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紫藤萝瀑布原文【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5979

【导言】此例“紫藤萝瀑布原文【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紫藤萝瀑布范文【第一篇】

读着宗蹼的《紫藤萝瀑布》,仿佛在你面前,呈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色彩绚丽,幽香缭绕,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作者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贴物情,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地描摹了紫藤萝瀑布亮丽可爱,玲珑剔透的品质。又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作者将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表达了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顺着“温晴”这幅长轴,铺展了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图、空灵水晶图等多幅图案,文章语言如诗如画,遣词造句非常精妙,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它“把终年储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一个“拿”字活脱脱地道出了尽心尽力,使人看到了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最后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这两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借景抒情散文,最大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对于景物的仔细观察,观察细致才会写得具体。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恰当贴切的修辞手法,也是写好借景抒情散文的重要手段,这两篇散文都多次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景的文章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没有真正被外界景色感动了的情,就无法把景写好。仔细揣摩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妙处,你会有所得。

山路的两旁,簇拥着雨后盛开的几百树几千树的樱花,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的,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冰心《樱花赞》)

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杨朔《茶花赋》)

紫藤萝瀑布原文范文【第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内外文本,探究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咏物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并掌握如何表达这种感悟的手法和形式。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间播放海边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

师:惬意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秀的散文同样会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尤其是咏物散文,作者往往在一种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寄托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慨,对生活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咏物散文的阅读。(板书课题。)咏物散文的阅读一直是我们阅读现代文的难点,很多同学往往在咏物散文的阅读分析上丢分。那么,我们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哪些咏物散文呢?

生:《爱莲说》。

生:《紫藤萝瀑布》。

…………

师:下面我们就以《紫藤萝瀑布》《行道树》为例来探讨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大屏幕展示:1.所咏之物是什么;2.体察、领会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3.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

生:我们探讨的是《行道树》。作者借行道树赞美了无私奉献的人,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是行道树在文中所表现的精神品质,为人类送来绿阴,迎接太阳,为城市制造清新空气。

生:我们组探讨的是《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所咏之物是紫藤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师:那么,你能说说对生命哪方面的思考吗?

生:作者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生:还告诉我们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要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师:说得真好。一个同学用文中的话来解答,另一个同学是自己概括的,都很到位。

师:我们知道,咏物散文是以物作为载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整理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达情感的“情物”。而“语言”又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那就更少不了“语言”这一载体,那么这些“情物”和“情言”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呢?请同学们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大屏幕出示:4.整理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现情感的“情物”;5.品味传情达意的语言;6.鉴赏评价表达情感的艺术性。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吧!

生:《紫藤萝瀑布》这一课作者除了写紫藤萝还提到了“生死谜、手足情”,触及到了比作者小3岁的弟弟。面对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的弟弟,作者焦虑悲痛,但同时她也告诉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无法自拔。

生:我们组着重从语言上分析《紫藤萝瀑布》。文章中有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里将盛开的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生:文章的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且有的句子还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师:这几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特点,非常好!

生:我们组分析的是《行道树》。在《行道树》这篇课文中,作者除了写行道树,还写到了原始森林和欢度夜生活的人们。和他们相比,行道树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

生:《行道树》这篇文章,有很多语言值得我们去推敲,例如:“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这里的“悲凉的点缀”;“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为什么而“忧愁”,为什么而“快乐”?而且这篇课文是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精神。这都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

师:同学们概括得相当到位!那么,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刚才所探讨的问题。总结起来,就应该是以下几方面。(板书: 把握情感――探究情缘――整理情物――剖析情言――鉴赏情艺。)

师:那么,“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现代文要掌握哪些内容呢?请看大屏幕。找同学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阅读要求:1.整体感知文章基本内容;2.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3.探究理解文中句子及含义;4.理清文章思路;5.把握表达方式、写作特点;6.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就作品内容、写法提出自己的见解;7.初步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精彩的语言。)

师:看来,我们探究的结果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这是我们学习咏物散文的方法。那么我们在创作咏物散文时,首先也要确定所咏之物,然后再确定自己的情感倾向。这就需要平时我们培养观察力。

假如,你走进了一个遥远偏僻的山谷,在陡峭的断崖上,突然看见了一朵盛开的百合花,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清玄的作品《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看看作者在百合花上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配乐朗诵《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大屏幕展示,见下文)。下面,我们就按照我们探讨出来的学习方法,研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小组讨论,提示方法。)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笥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野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哪,他头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生:我们组首先确定了文章的所咏之物是百合花,作者在文中借百合花的形象来赞美那些无私奉献的人。

生:我们组认为这篇作品反映的是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师:说得好!是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那么,同学们,你们谁能说一说,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价值的思考呢?

生:百合花有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凭借这些,野百合战胜了很多困难,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还用了排比句,连贯、具体。其他小组的探究结果呢?

生:这篇文章所咏之物是百合花,但是还提到了其他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体――附近的野草,塑造他们的用意是用对比手法,衬托野百合的顽强精神。

师:说得很全面!提到了所咏之物,写作手法,还有写作手法的作用。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写野草的目的,仅仅就是来衬托百合花的顽强精神吗?

师:那你有何见解啊?

生:我认为,作者也许还讽刺了那些甘于平庸的人吧?

师:你不敢确定吗?你应该肯定地告诉我们。你很能发现问题,要记住,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希望你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生:我们小组着重从文章的语言上来分析的,文章开头提到“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句话交代了百合花的生活环境,以生活环境的恶劣来衬托野百合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为下铺垫。

师:从语言出发,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谈,非常好!

生:“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这句话写出了百合花怎样与命运抗争。

生:“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这是个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体现百合花坚定的信念。

生:我受同学的启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用“心田上”来修饰百合花呢?我觉得用得好,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请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解答。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用“心田上”来修饰百合花,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认为,是让百合花在人们心田上盛开,让人们对百合花的精神品质,铭记于心。

生:我们可以在文中发现线索,在文章中的倒数第2段,“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这“纯净温柔的一角”指的就是“心田”。

生:突出野百合的美好愿望,突出她的精神美。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这位同学你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谢谢!

师:的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纯洁的百合花种,但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开出灿烂的花,心灵的土地是湿润、肥沃的,只要付出就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生:老师,这株百合花经历了这么多的辛苦才开花,我认为有些不值。

师: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正要问你们,你们说说,值不值?

生:我如果是那株花,我也许会那么去做,但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底。

生:我认为值得。因为开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能装点大自然,将美奉献给世界,完成大自然赋予的使命,也向世人证明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

师:太好了。看来,同学们对于人生价值也有了一定的思考。那么,从这篇文章中,你们得到什么启示了吗?

生:我觉得我们要先确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生:我们快要中考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也许我们会觉得很累,压力很大,但这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时候,我希望我们都能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证明一下我们的实力。(掌声。)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处处体现你们文学的功底,处处迸发你们智慧的火花。在生活中,能触发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慨的事物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喜欢的动物或者植物吗?为什么喜欢它们呢?(大屏幕展示:课堂说说。说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动物,并用简洁且富有哲理的话概括你喜欢的原因。 所咏之物:喜爱原因:。)

生:我喜欢,因为“生来不羡阳春景,敢把金丝竞与天”。

生:我喜欢仙人掌,因为仙人掌有顽强的生命力。

师:太棒了!

生:我想做梅花,因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师:是啊,一花一木,在智者眼里是精神、是意志;一花一木,在仁者心里是理想、是追求。让我们做生活的智者,做生活的仁者,去发现和感受世间的真情。(师布置作业:研读《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

评析

一、选取材料典型,实现了三维目标

本节课通过研读课内外文本,探究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该类散文阅读的技巧。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文章《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选择得很典型,学生喜欢阅读,对学生思想有触动。三维目标互相浸透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二、逐步渗透方法,珍视学生感受

通过回顾所学过的咏物散文《紫藤萝瀑布》《行道树》,让学生来探讨阅读咏物散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给予了高度概括:把握情感――探究情缘――整理情物――剖析情言――鉴赏情艺。然后结合此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研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调控,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有效学习。教学方法富有启发性。例如课上一名学生说通过研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引发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教师马上引导,让他说说引发了怎样的人生思考。另外在课堂评价方面,教师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常听到“你的见解很独到”等类似的语言,从而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紫藤萝瀑布原文范文【第三篇】

一、品读文眼,理清思路

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的内涵往往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题目也不例外。往往拟物为题,如《海燕》《石榴》《紫藤萝瀑布》,但不就物写物,而借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理或抒情。其行文思路一般是由物及人.由此物写彼情(理)。还有的题目就直接体现作者借物寄寓某种情感或哲理。如《白杨礼赞》中的“礼赞”意为“怀着敬意的赞扬”。为何对白杨树怀有敬意,要极力讴歌?其背后肯定有其要讴歌的原因以及引申到要讴歌的像白杨树那样的人。又如《马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说明.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很显然,韩愈要借马来阐述道理的。“马”是表象,“理”才是实质。

“题好一半文”,散文的题目有着多种作用,如是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交作对象的特点和含义,点明题旨,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分析、推敲、理解,理清全文的结构思路,并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真正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蕴。

二、揣摩物象,整体把握

咏物抒怀类散文的写作思路是由物及人,先要对物有具体描绘。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既有对物外在特征的描摹,又逐步赋予其内在品质,然后借助联想,作者将某种情感或精神寄寓其中,赋予事物于新的价值和生命。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寓意、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等。

例如郭沫若的散文《石榴》一开始就直抒其情――石榴树是“最可爱”的,接着作者具体描摹其外形特征:其枝干“奇崛而不枯瘠”,其叶片“清新而不柔媚”,外形中有其内含品质的流露;其花“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是对形态的刻画;“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希腊式的安普剌”、“中国式的金罂”、“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形象的比喻既生动写出了石榴成长演变的过程,又赋予石榴一种艺术的神韵,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则突出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

“夏季的心脏”更是赞美石榴内在品质――具有火一般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石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气节和高尚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寄托了作者的希冀与理想。

当然,在教学中,每个学生大脑中形成的“物象”可谓是五花八门,教师要“呵护”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允许他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角度、多元化地解读文章,创造出更为深广的“神”采。

三、抓住要旬。体味主旨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家总会将深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隐藏于语句之中。我们只有深刻领悟,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才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咏物抒怀类散文中往往就有直抒胸臆、揭示主旨的语句,这些标志性的“要句”往往是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和段落,反复地体会、深入地理解,才能更深刻、透彻地体会作者抒怀的真正用意。

例如《白杨礼赞》中:“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竞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四个“难道”、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逐层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正是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紫藤萝瀑布》中前文极力渲染紫藤萝花的繁茂、旺盛的生命力,第10段写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由花和人的际遇产生的联想,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哲理。面对生命长河的流淌,人们没有理由消板悲观,无所作为,而应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由此可见,“一字一句总关情”,散文教学中只有做到“字会、句会、意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情会、理会、神会”。

四、关注背景。意蕴深长

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了解散文家们所处的时代、个人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创作动机等,都是理解文章强有力的支撑和“拐点”,方可参透深微之妙处。

如《海燕》创作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蔓延到了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高尔基在彼得堡参加了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的尖锐演说,还参加了学生的示威游行。他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的斗争形势,写了这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是它的末尾一章。文中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阳光象征光明的未来。通过描写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与狂风乌云战斗的雄姿,抒发了对革命先驱者的赞美之情。此文一发表在俄国产生巨大反响,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列宁也曾在演说和著作中引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篇文学作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茅盾曾在给柳尚彭的信中谈到《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白杨礼赞》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乃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至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这期间,茅盾在延安生活了5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回到重庆,他满腔热情要把这一感受倾吐给国统区的人民,于是挑选了白杨树为描写中心,以它“枝叶一律向上的傲然挺立的姿态”赋予其人的性格和气质: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争上游,借此歌颂力挽狂澜、拯救民族于存亡关头的西北抗日军民。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善于“知人论世”,体悟作者创作的生活环境和要表达的感情,但不可牵强附会。

五、体悟散笔,形神兼聚

在咏物类散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明明题目为此物,可文中还会写到其他的事物,个别段落的似慢放实巧纵,通篇布局严收紧拢,主线分明,形散神聚。铺垫、对比、烘托则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例如《白杨礼赞》中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然而第2段却撇开白杨,大段的笔墨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再如《紫藤萝瀑布》中先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紫藤萝瀑布的盛况,然而第8段却插入了十年前的紫藤萝,而且花朵是“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这是否是游离了中心呢?

紫藤萝瀑布范文【第四篇】

1.图画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精彩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紫藤萝的形状、香气、神韵,宛如一幅美轮美奂的“工笔画”。绘其形:“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作者以“瀑布”喻藤萝,再现了藤萝的生命活力和气势,给人心灵的震撼,令人不由得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形象。描其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长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展开似的。”形象的比喻、细致的描绘极写藤萝的繁盛与美好,以致让读者不禁产生了“凑上去,想摘一朵”,看看“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的欲望。而拟人手法的运用,更是活现了花儿的灵气与神韵,令人顿生爱恋之情。你且看,那“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般的花儿,不但“在和阳光相互”,而且还“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声情并茂,神态毕现,紫藤萝盎然的生机与不尽的情趣跃然纸上,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与喜爱!着其色,又不是单一的紫,而是深深浅浅的紫,“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它们散发着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怎不令人心生喜悦?读此文,真如欣赏一幅精致工笔画。

2.结构美。文章篇幅短小,玲珑剔透。结构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笔,巧设悬念;在从面到点细致观赏了美丽可人的藤萝之后,解开悬疑,心灵得到升华,从而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收墨,首尾呼应衔接,一气呵成,结构严密,体现了宗璞散文创作的非凡功力。

3.含蓄美。文章思想内容的含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作者把开花的紫藤萝描写得辉煌灿烂,并喻之为“瀑布”,强烈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对花的喜爱。歌颂紫藤萝,既意味着对“失去自我”的灰色惨淡人生的遗憾,又意味着美好人生的追求。其二,在“十年浩劫”中,花儿伶仃,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如今,正本清源、人民逐步富裕、社会已经安定、国家逐渐昌盛、经济不断腾飞。那紫藤萝的“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这是作者的心在欢笑,这是全国人民的心在欢笑。其三,作品起笔于“我不由得停止了脚步”,驻笔于“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一“停”一“快”的呼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内容。是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们要汲取历史教训,鼓起生命的风帆,只有将这种个人的努力,融入群体的奋斗中,才能组成“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4.语言美。其语言极其流畅,细腻富有余韵,萦绕着一股柔婉之美。文章写景细腻,有层次,有色彩,有形态,有芳香,从外在表象写到内在本质,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笔善于变化,是本文语言美的特质所在。作者先是对紫藤萝花,站在远处作总体描写。“从未见过”、“辉煌的淡紫色”等具有鲜明色彩的词语,尤其是“瀑布”这个不寻常的比喻“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把紫藤萝花放在天空的大背景下,一下子无限地拓展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进入读者视野的紫藤萝花,是如此生动、如此美妙、如此非凡。在做完对藤萝花的宏观描绘后,然后是对紫藤萝花的驻足观赏,对花进行细节的、细腻的刻画。这里,我们惊叹作者观察的细致、深入,描绘语言的准确、生动,修辞运用的恰当、形象。如:“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如果没有对紫藤萝花精细的观察,这样细微的变化是写不出来的。“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一词用得不仅准确、形象,而且传神,赋予静态的事物生命的活力,让人感到这花是有先命的,是有情感的,是在和人进行着对话交流。此外,比喻、拟人的修辞也新颖别致。如:“花朵一串挨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紫藤萝花,也有了生命的灵性,它们是那么富有情感,那么朝气蓬勃,那么富有青春的活力和快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4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