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77707

【导言】此例“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科学发展观【第一篇】

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和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指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提出来的,突破了过去把发展单纯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一是坚持全面发展,把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完善,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发展的总目标,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是“五个统筹”的实质,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邮曾强,最终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跨越式发展,一些学者认为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打破旧的束缚,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非常规的、跳跃式发展,跨跃式发展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是阶梯型上升的模式,具体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要利用后发优势,一年上一小台阶,几年上一大台阶,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较长历史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质和量的飞跃。跨越式发展主要具有三大特征:一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性,既要有数量的赶超,又要着力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必须达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二是创新的前提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跨越式发展本身就是发展方式的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就是必须进行全面创新,在观念、体制、机制、科技、政策、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创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突破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打破常规、求新求变的过程。创新是跨越式发展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是非均衡性,跨越式发展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规律,把可以争取的跳跃式发展与符合条件的循序渐进结合起来,全方位的齐头并进也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具备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突破,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带动其它领域、产业和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既不因循守旧、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鹜远、头脑发热,只有立足于自身实际,脚踏实地,找准突破口,才能从个体和局部的跨越带动整体和全局的跨越。

科学发展观与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兼容的,是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新突破,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认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阶段的最新实践。首先,要坚定“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点,认清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在前进的道路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发展才能实现西藏稳定、边防巩固、国家安全、祖国强盛、人民富裕,只有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句话只有发展才能真正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次,要坚定科学发展观,把科学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任何背离了科学的高速度,不仅不利于当前而且危机后代,在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要把全面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三,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统一于西藏的经济建设,积极探索非均衡发展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高速度效益型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把科学的发展观融于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过程。

二、确定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优势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确定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本文认为应该定位在与全国同步进人全面的小康社会,其基本要求是:(1)今后的17年间GDP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达到900亿元,人均达到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分别为15%,20%,65%,城镇化比例50%,特色农牧业基础稳固,基础设施瓶颈基本消除,支柱产业规模效益已经形成。(3)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中央财政的支持主要用于大型项目投资。(4)社会发展程度全面提高,人口规模控制在320万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形成覆盖城乡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安秩序达到良好状态,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水平明显提高,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二)在优势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目标,全方位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必须集中精力、财力在重点领域和产业实施重点突破,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发展优质特色的农牧业,实现农牧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西藏2002年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80%。农牧业产值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的%,农牧业是西藏的基础产业,关系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没有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有西藏经济的小康,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和难点都在农牧区。新世纪发展农牧区经济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紧紧围绕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人,有效提高产业整体水平,进而提高产业的市场竟争力,在结构调整和优化开放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学发展观范文【第二篇】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我们党确立了要实现民族复兴,首要的任务是发展,而发展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科学决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8年成功举办29届奥运会、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保持着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切,都是根植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基础上而实现的。 但在发展中,没有完全按照科学发展规律办事,我们也有不少的沉重教训。比如,一味追求单纯的阶段性的跨越式的非常态的经济增长,忽视了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这诸多问题,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全球性环境污染加重、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之际,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尤其是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综合考虑,才能保证一代一代、千秋万代的永续发展;只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清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良性发展。《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总体安排和部署,结合我社区的自身特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实现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发展”为实践载体,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社区建设中去,努力开创建设和谐昆仑路社区新局面。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社区党支部要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发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党员干部受教育作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使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之中,真正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思想理念。要把科学发展上水平作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明确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

按镇党委的统一部署,本次学习实践活动总体时间为半年左右,从今年9月开始到明年2月底基本结束,共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

1、搞好思想发动。9月25日之前,社区党支部召集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基层支部书记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本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要求区域内行政村、基层企业支部全体党员积极主动投身学习实践活动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活动有条不紊开展。

2、组织学习培训。社区以区域共学为模式,精心制定学习计划,下发学习资料,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做到“三落实”,首先落实学习人员。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范围是村和企业支部中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个人自学和赠送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确保学习质量。其次落实学习内容。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中央、省委、市、区委领导同志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为主要学习课程,要求党员们努力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第三,落实学习制度。社区党总支要抓好基层支部的学习,坚持要求党员撰写心得体会、交流思想,评比学习记录,切实保证学习培训效果。

3、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实现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发展”这一实践载体,深入群众、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征集科学发展群众意愿、征集科学发展先进事例、征集不符合科学发展现象和征集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社区还将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设置征求意见箱、开通征求意见专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了解社情民意,问计于民。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汇总,查找出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4、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围绕科学发展要求,积极组织调研成果交流会、党员干部恳谈会、学习论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讨论,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阀门”,引导广大党员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活动,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探求推进科学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

1、分析总结。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学习调研阶段汇总梳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归纳筛选。结合深化解放思想讨论形成的共识认真研究讨论,聚焦提炼出本社区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形成分析总结材料。

2、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党员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分析查找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总支和8个村党支部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并形成分析总结报告。党支部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民主评议。

3、组织群众评议。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认真接受群众评议。群众评议结束后,社区党总支将对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把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措施进一步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制度化,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分别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整改落实时限、整改落实措施和整改落实责任。对一些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列出时间表,提出分阶段解决的目标。形成整改落实方案后,将以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情况将向党员、群众通报,自觉接受监督。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解决条件比较成熟的问题,努力在活动期间解决一批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成一些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好事实事。

3、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检查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中央和省、市委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需要废止的马上废止,需要完善的抓紧完善,需要坚持的认真坚持。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体制机制创新重点。要着重健全完善推动科学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干部作风方面的政策规定,健全完善公开承诺、首办责任、限时办结、考核评议和追究问责5项制度。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社区党总支及时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并向党员群众进行通报。要组织熟悉了解社区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以及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代表参加测评,测评结果将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并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注重落实,组织上强化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 党支部要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要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机构,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积极参加领导班子和所在党支部的活动,结合各自分工,建立联系点,努力把联系点建成学习实践活动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确保党员全体参与、全程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期间,主要负责同志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安排外出活动。

(二)要积极探索创新 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既要抓好“规定动作”,又要敢于创造“自选动作”,在创新中求实效。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等不同对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创新活动载体。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符合本部门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方法。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确保全体党员全员参加,发动冠达群众积极参与到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来。实现学习实践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创新。学习实践活动要讲成本、重实效,防止铺张浪费、搞文山会海,杜绝形式主义

科学发展观【第三篇】

在中国境内竖起一面旗帜——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呱呱落地。

科学发展观礼赞,

中共中央的最终主旨——

为人民服务。

民主德先生,

科学赛先生。

两个理念迎来了中国建国六十周年。

科学发展观礼赞,

毛泽东的辩证唯物,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引领千百人走向富裕,

同时推翻了封建阶级。

科学发展观提醒人类,

和平、合作、和谐、发展

才是当今的主旋律。

共同与自然相和谐,

一起探秘

宇宙奥秘。

啊,科学发展观,您如茁壮成长的英男,

您的生命磐石硬;

啊,科学发展观,您如我们把握时代脉搏的指南;

您如开拓历史前进的星汉;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第四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多维视角 观念革命意义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7-0153-04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指南,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新形态。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体系,它本身是立体、动态、多维、全方位的,鲜明地体现了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高度并重、终极关怀与当前关怀的统筹融合、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交相辉映,是人类理性智慧的最新结晶。因此,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一方面需要立体多维、全方位研究,把握它的深刻内涵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又需要进一步认识、说明它在人类发展观念演进历史上的革命意义和现性价值。近期由李恒瑞教授主编的《发展观念的革命――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论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一书(以下简称《论纲》),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以其立体多维的阐述视角和新颖丰富的学术见地,在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研究的众多成果中,颇具特色,给予人们多方面的理论启示。

一、认识主体探微与认识客场考察相结合。确切把握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的必然性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念演进史上的一次新的飞跃与革命。这场观念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必然。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揭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必然性,对于引导人们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革命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纲》一书在这个方面做了扎实的并且堪称开拓性的工作。

首先,《论纲》一书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主体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微,从发展观念的演进史上,分成世界发展观念的演进、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念的演进、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念的演进三个层面,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逻辑必然。第一个层次,如第一章的第一节,首先从全球范围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维度,论述了发展与发展观课题的当代普世性的价值所在:从中国以外的更加广阔的世界视角,追溯了全人类发展观认识不断递进的历史进程、历史源流,凸显出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广阔视野和时代品格。第二个层次,如第二章,则着力揭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源头,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理,全面论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揭示了“以人为本”与马克思提出来的“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本质和体系相同的内在属性,鲜明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不同于其他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归属所在;接着,对“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巾的核心地位进行了多角度论证,对科学发展观吸收新的时代和现实因素而产生的新内涵、新认识进行了多层面阐述,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阐释。第三个层次,如第一章的第二节,作者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回顾和评价;对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系统的理论形态明确提出和概括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内涵,进行了逐条界定和充分阐释。三个层次,环环相扣,一个共同的定向相互贯穿,那就是以人为本、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在理论形态上完整地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主体。

第二,《论纲》还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赖以形成的“客观场”。《论纲》一书,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主体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还特别用功于考察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客体、认识对象,考察科学发展观认识之赖以发生的客观“场”,以此反转思维考察认识本体,以不同常规的力度和论证效果,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所特有的针对性、时代性、真理性、《论纲》详尽地论证指出,当代世界发展中存在着普世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为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短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地球生态严重失衡,甚至危及着将来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还存在着世界性的社会危机,两极分化、分配不公日益严重,人类礼会内部对抗或者不和谐日益加剧,突出地表现为日益加剧的阶级对立和南北对抗,最近还有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些危机相互交织作用,构成了当代世界发展的巨大代价,向人类敲响了如何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如何发展才是拯救人类自身、避免人类毁灭的可持续发展的长鸣警钟,联系中 国的实际,《论纲》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作为地球村的一个成员,作为礼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国家,我们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结构危机”的瓶颈。它同样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态性危机,人口、资源,环境的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构性危机;二是社会性的危机,经济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社会不公凸显,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和谐冈素增长,社会利益冲突,社会政策和体制供给不足等等,这些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殊的结构性难题,同样向中国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克服瓶颈,摆脱危机,与反思发展道路的现代国际潮流相互动,实现中国发展科学化、全面化、理性化、和谐化,并在此基础上保持高速度和优质化发展的严峻问题,显然,《论纲》向人们展示了当展所面临的“双重危机”,即从世界到中国都普遍存在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构性危机和经济与利:会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社会性危机。而无论是人类发展观发展史上,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史上,着眼于两大危机从根本上的全面统筹解决,正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必然,这正是科学的发展观观念革命的突破点所在,是关于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前人所未能达到的认识高度所在。

以上两个方面说明,《论纲》从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上,揭示了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发生的必然选择,从而为人们正确地掌握和准确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生动的现实依据,并且契人丁遵循科学思维规范、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的重要的学术维度。

二、深度的原理研究与现实的实践探索互动,着力于深化理解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创新

研究科学发展观,无疑必须在原理抽象层面,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有关发展思想的链条体系中追溯渊源、确定内涵、界定概念・以及论析解构理念、完整演绎体系、逻辑衍化观点,凸显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内涵・ 《论纲》始终保持高位的哲理思维层面,着眼于充分揭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归属体系与时俱进的发展理 论创新例如,《论纲》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泉的阐释,专门安排了第二章“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作为论据,详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源流关系。在论述“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原理时,做了如下分解和梳理:以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人是社会的主体――既是实践主体义是价值主体;人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开展规范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充分捕捉和阐释科学发展观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新发现,始终是《论纲》一书执著追求的目标,从而逻辑完整地呈现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关系、

然而,科学发展观并非经院式、学究式研究的结果,也并非为了单纯的学术目的而提出来的,指导实践是其直接目的,实践性是其突出特点。这就要求研究者要突破经院式的研究方式,发挥理论工作者的思维优势,充分思考和直接研究社会实践中新的发展模式问题。 《论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有思辨抽象、开合大度的理论气势,更有场景丰富的实践探究、鞭辟入里的问题剖析。

第一,《论纲》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现代化建设的灵魂,论证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深入探讨“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发展模式创新,系统论证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重点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的主要思路、原则;阐述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新颖地提出和阐述了将创新精神与人本理念、人文关怀统一起来推动社会体制创新的思路。

第二,《论纲》以大篇幅探讨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科学评价体系具体如何建立的问题。首先,作者以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材料,叙述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评价活动的现状,尖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原因;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评价尺度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60、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广泛研究社会指标的浪潮,参考了国际上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取向,探索了社会主义社会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富有价值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国际可比性原则、简明实用原则”等设计。特别是针对现实中的片面追求GDP指标的缺陷,具体细致地探索了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问题。

第三,对科学发展观思路延展所触及到的几乎所有重大社会实践问题,《论纲》还尝试进行解决路径的理性探索和发展模式的总结归纳。努力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揭示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内涵时,明确提出“要维持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持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发展原则。在揭示科学发展观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内涵时,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关系,提出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调整社会政策,把管理的重心转向社会管理”的发展对策,并且具体提出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促进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结构的和谐;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结构的和谐;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结构的和谐:促进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与和谐”等七条和谐实现路径。

第四,对广东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地位和使命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强调了发展的观念革命与实现模式革命“两个革命”在地方发展中的落实与推进。《论纲》安排了“发展观念的革命与广东的历史使命”章节,个案地研究科学发展观在广东的实现路径。论述了广东是科学发展观基本思想的策源地,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勇当“排头兵”的历史使命;接着深刻分析了发展观观念革命在广东自身发展内在的紧迫要求;而后论证推导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三大思路:“走向新的思想解放,推进发展观念的革命”,“推进制度创新,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模式”,确定新的角色定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力省、试验区、先行地”。

三、深入的学习领会与大胆的学术创新相结合,推进和拓宽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思路

《论纲》在注重对科学发展理论观点准确把握的同时,也注重遵循学术研究的客观规律,恪守学术研究特有的规范和方法,自由地进行学术探索和自主地进行学术创新,从中彰显和体现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担当意识和使命精神,努力发挥学术部门独立的社会公共职能。

第一,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冷峻的理性眼光、独立的研究立场和强烈的社会担当责任感,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各种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率真的社会分析和批判。《论纲》对种种不适应科学发展方向的社会问题、体制弊端、政策缺失敢于较真,直言不讳,从科学理性出发给予必要的社会评判。如该书毫不避讳地指出,中国虽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实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着“盛世危情”,也存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构性危机――“生态性危机”和由于转轨时期制度尚未健全所造成的“社会性危机”。 “社会性危机”突出地表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社会不公正、权利难保障、贫富差距过大、官民不平等、腐败现象严重、社会体制和政策供给不足、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和谐、社会成员代际利益享有不均衡等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同时,还直率地批评了当前我国“官方”主导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缺少关于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权重不科学,标准随意性大,缺乏独立公正权威的社会评价机构,官本位色彩突出等。

第二,坚持参照国内外学术前沿和当代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并且坚持多学科交叉运用进行发展问题研究。如《论纲》分析普世性的生态危机,引用了大量的环境学、自然地理学知识、观点和信息资料;分析普世性社会危机,证明世界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引用了大量的国际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经济伦理学的观点和数据。还把新发展观的普世性探索历程,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形成的重要参照系,并对其思想和学术成果,作了详尽的介绍和适当的吸收,对其流派的衔接关系和局限性也作了精当的点评:如20世纪40-60年代末期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工业文明观”、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论”;1969-1973年,罗马俱乐部学派提出的“增长极限论”;1989年联合同提出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阐述的“作为自由的发展”论: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乌姆祖里克、森吉普塔提出的权利发展和发展权利理论等。

第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独立思考,勇于争鸣,大胆创新,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不敢言。这种大胆探索和创新,使《论纲》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许多丰富的崭新学术见解、学术概念乃至学术范畴。《论纲》一书的核心观点“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观念的革命,是社会主义观念革命的推进、扩展,是破解新世纪世界发展难题的观念革命”, 在全国属于首次提出。这一观点的提出,将人们对科学发展观地位和意义的认识提高到崭新的高度。

第四,对许多新见解、新概括,精心作理论技术处理,简洁凝练,对仗易记。如该书提出的“普世性危机论”和新发展观普世性探索“五阶段”说、“五特点”论;中国发展历史上“三次必然选择”说,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科学评价体系说、社会转型期发展代价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论:又如关于建设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四个公平”标准,关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数量维、质量维、空间维、时间维“四个维度”说法等。

四、深化拓宽科学发展观研究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研究是无止境的,一部专著当然无法尽善尽美。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如何拓宽深化,笔者也想就《论纲》一书的内容提出一些值得商榷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的意义的论述,应该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主干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之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念的“第二次革命”,这是该书的核心观点,也是该书最重要的学术创见。应该说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价值。对此,作者在前言部分和绪论部分,以及在若干章节例如第九章“发展观念的革命与广东的历史使命”,也作了若干论析。但是笔者仍然感觉到,“绪论”当中,这一总观点仍然没有在管理总和主干的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对从“第一次革命”到“第二次革命”的观念“飞跃和质变”之处何在,纵向对比的论说仍感力度有欠。在各章节论述中,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的飞跃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全书,其应有的强劲逻辑一体化,仍需要作者在书中进一步力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77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