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德育心得体会范文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16833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德育心得体会范文最新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德育心得体会【第一篇】

从1999年毕业参加工作,到2014年升任德育主任,我认为我一直在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学;二是德育。在德育方面,我从班主任,再到德育主任。以下是我在从事德育工作中,总结的点滴经验,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一、德育是个什么活儿?

有人说,德育是细活儿,小活儿,长期的活儿,大家很有同感,因为一语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艰辛,繁杂琐碎,不易出成绩。我想这也是主任们自谦的词吧,其实德育是大活儿,而且是难干的活。说德育大,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么?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儿。说德育难干,是因为德育的隐性、广泛性和迟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数来衡量,是显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么衡量,恐怕不好说,一个学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隐性的,是模糊的,没法量化。德育又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学生一进门就处处是德育,见人问好,不随地扔垃圾,乐于助人......时时是德育,在家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学校老师的榜样......,如此广泛,就不容易把握,你尽心竭力的有意教育会在不知不觉间被那些无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迟效的,立竿见影的事儿有,但少,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显现出来,甚至在成人后才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忙了半天,自己也许享受不到成果。

做什么事最难?与物打交道,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应该比较好办。与本人打交道就难多了,俗话说“人心叵测”,人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人的心理更是复杂难以预测的。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更难了。首先,我们的学生处在于幼稚与半成熟之间,即容易受到伤害,也很容易去伤害别人。其次,做德育工作不仅是与学生相处,而且要让学生接受你的思想教育,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这与一般的与人打交道大不一样,难度更大。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两个家长教育一个小孩,就经常报厌孩子不听话很难管,而我们教师们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再加上孩子的家长,这难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越是困难的工作,就越具有挑战性。知难而上,这是我们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人的精神。今天,坐在这里的老师们都是德育工作“冲浪者”,勇于面对德育的海洋。

我认为德育首先是种子,然后才是阳光、空气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人在童年时的所听所见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脑对此事的记忆也不如童年时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务是播种,播下善良的种子,播下感恩的种子,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当怎么做,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没有按照原则做也心灵不安,心存畏惧,这是我对德育最朴实的认识。同时,德育也是阳光、空气和水,创造适合种子成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榜样的力量,适时的德育活动,耐心地提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德育处专门负责个别学生的处置问题,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课跟老师顶牛了......如果德育处管这些,那么再配上几个德育专干恐怕也干不过来。德育处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位,不能总被个别学生和临时问题牵着鼻子走,要有计划,要防患于未然,要做老师的后盾,而不能总是救火,补缺,包办代替。在这里我觉得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笼统与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的问题。

为什么说思路提法太笼统?比如几乎所有的校长老师都在提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但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应当培养哪些习惯,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他律提醒多长时间却很少有人思考与研究,使得培养习惯成了一句空话。

为什么说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比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和老师顶牛,本应当由老师自己解决,德育处却包办代替老师解决,所谓解决其实就是给老师一个面子,给学生一个批评,对师生关系毫无益处。因为这样的事儿太多,致使工作随意性很大,大家还会感觉忙忙碌碌。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出了问题必须由老师来处理,或由老师拿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由德育处核实落实即可,这样我们的全员德育的想法才能实现。

四、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德育的内容是广博的,小到见面问好,大到爱国主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那么我们应以哪些内容为核心呢?我以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是非观、荣辱观,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荣,哪些是辱,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模糊的,那么他成人后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责任教育。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胸中无他人,难与人合作,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谓道德就是利他,要让利他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责任感也是要着力培养的,要从小让孩子单独承担工作任务,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最后就是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活着就失去了目标。在理想的问题上不要提得过高,要教育孩子脚踏实地,胸怀理想,要以区间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一个有血有肉的理想,区间的最低点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区间的最高点要让孩子有自己对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累积的,自己感悟的,大人告诉式的不叫理想,叫灌输,灌输的理想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德育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些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应当由学校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共同来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学打架。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要面对德育教学孰重孰轻的问题,这也是个老问题。我觉得德育和教学,不管学校下设部门是分是和,都要搞好这两项工作的整合,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双赢。工作能分割,但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能分割,看一个学生,不能分裂为德育怎么样,跟教学没关系,教学怎么样,跟德育没关系。“教”和“育”合在一起方才构成“教育”一词,从这不难看出“教”与“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与德育是并行的铁轨,缺其一,则路难行。教师上课要备课,备课即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材施教,做好教学工作。而德育工作做的正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教育学生的工作。所以,德育与教学要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发展。

六、德育工作的形式简单,但其实质是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学生德育工作的形式无非就是几种:开班会布置学校的任务、处理学生的日常行为琐事,迟到、早退、旷课、染发等等,但是,仅仅做好这些工作就是能把德育工作做好吗?我们不能仅把德育工作停留在水面上、形式上。德育工作是教育学生的工作,是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是存在着情感交流的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人的感情丰富多彩,有喜、怒、哀、乐,而且也变化摸测,要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交流和共鸣,的确是不容易的。情感浅吧,师生情谊不“牢固”,情感深吧,师生“混同”也有不妥,如何把握“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把握。

德育工作的实质是重要的,但形式和手段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形式和手段,实质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在进行形式的工作时,要用心去做,切实把实质的工作渗透进去。

七、德育工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观念是否与时俱进,看待问题是否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分的关怀的眼神,多一句的赞赏语言,也许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八、德育工作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德育工作是件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的“力气活”,德育工作的效率,是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教育学生要怎样做,我们就应该首先做到。例如:教育学生要爱护卫生环境问题,一面我们要求学生要爱护卫生、保护卫生环境,一面我们却在做破坏卫生的行为,这样的教育能取得怎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九、德育工作要勤于记录。

我们勤勤恳恳,但“百密终有一疏”,如何来预防这“一疏”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后果?要勤于记录,将日常的工作,无论繁琐和大小,都记于工作本中,形成书面的证据,这将成为我们面对责任的盾牌。

今天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也许注定我们将清贫一生。为人做事情不一定要图财图利,不要将因德育工作的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带到工作中来。既然我们今天担当了这份任务,就应当做好。与其应付了事,不如认真尽力而为,不求完美,但求更好,这才是我们教师的本份,付出终究会有收获。

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

李德。

德育心得体会【第二篇】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德育中,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道德的真谛。在我参与的德育动手实践中,我感受颇深,下面我将通过五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动手实践能够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德育注重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建设,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学生可以理性地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而,理性认识与亲身体验相比显得有些单薄。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快地体验到道德的力量和影响。例如,在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活动中,我亲手参与了整理图书馆的工作,通过亲身体验,我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与价值,更加明白了努力工作的重要性。这样的亲身体验让我对道德有了更加深刻和真实的理解。

其次,动手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德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理念,还要能够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学会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为他人做决策,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经过一些实践活动的锻炼,我发现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不仅仅是灌输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动手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而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做出相应的行动和决策。比如,在我参与的口才比赛中,我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选择合适的话题和演讲方式,经过不断练习和改进,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自信,并且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

第四,动手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德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同时也强调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在动手实践中,往往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一项任务。通过合作,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比如,在学校举办的社区志愿者活动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志愿者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能够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最后,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德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而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新才能的平台。通过实践和创新,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我参与的科技创新比赛中,我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创造出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创新成果。这样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德育动手实践能够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这些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将道德观念转化为现实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相信,在未来的德育活动中,动手实践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德育心得体会【第三篇】

第一段:引入主题+概述德育劳心的重要性和意义(200字)。

德育劳心,即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作为一种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模式,德育劳心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体力,培养锻炼的精神,还能学到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团队合作等重要的价值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关于德育劳心的体会和反思,以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段:个人体验和感受(300字)。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将劳动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劳动活动。我记得其中一次参与校园清洁的活动,我和同学们一起清扫校园、剪草除虫。刚开始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累,感觉自己的体力消耗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劳动不仅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更是锻炼意志和毅力的过程。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我养成了不怕辛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明白了劳动的不易和劳动成果的可贵。这种体验让我意识到,劳动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品德素养。

第三段:劳动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00字)。

劳动教育不仅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整个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集体劳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种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此外,劳动教育还能让学生更加懂得和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尊重劳动,培养感恩之心。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也能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

第四段:德育劳心的不足和改进方法(200字)。

尽管德育劳心在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时候,学生可能会视劳动为一种负担或者是丧失了其本身的价值意义。为了改进这种情况,应当注重德育劳心的方法和策略。首先,学校应当重视劳动教育的方式和形式,不仅要确保任务的有趣和有意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功体验。其次,家长也应当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劳动的态度和心理,给予肯定和鼓励。最后,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参与劳动的引导者和榜样,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从而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第五段:总结+呼吁(200字)。

总而言之,德育劳心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德育劳心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行改进。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同时也要关注并培养自己的德育意识和道德观念,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德育心得体会【第四篇】

教育从来都是真实的、朴素的,就像西塞罗说的那样:“以真为开始,以善为历程,以美为标的。”这一观点,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不谋而合。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还要时刻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二十一年的教育实践,二十一年的教育反思,让我对今天的德育工作有了一种这样的教育思考:德育不仅仅是思品课上的事,而要融入各科教学,尤其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应该以人为本。面对小学生,必须遵循6—13岁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随时随处向孩子们播洒爱的雨露,投射爱的阳光。

世界著名成功学演讲家、成功学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召集了一百名普通的年轻人,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你们接受我的培训,期间我不收你们的一分学费,但是,当你们挣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百万美元时,要分3%给我,作为你们的学费。”于是,这一百名年轻人接受了希尔的培训。后来,奇迹发生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百名年轻人全部变成了百万富翁。原来是希尔的“激励”起了关键作用。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花朵的鲜艳是靠园丁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而这种劳动是需要技巧性的,这技巧就是我们的“激励”。多少年来,我时常告诉我的学生们:“你们是最棒的,你们是最优秀的,你们是能够做到的……”虽说“教无定法”,但有时真的只需一个激励的动作,一个激励的微笑,甚至一个随口的鼓励,都会让我们看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宽容、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我班有一位学生,其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出走,家境贫寒,不得不寄宿在姑姑家,他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是师生都公认的那种已无可救药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特别坏。后来,我与他姑姑和他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他取得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方式,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作心灵的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班级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消除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我班还有这样一位学生,说起他,那可不得了,在长虹小学上寄宿时,人称“小霸王”,七年级在市六中上,那可是平顶山市最牛的一所初中,可他没上两个月,就和老师、校长干翻了。问了不知多少所学校,没人敢收。后来,退级到了我所带的这个班(小学六年级)。可能是出于感恩,刚开始两天表现得还不错,可第三天就捅漏子了。正上语文课,三年级的潘老师带着一个学生,手里提着一个被墨汁化过“妆”的书包,急匆匆地来到我们教室,向我询问道:“谁是李鹏飞,我找他问点事儿……”我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原由,但我并没有发火,并大包大揽说:“我一定给你和孩子一个满意的交待。”第二天,李鹏飞很高兴地拿着一套三年级的书本去找那个学生,并且担保以后没人再敢欺负他了。没过几天,全校召开家长会,我又在会上郑重地表扬了李鹏飞,说他的一个朋友欺负了三年级的小弟弟,而李鹏飞却主动帮助小同学……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大白天说瞎话,可正是我这个善意的谎言,使李鹏飞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大变化。期末被班级评为“文明标兵”,被学校评为“校园之星”。毕业后,他的父母专门向我致谢,说孩子不但自己变好了,而且还经常在电话里劝导他以前那些“铁哥们儿”。

正是这些典型,现在,我班构建了和谐向上的班风。也正如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最后所说的那样——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中,“盲干蛮干”,都已经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新理念下的“实干巧干”。抓住青少年的心理,创造教育契机,使教师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入学生之耳,入学生之心。许多年后,你会蓦然发现:学生的人生因你的爱而变得更加精彩、辉煌!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最美的情感,最美的精神。只要有人,就会有爱。只要有爱,就有欢乐,就有幸福,就有慰藉,就有追求,就有希望。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血液,爱是教育的真谛,让爱成为教育永远不变的主旋律。

德育心得体会【第五篇】

德育劳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接受知识的灌输,还需要付出劳动的汗水。这种劳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劳动中去。德育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成长为个人及社会开展论述。

首先,德育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和劳动收获,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们带着一颗虚怀若谷的心态,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明白劳动是社会的基础,体验到劳动之所以被认可和尊重的原因。劳动使学生们明白了不同的劳动分工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将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理解别人的付出。这种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德育劳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劳动的过程并不总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们需要面对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困难。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坚韧不拔地完成任务。只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学生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劳动的成果,收获到真正的快乐。这种锻炼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不言放弃,永不退缩。

再次,德育劳促进了学生成长。通过参与各种不同的劳动活动,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些学生通过劳动发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使之在劳动中提升并发扬光大。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们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这种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也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此外,德育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劳动中,学生们不仅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还能够学会互相帮助,体验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同时,劳动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学生们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们周围的环境和社区。他们以实际行动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反映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个体的努力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体力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德育劳给学生们的成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它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劳动价值观和意志力,还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通过努力学习和参与劳动,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实现自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因此,德育劳应该继续得到重视和提升,在学生们的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11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