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范文篇【热选4篇】
牢记殷殷嘱托【第一篇】
前些天,去河南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南太行干部学院)学习,看到一些原来极度落后乡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跃居全国先进,人民提前奔入小康水平,振奋羡慕之余有三个方面的感触。一是党的政策好,为乡村致富发展提供的土壤、指明了方向;二是吃苦奉献、不畏牺牲、战天斗地的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印证了“没有永远的落后,只有麻木的被动”;三是有一个好的“领路人”,一心带领群众跟党走、一心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中国共产党因民而生、为民而兴,鱼水之情是党群关系的最形象描述,决定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居住分散,特别是一些地理环境恶劣的山区、边远地区等,群众生活困难、各方面条件落后等问题较为严重,解决温饱问题却是许多人的基础梦想。“贫穷非一日之寒,脱贫也非一蹴而就”,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率领亿万人民精诚奋斗和实干苦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群众生活逐步由贫困走向温饱,迈着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大踏步向前进,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一直以来,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不断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向前推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在总书记的关心推动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火如荼开展,真正把为民初心写进了群众心坎里,“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愈来愈接近。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空谈虚干,也等于自欺欺人做无用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给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怎么干?怎么抓落实?我想,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那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将无我”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信念,一种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的坚定信念,指引着我们坚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付诸努力;是一种状态,一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夙夜在公的精神状态,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行稳致远;是一种情怀,一种公而忘私、满腔热忱、为民至上的公德情怀,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是一种境界,一种“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激励着我们实干担当、奋力作为、狠抓落实。党员干部应乘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东风,争做“我将无我”式干部,在不同岗位上做出自身贡献、实现应有价值、凝聚脱贫合力,用奋斗绘就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壮丽画卷。
牢记殷殷嘱托【第二篇】
目前,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交卷时刻,只剩40多天的时间。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只有在“交卷时刻”继续发扬“今天做得好、明天要更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甩掉徘徊彷徨、犹豫不决的思想包袱,坚决打赢这场攻坚克难、波澜壮阔的历史之战,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小康”压轴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秉怀“独运匠心”,要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定信念。匠心精神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态度。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年轻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是舵,把控前进的方向,信念是帆,指引拼搏的道路。今年4月21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考察脱贫攻坚。一张照片定格了“五级书记”共抓扶贫的瞬间。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年轻干部要牢记殷殷嘱托,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人民至上,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必胜信心,筑牢精神之基。更要志存高远,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涵养“纯粹匠意”,要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的“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华罗庚的“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这些经典名人名言,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奉献的民族。奉献,是在今年防汛抗洪中,陈陆同志舍生忘死,付出生命代价的选择;是在今年疫情期中,白衣天使们一个个红手印,一封封请战书的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年轻干部,不仅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发扬不怕吃苦、不怕艰险、不怕吃亏的精神。更要俯下身、静下心、沉住气,多下一些苦功夫、笨办法,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了解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诉求和期盼,积极化解群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风险,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无怨无悔,无私无畏,交出组织肯定、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提升“精一匠力”,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韧劲。“精一”被广泛认为是工匠精神在专业技能和职业坚守方面的典型特征,其中,“精一”指的就是具备高超、精湛的业务技艺和高度聚焦、深入钻研的职业态度。年轻干部践行“精一”既要本领高强、能力过硬,更要方向明、态度正、有韧劲、敢拼搏、措施实。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标准,不断增强“八项本领”和“七种能力”,确保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去。要向沈浩、黄文秀等同志学习,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不断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惠民举措落地落实。同时,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围绕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解决问题提供青年方案、拿出青年之策。
牢记殷殷嘱托【第三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一名新时代驻村扶贫干部,从进驻西藏察隅县古拉乡俄玉村的那一刻起,我就时刻提醒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沉下心来,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同群众一起苦干实干,竭尽全力为村里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组织的信任以及群众的期盼,身体力行为驻村队员当好表率,努力让自己的驻村生涯有所收获。如今,驻村快一年了,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当好新时代驻村干部“好处多”,具体都有些什么好处呢?在此分享一二,与驻村的战友们共勉,一起继续努力继续做好驻村各项工作,更好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好处一:可以在管好自己中更好涵养自律“习惯”。下来驻村前,有朋友给我开玩笑说:你自由了,在村里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没人管你了……说实话,对此我不以为然,毕竟自己是一名组工干部。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进驻村里的第三天,我主持召开了驻村工作队第一次会议,给自己和队员立了三条规矩:第一,驻村期间不得睡懒觉;第二,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第三,全力以赴为村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好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驻村以来,我没有睡过一次懒觉,每天都坚持八点半以前起床,然后锻炼身体和打扫环境卫生,工作时间就和村民一起劳动,不管是耕地、播种、除草、打药、秋收、冬播,还是上山放牦牛、找牦牛、修水渠、挖虫草,亦或是砌砖墙、粉刷墙等。可以说这9个月,我把群众的生产生活的日常几乎都体验了一遍……这些也促使我更好养成了自律工作和生活的好习惯。
好处二: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做饭做事“厨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对于一些驻村工作队而言,驻村各项工作都不怕,就这吃饭是个大问题,因为很多驻村干部做不好饭。我始终坚信,驻村工作都不怕难,做饭又有何难的。正如一朋友开玩笑所说,不会做饭的驻村干部肯定不是好干部,要想成为合格的驻村干部,就得学会做饭,而且要做得一手好饭。今年驻村以来,为了丰富驻村队员的伙食,我通过上网自学或向家人请教,在反复摸索中学会了蒸馒头、包包子、手擀面等新技能,还学会了做松茸刺身、水煮肉片等十来个以前从未做过的新菜品……总之,不管是下来检查的工作组,还是本村的村民朋友,来吃了我做的饭菜,都叫一个“好”。同时,凡是村里党员和群众的集体劳动,村里几乎都请我去帮忙做饭,每次村民吃了我做的大锅饭,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队长,你这厨艺杠杠的,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这可是一点都没有浪费,不像以前我们自己做的不好吃,浪费掉的就多。”可以说,驻村在厨艺渐长的这个过程中,还能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推动工作落实、问题解决的好“厨艺”。
好处三: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破难解题“智慧”。刚进驻村里时,我们工作队就第一时间与村“两委”班子见面座谈,走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了解村集体和建档立卡户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始终把村“两委”和建档立卡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记在心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实地查看等,发现确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工作队自己不能解决的,就积极争取派驻单位支持解决,或利用私人关系联系县里相关部门帮忙解决;工作队能牵头解决的,就联合村“两委”组织党员投工投劳共同解决,或工作队自行帮着解决;村民自己稍加努力就能解决的,就通过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其自行解决……总之,只要是村里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就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和群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动脑筋、想尽办法把问题解决好。这一来二去,村“两委”和村里的群众有啥难事都会来找我们工作队帮着参谋,慢慢地我们就成了助力村里发展的“军师”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说句实话,作为新时代驻村干部,只要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装着党的事业,一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牢记殷殷嘱托【第四篇】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寄语他们,要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不由得联想到走“上坡路”:不仅要步步踩稳,更有一种力量始终在牵引着前进,虽然难走,却抑制不住内心誓要登顶的喜悦。无论是广大高校毕业生,还是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深刻领悟好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走好“上坡路”。
走好“上坡路”,要以党和人民的召唤为“上”的根本动力。“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地“向上”牵引力。这个“牵引力”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常讲的“志”,志从何来?它根源于人民,从时代中来。这118名毕业生之所以选择到边疆基层工作,正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时代力量,人民心中的深深召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路上,尤其是要关注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不仅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每个有志青年的应有选择。把这种责任担当和选择融入“召唤”的,其本身就是伟大的,其奋进一定是自豪的,其绽放一定是夺目的。
走好“上坡路”,要以“全力以赴”的智慧和汗水去踏石行稳。在上坡的时候,脚力稍微不足或稍不留神,就可能“打滑”。因此,要百分之百专心和用力。在奋进新时代的路上,要面对各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做“闯将”不怕牺牲,也考验着我们的脚力和本领。面对艰难困苦,决不能有丝毫懈怠,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要“稳”字当头,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踏实,步步相扣,稳中有进,做一个踏实的乘风破浪者。要“恒”字作伴,在前行中,可能有困惑,也可能有诱惑,要牢记初心,秉持理想,奉公克己,持之以恒,做一个矢志不渝的攀登者。要“学”字为本,要通过不断学习强信念,强本领。尤其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断汲取能量和智慧,做新时代的坚定追随者、践行者。
走好“上坡路”,要以“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执着去矢志奋斗。“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前进的路上,最怕骄傲自满。古代有一种器皿叫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在奋斗的路上要多考虑风险,多思不足,做“中则正”。有比较才知差距。要多走出去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见贤中自省、成长。有探索才识短板。要积极地去接触发展中的新事物,多研究新问题,为发展谋良策,既要能与发展同步,又要能超越“当前”登高望远“看未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为民不停歇,奋斗无止境。决不能躺在往日的“功劳簿”上,要始终有“归零”心态,让自己“沉”下去,以实干与拼搏把发展“提”上来。在“上坡”的路上,去铸就一座让后来者为之振奋,继承传播,并以此为榜样的“丰碑”,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去登更高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