数列入预算;职工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按照不超过上年工资科目支出数的%列入预算;工会经费按照上年工资总额的2%列入预算;职工教育经费、失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按照上年度实际支出数列入预算,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上年工资科目支出数的%,失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计提标准不超过当地统一标准及总行有关规定。当年新增工资及配套人员费用可单独调整预算。基本开门费用即“业务管理费”科目除人员费用以外的公用费用中刚性支出的部分。基本开门费用根据各行上年实际刚性费用支出情况,结合物价水平和地区差异,按照一定的增长幅度,由省分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核定二级分行、县支行的基本开门费用预算。省分行拿出一定的业务管理费与各行业务经营绩效进行挂钩分配,各二级分行根据本行制定的财务费用绩效挂钩办法进行辖内的费用分配。各行在编制业务管理费预算时,依据财务费用绩效挂钩分配办法,充分考虑本行当年业务经营发展情况能够获得的绩效挂钩费用。采用“由下至上”编制、“由上至下”审核下达的方式。每年1月份,各县支行编报利润预算和业务管理费预算上报二级分行,各二级分行编报全辖汇总的财务预算上报省分行。省分行根据全省业务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要求,审核、下达各行财务预算。

为维护财务预算的严肃性,规定了财务预算一经下达不得擅自调整。只有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系统内部重大政策或目标任务调整等情况下,详细说明原因并经省分行审批后,方可调整财务预算。为确保业务管理费向一线倾斜,防止机关挤占基层费用预算,规定了市、县行之间不得调剂业务管理费预算,确需调整的须经省分行审批同意,还要求各二级分行公布辖属各支行业务管理费预算,接受各支行监督。

利润预算由各行层层分解预算目标,积极组织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序时执行预算。按月对利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召开利润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利润预算执行动态。分析实际利润与预算的差异,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纠正利润预算的执行偏差。业务管理费预算的执行遵循“保人员、保开门,序时列支、均衡实施”的原则,机关不得挤占支行的费用,公用费用不得挤占个人费用。基本人员费用主要用于工资、劳动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工会经费等各项人员支出,在个人费用未得到全额保证的情况下,不得开支公用费用;基本开门费用主要用于开门营业和办公的刚性费用支出,其他具有弹性的公用费用支出不得挤占基本人员费用和基本开门费用;绩效挂钩费用主要用于业务发展、客户答谢回访等,根据绩效挂钩费用激励方案进行合理分配,激励各行提高经营效益。业务管理费预算实行按季序时控制和限额授权控制。按季序时控制,即各行每季末业务管理费实际列支数不得超过当季的序时控制数,当季的序时控制数=业务管理费预算总额÷4×季度。限额授权控制,即限额以上的业务管理费开支必须经财务审查委员会审批,不得化整为零,严禁先支后批等逆程序操作行为。

财务预算的执行率和准确度纳入二级分行分管财会副行长、委派财会主管、支行副行长兼会计主管履职考核,上级行通过财会检查、损益表分析、经费报账制系统监测等方式对财务预算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为防止预算编制单位从自身的短期利益出发,对业务经营预测有所保留,瞒报利润预算的行为,对年末实际利润超过利润预算5%以上的部分不予认定为超额利润。

财务预算管理的成效分析

形成了良好的预算管理文化氛围。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引发各行经营管理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各行显著增强了财务管理的责任心和合法合规意识,增强了对财务民主管理的参与意识,财务资源分配更加向业务倾斜,向基层倾斜,绩效挂钩费用分配到支行的比例达6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各行积极根据财务预算组织、安排经营活动,自主平衡收益和风险,自觉优化资源配置,经营决策有了科学依据和导向,使业务经营与财务管理紧密联系起来,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截至2012年4月末,江苏分行实现账面盈利亿元,同比增盈亿元,增幅31%;各项贷款余额989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273亿元,比年初增加52亿元;一季度在总行经营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二组第一名,财务预算管理对业务经营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对经营管理活动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各行通过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对比实绩与预算的偏差,深入剖析偏差原因,对关键预算指标和进度进行预警,并在业务经营分析会议上通报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适时调整经营活动。2012年4月末,全省13个市分行实际利润进度均达到33%以上,业务管理费支出进度均控制在33%以内;而去年同期仅有9个市分行按序时进度完成利润,3个市分行业务管理费开支超进度。财务预算管理通过事前预算、事中实时控制、事后分析调整,对偏离预算的项目予以重点监控和对策研究,预算控制作用体现到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有力促进了经营目标的实现。

促进了财务费用的规范开支和均衡序时实施。在财务费用预算的执行监测中,发现了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超过控制比例,会议费、差旅费、公杂费等公用费用开支较高,市分行分配到县支行的绩效挂钩费用比例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分行及时督促有关行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预算进度和支出项目,并结合日常财会检查,对公用费用开支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纳入委派财会主管履职考核,进一步增强了费用预算的严肃性和指导性,增强了费用开支的规范性、均衡性。通过实施财务费用预算管理,各级行严格遵守逐级审核、序时开支、限额授权等规定,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4月末公用费用占业务管理费总额的比例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个百分点,职工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同比降低个百分点,非必要的费用开支得到压缩,进一步推动了财经秩序和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

财务预算管理的改进方向

预算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农发行财务预算管理主要采取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传统的预算方法,有时未充分考虑预算期内经营形势的影响变化,甚至会延续上年基数中的不合理因素。应进一步探讨应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科学方法,对成本费用按照习性分类,分析量本利之间的关系,运用现金流量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差额分析等技术,按照预算责任范围划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责任中心等控制预算,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财务费用分析3

目前,随着国家增加对学校资金的投入,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学校财务状况,监督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监督资金在学校运作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防止学校乱收费、挪用资金。

财务分析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学校虽然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之一,但按照事业单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属于财务独立核算的单位,因此,学校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应把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分析。2.客观性原则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结合学校目前的状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解决措施。3.效益原则财务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追求经济效益。学校是非盈余的组织,属于服务性单位,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也是追求效益,只是学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开源节流,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使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发展未来。

中小学财务分析的具体内容

(一)分析有关财务报表

1.分析学校“可用资金”情况为了确保学校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使用资金,分析学校是否存在非法挪用资金的情况。学校的可用资金如出现红字,则学校存在非法挪用资金的情况。2.分析学校当期的收支结余情况学校当期的收支结余是指学校所有的收入扣除所有支出的余额。分析学校当期的收支结余情况,有利于检查学校是否按照计划执行工作,是否严重的偏离计划,并分析实际数与差异数的差距,以及差距产生的原因。3.对比学校实际生均公用经费(指公用经费的累计数占年均学生数比例)支出与财政补助的生均公用经费差异如差异小于零,则分析是否学校有不合理的开支或学校有特别事项的开支(如评估评级需要增加一些必要的设备购置、校舍维修;或者学校一些大型学术活动支出等)或者财政核定的公用经费补助太小。4.分析教职工福利发放情况(特别是学校自定政策发放的教职工福利)教职工福利一般使用结构工资、加班工资、奖金、科研成果等作为核算科目。可以将本校发放的职工福利与其他学校作对比,分析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也可以将本校本年发放的福利与往年作比较,分析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如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5.分析招待费指标执行情况目前,中小学校一般要求学校招待费占公用经费的比例不超过2%,如学校的招待费占公用经费的比例超过2%,则应分析原因,并告知学校管理者。建议学校尽量节省开支,尽可能的在学校食堂用餐,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事业方面。6.分析教师培训费使用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老师的培训费所占公用经费的比例大于10%。学校应确保投入足够的资金促进老师的进修,提高老师的水平。学校应关注老师培训费的比例。

(二)学校往来款清理情况分析

1.学生代管费情况中小学一般不会出现余额现象,若中小学出现余额或出现红字,有关行政部门应认真的查明原因。2.中小学代收作业本费结算情况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小学代收作业本费用后期末不能出现余额,如出现余额,应及时将余额退还学生。学校的财务人员应关注代收作业本费用使用情况,若发现有余额,应及时提醒学校管理者,以便余额能得到及时的处理。3.其他应收款或历年亏损及有关专项挂账情况部分学校存在长期挂账的现象,财务人员应及时分析挂账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4.社会保障经费余额情况分析学校有无本应向教职工收回的却没收回的款项或已经扣除但没上缴的社保经费个人结余款的情况。5.个人所得税情况分析学校的个人所得税是否及时代扣代缴,若未及时缴纳,则应及时缴纳至有关政府部门。

(三)学校财务异常情况分析

检查学校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往来款报表中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需查明原因。检查报表是否与辅助账一致;检查各账目之间是否准确,例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责的总额是否相同。检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其他应付款等与明细表中相应的项目是否相等,报表数据与学校自行计算的金额是否相符等。

学校如何能更好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一)切实重视财务分析工作

政府机关应重视学校财务分析工作,应要求将财务分析工作列为对学校的考核项目之一。各个学校应设置与财务分析相适应的责任中心,例如将后勤部门设置为费用管理中心,负责分析、控制费用。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相配合完成,例如教务部门、后勤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等等。一方面,财务分析需要这些部门提供原始的数据和资料;另一方面,各个部门可以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果,调整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学校应将财务分析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管理、监督、激励学校的管理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有效激励各有关部门及其教职工提供可靠的依据,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有效的管理、监督、控制财务活动,确保学校的财务工作正常进行,也有利于实现学校的财务目标。财务控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监督、控制学校是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二是管理、监督、控制财务计划是否正常实施,财务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分析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广泛的知识相关。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时,除了具备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等基本的财务知识外,还需具备统计、数学、概率论等相关知识。因此,学校应加强培训财务人员,建立健全学校财务人员培训体系,实施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促进学校财务人员财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学校财务人员应注重学习,努力学习与学校财务相关的知识,提高账务处理和财务分析的水平。财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适应学校财务工作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为学校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领导当好参谋、把好关。

财务费用分析4

财务分析是指搜集各类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经济活动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财务分析,餐饮住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当前的经济状况,衡量经营成果,及时总结出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为进一步调整企业财务指标、优化资产结构、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依据和保障。财务分析能够揭示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从众多会计信息、管理记录中找出运营薄弱环节,从而提前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为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

二、餐饮住宿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很多,可以分别以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要素为主体展开分析。餐饮住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以财务指标为核心,借用目标、预算等参照值来进行分析。

(一)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法是指对企业财务的比率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全面、真实、准确地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以及财务组成结构,分析后得到的数据结果相对直观、准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财务分析方法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主要针对各种财务指标,其比较对象既可以是现阶段与上阶段的财务状况、计划财务与实际财务,也可以是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数据,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三)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及其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从而清楚地了解企业经营状态和财务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否则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餐饮住宿企业财务分析的关键内容

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成本、费用、损益、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价值评估、投融资决策、成长能力等内容,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和层次不同。其中,成本分析主要分析成本结构、同期对比、预算对比、成本趋势等,以找出关键成本要素,发现数据变化原因和规律,为成本控制和预测提供支持。负债分析重点关注各种长短期负债情况、资产负债率增减情况、待付账款分布情况等。费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期间费用,包括材料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重点分析费用支出是否有预算,费用发生的必要性,费用发生是否符合标准。财务成果分析是结合各项评价指标,分析完成各财务指标的情况,重点对收支结余状况、可动用资金水平、净资产变动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比率等进行分析,详细解释隐藏在数据里面的各种风险和漏洞,并结合现实情况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意见。

四、餐饮住宿企业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一)明确企业财务分析目标

我国餐饮住宿企业普遍不重视财务分析工作。据统计,65%的中小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仍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工作,很多企业只是在应付外部财务检查或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时候才进行财务分析。事实上,财务分析是餐饮住宿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财务分析能够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现代财务分析包含信息搜集、资料整理、财务指标分析、基本因素分析、战略分析、综合评价等步骤,最终出具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餐饮住宿企业应明确财务分析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股东收益为目标,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目标应与企业经营目标相结合,财务分析指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二)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具体包括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非财务分析指标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采用的指标也不同。餐饮住宿企业应结合实际经营业务特点,构建适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例如,在盈利能力指标方面:初创期,企业主要分析毛利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生存期,企业需要增加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发展期、成熟期,企业需要再增加主营业务收现率、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又如,在偿债能力指标方面:初创期,企业主要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生存期,企业需要增加产权比率、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主营业务付现率指标;发展期、成熟期,企业需要再增加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再如,在非财务分析指标方面:初创期、生存期,企业主要分析产品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发展期、成熟期,企业需要再增加产品开发能力指标。

(三)大力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从本质来看,财务分析是广泛搜集各类财务信息,利用相应的方法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找出现有的薄弱环节,并且挖掘资源潜力,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财务分析大致经历了手工处理、计算机处理、网络处理、大数据分析等阶段,数据量不断增加,处理量越来越大,分析水平越来越高。餐饮住宿企业应培养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建立更加智能的财务分析系统,逐步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财务分析人员应深入前端业务,重视实时分析、中间分析和过程分析,熟练掌握各种分析工具,培养自己敏锐的判断力、分析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并把视野延伸至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业务支持、决策支持等方面,不断提高财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四)有效利用财务分析结果

餐饮住宿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具财务分析报告,而是有效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总结成绩、发现问题,然后实施相应的奖惩,进一步落实责任,并建立不断改进的机制,以激发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创新绩效考核机制,把财务分析结果融入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与奖惩相结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实行奖优罚劣,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为战略发展提供支撑。企业应加强?L险防控,重点关注各类经济活动风险点,对于一些关键流程和重点环节可设立预警指标,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人员的约束和监督。

五、结语

财务费用分析5

一、基层工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工会领导往往注重工会经费收入,轻视工会财务管理与分析。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大多注重收支核算,轻视财务分析。新《工会会计制度》没有设计工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而与工会相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设计的财务指标,难以套用到基层工会的财务分析上,也不能完整反映当前基层工会财务收支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对预算编制的规范性要求不严,缺乏财务分析指标考核约束现在各基层工会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总的来说,预算编制粗糙,人为因素很大,没有详细的说明。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即使出现一些不可预测因素,也不去调整预算。上级工会考核基层工会很少有财务分析指标约束要求,致使基层工会在编制预算和决算时很少考虑要进行财务分析,在实际执行中,招待费、旅游费、差旅费、各项补贴占去了很大比例,真正把工会经费用在维权支出、岗位技能竞赛、有益身心健康文体活动上的比例却很少,即使有较大的维权支出比例,开支内容往往也是粗放的,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财务人员难以参与工会管理,缺乏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条件由于现在许多基层工会的会计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有的是委托记账,他们基本上不参与工会经费管理的研究,因此日常的做账与报账工作都非常被动,即使进行财务分析也只是简单地进行数字堆砌,难以由此找准问题的要害,也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其科学性、真实性大打折扣。

二、基层工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建议

(一)财务分析指标的确定为做好基层工会财务分析,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这些指标应具有应用性、可比性,指标体系应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收支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等。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指标。基层工会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时,必须设计三项指标: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本年收支差异额。分析实际执行与年初预算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写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详见表一。

2.收支情况分析指标。基层工会主要收入是拨缴经费收入、会费收入与行政补助收入,基层工会主要支出是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业务支出。因此基层工会收入、支出的财务分析指标可设计四项:本年收入增长率,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特别关注拨缴经费收入、行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这两项指标),本年支出增长率,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特别关注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业务支出三项支出各占总支出的比率)。此外在各种功能支出中,招待费、人员经费、旅游考察费等经济分类应控费用往往占较大比例,因此要设立应控费用指标。根据实际可设招待费比率,人员经费(工会干部的工资及各类津补贴奖金)比率,旅游考察比率等指标。工会财务人员应利用这些指标分析各种支出的结构,各项费用的比例,掌握基层工会各种支出和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从而给决策提供依据。详见表二。

3.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指标。基层工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一直是工会财务管理的弱项,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分析中对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不能忽视。反映资产使用情况的指标有:可用资金存量、固定资产利用率、各类固定资产比重等,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可以考核基层工会资产构成的合理性及利用情况。详见表三。(二)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基层工会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分析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收入支出情况,资产使用情况,并对发现的主要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工会财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工作计划等资料,结合所设置的一系列财务分析指标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价。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要以财务分析指标的数据为基础,采取指标绝对数与相对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项指标已完成情况、未完成原因,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绩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报告结构应有条理层次,报告的数据要真实可靠,报告意见应客观、中肯,报告总结应全面有重点,建议应有操作性和针对性。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配套措施基层工会财务分析报告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上下重视,转变观念,建立一系列考核约束机制。

1.工会预算要发挥约束作用。工会预算是做好财务分析指标的基础。基层工会预算一经批准,就不得随意突破调整,各项收支要严格按预算执行。收入预算一经确定,就要积极抓好工会经费的收缴清欠工作,保证工会经费收入稳步增长;支出预算一经确定,就要按预算要求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不得随意支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2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