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出一个好孩子汇总4篇
【导言】此例“如何教育出一个好孩子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第一篇】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心中的希望和太阳,每位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养育成才更是每个家长所关注的事情。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呢?其实我们的先哲们早就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相近的,天资也是基本相同的,是后天的教育,特别是启蒙教育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佼佼者,望子成才的心情也更为迫切,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也造成了许多教育上的误区,正是这种迫切性导致了我们常常以成人的观点和要求,去衡量孩子们的行为方式的对与错。在唯高分是优,学而优则优的诱导下,增加了我们对孩子过分的苛求。考了第一,担心成绩下滑,考了第二、第三我们指责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可你要知道,第一只有一个,金字塔顶尖人物毕竟是少的。其实,只要孩子努力了,我们就应该充分鼓励和肯定,而对成绩的偶尔下滑,要分析原因,正确的沟通和鼓励要比严厉的批评有用。孩子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考,有时候我们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再加以正确的引导,沟通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更容易增加孩子对你的信任感。
据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性情在幼年时期即已定型,而且会左右他的一生,而孩子(0——10)岁的成长过程大都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处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无不和幼年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地联系,家长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老师传授的是课堂知识。每位家长不只有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的义务,而且也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义务。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一个宏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而不应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什么都求速成,而正是这种迫切感造成了许多误区,也造成了对孩子的诸多伤害。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你预期的效果,在孩子有错误的行为时,我们只知道严厉的批评和横加指责,岂不知在这种严厉之下却给孩子造成莫大的伤害,其中对幼小心灵伤害最大的就是来自父母的严厉批评,而这种批评往往是对人不对事。比如在指责孩子时的:你真笨,你怎么这么没用啊!你这个傻瓜,笨蛋,就只知道吃,就只知道哭,我们整天累死累活不就是为了你啊!没治了,没救了,有时候也不乏体罚和武力,相信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受过这样的批评,有过这样的经历,而这种批评却严重地伤害孩子的心身健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怕失败,胆小,懦弱等消极心理,久而久之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这种伤害还会一代一代延续。面对过多的苛求和成人的要求,孩子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难怪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好了,玩具多了,但他们的欢乐却少了”,孩子们被太多的压力压的失去了应有的天真与活泼,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许你还会说,我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啊!是的,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是至深的,但不是无私的,因为大多数人在无意间把成人的观点横架于孩子的身上。
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养孩子,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位父母的头等大事,我们在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时,是否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是否考虑一下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正确?
无论你多忙,无论你事业有多么地辉煌,请抽一点时间陪一陪孩子,认真和孩子沟通一下,遇到事情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明白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应该如何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社会课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和未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并成为有用之才,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本人才疏学浅,仅凭个人之见难免有失偏颇,也难免有不当之处,期待各位家长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批评指正,仅希望以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大家对如何教育孩子的话题,如果您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请不吝赐教,让更多人,更多家庭受益,那将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第二篇】
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我想提醒你们的是: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对于前一半,你们完全无能为力;对于后一半,你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倘若你们不在这方面下工夫,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则我可断定,有朝一日你们必定会发现,你们现在为他的苦心经营全都是白费力气。
1、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我肯定不是什么教子专家,只不过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而已。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2、要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从不做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僭越和误导。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今日的家长们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此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班。从孩子这方面来说,便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竞争,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过去,为了拿到那张文凭,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恰好一开始就是输局了。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现在这个价值被归结为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
我要对聪明的大人说: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3、素质教育的收获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地发生作用
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作用有二,一是给素质教育加分,二是给应试教育减负。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决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活跃的理性能力是源头,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
对于孩子的智力教育,我不是一个很用心思的家长,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不过,我比较有心,会留意孩子的智力闪光,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事实上,幼儿理性觉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一定会有好奇、多问、爱琢磨等表现,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励,给他一个方向,使他知道这些都是好品质,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发扬。相反,倘若对于自然生长的智力品质视而不见,却另外给他规定一套人为的标准,他在智力发展的路上就难免左右失据、事倍功半了。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4、父母最大的失败是被孩子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于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之为自己的爱好。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艺术教育、体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把它们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成了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幼儿都会表现出艺术上的某种兴趣和能力,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长大了都要成为艺术家,都能成为艺术家。做艺术家必须有天赋,而单凭幼儿期的兴趣是不能断定有天赋的。幼儿期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良好生长。这本身就是重大收获,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个收获都会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在我看来,长期强迫孩子学习一门艺术,是完全违背艺术的本性的。这样做往往是出于强烈的功利目的,最后即使培养出了一个艺术上的能工巧匠,付出的惨痛代价却是不可治愈的心灵创伤和人性扭曲。
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家长相当可怜,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第三篇】
“我们家孩子从1岁左右开始跟他说不,两岁就听道理了。很多人跟我抱怨“跟孩子讲不了道理”,尤其是跟三岁以下的孩子讲道理更难,可我实际用起来觉得讲道理很管用呀。
分析以上案例情景的导致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你是不是带着情绪:
心平气和的才是在讲道理,否则,你讲得内容再有理,孩子也理解成了指责,沟通的渠道也就失效了。
这一点路易阿婆应该深有体会。阿婆最近被路易的叛逆折腾得没辙,路易做坏事,阿婆总是难免带着情绪跟他说教,结果是非但没用,路易知道她会生气,还能引起她的关注,故意做出激怒她的行为。
第二、你讲的是不是真有道理:
得是危及安全的、对孩子有难以承受的损害的,以及肯定给他人造成较大干扰的情况,你才能讲得理直气壮。如果只是你的个人偏好,那孩子很可能不服气,凭什么按你说的来。
当碰到想阻止说教一番的场景,先冷静想想,我的要求及论证站得住脚么?这是孩子正常的适龄行为么?
比如孩子非要开冰箱,是不是也可以顺便教孩子如何使用冰箱,信任他们有能力把冰箱用好。如果只是你个人的特定需求,那拜托放低点姿态,请求孩子帮个忙行个方便,当然要让孩子看到你确实不方便了。
第三、你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
你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孩子接受觉得有理,也会以同样的标准反过来要求你的,他们简单的世界里规则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果他们发现规则建立者都不履行,那这规则就失效了,讲的道理自然也就“无效”了。
很多不良行为的场景,示范比讲道理更直接更有效。讲道理相对比较抽象,往往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抽象描述,上升到道理的高度,其实不便于孩子理解和模仿。
比如你想让孩子学会说谢谢,或者学会道歉。与其每次要求孩子说出“谢谢”或“对不起”这几个发音,不如以孩子的视角替他们说出来,示范给他们看。平时遇到你该给孩子道谢或道歉的场合,你也以身作则。至于孩子什么时候悉得模仿,就交给孩子自己作主吧,他们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
第四、你有没有给孩子创造容易遵守规则的空间环境,以及给孩子时间去自己努力改进:
别一方面讲道理,一方面又不改变环境引诱孩子,人性禁不起考验呀。费死劲讲道理,不如干脆让孩子没有“做坏事”的机会。比如不想让孩子玩手机pad,就别拿出来,当然自己也别玩。而且,孩子的改变也需要时间,让你改点啥你也做不到立竿见影是吧。最近路易又找到藏起来很久的iPad,开始玩以前玩的修车游戏(他都忘记怎么玩的了),我们没有立马夺走不让玩,但每次都劝他“玩一会就不能玩了眼睛会坏的”,时间差不多就引导他去玩别的。
最后,别跟孩子死磕较劲,讲不通的话试试变通的办法。”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第四篇】
让孩子学会“心中有爱”。
曾听人说“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作为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爱别人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心中有爱。
我的儿子今年已经五岁了,变得越来越懂事、会关心人了。记得有一天,丈夫忙于工作在单位加班,发着高烧的我无力地躺在床上,想想还要照看儿子、为儿子洗脚……,真有点支撑不了。不禁对儿子说:“妈妈现在发烧了,身体很不舒服,要是你爸爸在家该多好呀!”“妈妈,没事,有我呢!”儿子还拍着小胸脯骄傲地说:“我是男子汉。”看着他那神气的样子,真叫人好笑。“妈妈,你要多喝水,病就会好得快。”说着,他从饮水机中接满一杯水,端到我面前,让我喝,然后又搬来一把椅子并踩在上边吃力地从药柜中拿出一包药,用水沏好,颤颤悠悠地端到我面前。
从始至终,我一直在担心,怕他摔着、烫着……但我没有阻止他,算是给他一个爱的机会吧,从而也让他学会心中有爱。“儿子,你给妈妈冲的是什么药呀?” “就是我发烧时,你冲的那个。”“哦,是小儿热速清颗粒。”儿子关心地说:”妈妈,你赶快把药喝完了,再睡一觉,出点汗就好了。”然后又帮我把被子盖好,仍有些不放心地说:“妈妈,你快睡吧!我会自己玩,也会自己洗脚,睡觉……” 过了一段时间,看着儿子有板有眼的洗脚的样子,我好欣慰。他洗完脚后,又学着电视公益广告的样子吃力地端来一盆水,说:“妈妈,你也洗洗脚吧!”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一种幸福从心底油然而生——儿子知道爱妈妈了,被儿子关心,被儿子爱的感觉真好。
对于父母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幸福的,快乐的。然而,当今社会,有些父母忽略了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当孩子心中刚刚燃起爱的火花时,却被父母在无意中熄灭,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表达爱的能力,不再懂得去关心、爱别人了。因为他们得到的总是:“你不会,还是让妈妈(爸爸)来吧!”“去,别捣乱了,还是一边玩去吧!这不是小孩子干的事……”年轻的父母们,请多给孩子一些爱别人的机会吧。
帮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
在婴儿即将届满一岁之际,他们逐渐从爬行慢慢开始学走,此时,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方式也开始有了改变。舒尔指出,研究者观察到,12个月大的幼儿从母亲那边获得较多的正面回应,而18个月的孩子则获得较多的教导与指引。
而研究发现,母亲平均每9分钟就对他摇摇学步的孩子发出一次“不可以……”的警告,这可能是因为开始学爬、会走的婴幼儿喜欢探索充满危险性的东西。
一位母亲,一日看到自己的女儿正拿着紫色的彩笔在墙上乱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对女儿大吼。女儿看着母亲,一脸惊恐,刹那间她了解她做错了事。她低下头去,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母亲唠叨了一会儿,告诉女儿色笔只能画在纸上,然后她抱着女儿想到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墙壁!”她女儿再度亮起双眼,开心地跑去拿海绵。
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耻感。
1、旧想法
传统的学者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护孩子安全并帮助他们社会化的副产品。但是传统的研究者并不认为,羞耻感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相反地,他们认为应该减少让孩子感到羞愧的处境。
2、新想法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 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3、父母可以怎么做
舒尔说:“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藉由一些小小的羞耻感来促进其社会化是很重要的。”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在这一个快速的过程中,脑部许多部分开始活动,并且产生许多连结,使得这整个脑部系统获得更紧密的锻炼。其结果可以促进认知部位(前额脑区底 部,orbitofrontal cortex)与感情部位(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发展,并且促进这两个系统的连结,让孩子在感情与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发展。
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怎样批评宝宝: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会让妈妈们非常头疼,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但是心理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5、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6、孩子犯错其实是很好的教育机会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逆反心理。
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7、批评时的注意事项
专家建议,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
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批评宝宝要讲究技巧,才能是宝宝乐于接受,更能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