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人体工程学论文范例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2109

【导言】此例“人体工程学论文范例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体工程学论文1

1.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知识的传授,而学生要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全无,甚至产生反感。即使是非常认真的学生也是死记硬背,在应付考试之后基本就忘光了,根本不会将知识灵活运用在具体的设计里,而创新就更不可能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转化。只有学生自己主动的去理解消化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合理地运用到具体设计中。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适当减少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入更多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此外还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方法,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去看书了解相应的知识点,并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答疑和相关问题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课题讨论和交流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调整

人体工程学包含的内容非常繁多,对于课程的内容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调整。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学习与室内设计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例如人体测量学和人体尺寸、家居设计尺寸、室内环境心理学和室内环境行为学等,而与其联系不大的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知识应该进行删减。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还应该注意收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这样才能做到不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课程内容的科学选择和调整,能够使学生发现所学内容与自己专业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更愿意主动学习。

3.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1)互动式教学法教学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要增加交流与沟通,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由教师引出一个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之后学生之间展开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课程教学中一定要设置课堂的主题讨论环节,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全班讨论及同伴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动眼”、“动耳”,更需要“动嘴”、“动脑”以及“动手”。例如:在家具尺寸这一章节中,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课桌椅的测量,之后参照知识点进行讨论,找出课桌椅设计的优缺点,而后动手进行改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课程所学知识,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讲解。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深化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图表、案例式教学法

针对艺术生习惯于感性认识和图形化思维方式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过于理性和抽象的文字,应该要增加丰富的图案和表格以及相关视频。这样能够将知识点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此外还要加入一些具体的设计案例,可以是一些优秀案例或者是存在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相关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分析案例。人体工程学相对理性化,与我们的具体生活联系不是非常紧密,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生活案例引用。例如可以找一到两个在校园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家具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说出平时的使用感受,寻找使用时的问题及不合理的人体工程问题,然后结合人体工程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法。

(3)实验教学法

人体工程学中的很多数据和公式,其实都是根据相应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所以应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相关实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人体工程学实验室,购置相关的实验设备,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没有相应的条件成立实验室,也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一些小实验,例如在视觉章节中加入错觉实验、混色实验、眼动实验等等,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4)体验式教学

采用模拟项目教学法:挑选网上设计招标项目,如家具、展厅或环境小品的设计等,让学生自组团队,设计投标,通过布置任务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设计的时候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设计。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虚拟课题进行设计,运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能主动查找书上相关知识点进行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灵活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

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不能单单是理论教学,要充分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对现有设计进行调研,寻找身边的设计中与人体工程学相关的优缺点,进行调研报告的制作。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加入课题设计环节,初步阶段可以运用小课题设计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具单体等的设计。之后可以进行大课题设计,例如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空间室内的设计。在课程设计时灵活进行内容的调节,适当删减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多地增加实践设计,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对应的知识点,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回顾并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总结

总之,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不能够再沿用早期的理论化教学方式,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只有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相互结合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设计方面的创新型人才。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上面的4篇人体工程学论文范文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人体工程学论文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人体工程学论文2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高跟鞋;设计

1 人体工程学概述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基础应用科学,也是指导设计学科进行设计研究的重要科学内容。美国人机工程学专家伍德(charlesCwood)认为人体工程学的定义是“设备的设计必须适合人在各个方面的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少能耗而求得最高效率。”我国人体工程学者对人体工程学下的定义是“人体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机器与人相互适应,并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从而提高功效的一门科学。”按照国际人体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Ergonomics Association,简称IEA①)认为: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量工作效率、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舒适程度等问题的学科。②

2 脚型与高跟鞋之间的关系

高跟鞋,顾名思义是指鞋跟非常高的鞋子,一般是指7厘米以上的鞋子。但是由于近年来高跟鞋种类繁多,高跟鞋按高度来分的话,1至3厘米是低跟鞋,4至7厘米是中跟鞋,7厘米以上为高跟鞋;按高跟鞋的鞋跟设计来分的话,分为叠跟、曲线跟、路易式跟、逗号式跟、锥尖跟。

要分析高跟鞋与脚的组合关系,就要先了解人体脚型特征,脚的基本形式由骨骼决定的,脚的骨骼共有26块,包括趾骨、跖骨、跗骨三大部分,其中趾骨14块,是足部运动灵活性最高的部位;跖骨5块,维持着足部运动的平衡性,趾骨和跖骨共同组成趾跖关节,是脚部屈挠最频繁的位置;跗骨7块,贯穿人体重心线,是承受人体重力的主要部位。人脚的26块骨骼与附着在其上面的肌肉,共同支撑着人体直立和推动着人体运动。

与高跟鞋设计有关的足部结构还有足弓,足弓是脚部位的弓状突起,在人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足弓受力时,同时足弓会发生变形(图1,图2)。图1为正常脚弓形状,图2为受力后足弓的形状,足弓在人体当中的作用相当于减震器,正常情况下是弓形的,在受力之后会变平,有些扁平足的人足弓是扁平的,所以扁平足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觉得疲劳。如果鞋设计不当,会造成穿用时的不舒适感,严重的会导致脚病的产生。例如鞋底凸度过大,会挤压脚弓,穿用者会感到疲劳,如果长期穿用这样的鞋,会使附着在脚弓上的肌肉和韧带受到伤害,造成扁平足,影响人的健康。从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鞋的脚弓位置应该加上缓冲和减震装置,在不影响脚弓正常功能的基础上,有效改善穿用性能。

3 高跟鞋的高度与舒适性关系

影响高跟鞋舒适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鞋跟高度。随着鞋跟高度增加,人体重心向前移,前足承受的压力增大。跟高3厘米左右的中低跟鞋把足后跟的压力向前移一部分,分散后足中的压力,对人体是有利的,可以减缓后跟的疲劳。但是跟高达到7cm的高跟鞋的前足中的压力过于集中会造成不舒适。随着鞋的高度的增加,脚掌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通过图3可以看出。对于舒适保健的鞋跟高度有人认为应该是平底鞋;也有人认为平底鞋有害健康会加大足弓的翻折幅度,存在造成足弓弹性丧失的危险,说法不一;但是通过研究发现舒适保健的不是平底鞋,而是3cm左右坡度的坡跟鞋,使压力稍稍分散。因此越来越多的平底鞋也是会有一定坡度,与完全平底的鞋相比其耐疲劳时间更长。

高跟鞋的舒适度不仅跟高度有关,鞋跟的粗细对压力的分布也会产生很大影响。跟的粗细影响脚掌压力的分散与集中,受力面积越小,压力越大。穿粗跟鞋的时候,脚部跟骨位置很平稳,脚掌的压力也由后跟分担了一步分,而穿细高跟鞋的时候,后跟稳定性没有粗跟的好,从心理角度来说不会把后跟所有的重力放在上面,相对来说还是穿粗跟鞋要更舒适一些。

4 结语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人体工程学对于高跟鞋设计应用的重要性,医学和人体工程学证明,穿着高跟鞋对人体有不利影响,但因女性的审美需求高跟鞋不会消失,7至10厘米甚至更高的高跟鞋,依然受到很多女士的青睐,所以要想让高跟鞋与脚进行最舒适的组合,就必须了解脚部的骨骼特征以及影响骨骼受力的鞋的因素。本文对舒适度最高,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的高跟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注释:①IEA是国际人体工程学会的简称,成立于1960年,先后召开了10多届国际性会议,英、美、德、日、法等许多国家的人体工程学会均与IEA建立了联系。

②刘峰。人体工程学[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8.

参考文献:

[1]刘峰。人体工程学[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2]文化服装学院编(日).王佩国,郝瑞闽,编译。文化服装讲座―――鞋・帽篇[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唐芳,肖居霞,张海泉,魏取福。高跟鞋底优化以改善压力舒适性[J].期刊论文。皮革科学与工程,2011(2).

[4]古丽梅,梁莉莉,刘昌盛,冯少莹,梁健峰,叶彤。探讨穿高跟鞋对成年女性小腿及足部的影响[J].期刊论文。广州医学院报,2006(06).

人体工程学论文3

[关键词]祥云火炬;形式美;工艺美;材料美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42-02

1 引 言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是全球化时代由中国企业主导的,跨文化背景、多专业协同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这种成功的设计范例,对于如何从绵延千年的华夏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从形式美、工艺美、材料美三个方面对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进行了美学分析。

2 祥云火炬的美学分析

祥云火炬的形式美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祥云火炬整体造型线条流畅,以银红两色为主色,上部以银色为主,下部以红色为主,形体优美修长而略显弯曲。其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传达其基本理念:云纹、漆红、人本、科技。云纹是华夏文化的符号特征;漆红是千年的中国印象;人本是细致的人文关怀;科技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其所代表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意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它是轻盈飘逸、神秘,又能够穿透人心弦的线状形象,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体量感的艺术元素,富含东方韵味。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漆红色的、预示着“祥云升腾”的云纹铭文被雕刻在火炬上半部分银色的铝合金表面上。这些云纹不仅作为千年华夏文明被抽象出来的符号,使整个火炬凝练了厚重的中国文化特色,而且给整个奥运火炬注入了几分轻盈和灵性。

火炬上下按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它采用了类似纸卷和画轴这一极其富有中国特色的别致造型,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融入到奥运火炬设计中。灵动别致的纸卷造型的奥运火炬背后蕴涵着千年华夏文化的内涵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巧妙地表达了借奥运火炬向世界传递中国文明的美好心愿,也完美地契合了追求和平、文明、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突出了设计的人文主义关怀,传达了一种真实而感人的意愿。

火炬的工艺美

祥云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长达15分钟,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真可谓是工艺先进、设计巧夺天工,是我国高科技的浓缩。其工艺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安全性和符合人体工程学。

火炬分为上下两部分外壳、燃烧器和燃料罐几个部分。从正面看是云形,从截面看却是一个心形。这在工艺上是极其微妙复杂的,要求极高的精确度。火炬采用铝合金切削加工薄壁整体内外表面成型,在切削时不允许出差错,如果稍有偏差,缺口就无法弥补。其二是云纹加工程序。设计人员对于云纹加工程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加工表面没有杂色和污点,图案腐蚀前的遮蔽工艺不能有问题,否则纹样就会走样、变形。加工好图案后要对图案进行酸碱处理,其后是模具蚀纹工艺。

在20世纪初,英国人泰罗设计了一套研究工人操作的方法。研究怎样操作才能省力,高效,并订出相应的操作制度,人称泰罗制,这是人体工程学的始祖。现代,人体工程学在设计过程中已成为设计师自觉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方法更具科学性,更重视与舒适感相关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设计可以从人们日常的知觉感受、认知感受、情绪感受出发,分析各种审美需要。

祥云火炬设计中很多地方考虑到了火炬传递者不同的情感需求。通过火炬上的图案、色彩、材料的不同搭配,使得他们产生心理共鸣。因为要满足和适合人体的要求,在祥云火炬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因素,首先是尺寸合适、高低合适、方便使用,设计和制作更考虑到安全、效率。例如这个奥运火炬重约985克,而这个重量对火炬手来说是比较适合的,这是因为设计师对它的重量有过深入的分析,不能太轻,拿在手里没有分量,但也不能太重,否则火炬传递者容易感到疲劳。火炬内壁设有隔热层而外面金属表面则喷涂了高触感橡胶漆。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握柄,使举握舒适的火炬在每一设计细节中诉求着东方文化的特征――细致的人文关怀。再如祥云火炬由于燃料罐里面的燃料是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自身温度降低,很容易结冰,甚至冻伤火炬手的手。所以设计了导热棒,把火炬上端火焰产生的热量传导下来,防止燃料罐过冷,这是由于火炬在燃烧时使上热下冷而温差悬殊。

祥云火炬的材料美

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绿色设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及教育家维可多•佩帕尼克提出。其观点是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设计师创造的,设计师在满足客户和用户要求时不能够仅仅停留于美化作用,更应肩挑起培养和引导人们社会伦理价值及道德的重担。每一个有良知的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的理念,用自己的作品向全人类宣传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引导大众理性消费,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而祥云火炬的设计在这一方面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祥云火炬外采用铝合金,通体采用高品质铝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这种材质延展性强、重量轻而且光泽度好,经济而又不失现代感。火炬外部表面喷涂了橡胶漆,这种材料多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火炬尚属首次。火炬的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以上两种材料都是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会造成污染。它们充分体现了维可多•佩帕尼克提出的绿色设计的理念,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待奥运会认真办事、节俭筹备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

3 结 论

祥云火炬的设计基于理性,是简洁、严谨、高贵典雅的表现,而且超凡脱俗,很注重于实用而完美的形式。所以,它强调合理性,也注重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其人性化则基于感性和情感的因素。它是温馨的、体贴的、人道的关怀。它与使用者的感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较注重具有生命及感性的形式及内容,强调了设计的人文精神,凸现了设计的文化符号意义。其设计者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设计方案中体现出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表达了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作品以精巧的工艺技术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完整地阐述了简洁、绿色而现代的现代设计理念,成为集形式美、工艺美、材质美于一身的艺术精品,引领着现代设计的时代风尚。

人体工程学论文4

(一)课程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是我校把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结合在一起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共学时112学时,16学时每周,共7周课。课程旨在以项目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实验数据下进行家具设计,为“人、家具、环境”系统设计提供整体思路,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供可行方法。笔者长期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工作先后收集并整理了十几套相应教材,基本可以归纳出课程包含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介绍家具设计、人机工程学等概念)、第二部分人体工程学基础(主要介绍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角度、方法和范畴等)、第三部分人体测量与数据的应用(侧重讲解在家具设计中常用的一些人体测量数据)、第四部分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的综合运用,结合案例,比如座椅设计、办公家具设计等)。显然第三、第四部分的内容为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本课程教与学师生调查问卷,我们总结了三大印象:第一印象——杂。课程涉及统计学、设计学、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等十多个学科。第二印象——困。课程中需要理解大量的新概念、专业术语,再加上几十组需要学生识记的常用人体尺寸统计数据表,很容易造成“困境”。第三印象——难。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探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并将有关的知识应用在有关的设计中,从而使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人体尺度问题是课程的核心和难点。学生不仅要掌握人体自身的尺寸,还要掌握人体尺寸在设计学上衍生的人机尺寸,以及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等等。由于存在学科的跨越和知识点侧重的问题,很多研究方法和过程都没有反应在教材上,导致教与学中出现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现象。

(二)教师

1.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讲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中与学生严重脱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究其原因教师与学生课前、课下沟通较少、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不足等原因。

2.教师过于强调教材,注重理论的全面性,侧重点扩展明显不足,主次内容把握不够准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本课程及其前后开设课程了解不足,导致了课堂上内容重复、或者涉猎不足等问题。

3.教师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处理不当。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环节不能同步或者错位、实践教学手段单一、案例剖析不到位等问题。

4.教师教学之余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够。凡事浅尝辄止,学术专研缺乏耐心和恒心。

(三)学生

1.积极主动性不够,被动学习情绪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阶段性学习专业深入度不够,设计体验不足,影响其对人体工程学在专业领域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2.无法从理论中联系到实践运用。究其原因是许多学校对人体工程学重视不够,然后错误地反应在教师的教学中,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许多教师把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最终以理论考试的方式作为结课考核。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一开始就把精力用在备考上,对相关概念和知识只停留在记忆阶段而不是理解和掌握。

3.基础不足,价值观有余。我国大部分艺术类考生的理科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思维方式较感性,然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理科属性倾向较重,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加上大部分艺术类考生自入学前价值观就出现了偏颇,他们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混文凭、考证书,至于专业好不好无所谓。这样一来《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种课程很容易被学生忽略掉,表现为测试作弊、设计作业马虎应付。

(四)课程环境

课程环境对于一个专业、一门课、一位老师、一个学生来讲都是相当重要的。以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为例,在学校专业成立初始,课程环境几乎为零。那时候如果老师上课连多媒体教室都无法实现,那么当量的优秀案例图片改如何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家具设计造型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在“适合人的尺度”的思维模式下进行家具设计创作,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突出体验教学。这种体验教学,不能局限在学生的想象阶段,不能仅仅依靠手绘或者电脑模拟效果图的制作来完成的。理想的体验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在学习课程的时候能超越识记,掌握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明确设计是为人的设计的真正含义,能够通过图纸把自己的设计很好的表达出来并完成家具1:1模型,然后能充分的调动各感官机能,完成对模型的修改,完善设计。我校地处河南信阳市,2006年艺术系开设了家具设计方向,到今天已经有了8年的光阴。发展八年学校基本建立了美术基础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计算机CAD设计实训室、手木工制作实训室等,应该可以说小有所成、初具规模了。但从我校家具设计方向历届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表来看,凸出问题表现在毕业生岗位概念模糊、岗前紧张、专业能力局限在方案设计和手工模型中、对于家具设计到家具生产过渡断裂等问题。所以学校离培养高度市场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成功转型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距离,这需要全校师生以及“多方来助”的情况下才能逐步实现。完整的家具设计课程环境处了学校自身软硬件环境以外,还应该包含校企合作环境、校政扶持和监督环境、校与校来往学习合作共荣环境等。

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教学有感

(一)缘起藤和竹

我校西邻“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内山清水秀,花木交荫,绿围翠绕,景色宜人。山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多的就是满上的竹林和成片的老树古藤。2012年学校土建动土,建设一些新校施,原本山上的野生的满山竹林和老藤,被一车车的拉往垃圾站焚烧殆尽,在笔者的眼里这是暴殄天物的行径。在家具史上,能工巧匠用老藤和竹子编制出了多少会计人口、流传古今的家具,多少作品在今天的世界非物质文化的收藏典籍中成为经典。回想多年前,大学时期到教师阶段,学生阶段最痛苦的是每次家具设计课都要花好多钱购买各种各样的模型制作材料,但制作出来的模型效果多少会让人联想到水晶宫时期的矫揉造作、粗制滥造的感觉。原因是我们制作模型购买的大部分是模型卡、ABS板、KT板、喷漆、石膏等工业模型材料,它们除了能粗糙的表达出家具设计的造型形态之外,别说结构,就是简单的接缝收口都很难到位的。当然这些材料制作完模型之后,本身材料的固有色是很难看的,没有任何保留的价值,所以还得用喷漆给制作好的家具模型赋予“五颜六色”的外衣。一个个原本制作还算精致的模型,披上喷漆外衣之后,俨然成了一个七彩家具王国。最让师生感觉头大的事,喷漆对环境的污染——刺鼻的气味加上斑驳的漆影到处可见。现在教师阶段强烈的责任感在一次次的逼近,告诫自己不能“重蹈覆辙”。回看我们的祖辈,他们用无数的惊世之作一次次的想我们呈现自然材料的无穷魅力和价值。竹子特有的质地、中空的结构、快速的生长率(竹子2-3年可以成才)、竹黄和竹青的特殊性、竹结之美等等,竹子有太多太多的研究价值。老藤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韧度好、质感美、自然古朴形态美。竹子和老藤都不需要喷漆和上色,这也是它们作为家具模型制作最佳材料的优势之一。于是藤和竹的研究首次在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模型制作上全面展开。

(二)果成竹与藤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在教学上笔者一改传统教学常态,主张以“理论讲解为辅,团队研究为主”的课程教学方案,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以其中“人机工程学与座椅设计”环节为例:

1.全班分位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3-5人,落实名单;

2.每个小组至少收集2个较具典型代表的座椅作品,可以市场购买或者家中邻里收集,方式不限;

3.学生陈述作品来源,教师点评,每小组确定2个最典型作品;

4.解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拆解、使用体验,弄清其结构、尺寸、材料、工艺以及作品的优缺点分析,并在A3图纸上表达清楚;

5.完成原始图纸,教师点评,针对优缺点分析,根据人体工程学所学知识,完成设计改良;

6.教师点评,完善改良方案,制作1:1家具模型,材料竹子、古藤。

三、结语

“缘起竹藤,果成藤竹”给学生们打开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使用竹藤制作模型的时候,还能很好地把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享受自然造物之美同时,还能体会到榫卯之构的魅力。在自然中修心,在榫卯中修身,身心合一可谓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4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