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中历史作业本答案 高中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42504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高中历史作业本答案 高中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历史作业本答案 高中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篇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a.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 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 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周恩来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9.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0、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

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 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治还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1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证下层平民的权益 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18、(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34题)某教科书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美国建国时期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长河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创新之处首推()

a.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b.全体官员由选举产生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白人享有全部选举权

19、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客观条件不同 d.性质不同 20、关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b.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c.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1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 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a.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b.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c.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d.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22、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三司使 d.元朝行省制度

23、日军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采取的措施包括

()

a.实行“以华制华”政策 b.实行殖民统治 c.进行经济掠夺 d.推行奴化教育 24、2002年3月16日,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就美国政府允许台湾所谓“国防部长”赴美“开会”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

a.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 b.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干涉了中国内政 d.改变了其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

25、新华网天津2008年12月15日电 15日,海峡两岸同胞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两岸各地的多个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三通”正式启动的意义在于 a.两岸直航表明两岸不再敌对,以和解取代冲突 b.“三通”可增加台湾优势、重振台湾竞争力

c.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符合两岸关系发展需要,符合历史前进潮流

d.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将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6、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下列哪些文件? a.《告俄国公民书》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27、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a.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b.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c.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39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9分)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价?(3分)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5分)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3分)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c a d b 6—10 c a c d d 11—15 b d a d c 16—20 c d c d d

二、多项选择题

三、材料分析题

28、(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拒绝与英国发展平等国家关系,张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英两国文化相互冲突。

评价:两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掩盖了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根本目的。

(2)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基础: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3)主要: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世界反法斯西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29、(1)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2)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

(4)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

30、(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主要特征: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互相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皇帝的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高中历史作业本答案 高中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篇2

必修(ⅰ)综合作业(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两位皇帝,一个“毁城”,一个“筑城”,看似矛盾,但其意图均在于()a.巩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有 c.巩固贵族统治 d.抑制诸侯势力 答案:a 解析: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意在防范六国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威胁中央集权;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让郡县“筑城”,意在增强郡县防范诸侯王的军事防御能力,巩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a。

2.“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文中“新的统治形式”指()a.君主制 b.中央集权制 c.民主制 d.联邦制 答案:c 解析:梭伦和伯利克里的改革,确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新的统治形式”是指民主制,故选c。

3.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答案:a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因此a符合题意。4.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答案:b 解析:从人们对五四运动学生们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学生们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

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答案:b 解析:革命党人的软弱性体现在反封建的不彻底和反帝的不明确上,与“临时”无关,故a错误;因为考虑到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无法真正实现全民的民主,因而革命党采用了“临时”的说法,体现了他们对民主共和精神的坚持,故b正确;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临时”没有逻辑关系,故c错误;民国政权由于革命过程中脱离基层群众,缺少人民支持,但不是体现在革命结果的“临时”上,故d错误。

6.右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德国统一后的政治漫画,军盔象征着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军盔盖住了德国民众,说明德国的军国主义是凌驾于民意之上的,因此d解释最为全面、准确;题干反映的是统一后的德国政治,故a错误;漫画主要讽刺德国军国主义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而不是保护人民,故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皇帝的权力极大,c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

7.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答案:b 解析: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材料正反映公社“勤务员”受到公众监督,“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受到制约,具有民主作风,本题选b。

8.以下关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唯一国家 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社会主义阵营内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以苏联为首的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排除a、c、d,选b。

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不懂得阶级斗争

d.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答案:d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每一种社会发展理论都是由当时的社会基本发展状况决定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不成熟,是由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即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故选d。

10.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 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故选c。a、b、d说法错误。

11.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a.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能力。材料论述的是中美关系的发展,没有涉及a内容的表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正常化,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基辛格主张中美之间应该互利、双赢,美国应承认中国的地位,故选d。

12.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末,这一时期正是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扶持日本,其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故答案为a。所给材料并没有涉及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方面的信息,排除b。也没有关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方面的信息,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处于“冷战”时期,没有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皇帝把他们的私属像中书、门下、尚书之类来代行政府宰相的职权,这是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事„„到唐代,则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由临时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三 就元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常责令各行省“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

(1)材料一中“省”的含义由官禁向中枢的转变体现了什么?(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代行省的权力构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答案:(1)体现: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权力的削弱。

(2)构成:中央派出机构演化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具有地方上财政、军事、行政、司法等事权;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3)影响:有利于地方充分发挥自主权;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的尚书、中书、门下的官职从内廷官变为外朝的执政长官,这反映对皇室内廷干政权力的削弱。第(2)问,把握材料中的“中央派出机构”“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等即可归纳。第(3)问,依据材料“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可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地方自主权的发挥等方面分析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并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现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实践活动是哪一次历史事件。列举其取得的重大成果。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4)依据材料四、五,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2)实践:辛亥革命。成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概括出外国侵略、内部封建主义压迫是导致人民没有民主权利的原因。第(2)问,根据题干“美国人的路”的信息,联系史实答出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第(3)问,注意时间限制,按照此时间限制,答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制度。第(4)问,根据最后两则材料,概括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高中历史作业本答案 高中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篇3

必修(ⅰ)综合作业(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242年,列国聘问盟会450次,鲁君朝周王仅3次,鲁大夫聘周仅4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的问题是()a.分封制破坏 b.宗法制崩溃 c.郡县制形成 d.世官制瓦解 答案:a 解析:题干涉及周王、鲁君、鲁大夫,这体现了分封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周天子仅仅被拜见4次,而之后相约盟会居然高达数百次,说明了周天子地位的下降,分封制的崩溃,故a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血缘关系,因此没有涉及宗法制,故b错误;由题干知识可知这是春秋时期,郡县制并未普遍存在,故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官员的任命问题,因而无法看出世官制的瓦解,故d错误。

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多数人的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做出该决议的雅典城邦机构应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多数人的决议”“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说明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故a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不是最高权力机构,故b错误;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故c错误;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构,故d错误。

3.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答案:c 解析:“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是指中国开始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应选c。

4.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其强调辛亥革命为一段2132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结合所学应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d正确。

5.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d 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开埠通商,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规定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都适应了 1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d正确。

6.下图是一幅有关美国政治体制的漫画。此漫画的寓意是()

a.邦联政府是软弱无能政府 b.权力制衡保障了民主自由 c.分权导致了部门间的矛盾 d.美国政体是个丑陋的怪物 答案:c 解析:由漫画中“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间的相互指责,可以看出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导致了部门间的矛盾。

7.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②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

④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体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习近平要求国人勿忘历史,故①②正确;习近平的讲话同时也昭示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故③正确;“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又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故④正确,选择a符合题意。

8.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a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政府,但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故b错误;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故c正确;三个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对象也不同,故d错误。

9.马克思说:“英勇的3月18日运动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曙光。”“曙光”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3月18日”“解放”“伟大的社会革命”等信息,可判断马克思所说的是巴黎公社革命,“曙光”就是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选b。

10.回归15年,澳门与内地关系越来越紧密,进一步走向互助共赢„„如今,澳门与内地的灵魂已经融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下列关于澳门回归的说法错误的是()a.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怀抱

b.是“一国两制”政策的最早成功实践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d.开创了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答案:b 1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 答案:c 解析:从周恩来说的话中可以得出我们跟苏联在战略上联合,在战术上独立,这说明我们并不是完全倒向苏联,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答案选择c。

12.漫画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侧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 c.马歇尔计划 d.两极格局瓦解 答案:c 解析:本题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意等西欧国家经济的衰落,而美国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故选c。a、b、d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被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 任。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

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2)进步:推翻封建制度(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制度的核心。是。理由:以部落、家族为宗法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不是。理由:皇位世袭,由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3)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郡县制下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亲疏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战乱,为百姓之福。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其国”等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被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后两小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回答,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回答。第(3)问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 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答案:(1)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准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必要准备。(言之有理即可)(2)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解析:第(1)问,联系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回答“沉沦”;从时间信息“1901年到1920年”入手,联系此时民族资产阶级等先进中国人的斗争回答“准备”。第(2)问,联系五四运动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及意义回答。

高中历史作业本答案 高中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篇4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专题主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第一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二战后,除美国外,各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的破坏。

(2)美国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过程:

(1)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英国最后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反映的实质是: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2)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3)★建立的标志: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3、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影响:①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时间、地点、实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

2、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了解即可)

3、宗旨:削减、消除、取消、促进。(由八个字再扩大)

4、★“作用:

积极——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消极——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2)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四、★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标志和影响?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三大支柱,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影响: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课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二、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三、★欧盟的成立。

1、原因:(1)西欧各国力量削弱,国际地位下降。美苏冷战的威胁。

(2)欧洲政治家的推动。

(3)西欧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联系的增强,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4)直接原因:法德和解。

(5)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地域相连,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5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4)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5)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

(6)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

3、意义: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四、欧洲联合的影响

①经济上: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政治上:使欧洲的国际地位提高,国际作用增强

③世界格局: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五、★欧元的启动?

(1)1969年,欧共体正式决定把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作为共同体的奋斗目标。(2)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3)2000年批准希腊进入欧元区;

(4)2002年1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六、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及性质

1、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过程:(1)1988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2)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3)1993年,签署了关于环保和劳工的补充协定;(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首次提出:澳大利亚总理 霍克

2、成立:1989,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12个成员国:美、日、加、澳、新西兰、韩国、东盟等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4、1993年,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西雅图召开,中国在会议上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十六字原则。5、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七、中国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

2、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融资和经济交往与合作,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的进步化,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3、进一步完善我国外经贸管理体制,促进外经贸事业的稳步发展,这对于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有利于加强反恐合作,为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和平与安全的环境。

八、★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九、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第三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一、★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发展及作用

1、★由来及发展: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正式运作。

(1)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后意大利首先提出建立一个多边贸易组织的倡议(2)1993年底,把多边贸易组织改为世界贸易组织。

(3)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咯什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2、宗旨: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 ..

4、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5、★意义:

(1)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2)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原因、影响和作用

1、史实: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

(1)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2)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申请

(3)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原因:(1)中国需要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3、影响:(1)机遇:

①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 ②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③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维护合法权益;

⑤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⑥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2)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3)启示: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三、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本质、表现及评价?

1、原因:(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系世界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表现: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

4、★“评价:即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也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趋势: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

2、问题(影响):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殖民扩张,东方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③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高中历史作业本答案 高中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篇5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由此可推断()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 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 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 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 答案:c 解析:本题关注关键信息:“分土封侯制”,这突出了土地的重要性,故c与题意相符。a、b本身说法错误;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a.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 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 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 答案:b 3.“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西太后”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故选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磨掉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a、b、c。

4.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材料“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正确。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b错误;c说法本身错误;从材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已经明确革命发展方向,故d错误。

5.历史图片往往蕴含着诸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右图中的“钦”“旨”说明了 太平天国()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效仿西方民主政治 c.是地主阶级的政权 d.政权封建化的趋势 答案:d 解析:本题中“钦”“旨”字眼带有明显的封建帝王色彩,说明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趋势。

6.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答案:c 解析: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是内阁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接受议会的监督,对议会负责,材料中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言辞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故c正确。

7.《上海合作组织:过去10年和未来10年》一文中说,10年来上合组织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顺利完成了相关合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制度化建设。文中所述现象的主要成因是()a.地域因素促进成员国间加强合作 b.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推动 c.成员国倡导互信安全和互利合作 d.中国在该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答案:c 解析:地域因素不是主要成因,故a错误;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尚未建立,故b错误;d夸大了中国的作用,故d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作为相互关系的原则,从而推动了上合组织的发展,故c正确。

8.下列各项对下侧漫画所反映的史实解读准确的是()

年金田起义 b.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

c.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1916年袁世凯暴毙 答案:c

9.某人要写一本历史书,第一章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二章为五四运动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章为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四章为抗日战争,第五章为人民解放战争。右图应出现在()a.第一章 b.第二章 c.第四章 d.第五章 答案:d 解析:图注所示该漫画创作于1945年,1945年8月~1946年6月是由民族战争向国共内战的过渡阶段,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先后参加1945年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努力争取民主和平,反对内战,故d正确。

10.右图拍摄于1971年4月,据此判断当时中美两国()a.成为经济战略同盟 b.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c.仍然处于互相敌视状态 d.揭开了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1971年4月,中美双方开展乒乓外交,打开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两国还未建立外交关系,但已经开始改变互相敌视状态。乒乓外交为尼克松访华开辟条件,揭开了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11.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实施30年大会时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此观点实际强调了()a.加紧社会主义立法工作 b.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c.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 d.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宪法的生命”“宪法的权威”都在于“实施”,这实际上强调法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就是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故选d。题干材料体现不出立法工作、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对政府的法律监督,排除a、b、c。

12.20世纪的俄国,经历了1917年十月革命和1991年苏联解体两大历史事件。对于该国人民来说,本质上都是对()a.历史文化的反思 b.西方模式的崇拜 c.社会制度的选择 d.政治领袖的追随 答案:c 解析: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对社会制度的选择,故选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有多人被免职或处死。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作出决策。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被称为“外朝”。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

材料二 唐朝将丞相的职权分开,同时增加了审核部门,即门下省,进一步分化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配合,首长均为丞相。同时,唐朝还设置政事堂,参 政议政。各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政事堂议政的都是丞相。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

材料三 洪武十三年(1380年),杀掉丞相胡惟庸,皇帝自己直接管六部。他还下诏:“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1)材料一中,汉代丞相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是如何处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

(3)材料三中,明代针对君权和相权矛盾,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综合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相权的演变趋势。

答案:(1)由掌握行政实权的重臣转变为权力被分割、没有决策权的执行机构。相权威胁皇权,西汉皇帝采取措施削弱相权。

(2)分割丞相的职权,并增加审核部门,增加宰相人数,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3)废除丞相职位,权分六部。相权不断被削弱,直到明朝被取消,君权不断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权和相权矛盾演变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答出相权的转变,说明相权被削弱。第(2)问,从材料中分割相权、任用官职品位较低的官员等措施归纳。第(3)问,抓住材料三中“毋得议置丞相”的信息答出明朝废除丞相职位;综合材料,概括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 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现在世界上分成两大敌对阵营,一个叫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一个叫作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

——1947年9月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日丹诺夫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对“安全保障”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2)对比材料二、三,双方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该事件的解决说明了什么?

答案:(1)不同认识:苏联的安全保障是指边界安全;美国的安全保障是指开放的世界。举措: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欧洲经济秩序。

(2)相似观点:都把世界分成两大对立阵营;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民主、自由。(3)背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苏之间激烈的军备竞赛(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地位)。说明:核威慑的存在;美苏保持了克制的态度(或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的信息,答出两国对安全保障的不同认识,然后根据所学史实答出美国在经济上的措施。第(2)问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材料二中杜鲁门认为,“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材料三中苏联的日丹诺夫则说帝国主义是反民主的,由此可知双方都认为自己代表民主。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答出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该事件反映了美苏均势。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4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