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甘肃省产业发展规划实用(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29500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甘肃省产业发展规划实用(最新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甘肃省产业发展规划【第一篇】

“十二五”时期,是辽阳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特大型城市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在我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有效地保持我市房地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制定《辽阳市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范围为辽阳县、灯塔市、白塔区、文圣区、河东新城、太子河区、宏伟区和弓长岭区城市规划区。规划期内,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房地产开发活动,应符合本规划及本规划的年度计划。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均应与本规划基本协调。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及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造示范区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变化,通过招商引资,来辽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城市人居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变化较大。

(一)房地产市场供应体系得以优化和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稳步推进商品住宅、商业地产开发的基础上,加大了政策性保障性住房和工业地产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住房为辅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共同发展,房地产市场形成平稳健康发展局面。

(二)房地产业开发建设平稳增长

“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4亿元,年均增长63%;房地产施工面积完成1734万平方米,年均增长63%;新开工面积105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52 %;房地产竣工面积45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49%。房地产销售面积完成595万平方米,年均增长55%;销售额完成166亿元,年均增长9%;在满足全市居民住房需求的同时,拉动了全市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投资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09万平方米,解决了16803户低收入、特困家庭的住房。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亿元,竣工面积90万平方米,满足了12097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对稳定住房价格和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保障作用。廉租住房建设投资亿元,竣工面积19万平方米,解决了全市4706户特困家庭的住房困难。

到“十一五”期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平方米(预计全省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平方米),与“十五”时期的平方米相比,增加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的增大,为城市建设腾出了发展空间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断壮大,“十一五”时期达到126家,比“十五”翻一番。为发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同时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丽景茗城、龙鼎山庄、水月翰宫、罗马假日、文城尚品、阳光尊邸等6个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小区的开发建设;完成了二纸箱棚户区改造、梧桐雅居、碧景家园、天福新城、雅居园、龙源小区、风和日丽等7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小区的开发建设;极大的满足了不同阶层居民的住房需求。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坚持新城开发和老城提升、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全域城镇化进程。着力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适当建设公租房,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住房需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积极建设绿色低碳住房,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基本完成城市210万平方米平房区改造;完成主要街巷沿街老旧楼改建,三年内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建设一批高档次大规模绿色低碳住宅小区,建成望京花园、恒大绿洲、锦绣澜湾、澜湾国际、泛美华庭、金域明珠、高尔夫新城、京都城、晟宝龙广场、龙翔家园、繁荣家园、中泽城等12个20万平方米以上、博大雅居、水御林溪、英伦华府等10个1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住房结构从多层建筑逐步向高层建筑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在大力发展普通住房的同时,建设一定规模保障性住房和部分公租房,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住房需求,到“十二五”期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达到32平方米(达到全省“十二五”期末人均居住水平)。

“十二五”期间,房地产业施工面积4986万平方米(住宅地产3567万平方米;商业地产657万平方米;工业地产762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时期的1734万平方米,增长188%,年均增长8%;新开工面积2063万平方米(住宅地产1262万平方米;商业地产298万平方米;工业地产503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时期的1056万平方米,增长95%,年均增长8%;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时期的595万平方米增长124%,年均增长18%;商品房销售额459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的166亿元增长176%,年均增长15%;总投资473亿元,比 “十一五”时期的174亿元增长172%,年均增长15%。

2.年度目标。2011年,施工面积850万平方米(住宅地产608万平方米;商业地产112万平方米;工业地产13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52万平方米(住宅地产215万平方米;商业地产51万平方米;工业地产8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86万平方米;销售额69亿元;投资额71亿元。

2012年,施工面积918万平方米(住宅地产657万平方米;商业地产121万平方米;工业地产14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80万平方米(住宅地产232万平方米;商业地产55万平方米;工业地产9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20万平方米;销售额79亿元;投资额81亿元。

2013年,施工面积991万平方米(住宅地产709万平方米;商业地产131万平方米;工业地产151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410万平方米(住宅地产251万平方米;商业地产59万平方米;工业地产10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59万平方米;销售额90亿元;投资额93亿元。

2014年,施工面积1071万平方米(住宅地产766万平方米;商业地产141万平方米;工业地产164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443万平方米(住宅地产271万平方米;商业地产64万平方米;工业地产10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06万平方米;销售额103亿元;投资额106亿元。

2015年,施工面积1156平方米(住宅地产827万平方米;商业地产152万平方米;工业地产17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478万平方米(住宅地产293万平方米;商业地产69万平方米;工业地产11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61万平方米;销售额118亿元;投资额122亿元。

(三)重点发展方向

紧紧围绕市委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为中心,以河东新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为重点发展方向;以老城区建设、城南商住区开发、平房区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建设带动住宅地产;以西关商业区改造、汤河温泉旅游开发带动商业地产;以芳烃产业集群、工业铝材产业集群、日用化工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带动工业地产。全面提升我市在全省的地位,把辽阳建设成为新老城区跨河而立的滨水型和宜居型城市。

(四)主要措施

1.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形成五种良好风气,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在全市房地产行业提供良好的作风保障。

2.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问题,一手抓房地产业开发建设,一手促进商品房销售。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限。以“大建设,大发展,大服务,大谋划,大协调”主线来搭建服务平台,启动大建设的引擎,开创房地产业开发建设新局面。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城市出入口改造、老城区开发建设、平房区和沿街危旧楼改建,彻底改变城区面貌。

三是适时举办房地产交易大会,为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和居民购房搭建平台,降低居民购房费用,拓宽开发企业销售渠道。

3.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市场化的基本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多渠道、多层次住房分类供应体系。达到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满足中低收入水平家庭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

4.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规划期内,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建设适量的保障性住房,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5.健全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供应制度,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指导方针,实施高效、集约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保证住房用地供应。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继续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应;积极盘活、挖潜存量国有建设用地。

6.坚持区域住房发展合理布局。按照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原则,结合我市土地资源特征和人口增长特点,以河东新城、新城新市镇、城市出入口改造、老旧楼改建、平房区改造、城市南部等地区作为新增住房建设重点发展地区,在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7.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造和完善老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解决铁路制约城市西部发展的瓶颈,加快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为房地产开发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8.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房屋征收,合理确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规模,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

9.积极规范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引导居民通过换购、租赁等方式,合理改善居住条件,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多渠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管理,完善房地产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10.发挥税收、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对住房建设规划工作的监督、监察,加大查处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调控政策。

甘肃省产业发展规划【第二篇】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它是以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加快建立全市社会信用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我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各项体制改革;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发展,扩大社会消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打造“信用辽阳”形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更好地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汇聚辽阳,提升辽阳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发[2010]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和《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辽市委办发[2010]2号)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自2005年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政发[2005]21号)下发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信用辽阳”建设成为我市的战略举措。2008年9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市政发[2008]33号),标志着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式启动。2010年1月中共辽阳市委办公室、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辽市委办发[2010]2号),明确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标志着市委、市政府把“信用辽阳”的建设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上来,从战略高度来规划和打造“信用辽阳”。

2.逐步完善组织机构。2008年9月,市政府已明确市发改委和市信息中心为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并成立了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框架基本搭建。2010年3月,市政府印发的《辽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明确在市发改委内部增设信用管理科,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综合管理工作。市政府机构改革后,小组成员变化较大,为了更好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0年5月,市编办下发了《关于调整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辽市编发[2010]37号),在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新增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为小组成员单位。调整后的市社会信用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直47个部门组成。

3.初步建立征信平台。2007年11月,由市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的辽阳诚信信息平台一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市发改委的批复。2010年8月,省发改委对辽阳市信用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信用数据交换平台;企业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备份库;“信用辽阳”网站。总投资226万元。市信息中心多次去省内外考察平台建设情况,完善建设方案,利用市信息中心现有机房进行改造建设。对机房的安全级别和保密性进行升级,购置了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屏蔽机柜等设备以及诚信信息平台系统软件,目前部分设备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可以与省信用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交换。

4.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征信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大,建设时间长,市场培育难,社会影响大,需要政府为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8-2010年间,省财力先后两次安排资金合计100万元,市财力两次安排资金合计130万元,总计资金达到230万元用于征信平台的建设。

5.征信工作有序开展。从2009-2010年,我市先后开展了4次征信活动。到质监、劳动保障、物价、电业、环保、烟草专卖、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科技局、交通局、国税、地税、工商、住建委、供暖公司、供热公司、煤气公司等20家单位征集信用信息,着重征集诚信信息和不良信息以及部分基本信息,共征集信用数据万条。

6.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加强政府守信工程建设,树立政府信用形象,200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决心率先解决政府自身失信问题,集中整治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拖欠。我市按照省要求,摸清了全市政府直接贷款、担保贷款和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等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的底数,研究制定了清收工作方案,采取各种方式,认真清理国有企业呆帐、坏账等历史遗留问题,配合金融机构依法采取各类有效方式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化解不良贷款风险,解决抵债资产处置难问题。2010年,我市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清理任务。

7.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初步确立。按照省政府的部署,2010年,市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开展了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我市9家企业入选2010年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受到省政府命名表彰。我市入选企业的数量仅次于沈阳、大连、鞍山,位列全省中小城市之首。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18个部门专门为诚信示范企业制定了24条优惠政策,对诚信示范企业进行鼓励和奖励;全省2010年曝光了15起典型失信案件,其中1起案件涉及我市企业。在曝光后得到执行。通过曝光对全社会失信行为起到威慑和惩戒作用。

8.培育公民诚信意识和信用人才。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认识到信用的价值,珍惜和重视信用。特别是市信息中心建设了“信用辽阳”网站(试运行),开辟信用公示专栏。采取“守信公示”和“失信曝光”的形式,鼓励诚实守信行为,加大失信成本,使广大民众认识到信用的价值,珍惜和重视信用,公民的诚信意识得到加强。我市先后两次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信用管理师培训和考试,6人获得辽宁省信用管理师证书。

9.信用产品开始应用。2007年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和十二届政协委员换届选举、2008年公开选拔20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2009年确定优秀人大代表人选时,通过人民银行个人基础数据库,核查相关人员是否存在拖欠银行债务行为,作为选举、提拔、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从2010年6月1日始,我市在省重点项目招标投标领域使用信用报告制度。

(二)“十一五”时期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用文化尚未形成。西方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已百余年,而我市才刚起步。由于缺乏特殊的历史进程,信用文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关系、信用关系和信用意识在全社会没有充分形成,社会整体的信用意识水平较低,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2.信用信息平台尚不完善。市级信用信息平台正在建设,有待完善。县级平台尚未建立。部门和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信息整合整体推进速度不快。信用数据的征集还停留在有什么就用什么,不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不能完全满足信用信息征集、整合、更新和应用工作的要求。

3.信用市场有待建立。信用服务市场供求双重不足。一方面机构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社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的理念,除非有强制性规定,一般企业和个人不主动接受信用服务。另外,信用服务市场规模有限。截止“十一五”期末,在省发改委审核备案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已达23家,我市暂时还没有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我市仅有6人取得信用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且都分布在机关和事业单位。

4.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信用信息有待整合。目前,人民银行掌握金融类信息,地方政府掌握非金融类信息。二者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征信基础平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十二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来看,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信用危机,直至波及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体现出美国征信服务体系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信用危机对全球金融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各国监管当局的重视,纷纷加大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了对征信服务机构、人员、业务流程和惩戒机制等方面的监管。美国政府从利益冲突、信息披露、内部管理以及商业惯例等方面对征信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并根据最新制定的法规要求进行重新注册管理。欧盟也提出旨在建立“信用评级机构新规则”,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征信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登记注册,以获得经营许可,并由各成员国监管部门负责监管,从而结束了征信服务机构长期游离于欧盟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局面。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发[2010]17号)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市场法规和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区)开展了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专门成立了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地方联合征信数据交换平台,20个省区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或相关规划。各地级市先后出台了80余部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行业规范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但是,各地区、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缺少法律支持和保障。信用行业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公民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需要明确的法律规范,但我国除一些地区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外,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尚属空白;二是部门职责分工还不够明确,影响了工作的统一推进和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信息未能有效整合和共享;四是全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交易发展滞后;五是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失信成本低、失信代价小,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三、“十二五”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完善法制和信用制度为保障,以政府信用建设、金融信用建设和司法环境建设为重点,建立与现代市场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信用环境,确立信用秩序,构建信用文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构建“一个支撑、两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即以弘扬信用文化为支撑;以法律法规和失信惩戒为保障;构筑信用体系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全社会基本形成文明守信的良好风尚,初步建立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投资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中小企业、县域经济融资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011年,基本建成辽阳市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

2012年,初步实现信用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部分信用数据实时更新。

2013年,信用产品在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2014年,初步建立与经济生活各环节密切相关的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2015年,信用制度全面规范,信用服务健康发展,信用意识显著增强,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形成合力。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发挥政府在宣传引导、政策协调、标准制定、市场监管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五年内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并加以推进。

3.重点突破,培育市场。在政府行政、金融服务、司法环境等方面强化信用建设,树立“信用辽阳”形象。发挥市场在信用产品开发、流通、使用和信用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

4.加强监管,强化应用。采取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在政府的行政行为中率先应用信用信息,对信用产品的使用做出制度性安排。逐步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

四、“十二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政府信用建设

加强政府守信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政府信用形象。一是率先解决政府自身失信问题,集中整治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拖欠,与金融机构联手,清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银行不良贷款和保险机构应收账款,进一步加强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化建设;二是巩固完善政府政务公开制度,提高行政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坚持依法行政尤其是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三是加强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评议考核和投诉制度,将公务员诚信状况列为干部任用、评优的重要内容,塑造政府诚信形象。

(二)加快企业信用建设

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推进在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纳税、信贷、食品药品安全、物价、环保、建设、房产、交通、卫生医疗、教育、商业、会计等方面增强信用意识。深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与银行的长期信用合作关系,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

(三)开展个人信用建设

适时启动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工作,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管理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分征后整合、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思路,完善个人消费信用机制,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全方位构建区域性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形成企业到个人的社会信用联防体系,依法征集和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征集和披露个人信用信息,属公益事业,应不以赢利为目的。

(四)维护金融安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长期合作。政府部门、央行驻我市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要开展联合治理行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尊重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帮助银行清收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协调配合金融机构清理国有企业遗留的拖欠银行贷款问题,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制售假保单等行为。支持金融机构整合金融类信用信息,建立包括信贷、证券、保险等信用信息在内的金融数据库,逐步完善金融业征信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中使用非金融信息资源,全面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有效化解金融风险,逐步形成非金融类信用信息与金融类信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五)推动司法环境建设,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依照司法公开原则,实行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出台各部类案件质量标准和案件流程管理办法与细则,制定错案、瑕疵案件责任追究办法,保证司法公正、公平。法院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提高判决执行率、降低案件改判率,着力解决案件调解与判决执行难问题,推进执行案件信息公开。检察院、公安系统要继续推进“阳光办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司法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执行案件信息查询制度,并与银行、工商、税务、监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和对不守信者的威慑机制。

(六)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企业和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全部纳入信用信息征集交换系统,并依法进行披露和查询等服务。构建县(市)区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市和县(市)区之间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全面整合政府政务监管信用信息等全社会非金融信用信息,建立以身份证号为统一标识的公务员及重点人群信用档案。逐步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全覆盖。依法推动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部分行业、部门的信用数据实现实时更新,保证信用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公正。开通“信用辽阳”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十二五”期末,实现政府和人民银行及省市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之间的交换与共享,为全社会提供信息完整、功能齐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七)培育信用市场,实现信用服务领域多元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我市信用服务机构,实现政府特许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各类信用机构从事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等信用信息增值服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开展信用制度建设创新工作,研究制定和出台信用产品使用的管理办法、制度和规定,并带头使用信用产品。积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鼓励私营服务机构的发展和良性竞争,实现信用服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要大力发展征信服务业,鼓励发展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商账催收为主要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业,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性、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到“十二五”期末,争取在我市培育1-2家信用服务机构。

(八)发展信用交易,建立奖惩联动机制

扩大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在行政许可、资质认定、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政府投资安排以及债券发行、企业上市、股权投资等环节,以及公务员的录用、干部任用、评优等领域适时建立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制度。积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鼓励与表彰守信行为,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在信贷、工商注册、税收等方面,依法给予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的奖励。限制和制裁失信行为,对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设定准入限制。各行政部门要应用信用信息提升本部门、本行业监管能力,在加强自身诚信形象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与表彰守信行为,限制和制裁失信行为。通过公共媒体加大依法披露失信行为和黑名单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促进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环境。

(九)加强信用监管,增强中介执业操守

培育信用服务机构,规范信用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加快培养和引进信用专业人才。强化对信用服务机构经营活动和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其执业行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公信度。严格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定和完善中介机构诚信评价标准,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日常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及信用产品的公信度;建立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违规处罚和退出机制,严厉打击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行为。“十二五”期末,使中介机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信用度明显提高,中介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十)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诚信良好氛围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平。宣传文化部门要把信用文化宣传作为一项长期重点任务。组织市内各类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借助“信用辽阳”网站这一平台,开辟专栏、专题节目,强化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其它各种宣传媒体,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有关信用知识;广泛宣传我市入选2010年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加大我市诚信教育建设力度,在全市教育系统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诚实守信”普及教育活动,在教职工开展诚信师德教育。要将信用专业人才列入我市“急需人才”目录,培养更多高层次信用人才。到“十二五”期末,全社会基本形成文明守信的良好风气,知信守信观念得到加强。

五、“十二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建立市县两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设专门领导机构主管该项工作,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本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负责辖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制定具体方案和工作措施,切实担负起本部门的责任,加强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辽阳市信用协会,发动群团力量,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二)明确责任,加强督查考核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将信用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一把手亲自抓,明确责任领导,确定工作部门,建立责任制度。将“信用辽阳”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内容,督促市直相关部门和两县(市)根据“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和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在全市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信用辽宁”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资金支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对于信用信息征集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各县区、重点部门、重点机构的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属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投资建设,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同时,安排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市、县区财政部门要保障信用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费用支出,确保全省社会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构建平台,为信用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是构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有效实施信用信息监管和实现社会信用信息依法公开的重要保障。2011年,建成并完善市级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各部门、各县(市)区、各行业、各领域要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之间的交换与共享,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监控网络,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五)法制保障,完善信用规范体系

《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是我市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十二五”期间,适时出台我市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等具体办法,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建立信用信息平台运行系统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规范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

-->

甘肃省产业发展规划【第三篇】

庙街乡胡沟村2019年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胡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同步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舞钢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舞钢市委员会舞钢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结合本村实际,特编制该规划。

距市区6公里,离乡政府公里,东临着舞钢市产业聚集区,建设路高速引线从村中穿过,交通快捷变利,地理位置优越。

(二)人ロ状况。我村总人ロ193户、793人,全部为农村人ロ,劳动段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土地情况。全村现有耕地789亩,人均不足一亩。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种粮为主,林果业为辅。

(四)贫困现状,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村未脱贫贫困户12户12人。2016年度经过四议两公开,评议出贫困户16户17人,2017年死亡1户1人,失踪1人。2018年1月死亡1人,2018年4月死亡1户1人,2019年1月死亡1户1人。主要致贫原因是因残2户,缺少劳动力10户。其中,五保贫困户4户,低保贫困户8户。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六个精准”,按照“五个一批”,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素质提升抓党建促脱贫“五大扶贫工程”,全面推进全村实现限期脱贫、同步小(二)发展定位。结合庙街乡总体规划,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利用九龙山社区资源优势,引进加工、批发产业,努力打造我村特色靓点。一是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大力引进产业;二是利用人居环境改善契机,打造生态益居新农村;三是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带动集体共同发展。把所握好这三大定位,把胡村的贫困户带动起来,帮扶起来。

三、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2020年实现贫因户全部脱贫,衣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确保群众家家有事做、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020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效,密切关心因个别特殊情况导致生活窘迫贫困户的现状,实现全村无一户因病、因学、因失地返贫、增贫的情况。

1、产业扶贫。为加快培育和提升我村支柱产业,拓宽村集体的稳定增收渠道,进一步调整、完善、细化村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村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户和低保户,覆盖率80%以上,形成以村农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工艺品、中草药加工和花鸟鱼虫、奇石、根雕、瓷器批发为主导的产业市场,确保我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舞钢市其他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増长水平。

(1)全域旅游:结合我村地理位置优势,鼓励高速引线两侧村民开展农家乐、林果采摘、休闲垂钓等项目,到2020年初步形成规模。

(2)香菇种植:规划分布在化庄组,初步建设香菇种植大棚4座,鼓励有能力村民进行种植,待技术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3)蜜蜂养殖:规划以贫困户赵聚才为带头人(已养殖中蜂22箱),到2020年发展村民养蜂200箱,对有养蜂意向的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带动村民增收。

(4)村级农村合作社:在村主任巫梦红、村会议闫新军的带领下,稳步扩大鲜桃种植规模,把胡沟水蜜桃当作合作社拳头产品,目前5万元启动资金已拔付到乡级财政。

2.基础设施配套。庙街乡纳入舞钢市全域旅游规划区,作为紧临高速引线,人居环境面貌直接影响着舞钢市的面貌。我村围绕庙街乡发展规划,坚实打造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通过推进村道改扩建、厕所革命等民心工程,实现基础设施到村入户,建成设施完善、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各项基础设施。

3.美丽乡村建设。以现有新农村为基点,逐步实现村庄録化、美化、净化,建成生态小康式居住环境,为胡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贡献力量。到2020年底,胡沟村初步建成路平、地整、沟净、树齐、景美、人文明的美丽乡村。

4.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加强荒地坡地整理整治,因地制宜对基本农田地水利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确保到2020年,户均有1亩左右高产稳产农田,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5.电力保障建设。巩固农村电网成果,着力改善生产用电基础设施,解决农业生产用电间题。

6.信息宽带网络工程建设。推进光缆入村、网络入户,确保胡沟村进村光缆,实现全部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社区、村室等公共部位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为村民提供适用的就业、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

7.金融扶贫。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对12户贫困户开展企业带贫等措施,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

8.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能人回乡创业,促进劳务输出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确保全村80入常年外出务工。

9.卫生扶贫。完善胡沟村委会标准化卫生室设施,改善医疗条件,解决群众看病不方便问题,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实现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

10.文化体育扶贫。加大我村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力争2019年度建成洪岗组文体活动场所1个,完善九龙山社区的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11.生态建设。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倾斜扶持政策。扶持发展特色优势林果产业、香菇种植和林下种植、养殖。

1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制定村规民约,鍵全完善群众自我管护村内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机制。使5个组达到“水清、路硬、墙亮、村绿、村洁,村美”目标。

13.保障政策兜底。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助、五保供养残疾人供养和临时救助等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各项惠民政策在胡沟村无死角、全覆盖。

14.人文素质提升。胡沟村利用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参与精神文明活动中去,如每晚广场舞活动,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组织全村农民参加各项技术培训,以技能培训为基点,传播现代知识文化,提升全村村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和从业技能,争当文明村民,建设美丽家园。

15.抓党建促脱贫。一是积极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学党章党规,学理论文明,坚持“三会一课”,完善学习议事、决策活动等制度。二是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和党员积分管理,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参与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村级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组织实施。四是执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实施步骤(一)夯实基础。以2020年全村脱贫为重点,建立贫因户的基础信息,找准切入点,加大贫困户帮扶力度,精准制定所有贫困户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

(二)分类实施精准帮扶。对于不同致贫户采措不同的精准帮扶措施,我村要针对个自不同的情况给予关心和日常慰问,遇到生活上有难题的给子及时的帮助。

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以庙街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许保奎为组长,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村主任、村会计、驻村队员为成员的胡沟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村会计做好资料收集、信息统计上报,各地民组长为网络成员,关注各脱贫户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形式至上而下的扎实组织保障,确实脱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资金保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用好用活现有扶贫开发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整合企业单位,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建立扶贫资金信息,实行民主管财,公开透明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到扶贫资金求真实务。

甘肃省产业发展规划【第四篇】

策 划 书

绿色生态观光园是将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一、项目名称

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方案

项目规模

绿缘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健身、科研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区。为确保农业观光的生态性,观光园拟聘请园林专家为技术指导,总面积约为*****亩。

项目主要内容

根据规划,观光园拟建设五个功能区,分别为自然生态区、绿色餐饮区、休闲娱乐区

公司目标和宗旨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把游客的利益作为公司项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打造一个集绿色农业、旅游休闲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集约化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建设一座在城市中有田园,田园中有城市的,可供人们一年四季观赏游玩的度假胜地。

市场分析)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体验。农业观光园凭借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民俗风情浓厚等独特特点,对游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此外,在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在其他地区都有成熟项目案例。

(2)观光园位于城郊,地价较低,可以为开发建设节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3四季如春是观光园最大的亮点。

第三章 项目规划设计

一、项目内容

畅游农业长廊 果蔬采摘 奇花异草观赏 参观立体农业模式 体验民俗文化

二、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分

1、自然生态区

该区占地**亩,包括农业长廊,绛珠仙葩两部分。

农业长廊在各个季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保证四季长青。一方面可以供游客一年四季游览观赏,另一方面,每个季节都有采摘活动,让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游客在不同季节都能体验到农家的生活。

绛珠仙葩种植着来自各地不同的珍奇花草,每年每季景色各异。2、绿色餐饮区

该区占地**亩。这里有独具特色的农家宴,风格分为清真和非清真。同时,建有面积广阔的餐厅,提供中西式餐食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休闲娱乐区

该区占地**亩。利用地形,建设游乐场,有丛林探险、迷宫转转、旱冰场、还有台球、乒乓球、spa等俱乐部,将田园与城市融为一体,使游客充分享受观光和健身的乐趣。

4、其他

医疗中心位于园内中心处,以便意外发生时救护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

停车场建设在地下,节省了路面相当大的空间,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同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园内配有接客车,游客可以凭借门票免费搭乘。7、总体设计

4 观光园各区道路相通,路两旁围上绿篱,或种植松柏树,营造一种林荫小道和田园小路的氛围,行走其间,有如体会一种立体的生态公园,静谧、幽雅,让人暂时放下生活的重担,回归自然。

三、管理、服务、保障

1、现代化的管理: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准备不同的方案,统一管理与责任分配相结合。

2、人性化的服务:宽敞的地下停车场、清洁的公共卫生间、服务咨询台、可供休息的长椅、导游服务等设施和服务,给游客营造一种家的感觉。

3、全方位的保障:保卫室和医疗中心保障了游客的安全;超市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民宅住宿接待解决了外地游客的住宿问题;游客投诉处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市场营销策略

一、营销理念

以“四季如春”为营销点,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定位,主张绿色满园的营销理念。

二、营销活动

甘肃省产业发展规划【第五篇】

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自然状况

商老庄乡位于东平县西南部,北濒东平湖,西、南与济宁市梁山县接壤,东接新湖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后一级提水站所在地。园区所在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地貌,地势平坦、低洼。地貌多为藕池、水稻田和鱼塘;园区所在区域属大汶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在40m以下,多数土层深厚,土壤构型良好,适宜农业种植;园区现状主要植被为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有莲藕、水稻、玉米等,均长势良好;园区现状用地类型以鱼塘和一般农田为主,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同时园区用地多以特色的藕池稻田为主,这些对于园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机遇

商老庄乡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和东平湖二期移民规划项目的实施,当地政府抓住机遇,按照农业相关政策进行基地建设,发展旅游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保证。

2建设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可行性分析

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东平县西南部商老庄乡境内,东平湖南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后一级提水站所在地。园区北侧紧邻东平湖,东接安山古镇,南临济宁梁山县,其西为河南省。整个园区在区位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客源的范围有条件由县城内,到县城与县城间,扩至整个泰安市、济南市、济宁市乃至周边省区。同时,东平县重要景区(例如腊山国家森林公园、水浒主题文化公园、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环绕其东部及北部。此观光园紧邻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的优势,使其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及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优势分析

定位准确,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思路紧密结合;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土壤、植物群落生长状况良好;园区紧靠东平湖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河故道)、八里湾货运码头、大安山码头、水上运动中心、古安山文化街和安山古镇,对园区发展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路、陆路客运发达,适合园区的发展;园区农业、渔业、林业基础好,为园区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园区周边地区尚没有类似园区建设,园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地政府重视园区建设,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障。

3规划目标与定位

规划目标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和带动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结合旅游观光改善当地旅游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物化科技成果,量化建设标准,优化工程结构,强化运作力度,使整个项目建设具备一流的建设质量、一流的科技含量、一流的绿色流量、一流的景观总量、一流的效益增量,把园区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集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具有标志性景观的多功能生态农业观光园。

规划定位

通过现场勘察,收集基础资料,根据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现有状况、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特色的自然资源,经过多次比较,最终拟定将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主题定位确定为“梦里水乡”;功能定位为生产、生态、示范;形象定位为示范与观赏兼顾、景观与生态平衡、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贯通、科学融于生活、技术融于生产。

4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内容

为确实提供一个县域尺度内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框架,项目分为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和娱乐休闲区(起步区)详细设计2个层面。

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

通过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发展规划,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合理,以生产为主的观光、旅游发展也初具规模,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并与周边的大安山码头、水上运动中心、古安山文化街、安山古镇共同构成商老庄乡新的旅游产业格局,促进商老庄乡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本地区农业产业调整,把园区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农业旅游观光与农业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等为一体,具有标志性景观的多功能休闲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娱乐休闲区、水稻生产区、稻蟹混养区和莲藕种植区4个景区,景区下设10个景点。

娱乐休闲区(起步区)详细设计

娱乐休闲区位于园区的东北部,通湖二路西侧,规划总面积为。该区为整个观光园休闲娱乐的重点景区,满足休闲、娱乐、观光、生产、展示等多方面的要求,根据该景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需要,在该区的南部挖湖一处,命名为流花湖,设计湖区水深最深处5m左右,浅水区水深。湖中建岛一处,命名荷叶岛。该区主要以流花湖为中心进行景点布置。

入口迎宾考虑到进入园区人流的集散需要,方便园区管理,把办公区规划与园区主入口结合,主要用地集中布置。该景点位于娱乐休闲区东南角,紧邻园区通湖二路的主入口,主要由入口广场、停车场、管理房、游客服务中心组成。

(1)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指l型的一层的木质茅草房,此建筑为办公接待中心以及农产品展销展卖活动中心,此建筑样式轻巧独特,具有乡土特色。

(2)生态停车场。停车场与入口广场为一体,分布于广场两侧,供车辆停放使用,分别设置大小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铺地,双向停车处中间设置绿化带,种植乔木,达到绿色、生态、涵养水源的目的。

欢乐世界位于流花湖南段,入口迎宾的西北侧,集水滨游憩、儿童活动、拓展活动、游泳及动物表演等多项娱乐活动为一体,集中布置游憩设施,营造舒适的游憩活动场所,同时营建丰富的园林景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2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