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78933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篇】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二篇】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三篇】

1、文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词语读音

修姱、嫉妒、謇、忳郁悒、侘傺

溘死、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偭、兰皋、椒丘

岌岌、杂糅、昭质、可惩

孔雀东南飞

1、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把深难的材料设成正确选项。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正确率也在80%以上。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如20xx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第11题,就解释了“省”、“审”、“樵”、“信”;12题解释了“故”、“每”、“因”、“及”;13题解释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这么多信息,且80%以上是正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如20xx年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死”、“将兵”、“曲折”、“结发”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解释80%以上是错误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这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列出每个实词的义项,再结合语境体悟语义。如a项,“竟死”的意义除选项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们还可以列出“终究死在这上面”、“一直到死”等。再如d项,“结发”的意义除选项中的“刚成年的时候”,还有“结婚”、“扎头发”等。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较、推断、选择的依据,就能更准确的解答考题。

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二、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

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五、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旦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耻于问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

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六、加强背诵。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

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第四篇】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五篇】

高三是高考备战的重要时刻,为了方便各位考生复习下面由本站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三会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

知识整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

形象、景物形象。

考点1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

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考点2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

考点3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二、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三、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

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

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

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

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

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

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

诗词

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

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

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

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

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

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

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

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

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

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

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

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

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

悲凉气氛)

-->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78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