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论文范例【最新5篇】
【导言】此例“需求分析论文范例【最新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需求分析【第一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发展 培训 需求分析
一、现代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的特质和需要
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是组织为了提高员工在执行某项特定工作或任务时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或培养其解决问题之能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由于现代社会变迁的加快,使得每一个组织都面临着产品、服务、工作类型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的重新调整,以适应强大的社会压力。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与训练便成为组织维持其高度工作力时所必须的一项活动。组织在实施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时,不论是基层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首先应明确的认识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的目的,确实把握重点,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代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员工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培养健全的人格;调和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以维持组织的不断发展。组织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希冀通过培训或教育使组织内部各部门充分获取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赋予其积极发展的动机,以提高组织经营效率,促进并维持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需求的确认
一般说来,培训需求的确定应从以下几点来论证:
1、员工行为或工作绩效差异的是否存在。行为或工作绩效差异是指实际行为或工作绩效和计划的行为或工作绩效的差异。组织可以从单位生产、单位成本、安全记录、缺席率、能力测验、个人态度调查、员工意见箱、员工申诉案件、工作绩效评估等指标,了解组织现有员工的行为、态度及工作绩效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异。如有差异存在,就说明有培训之必要。
2、绩效差异的重要性。只有绩效和行为差异对组织有负面不良影响时,这个绩效和行为的层面才值得重视。绩效层面的重要性自然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而定。当绩效差异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与组织的未来发展时,就必须分析影响绩效的原因和根源,并确认是否有进行培训的必要。
3、培训员工是否是最佳的途径。当绩效和行为差异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或因员工态度信念不合,或因主管不积极参与员工培训所引起,员工或主管的培训便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培训是否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还应考虑培训成本和绩效差异所造成损失的比较,如果不经过这种比较,将会导致培训边际效用的减少,使最终效用受到影响。
三、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的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它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如何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组织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几个重要步骤:(1)组织目标分析。明确、清晰的组织目标既对组织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也对培训规划的设计与执行起决定性作用,组织目标决定培训目标。 (2)组织资源分析。包括对组织的金钱、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描述。 (3)组织特质与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系统特质、文化特质资讯传播特质。
2、工作分析。依据分析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1)一般工作分析。一般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任何人能很快地了解一项工作的性质、范围与内容,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一般工作分析的内容为:工作简介,主要说明一项工作的性质与范围,使阅读者能很快建立一个较为正确的印象;工作清单,工作内容以工作单元为主体,并以条列方式组合而成,使阅读者能对工作内容一目了然。(2)特殊工作分析。由于个工作单元的不同特性,特殊工作分析可分为下列数项:程序性工作分析、程式性工作分析、知识性工作分析。只有对工作进行精确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才能编制出真正符合企业绩效和特殊工作环境的培训课程来。
3、工作者分析。工作者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工作者分析的重点是评价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绩效以及工作能力。其中包括下列数项:个人考核绩效记录、员工的自我评量、知识技能测验、员工态度评量。
4、培训需求的战略分析。培训需求的战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优先权的改变。引起组织优先权改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新技术的引进、财政上的约束、组织的撤销分割或合并、各种临时性、突发性任务的出现。以上因素的变更,则要求培训部门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中不能仅仅考虑现在的需要和建立在过去倾向基础上的服务提供,它必须是前瞻性的。(2)人事预测。主要包括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需求预测主要是考察一个组织所需要的人员数量以及这些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供给预测不但要考察可能参加工作的人员的数量,而且要考察这些人员所具有的技能状况,以便为人员的雇佣、培训与再培训提供依据。在人事预测过程中,还应注意和发挥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并注意征求工作人员的意见,这样培训需求分析才切实可行,才可真实反映组织的未来发展状况。(3)组织态度调查。在培训需求的战略分析中,对组织态度的调查能够帮助查出组织内最需要培训的领域;是否需要培训以外的方法;而且还能找出和确认那些阻碍改革和反对培训的领域。
四、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需求分析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也日趋突出。作为培训活动首要环节的培训需求分析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它在现代培训活动中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1、确认差异。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确认差异,即确认绩效的应有状况同现有状况之间的差异,也就是实际的绩效与理想的、标准的、或预期的绩效间的差距。绩效差异的确认,有助于找出影响绩效问题的真正根源,有助于寻找出解决绩效问题的有效方法。
2、改变分析。当组织发生变革时(不管这种变革涉及到技术、程序、人员,还是涉及到产品或服务的提供问题),组织都有一种特殊的、直接的需求,这就迫使培训部门在制定合适的培训规划以前迅速地把握住这种变革与需求,对培训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透视,以适应组织变革。
3、提供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假如人事部门预测,本组织需要一批营销专家,这便出现这样几种选择:一是对已经工作的营销人员进行再培训;另一个是雇佣已经获得高薪的、非常有资格的营销专家;再就是雇佣一些低薪的、缺乏资格的人员,然后对他们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就为培训部门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决定培训的价值和成本。好的培训需求分析还可使管理人员把成本因素引入到培训需求分析中去。即考虑"不进行培训的损失与进行培训的成本之差是多少",如果不进行培训的损失大于进行培训的成本,那么培训就是必需的、可行的;反之,如果不培训的损失小于培训的成本,则说明目前还不需要培训或不具备培训的条件。
5、形成一个研究基地。培训需求分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能够形成一个培训规划开发与评估的研究基地。一个好的需求分析能够确定培训的需要,确立培训的内容,指出有效培训的战略等。同时,在培训之前,通过研究这些资料,还能够建立起一个标准,并依此标准评估培训项目及其培训结果的有效性。
需求分析论文【第二篇】
需求分析教学模式构建强调教学中“交际功能”的进行并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approach),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意愿及学习环境需求等主体性意愿,同时分析环境对学生的需求,如个人知识掌握水平,所学知识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等。客观的双向需求分析引导能使学生成长得更具体化和立体化。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大部分自小学学习英语以来就注重阅读练习,也参加了无数的英语阅读测试,理应具备了英语文章信息获取的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即使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英文原版文章(如文学作品)的阅读却不能顺利进行,文学审美大打折扣。不了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毕业后简单的英语email阅读都有障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功利性太强,以考试为目的,针对考试要求做各种应试练习,但日常生活工作运用能力却很少练习,一旦遇到就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大学英语多采取分级教学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但具体教学内容及方式和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让学生毕业工作后使用英语的时候不知所措。上述各种情况导致学生和社会认为大学英语学习实用性不够,甚至对这个课程存在误解。阅读一直是我国外语界研究的重点,从CNKI中国知网上搜索“大学英语阅读”,仅2014年上半年就有20多篇文章发表,可见阅读研究所收到的关注之多,研究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运用比较新的研究视角如认知方法、心理学等科学分析阅读过程以改善学生阅读效果。
三、研究过程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某本科院校大一及大二四个班共238名学生,涉及新闻、广告、化学和计算机等多个文科和理科专业。按照学校的英语班级划分,此次研究有三个C级班和一个B级班(按照学生英语入学成绩高低,依次划分为ABC三个级别),英语学习水平有所差异。因现有的需求分析测试表和英语阅读的关联性不是很强,所以此次研究主要采取访谈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并坚持历时研究。此外,本研究还调查了本校大学英语教师对目前阅读教学的看法,以及社会英语从业人员(主要是外贸工作者)对大学毕业生英语阅读获取信息量能力的评价。本研究主要是探索关于大学生英语阅读的内外部各方面的需求,以思考如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运用能力。
(二)实验结果
本研究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观察学生阅读实际能力和他们的学习需求,发现B班和C班学生阅读现状存在差异,B班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较强,能按老师的指导完成阅读任务,相对而言,C班的学生自主阅读时容易走神,阅读技巧运用不熟练,需要老师不时提醒,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这些学习习惯影响整体阅读效果。学生访谈主要针对“期望的英语阅读学习”和现实英语阅读学习的差异,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多学习基础英语以外的知识,更注重英语阅读的实用性,提出了对英语课堂的多维度需求。多维度需求中既有发自内心的主观需求(认知、审美需求等)也有外界影响的客观需求(考证等)。大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地分析自己的思想,无论主客观需求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满足,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访谈中一部分教师表示已经意识到了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正在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思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社会从业人员则表示学生英语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因外贸职业的特殊性很少和客户面对面沟通,更多的是使用email等方式,但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客户沟通的能力需要重新培训,适应期较长。特别是对2013级学生的观察已经历时两个多学期。总之,目前学生对英语阅读乃至听说等其他能力的需求比较强烈,期望现有教学能有所改善,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也期望大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英语使用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共同改进。
四、以需求分析为指导的阅读教学反思
基于目前大学英语阅读的现状,以需求分析为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学准备及进行过程中的改变:细化学生需求,建立学生需求多维度系统;动态阅读课程建设;提高师资水平等。
(一)细化学生需求,建立学生需求多维度系统
目前在各高校推广的分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但不能满足学生的立体化多维度学习需求。本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观察发现学生的英语阅读需求不止于学习英语知识,更多的学生有英语工具性需求,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等。但很多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第一年)是必修课,级别差一点的学生要学习两年的基础英语课程,按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安排在前两年,这样一部分学生就没有参加英语选修课的机会,学生无法体会到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区别,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蔡基刚(2012)就提出“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大学英语必须定位在ESP,而非基础英语。”陈冰冰(2009)也指出需求分析“有待在外语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如在学生入学初就设置“基础/选修”模式,而不是“基础+选修”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校在课程开始前可以统计分析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根据学生需求建立多维度需求系统,以此为基础把报刊阅读,小说选读,外国美术文化,外国音乐介绍等针对性更强的课内容安排在大学英语的课堂,而不只是局限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让学生自主选课,把阅读置于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环境中,阅读能力提高肯定能事半功倍。
(二)动态阅读课程建设
“自60年代以来,对阅读本质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先后诞生了信息加工、心理语言、交互、图示理论等阅读模式”(姚喜明,2004)。所以,现在的研究大都把阅读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研究,而不是单纯的单词和语法篇章的分析,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要考虑并密切关注其变化,所以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要坚持关注学生需求。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一般根据某一主题设置课堂活动,一学期内教师、上课地点及上课模式不会有太大变化,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这一基本模式,课程建设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动态课堂建设就是要使课堂建设和学生及社会需求同步。就师资而言,按照课程侧重点可以安排多位教师轮流上课,甚至可以采用聘请英语行业从业者根据自身经验授课(如信件阅读与回复,报刊阅读等),专业教师辅助课堂并观察学生动态信息获取情况等多种模式,把最新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增加课堂新鲜感,带动学生情绪,教师也可以客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做出适当的课堂调整。此外,可以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安排大学生进入企业或社会机构使用英语,能够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紧迫感。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感兴趣的手机和电脑工具如微博、微信等,里面的英文知识很多也很有意思,适当运用这些高科技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在传统课堂中也有很多办法提高学生阅读及语言使用能力。如在讲授英美文化阅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教材阅读获取信息量,并设置不同文化场景,让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模拟情景话剧表演,让学生把input(输入)转为output(输出),尽量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此外,英文电影文本的阅读也是很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在我国中西部高校的校园及社会生活中没有好的英语环境,多接触电影中日常会话用语也可以提高学生英语使用能力。
(三)提高师资水平
目前高校英语青年教师一般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直接进高校,没有长期从事过英语方面的社会工作,对各个行业的英语使用并不熟悉,也只有少数教师有国外生活经历。教师整体对最新的信息了解不够,在授课中就不容易激起学生的热情。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定期分批安排教师培训、参加研讨会或出国深造提高教学科研的敏感性,并参与社会活动取得第一手的教学素材。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英语使用能力,才能更好地改善课堂效果。
五、结语
需求分析论文【第三篇】
基本概念
通常情况下软件的开发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就是实践中常见的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维护阶段和测试,整个设计过程属于很典型的瀑布流过程,需求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上层结构,其他的阶段都需要需求分析的支持才能够顺利开展,一旦需求分析出现了偏差就会直接影响到软件工程的整体进程,甚至会导致软件的质量下降,所以软件需求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过程。软件工程需求分析这一概念主要指的就是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与表达,保证软件功能与客户需求形成一致,并且同步地估计软件的研发风险和项目评估,最终来实现整个开发设计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客户的需求必须处于主导的地位,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就是要整理好客户的需求,通过具体的需求分析获取技术性的文档材料,从广义上来理解,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了对需求信息的获取到分析再到变更,最终进行验证以及规则的说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工作流程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于问题和运行环境的分析理解,建立起一个集成了问题设计信息、功能和行为的模型,使得用户需求更加清晰完整,形成比较规则的说明。其中问题的获取从三大版块出发,分别是用户需求、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用户需求的核心内容就是收集用户对于软件功能的需求,确定好用例和角色,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访谈会的形式,由各个软件需求企业派出代表提出需求。业务需求是业务流程的分析员在工作中对软件需求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的评估,并且要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业务建模的程度。功能需求就是要依赖用户的需求了,将用户的需求通过映射的形式形成系统的模块,实现软件的原始雏形。
主要方法
需求分析的过程是复杂的,要经过很多个流程,包括了数据字典的创建、需求优先级别的确定、需求可行性的分析等等,在这其中数据字典是一种对于软件系统所要使用到的结构和数据项的定义,用来保证研发者对数据进行统一定义。在需求分析阶段,一定要保证开发小组对于数据项定义以及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一致,甚至可以分析并设计一些工具来保证数据字典的统一性。在确定需求的优化级别方面,可以采用应用分析的方法,产品版本的考虑过程中要在优先级的基础上分析产品的特性及真实需求。在需求变更的情况下,要在特定版本中加入变更的每一项信息,做出相应变更。在需求分析的可行性方面需要明确风险,包括一些需求冲突和对外界因素依赖以及技术方面的障碍等等,通过可行性的需求分析能够进一步地验证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
2.需求分析基础上的软件工程质量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软件公司开发软件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质量问题的反映最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可能会给软件工程开发带来灾难性的阻碍。尤其是有一部分企业经常会忽视文档设置和相关代码的注释,违反了需求分析的规则,背离了最初设计的思想,造成比较大的质量问题。
软件维护与开发处于分离状态
在当前的软件开发工程中,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始终处于分离的状态,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文档并不具备兼容性。需求分析本身是一种自然语言的描述,在文档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要依靠计算机语言进行描述,这两种语言之间必须要构建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否则会严重影响到程序员的理解,如果文档出现了分离的现象,就会加大程序持续运行的难度,程序员在程序代码的编写过程中会因为对文档的考虑不够充分而影响软件设计的进程和效果,所以软件维护和开发的分离状况是软件工程中的明显问题。软件开发过程要经历需求分析以及详细的代码设计测试,还要包括对于软件的维护工作,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在当前的软件开发工程中,很多企业虽然做到了对于需求分析的重视,但是往往会缺乏对于软件后期管理维护的相关程序,忽略了本应该留出来的模块接口对应问题,在日后对于软件的维护和升级方面增加了难度。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户需求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所以,软件开发工程在初期的工作中就应该为后期改进预留出足够的接口,降低企业的维护和升级成本。
软件文档的时效性未得到保障
软件工程中各个板块的设计通常是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的,这同样会导致软件开发过程中问题的出现,比如说在设计需求分析中数字字典的应用过程中,因其规格不同会造成文档编写形式出现分离,再比如说当应用的工具不同,并且编写和检索的时间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就更加不能够保证文档的有效时效性,编写的过程过于混乱的话,在相应程序的维护过程中,文档资料的导出将会成为一个难题,甚至会出现缺失,轻则延长维护的时间,重则导致软件无法进行维护。
文档的内容与程序分离
文档的内容与程序分离,主要还是因为文档设计和需求分析编写过程中采取的角度不同,这两者面对的对象本身就是不同的,两者之间的理念也很容易发生偏离。需求分析过程主要还是针对客户展开的,文档的设计却是程序员的设计需求,虽然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设计文档的改进,但是整个的转换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需求与成品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同时,需求文档的编写多数应用自然语言,设计文档的编写多数应用计算机语言,这两者之间的语言转换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会涉及到各类模块图、机构图和数据图的分析,如果文档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导致需求和程序的相互分离。
3.保障软件工程质量的具体措施
确保文档的编写完整性
软件的编写过程一定要十分重视分析文档的实际编写,应采用一些简洁的语言详细阐述客户对于软件功能的需求,尽量地避免一些专业性的术语影响到程序员的理解和判断,避免使用模糊性质的词语,造成软件计算方式的变化,在文档当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实例,防止误差的产生。比如说在结合数据库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在设计需求中详尽表述储存量和波动范围,精确表明需求量,确保文档编码的完整性。
确保需求分析的完善性
需求分析论文【第四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期刊越来越多,价格也不断升高,高校不可能通过购买全部期刊资料满足所有读者的文献需求。即使将高校所有相关学科的文献全部购买,也存在因学科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相当部分文献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高校在购买期刊时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对期刊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点在于准确地掌握师生的需求。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深入院系访谈师生收集信息,或是通过问卷调查法,或是通过调查学校学科设置等方法来确定读者的期刊需求。但这些调查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建设人员的主动积极性,调查结果很容易受到调查对象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影响,很难做到全面精准地掌握读者期刊需求情况,导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存在较大的偏差。如何为高校对期刊种类需求分析以及期刊订阅提供量化依据,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所高校所有学科团队时所引用的文献,可以反映该高校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方法定量评估读者对期刊的需求。隋桂玲等通过引入期刊使用率和保障质量的概念,将吉林大学哲学专业教师所选期刊和论文中引用期刊排序,定量描述期刊在该专业中的被需求程度和学术价值,以指导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李海霞等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师发表的论文引文为统计源,采用引文分析法,从引文数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以及高引期刊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期刊馆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配置期刊资源、优化馆藏期刊结构、改进传统服务方式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馆藏期刊资源保障率,满足教师对期刊资源的需求。王兆勇等对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004—2011年内容为公开的43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数量、引文年代、引文语种、引文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出参考建议。焦坤等以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发表的SCI收录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引文分析法从资源性质、期刊数量、被引频次三方面分析外文资源对SCI收录期刊论文的引文资源保障情况。李东升以福建工程学院发表的外文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引文分析法对引文及其载文期刊分布、学科分布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馆藏外文期刊资源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有效地反映了高校的外文期刊需求情况。Alves等对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2012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中文献的出版年份和引用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方法被应用到改善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不断优化该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政策。Riahinia分析了2003—2008年伊朗5所大学的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学位论文的引文行为,以指导高校图书馆对图书和电子资源购买的决策。上述研究表明虽然通过引文计量分析可以为图书馆的期刊需求进行定量化研究,但很难做到实时、动态化分析与研究,很难实现特定期刊实现高校学科建设的精确评价。近年来,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专门针对文献的共引进行分析,挖掘文本空间的知识聚类和分布,并可以显现文献的动态应用情况,为期刊资源在学科建设中的实际贡献提供更为精确的定量化分析。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对某高校2006—2016年所发表的外文核心期刊论文的引文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得该高校学者所引用期刊的来源分布及年度变化趋势等科学数据,为高校图书馆调查了解读者期刊需求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改革提供新思路。
2数据来源和处理
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的SCI-E数据库中,以某高校的英文名为检索词,使用“地址”与“机构扩展名”两个限制字段,检索2006—2016年内出版的学术论文。选取检索结果中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记录导出,形成该高校SCI收录学术论文数据集。利用CiteSpaceV软件对所检索到的学术论文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处理。相关功能参数设置如下:时间区间为2006年—2016年,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选择TOPN,N=100,即每个时间切片内提取前100条数据;节点选择引用期刊(CiteJournal)。
3基于被引频次的期刊需求分析
作者引用文献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为该文献对作者的研究起到支撑作用。期刊的被引频次可用来反映作者对期刊的需求程度。某高校发文作者对期刊引用次数越大,说明其对该期刊需求程度越高。使用CiteSpaceV对数据进行期刊引用分析,结果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呈现,如图1所示。图1中节点的大小表示期刊被引频次,节点越大被引频次越高,节点越小被引频次越低;标识的节点为被引频次前5%的期刊节点。表1列出被引频次前5%的23种期刊信息。图1中其他期刊被引频次信息可以通过“Export”菜单中的“NetSummaryTable”命令导出查看。经统计,被该校SCI收录论文所引用2次以上(含2次)的期刊有457种,总被引频次为12785次。每种刊的平均被引频次约28次,被引频次在28次以上(含28次)的期刊共有121种。被引频次在400次以上的期刊仅1种,被引频次在300—399次之间的有3种期刊,被引频次在200—299次之间的有4种期刊,被引频次在100—199次之间的有23种期刊,被引频次在50—99次之间的有53种期刊,被引频次为3次的有60种期刊,被引频次为2次的有104种期刊。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经费是有限的。在订购期刊时,期刊的性价比分析至关重要。图2显示了某高校被引频次与被引期刊数量的变化曲线图,被引频次越多的期刊,其数量越少,大多数期刊的被引频次比较少。在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时,购买被引频次高的期刊,性价比相对较高。原因有二,一是期刊利用率高,二是期刊数量少,购买所需的经费也较少。相反地,由于被引期刊大多数都集中在低被引的部分,期刊被引次数较低,利用率不高,而期刊数量相对较多,购买时需要花更多的经费,性价比偏低。性价比高的期刊应该优先订购。高校在遴选订购期刊时,阈值选择非常关键。一般地,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数量曲线存在着拐点,这个拐点可以作为该高校的订购期刊时阈值选择的依据。图2所显示的某高校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曲线的拐点在10—20之间,该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经费情况选择阈值。被引频次大于阈值的期刊在该高校的性价比较高,应该积极建设,而被引频次低于该阈值的期刊在该高校的性价比较低,在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订购。
4基于被引频次年度变化的期刊需求分析
通过突发性检测掌握期刊的需求变化
高校对期刊的被引频次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变化情况也可以指导高校更加精准地遴选订购期刊。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中,可以对某高校对期刊引用的突发性进行检测。对期刊引用的突发性是指某高校对该期刊的被引频次在某一年度突然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化。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的突发性检测(Burstdetection)功能,可以获得近11年来被引频次急骤变化的期刊情况。表2列出了某高校被列期刊的突发性。在表中最后一列中,粗线代表具有突发性的年份。细线表示没有发生突发性的年份。某高校对期刊的突发强度越大,说明该高校对该期刊的被引频次变化较大。通过突发性强度可以估计到某高校对该期刊的需求程度。
通过被引频次年度变化精准把握期刊需求
通过突发性检测可以获取期刊引用的突发性所发生的年份,但在该年度的需求是否增长还需要结合高校对某期刊的引用年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可以快速地查询到指定期刊的引用年度变化情况,其中粗线部分为具有突发性的年度变化。从该图可以更为方便地观测到高校对期刊引用的年度变化趋势。有些期刊在11年内的被引频次较高,但这些被引大多数集中在前些年,而近年来被引次数较少,说明近年来该高校对这些期刊的需求在不断降低。同时,有些期刊的总体被引次数较低,但在最近年的被引次数急骤升高,说明该高校对这些期刊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在期刊资源建设时应该将这些期刊纳入订购的范围。图4显示了某高校对3本期刊的引用年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该高校对期刊JPHYSCHEMC的引用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具有这种增长趋势的期刊应该优先纳入订购目录。对于期刊JLESS-COMMONMET,该高校对其的引用全部发生在前几年,而2012年以后的年份引用次数全部为0,像这种期刊虽然总体被引频次较高,但该高校对其需求程度是偏低的。而对于期刊NATPHOTONICS,引用全部发生在2015年和2016年,而且呈上升趋势,虽然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不高,但该高校对其的需求急骤增长,也应该优先列入期刊订购目录。
5基于中介中心性的交叉学科期刊资源需求分析
期刊的性价比不但可以从引用频次上来考查,还可以从受众面上来体现。从基于期刊共被引分析的CiteSpace知识图谱网络中,可以读出一种期刊与其他期刊的共现情况。笔者认为共现的期刊越多,受众面就广;共现的期刊越少,受众面就小。在CiteSpace中,使用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Centrality)这个指标来发现和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节点通常是网络中的关键点或转折点。图5中带有清晰外圈轮廓的节点,是具有高的中介中心性的节点,即它们在连接其他节点或者几个不同的聚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介中心性节点代表的期刊,即是某高校引用的期刊网络中的重要期刊。即使引用频次不高,但有可能是关联着多个学科领域、受众面广的基础期刊或包含交叉学科的期刊。如SUPERLATTICEMICROST和JPHYSESCIINSTRUM两本期刊被某高校的引用频次均为5次,如果仅根据被引频次确定订购期刊目录,此二本期刊很难列入订购期刊目录。但由于其学科的覆盖面较广,需求面较宽,也应该订购。所以根据期刊的中介中心性可以遴选出那些被引频次较小但学科需求面较宽的期刊。
需求分析论文【第五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1独立学院构建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加强档案管理
与传统公立大学相比,独立学院建院时间较短,各类科研档案的管理还不够规范。随着独立学院专设期限的临近,科研工作逐步受到重视,科研档案也大幅度增加,传统的人工归档、纸质档案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管理、结题,科研成果的归档管理等都会产生大量数据的录入、分析、查询、存档等工作。如果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科研管理工作者挖掘有效信息。
节约成本
独立学院的收入主要依靠学生学费,学院的各项工作运转都要有成本意识,各部门人员要尽量精简。传统的手工的科研管理模式下,科研数据的统计、管理至少需要一名专门人员,随着学院发展,将来还有可能需要更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员工工资、奖金、保险、公积金等加在一起,每年学院要增加更多开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只需一名兼职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即可。
管理规范化
独立学院的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包括业务流程规范、制度规范、考核监督规范等方面。独立学院要逐步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加快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2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是通过对问题及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建立分析模型(AnalysisModel);第二是在完全弄清用户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确切要求的基础上,把用户的需求表达出来[1]。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大致如下:①科研管理系统用户分为哪几类?分别赋予什么样的权限;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学术讲座管理、科研积分核算与查询、科研成果管理、学报投稿和编辑管理等几个部分;③项目申报工作的起止时间和系统开、关时间通过什么控制;④系统需要存储哪些数据,需要设计的数据表应包含哪些内容。根据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情况,用户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审核员、教师用户、学生用户、校外用户。系统管理员角色可拥有所有权限,多由网络中心工作人员或系统开发者担任,负责系统的维护、更新、问题处理、权限赋予等工作。审核员由资深专家学者和科研处管理者组成,主要权限为审核项目申请书、中期成果表、结题书、论文稿件、学术讲座申请表等表单。教师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申报教师项目、论文投稿、学术讲座申请、查询审核结果、导出个人数据等权限。学生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申报学生科研项目、论文投稿、学术讲座申请、查询审核结果、导出个人数据等权限。校外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论文投稿、查询审核进度、打印论文录用通知等权限。
3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设计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设计总目标为通过科研部门的需求分析,设计系统业务框架和选定系统技术框架,进而分别设计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使系统符合实际需要、高效、稳定。
系统总体设计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包括前台系统功能和后台系统功能[3],前台系统功能包括项目管理模块、讲座申请模块、论文投稿模块、成果录入模块,后台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统计查询模块、积分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申请、项目审核、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申请、结题审核、项目数据存档等功能。
讲座申请模块
讲座申请模块包括讲座申请、审核、打款、讲座材料存档等功能。
论文投稿模块
论文投稿模块包括稿件发送、审核、打印录用通知等功能。
成果录入模块
成果录入模块包括科研论文、论著、课题、专利等成果信息录入、图片传送等功能。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登录、修改密码、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4]。
统计查询模块
统计查询模块包括各类科研课题、论文、著作、专利等数据的分类统计、查询、导出功能。
积分管理模块
积分管理模块根据用户录入的科研成果,结合科研积分机制进行计算积分,自动输出积分。
数据库管理模块
数据库管理模块包括各类数据库表单、数据统计、数据挖掘、数据存档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朱一梁。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35.
2杭婷婷。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53.
3焦红艳。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