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0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一篇】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获益匪浅。通过一周的认真学习,让我认识很多优秀的音乐教师,他们多才多艺,引领我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使我对音乐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并非音乐教师,而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说对于音乐,自己就是个门外汉。可我对音乐教学却向往已久,本着对音乐的热爱参加了这次培训,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让自己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履行音乐教育这神圣的职责。
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远非是教孩子唱首歌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值得探究。如何丰富音乐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让他们翱翔于音乐的天空,感受音乐的美好,这是所有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期一周的学习,让我见识到了真正优秀的音乐教师:当我看着老师用那灵活的双手,在琴键上弹奏出一首首动听的音乐时,我内心十分激动,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当听到老师用他那嘹亮的嗓音,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时,全场的教师震住了,是被宋老师那完美的唱功和高超的弹奏技术所震撼。遇到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导师,怎能不令人欣喜万分呢?我想,大家都爱上音乐教学了。
身为农村小学教师,很高兴能有这次“音乐之旅”,在此期间,老师给我印象也十分深刻,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更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歌曲创作者。从他身上散发着音乐的光芒,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如何让孩子们爱唱儿童歌曲,如何让孩子们有歌可唱,已成为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也是应尽的义务。
短短七天的“音乐之旅”让我这个音乐门外汉已经推开了音乐大门,走进了音乐的海洋,对于今后的音乐教学也充满自信,我会让孩子们聆听着音乐之声,哼唱着优美动听的儿歌,谱写着自己心中的乐谱,奏着欢乐的乐章,做个幸福的孩子。让音乐伴随着他们长大,让他们唱着自己的歌曲长大。现在的我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以及教学手段,懂得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希望今后这样的培训要多开展,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音乐之旅!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二篇】
今天虽然我们身心疲惫,但第一天上课的新鲜感,使我们每一位校长都在认真听讲。很荣幸,今天给我们上课的邓涛老师是六安人,这也许是我们校长认真听课的另外一个原因吧!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教师管理与评价。邓涛教授从一认识教师的需要与追求;二教师管理的现实问题与改进;三如何评价教师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话题。
《xx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明确讲明校长的五大任务一是规划学校发展;二是营造育人环境;三是课程与教学;四是引领教师成长;五是协调内外环境。
xx教授知识渊博,侃侃而谈,在教师管理方面有许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许多好的观点。其中在教师管理方面,提出的模糊管理,让我耳目一新。
模糊管理是在批判吸收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以系统科学尤其是模糊科学的成就为理论指导,吸纳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论和管理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学。模糊管理是在有限的规范、不十分清晰的界限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况下的一种管理方法。
提到模糊管理,不少人就与糊涂、无序、不作为、经验管理等字眼相联系。其实,模糊管理不是不管理,不是单纯的经验管理,更不是糊涂管理,而是科学与人文统一、理性和非理性交融的文化管理。
宏观而言,它在综合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先进成果的基础上,以系统理论尤其是模糊理论为指导,吸纳了人本管理、古代朴素管理中有价值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它超越简单、精确化的科学管理,向系统整合的人本管理复归。微观而言,它在掌握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透析不确定或原本清晰的事物的模糊性所在,抓住事物矛盾的融合点,用考核等常用手段引导管理对象的行为,以实现对某一目标值的软控制。
教育管理的模糊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些学者不满于原有理论模式对组织行为的解释,认为原有理论模式对许多组织的管理实践来说缺乏说服力,而对学校来说,更适于模糊管理。在我国,教师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善于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教师的思想现状,分析哪些现象或情况适于精确的量化管理,哪些适于模糊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模糊管理模式在学校教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一种尝试、实践,有其积极的意义。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三篇】
教育,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中想的愈来愈重要;科教兴国也已被定论为国策,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这个科教兴国根本什么作用没起到。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就现在的社会形势来看,科教,是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且看一些非常说明情况的实例:居旅游方面的调查,中国游客是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游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中国人的的素质低,中国游客到任何地方,总是爱高声喧闹、爱插队、随地扔垃圾、公共场合吸烟、吐痰等等,这些都是令外人讨厌的因素。我们中国有文明古国的称号,但为什么会被冠以“最不受欢迎”的名字呢?追根究底,还是教育。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社会情况下,教育就变得无奈了。
我看到许多学校的教育方法都是老师在后面强迫学生学这样那样的知识,目的只有一个,考试考高分。天下真有爱学习的小孩吗?那一个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为了父母、为了自己的好日子而拼命的`吗?而那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逐渐变得势利起来,现在的老师,只喜欢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甚至使他们拥有特权;是的,老师他不是傻子,有好事自然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晾在一边。人才就是在这样无奈的环境下练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学校为了自己的名利,更准确的的一点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名利,而把学生当作机器,不断的给学生加码,我见过一个学校为了使自己的学生都考高分,而让学生4点钟起床,晚上9点钟睡觉,学生在这样的高压的环境下,“动力”真的多了吗?让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更憎恶学习,更加的“身不由己”。
试问,这样的教育达到“科教”了吗?
现在的学校头脑里只装得下死学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问题:素质教育。
把孩子们的品质素质都搞上去了,何愁会不好呢?何愁会是不受欢迎的呢?难道我们中国只能机械性的制造人才吗?难道我们就永远的是“素质低下”的人吗?我们就不配文明吗?
真切的希望“科教兴国”能真正的为我们,为广大的学生,为社会,为中国造福;真希望教育的真正理念不会再被歪曲了。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四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阅历的提升,他们在学习生活、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曾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5个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情绪问题。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就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因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不明确,内驱力不足,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不愿学,产生厌学情绪。
2.智力问题。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学习)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智力异常、学习技能障碍、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等。
3.意志问题。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中小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遇到困难、挫折和障碍时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看不到有利的因素和发展的前途,盲目地否定自己,消极悲观。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中小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怯懦、自控力差、自卑、自闭等。有些学生非常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到别人,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
5.人际交往问题。学生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对他的学习效率、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形成发展、身体健康及班级集体,都有重要影响。中小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同学间关系不够亲密融洽;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
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遗传及肌体疾病因素,客观因素来源于枯燥的学习生活方式、激烈的学生竞争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等。
1.先天性遗传基因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基因、不良的产前环境与恶劣的早期生长环境,可能是导致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和智力异常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中小学生某些心理障碍与遗传有关,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都会造成心理障碍。因此,减少遗传疾病、创造良好的产前环境和早期生活环境,是防止出现某些心理障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对6000多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0%的家长认为在子女教育上是失败者,“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走向没有把握”。多数家长缺乏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常识,对子女缺乏正确引导,较少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只关心孩子学习。
3.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尽管广大教师已认识到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己任,但社会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是升学率,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无味,课业负担沉重。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积极到挫伤进而到泯灭,失败的阴影长期笼罩着他们,致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衹,造成学生厌学、倦怠。
4.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不良文化和不良社会风气,对中小学生心灵起着腐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上坏人的影响、品行不良同伴的诱惑,都会导致心理障碍。
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
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是一个解冻、变化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采取适合当代中小学生生理、心理规律和特点的方法,矫正其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素质。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避免引起心理冲突的挫折,产生消极的情绪。矫正办法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诸如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演讲会、辩论会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和模范事迹影响他们,向他们印发《健康心理标准表》,让他们对照学习,防止种种心理偏激的发生。
2.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聘请有较髙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经验的资深班主任、教师组成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小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转变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权益,在教学和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宽容、尊重、关怀和引导。同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掌握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分析性格的优缺点,自觉进行性格锻炼,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
3.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带领学生多参加实践锻炼,如“青少年志愿者行动”、“军事夏令营”,通过意志体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耐挫折能力。针对不同的不良心理因人施“矫”,比如对心理表现孤僻、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她)感到集体可爱,从而培养他们开放的性格。针对职中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等情况,可以采用个别辅导、集体辅导、小组辅导、家访等方法,有效矫治学生的不良心理。
4.加强人际指导,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通过正向强化、口头指导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教育学生对人热情、真诚、守信,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从而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充满关爱、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5.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院实行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带出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同时绝不回避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尽力将社会立体地展示给他们,帮助他们分清主流和支流。同时,教师应帮助家长加强亲子沟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教师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总之,正视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科学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导,是维护学生身心将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家庭、社会应高度重视、发挥合力,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五篇】
编者按:20xx年结束,作者回顾自己教育工作上的努力与成果,下面我们来看看《研读教材促课改,晨诵经典悟人生》这篇教育心得吧!
难忘本学期9月10日的教师节,那天是滑县课改路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是我们中小学课改核心校的破冰之日。之后,我们大寨实小作为30所课改核心校之一,便以教材研读、晨诵教学为任务驱动,开启了一学期的教研行动。岁月悠悠,20xx年的点点滴滴已成了我们永恒的回忆,忆往昔,我们盘点一下围绕教材研读和新教育晨诵开展的工作:
一、研读教材
为了促进我校广大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运用教材,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大寨实小教导处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教学用书》和课本,有效将两者结合起来。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时要着眼于教材的编排体系,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情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灵动的课堂。同时,我们还要求广大青年教师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积极加入我们县教研室倡导组建的各个年级的教研交流QQ群,参加各个学段和不同学科的线上交流活动。以不断提高思想意识,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10月份开始,我们按照学期工作计划进行了首轮教师全员赛课。教师还分别做了教材解读展示,既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又体现了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10月下旬,经过筛选,我校推出语文、数学各两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观课议课活动。我们学习运用滑县进修学校王长丽老师教给我们的观课议课的方法,指导我们的观课议课实践,我们在交流中提高了认识,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特别是在10月23日我们加入“课改核心校第六小组的微信群”后,该群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放眼看世界的窗户和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网络,我们看到了课改核心校第六小组教材研读比赛的精彩,听到了兄弟学校交流成长、不断拔节的`声音。课改核心校第六小组的兄弟学校都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差距,特别是我们的领头雁道口一完小老师的精彩解读,他们对教材把握之深刻、运用之灵活、见解之独到、呈现之完美令我们赞叹不已。后来,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把我校举行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分享给各兄弟学校,以便于大家了解和认识大寨实小。大寨实小愿意同课改核心校第六小组的所有兄弟学校一直行进在教研教改的漫漫长路上。
二、新教育晨诵
为了继续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我校将新教育晨诵纳入了工作重点,将晨诵课落实到了常态课中:每周一至周五的早上8:00——为我们固定的晨诵课时间,晨诵课统一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晨诵课以语文教师辅导为主,其他学科教师也积极参与。我们让少先队大队部纪检组学生值日检查,同时值日带班领导班巡查,两者相结合确保晨诵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为了检验全校学生晨诵情况,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读经诵典的热情,培养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的习惯。大寨乡实验小学于20xx年12月27月上午特别举行了古诗词抽查活动。该活动策划人赵桂花老师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周密安排布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20xx年12月29日,我们大寨实小举行了“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喝彩”迎元旦读书展演活动。孩子在展演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书写人生的传奇。
告别20xx的所有汗水与成果,20xx年我们带着新的憧憬、新的目标扬帆起航,继续开启我们的美丽之旅。我们大寨实小定会谛听来自课改核心校六组的成长箴言;细数所有的同行者,只为触摸生命的温暖;贴近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只为20xx,更好地遇见!迈进了岁月轮回的又一年……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六篇】
“为了学生好”,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的行为表现,更是当下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职业要求。
一、“为了学生好”,要求现代的校长、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考,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应有不断追求现代教育的愿望与素养。
首先,学校教育要融入社会,当下教师发展与学生幸福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需求。为了学生好,不能将教育落到追逐教育名利上,即不能将“为了学生好”作为追求个人及学校名利发展的借口与手段。“为了学生好”,是社会及学校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其次,学校教育应有自己的发展坐标,当下教育应以“为了学生好”为自己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追求。尊重了解学生、理解激励学生、引领发展学生,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目标,学校教育应关注师生共进,人与社会共融,并为师生找到自觉成长的路径。最后,“为了学生好”应有自己的意义,也应有自己的路径。“为了学生好”。真正的意义在于“班级幸福、教研探究与学校进步”。“为了学生好”,是教育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教育的盲目与教师的盲动。“为了学生好”,有合理提倡与违背拒绝之分;不是无奈,而是有为。“为了学生好”,诠释着教育的目的与手段的一致,即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已完成的手段,教育手段是未完成的目的。
二、“为了学生好”,就是要基于学生,基于教育,变革教与学的组织,不断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
第一,从学生“心灵”开始。学生“被好”,多是将人当物了,或是简单告诉了,最终并不是经过学生自己努力的好。它折射出教远离了学,是庸俗、低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了解学生,用心灵去呼吸、用微笑去唤醒,用热情去投入,用主动去转弯,用自主去引领。第二,从学生“课程”人手。“为了学生好”,追求适合的教育。教育需要进入儿童的世界,创造儿童发展的环境,因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元素是丰富的,我们要更多地整合“为了学生好”的教育元素,让“为了学生好”不再是师者的监督、教训甚至专横的代名词;让教学走向尊重、理解、相信儿童,实现理解与执行的无缝对接的状态,远离教育的空想。实施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好”的开始。能做好适合,就能实现“为了学生好”的目标。围绕“为了学生好”,要考虑到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结合,思考与把握想象适合、现实适合与将来适合之间的辩证关系。追求大多数学生好,追求一个人的大多时候的好。不断丰富为学生好的适合课程,是教育有所作为的日常追求。学校应该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课程。第三,从学生“成长”出发。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不是教师通过教育能造出的,且很难改变其性格,改变其生长,他需要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教育要自然,要做促进学生发展的事,不做阻碍学生发展的事。“为了学生好”,有着教育生态的标准,那些企图人为地去制造教育发展环境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为了学生好”,是教育现实,而不是教育理想,更不是教育梦想;是教育的“肥料”“雨露”与“阳光”的结合,而不是教育成“灾”的托辞。
三、“为了学生好”,要重视教育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是学校进步的追求。
“为了学生好”,是教育的目标与宗旨。它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其追求的过程也是动态的。首先,要建立起“为了学生好”的现代教育与学校制度,因为它保障着教育的进步与社会的适合。评价学校是否为了学生好,是评价学校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不仅要明白什么是“为了学生好”,更要将学校进步点放在“为了学生好”上。这样,不同的学校一定会有不同的好的标准,而且过程生动、内容丰富的一面将得以体现。其次,好学校本应“为了学生好”,“为了学生好”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能为了自己好。师生生活在学校之中,建构着教与学,且一起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实现着“为了学生好”。
“为了学生好”,需要我们改变教育的姿态,也要我们重构学校的价值,更要我们倾听儿童的声音。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七篇】
最近,我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新教育的宗旨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这种教育理想,正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热情,读新教育,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新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感慨颇多。新教育实验的课程对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某些仅仅在形式上表现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创设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怎样打造高素质的教师?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我深有体会的是前两点,因为这两点我们能够从自我做起。1.专业阅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阅读。正像《新教育》所说的: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使教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富有教育教学机智,才能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老中医、老政治家随着年龄的增高和资历增长越来越增值,而教师则不然,很多中小学生喜欢年轻教师,年轻教师除了身上所散发出的青春的活力外,还因为年轻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他们之间没有代沟或代沟很小,与学生很容易沟通。怎样才能在工作中保值增值,永保青春的活力呢?那就是读书——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读专业类的书,学习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平日的阅读学习不能说给自己带来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但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应是一个永不停止学习的人,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近期,有关专业类的书,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新教育》等,深刻体会到越学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不求超越他人,但求超越自我。静心思量,缺失的就是自我的阅读,自我的提升。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智慧。2、专业写作《新教育》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这个世代和前一世时代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当下的社会则是工作的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离开学校后不再持续学习,这个人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未来的东西他全都不会。”因此,今天多读几本书,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不断追求终身的知识成长,未来才有立足的空间。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八篇】
这两天期末考试,我像往常一样,担起监考工作。
你们是不是觉得监考是一件美差事,什么也不干,多么轻松。这种想法,在我是学生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当多年教师,经常监考,深知监考的烦人之处。
监考的时候,要静静地坐着或站着,看着学生。学生考试题没有做完的时候,用心做卷纸,考场静悄悄的,监考的我们没有事做,瞌睡也就袭来。如果考试题做完了,叫你瞌睡你也睡不着了。学生小,一刻也不能安生了,玩笔的,玩尺子的,玩橡皮的……弄得桌子凳子乱响。批评了,能坚持一分钟就很不错了。为了让他们听话,把不听话学生的名字记到黑板上。胆小的,能坚持一会儿。胆大的,瞪着眼睛看着你,一脸不服气;要么不甩你那一套(你不教他们,不能把他们怎么样),该怎样还怎样。这一招儿失灵了。
语文、数学考试,题多,学生做完,动不了几分钟就到结束的时候了。可是英语考试,不到二十分钟就完成了任务,还有二十多分钟,看着乱动的学生,怎么办?二十分钟,没有措施,学生肯定闹腾。刚才批评不行,换招儿——表扬,试试吧。我对学生说:“最后二十分钟,老师看看谁表现最好,把表现好的名字记到堂上,给你们老师说说,让你们老师表扬你们。”话音刚落,学生立马坐端正了。看到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我再次体会到表扬的魅力。表扬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可是没有两分钟,有的学生坚持不住了,我赶紧把坚持表现好的六个学生写到黑板上,并对大家说:“这几个学生特别遵守纪律,老师记到黑板上。”表扬的学生做得更直了,没有受到表扬的也赶紧坐端正了。给其他表现好的学生机会,让他们也能受到表扬。我继续说:“如果谁又表现好了,老师继续记下来。”就这样,我看着学生,隔一会儿记下几个表现好的学生的考号,一直到考试结束,表现好的学生达到二十三个(总共35人),其他学生也没有那么不听话了。我当然是说到做到,把表现好的名字写到一张纸上,给他们班一个很守纪律的学生,让她转交给他们老师。
同样是在黑板上记名字,表扬好的和批评差的,效果截然不同。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能促进学生变好。好话顺耳,谁都喜欢听到好话,更何况是学生呢?他人的称赞是孩子们前进的动力。好学生为什么能坚持表现好,因为老师常表扬他们,他们从中感到了快乐,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学困生常听到老师的批评,渐渐他们没有了积极性,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时间久了,他们也就练就了“本领”——漠视老师的批评,甚至与老师对抗。老师的批评只能让他们更不听话。
人与人之间有差别。我们对一些学困生降低要求,只要看到他和自己相比在天天进步,就及时表扬,让这些学生也常常听到表扬。复习时,徐东芳默写不错,我表扬了她,结果接连几课默写都不错。放学的时候,她在我一边走,我对她说:“徐东芳,这几次你默写真好!”她看看我,不善言谈的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学生犯错需要我们批评,但是要让孩子进步,优秀,恐怕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称赞。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给学生鼓励,给学生自信,给学生进步的动力,让孩子们满怀信心迎接每一天!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九篇】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这本书使我有很多感触。书中的“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己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些话让我掩卷沉思,刹那间勾起了自己初为人师时的满情豪情。如今岁月的流逝不仅在额头碾了个皱纹,也磨光了心中的锐气和激情。长久以来,对教师的职业虽然谈不上“心如止水”,也再难有激情澎湃。但拜读全书,赫然间,似乎又找回了些什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之梦!
转眼间,我踏上教育这片沃土已10个年头了。蓦然回首,看看自己这几年所走过的.路,有悲、有苦、有乐、更有甜。每当看到学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时,每当听到学生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问候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每每这时,我都会在心中给“教师”这两个字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这些理念的,是作者诗人般的热情、哲人般的思维及作为一个行政管理者冷静的沉思,更有对当今教育的切肤之痛、刻骨之爱。读完全书,仿佛有一个人在大声地对我说:“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的理想,教育改革需要理想的教育,教育改革需要充满理想、激情、诗意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虽不求成名成家,在教学上有多少建树,但总觉得做一名能静下心来思考、站起身来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
首先,读书是第一要素。让心灵沐浴书香,多读书,多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建立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根基。阅读是心灵深呼吸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更是教学信息“源头活水”的需要。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因此,读书是何其重要。
其次,不断尝试,竭力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有个性特色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努力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坚持实践与创新,坚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每天面对着的是一张张天真童稚的笑脸,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因此,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师对学生全身心力量的爱,才能保护每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灵。每每面对一张张天真烂漫的孩子的脸,总有这样一种很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让所有孩子得到快乐,得到发展!
广大人民教师身在学校,心系祖国,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然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地取代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养息,也许,终将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被社会所淘汰。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两个凡是”为原则,(即: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从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
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更要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新形势需要,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撰写好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促进老教师,共同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共同把祖国的教育事业创造得更加辉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努力边教边学。争取更大的进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
教育好孩子心得体会【第十篇】
作为家长,能够说天下父母同心,人人都渴望儿女成才。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经济膨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以对子女的期望更高。但目前的家庭教育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下头叙述一下孩子进入初中后本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习很简便,家庭尽量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正确的引导,思想品德不出问题就行,并没有感觉到家庭教育的迫切和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的心态也彻底改变,对孩子的期望从遥远到越来越临近,家长和孩子两者的变化使得家庭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按书本上说的那样容易得到控制。
一、权威性与平等沟通
家庭教育必须有权威性,但不是绝对的权威,否则实得其反,和儿子平等的沟通及朋友关系也能受到良好的效果,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贪玩的毛病,尤其是男孩,并且我的孩子在小学就喜欢网络游戏,以往因为多次请假不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实际是到网吧玩游戏,最终被学校田径队开除,也以往因为去网吧被我寻找发现。当时在无法沟通的情景下,作为父亲的权威性是必须要体现的,那时儿子也较容易理解权威性的教育,当然,夫妻中只需要一个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进入初中阶段,儿子的玩性仍然较大,虽然学习很紧张,但对网络游戏仍情有独钟,强制的权威性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完全杜绝玩游戏并不现实,沟通才是的方法,当然沟通二字是需要付出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包括正确认识孩子的错误和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初一的时候我和儿子平等的签定了一份协议,不去网吧,每周五在家里上网三小时,实际上在家里上网和去网吧上网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是上网资料能够控制,二是不接触不良环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不懈的引导,初二时协议重新签定,两周上一次网。鼓励他休息时间出去做一些有益的运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等。小孩在初中近两年的学习中,虽然成绩有时也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来说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思想也是健康的。这两年感受较深的是引导,对孩子的关心和沟通是引导他们进取向上的基础,我认为这也是目前在良好生活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身教重于言传
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家庭教育中值得十分重视的,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所以家庭成员时刻注意自我的言行,我们家里从不玩网络游戏,甚至小孩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连电视也很少看,以免引起他在心理上不平衡。这一点有过教训,当孩子在房间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在客厅里看电视,好像并无影响,实际上他毕竟是孩子,即使大人也未必如此,他总是要受到干扰的,找机会就出来和我们一看电视,这时候说的轻了他不会听,说的重了他就会对你进行强有力的反驳,所以身教重于言传。
三、正确对待成绩和错误
每一个孩子在不一样的成长阶段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是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正确对待,这一点和平时与孩子经常沟通是分不开的,没有沟通就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关心孩子,除了身体方面的关心,更要注意他们的感受,当我和儿子平等的朋友关系密切时,儿子身上的动态掌握的十分清楚,包括他班上同学的状况也能掌握的很清楚,因为此时他十分愿意也十分期望向家长倾诉,所以要让孩子有诉说的渠道,沟通的机会。出了问题如考试成绩不梦想等,不能一味的一味指责、唠叨,否则就会和孩子产生矛盾,你将得不到产生问题的根源,也会失去平等的朋友关系,这也是有教训的,这种时候别想从他嘴里得到任何信息,回到家里不理不睬,问得多了他反而冲你发火(这可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问题自然得不到解决。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必须针对性的及时指出并加于引导,对儿子取得的成绩进行鼓励,并给必须经济奖励,但这种经济奖励只是每一天有一点零花钱,用于购买零食和饮用水,其效果也是很好的。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景而论。家长的对孩子的期望不等于孩子的奋斗目标,正确的引导和孩子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