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医学论文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07209

【导言】此例“中医学论文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医护理学论文【第一篇】

《 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研究 》

古代医学有“医护同源”之说,“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更强调了中医护理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使中医护理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有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川。

中医护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传承和创新中医护理事业的重要工作。

口前,从事中医护理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中,毕业于中医院校的比例较低,如中医院占,综合性医院占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川。

为了解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10^-11月对南通地区7所中医院、1所综合性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所调查医院为南通地区三级中医院2所,二级中医院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

入选标准:取得护理执业资格证书,参加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均至少接受过1个学时以上的中医护理培训)。

共调查护理人员814人,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岁。

护理管理人员167人,临床护理人员647人。

学历:中专136人,大专348人,本科及以上330人;职称:护士335人,护师244人,主管护师207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8人;工作年限:1一年281人,3一年213人,10一年97人,,223人。

方法

调查工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项口;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现状(包括培训意愿、培训途径、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存在问题及提高培训效果的措施6个条口)。

该问卷通过文献检索,结合本次调查研究口的自行设计,在相关专家审阅指正下修改完成,专家评定认为内容效度良好该问卷信度系数为

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各医院护士总数的^'40%的比例抽取样本。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本次调查的口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答题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对象单独完成,规定时问内回收。

共发放问卷842份,回收842份。

由2人负责问卷回收,回收的问卷经课题组成员逐项核查,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方法应用进行数据录入,然后导入软件进行处理,行统计描述。

2结果

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意愿:愿意710人(),无所谓93人(),不愿意11人()。

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很好313人(),较好239人(),一般167人(),不好5人(),未选择90人()0

3讨论

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表1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愿意接受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说明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求知欲较强,与唐秀琴等川的研究结果一致。

院内培训()是主要途径,%的护士认为培训效果较好和很好。

业务讲座()、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学习班()是主要培训形式。

普遍认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不足()、教材缺乏()和护士积极性低。

不同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表2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和级别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状况中,中医院的培训途径主要是院内培训,三级西医院主要是自学为主。

中医院开展业务讲座、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学习班、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岗前培训中医护理知识的比例均高于三级西医院;其原因可能是中医护理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学生论文【第二篇】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核心问题。循证医学的正式提出和快速发展仅有20余年,但是它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临床决策的主旋律,为临床医学的诸多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证据。越来越多的学者积极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学来评价已有的中医临床试验的证据,以期完善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体系。中医可以借助循证医学之力,运用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等手段客观评价中医疗效,为中医的疗效评价的瓶颈问题找到出路。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循证医学意味着尽可能全面收集相关临床试验治疗数据来评价医疗方案的准确性,然而循证医学的根本———中医药临床试验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医药循证医学评价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以下基于循证医学视角分析中医药临床试验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同质性

1.1同质性较差是中医循证评价的核心问题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关键在于临床试验的同质性。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同质性较差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现阶段的循证系统评价中,一类组方相似的中药复方常常被认为相似的干预措施。严格意义上来说,中药复方可随证加减,即使方名是同一个,但某一味药不同便不是同一个方子,按循证医学的理念不能进行严格的系统评价。事实上,不同中药复方的疗效差异可能很大,即使药物组成一样的方剂,如果剂量有差异,疗效亦不尽相同。如何在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中体现中药复方组方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的辨证分型异质性问题更为普遍。如纳入标准同为气虚血瘀证,不同的研究者对症状、舌、脉等中医辨证要素的选择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将这些研究纳入系统评价而得出结论的普适性有待商榷,这也是定量的系统评价在中医研究中争论不休的原因之一。此外,中药的疗效受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如中药产地、种植方式、提取工艺、炮制方法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循证医学的系统分析之前,纳入临床试验中这些因素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故临床试验顶层设计方案应对有关中药产地、种植方式、提取工艺、炮制方法等方面作出规范,使得临床疗效的评价以及系统评价的结论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1.2从经方入手进行中医临床试验

现阶段中医临床试验中所选用的绝大部分为辨证论治的时方,对时方的系统评价势必存在异质性大的问题。经方在中医临床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在继承古代医家医籍精华的前提下,经过其本人大量临证实践,将辨证论治与方证理论融为一体,完成当时中医临床最佳证据的生成、实践与评价,可以说《伤寒杂病论》成书过程具有循证理念,是古代循证研究的真实案例。为提高中医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科学性与可信性,最大程度减少同一系统评价临床试验间的异质性,中医临床试验的选方用药,可否从药味较少的“经方”入手,对一组“症候群”进行循证研究?比如《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胸痹心痛的经典方瓜蒌薤白白酒汤主“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中医临床试验是否可以从这个“症候群”入手进行患者的纳入和干预研究,将瓜蒌薤白白酒汤作为改善症候群的基本方药?多个高度相似的临床试验在同一个系统评价中有着良好的同质性,则结论的证据级别必然有所提高。

2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方法学问题

随机对照试验逐渐被流行病学家和统计学家所认可,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其设计本身的特点决定其具有较多优势:内在真实性较高,能够证明因果关系以及提供未来研究方向。随机临床试验特别是双盲、安慰剂对照,是评价临床疗效的“金标准”,是中医药被全球广泛接受的重要方法学之一。

2.1随机方法以及方案隐藏

国内大部分中医药临床试验未对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方案的隐藏进行描述,如只有“采用随机分组”字样,随机方法不明确,大有“随波逐流”之嫌,一些随机方式可能为随意分组。或者随机分配方案没有隐藏或隐藏不完善,使得研究人员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破坏随机性,夸大治疗效果,从而导致在循证随机风险评价时多数研究所存在的风险是不确定的,增加了结果偏倚风险。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需要全程控制偏倚,随机化是重要控制措施。简单随机或区组随机等随机方式应该十分具体,以便衡量临床疗效的可靠性;随机方案的隐藏措施应该具体明确;设立随机方案的专属信封,随机系统单独管理并设立权限等。运用这些综合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偏倚,以期得到最接近真实的结论。

2.2盲法

盲法是体现RCT临床试验科学性的又一有力依据,也是循证医学的有力支撑。盲法要求临床试验的申办方、临床监查员、医生和患者以及数据统计人员等各方面人员对临床试验随机分组方案均不知晓。当前临床试验多以临床医生为研究主体,这些医生绝大多数工作在临床一线。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以外又要从事临床试验研究,很容易造成一名临床试验研究者身兼数职,如既是方案设计者、主要研究者,又担当数据统计人员等。这种做法势必会造成盲法难以实施,造成研究者有意无意地选择性偏倚,如将病情较轻的病人纳入试验组,造成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夸大效应。另外,中医的很多干预措施很难做到盲法对照,比如一些关于针灸的临床试验的假针灸组较为牵强。盲法的质量控制对于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盲法的低使用率,必然导致选择性偏倚乃至安慰剂效应的产生。

中医医学论文【第三篇】

摘要:

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三联码密码说明了标准氨基酸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

关键词:

三联码密码;标准氨基酸;场;阴;易经

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由核苷酸组成。不同的核苷酸按所含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这些碱基为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和胸腺嘧啶(thymine,T,为DNA特有)或尿嘧啶(uracil,U,为RNA特有)。张洪钧、彭莉等按照AGCT化学特性依据中国阴理论进行阴分类――嘌呤(AC.)属阴,嘧啶(CT)属;而二者又可以分别再分阴,即A为阴中之阴,G为阴中之,C为中之,T为中之阴”。实际上,4x4x4=64种三联码说蕴含的生命含义也是可以根据标准氨基酸的分子特性继续演化其整体含义的。

1基因组本质是精的集中体现

基因组是人体精气的凝聚态,是人体的微观信息调控中心,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含有生命的全部信息。功能的整体必然由有序的结构所完成。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是在结构有序的情况下完成的整体排列,是根据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以及标准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功能整体特性(阴)进行分类的。

生命是整体的,是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的有序性是功能统一的基础;生命是从原始的化学振荡不断进化发展过来的,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才最后形成了生命整体,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是构成生命整体的基础条件。

2密码子的整体含义

密码子与阴4×4×4=64种联码是由阴演化而来的,64密码子与易经的64卦遥相呼应,反映了整体的演化规律,蕴含着最基本的阴,密码子不是随机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阴的相互组合中完成了生命的有形显示和相互联系。生命的发展进化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过来的,其内在的生命密码予必然与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相一致。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

64密码子是阴转化的,代表了阴在64卦中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医学取象比类所方法,c为中之,那么CCC在64卦中就属于乾;A为阴中之阴,aaa就代表了坤,其余类推。各三联码密码子代表了整体的阴属性,它的卦象代表了它在64卦中的阴整体属性。整体是关键的,即使在不同的星球进化,生命的物质和分子构成可能不同,但是整体还是一样的;整体是形成分子运动整体性的主导,而分子的运动则体现了整体。

三联码密码子各脱氧核糖核酸的含义第一个脱氧核糖核酸代表了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特性,结构的刚与柔等,空间的占位等。

例如:CCC代表了脯氨酸(β-吡咯烷基-α-羧酸,见图1),与一般的α-氨基不同,是一种亚氨基酸,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而形成杂环结构。这种杂环结构在空间上变现为刚性,不易折叠,阻碍了其他分子的接近。卦象就表示为乾。

aaa代表了赖氨酸(α,ε-二氨基己酸,见图2),侧链是含4个C原子的直链烷胺,侧链的胺基带有正电性,可以折叠与羧基(带有负电性)相互接近,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环,表现出较大的柔韧性。卦象就表示为坤。

其他氨基酸依此类推。

第二个脱氧核糖核酸则与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等电点很有关系,郭同新认为:“标准氨基酸按等电点去排列。可显示出氨基酸化学性质的周期性,与遗传密码方阵结合,得出氨基酸密码编辑的内在联系。”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个脱氧核糖核酸则表示了代表这种标准氨基酸的密码子在64密码子整体中的变动性和摆动性。ATGC相互间有截然不同特点的氢健和色散两种作用形式,氢键作用动力具有高度的方向性,而色散作用动力不具有方向性,只是有强烈的加和性。人类基因组中起主要作用的富含c+G遗传基因就是由高度方向性的氢键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主导DNA的先导条件。而起着启动、终止、转录等副旋律作用的。富含T+A遗传基因则由色散作用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副旋律DNA的先导条件。这就是人类基因组的根本特点,而其他生物种就没有这种特征。因为它们是就一开始用氢键动力和色散动力同时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不同而已。当然生物体越高级,氢键作用动力占越大的比例。这种作用形式也体现了生命的进化性和主动性。生命的“”具有这种主动性的特点。

基因数目的推测整体是微观基因组整体的指导,在整体的作用下,形成了具体的基因组。而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由生克制化相互作用的五脏组成,五脏互含即每脏也由生克制化的五脏相互作用构成。由此组成了整体。按照整体一致性原则,基因组整体也由五脏基因组模块组成,每脏基因组模块也由相应的五脏基因组亚模块组成。那么总的基因数目如下:55×(60/5)=37500。

解释:人整体有五脏,每脏又有五脏,所以共有5×5×5×5×5×5种变化。而三联体密码共64个,减去1个起始子与3个终止子,共60个,60个密码子分配在5个亚模块脏中,每个亚模块12个密码子,那么基因的数目是37500个。平均每基因含核酸数目55个。

这只是推测。基因的数目和位置以及大小在基因组中还有个优化过程。基因组作为人体整体的信息系统,和自然界也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的信息在基因组中得到了统一集中体现。

3非基因部分与基因的关系

人类的元整体是在精子与卵子在相合的瞬间形成的,精卵结合后各自的亲和力等特性消失了,而受精卵的特性则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精卵结合的瞬间(精卵特性消失的瞬间和受精卵形成之前)首先形成了人类的最初整体――元整体,元整体自此开始演化,从无形逐渐演化有形,从太极-阴-五行以至最后演化成有形的基因组。

基因与非基因的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是基因组整体的有形整体,而非基因部分则是基因的场;这个场是生命的场,具有能动性,可以调控基因,保持基因的相对稳定,而且可以相互联系,促使基因的优化、基因的相互调控与基因组整体的形成。基因的均一化作用也说明了这一点。

4结论

基因组是整体的,是人整体的信息的集中体现,是与人体平衡存在的自然界的信息的集中体现。生命是有序的,有序的生命必然由有序的生命大分子的有序运动组成。取类比象应该建立在脱氧核苷酸与其他生命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整体是一切生命运动的根本。

寒冷天气有利流感病毒存活

美国科学家日前证实,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里存活时间更长,主要原因在于寒冷天气中人体内的黏液分泌迟钝。无法将病毒清除。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小组在彼得帕莱塞带领下进行实验,让数百只豚鼠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接触同一种人类的流感病毒。他们把豚鼠放在笼子里,使空气从生病的豚鼠流向健康的豚鼠。

研究小组发现,在室温下,流感的传播在湿度相对较低(20%~35%)时达到高峰,湿度为65%时会再次达到峰值。流感在湿度为50%左右时不那么容易传播,在湿度超过80%时根本不传播。

研究还发现,温度是一个比湿度更为重要的因素。在湿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为5摄氏度时动物会患上流感,而温度较高时流感病毒则无法侵入。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患病动物的鼻子携带病毒的时间要长两天。

人体中的黏液通常通过呼吸道向上流动,将污染物清除。帕莱塞说:“当冷空气侵袭我们的上呼吸道时,黏液会变得比较黏稠,所以我们就无法像通常那样轻易地清除病毒。”

中医针灸论文【第四篇】

失眠的中医理论探讨

摘要本文从文献着手,对中医学发展中已有共识的失眠理论加以归纳、分析和整理,总结出与失眠相关的中医理论,由于人们考察失眠的角度不同,因此历代医家论治失眠,也有不一样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失眠;中医

1从阴阳论失眠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双方是对立消长、互根互用,还能相互转化,这些作用维持着自然界的正常变化,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只有阴阳双方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才能使人的精神活动正常,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所以阴阳与睡眠息息相关,渗透到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

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决定了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活动。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其节律,人体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节律。

天地阴阳的盛衰消长,致使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的阳气,随气有消长出入的日节律运动。

平旦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阴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中午时分人体阳气盛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上床休息。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阴主静,阳主动;阳气衰,阴气盛,则睡眠;阳气盛,阴气衰,则产生觉醒。

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是由于人体阳气入里出表的运动来决定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阴阳调和,血脉通利,故昼精而夜寐,夜晚有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白天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科学研究也提供了人体的阴阳日节律的相关论证,以内分泌来说,即表现出阴阳日节律的变化,如人体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肾素、醛固酮、促性腺激素、睾酮等等白天分泌增加,夜间分泌降低;而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血管升压素等夜间分泌增加,白天分泌下降。

现代睡眠学认为,睡眠与觉醒系统作用下,要使睡眠得以发生,力量相对较强的觉醒系统的活动应首先减弱,力量相对较弱的睡眠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以致进入睡眠。

觉醒系统活动过强,或睡眠系统力量不足,则不能发生睡眠。

觉醒系统活动增加,睡眠系统用作减弱,人就觉醒了。

这种理论,与阴阳睡眠学说如出一辙,觉醒系统比类为阳,睡眠系统比类为阴,阴阳相互矛盾,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来完成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活动,这与阴阳理论异曲同工。

可以说阴阳失调是睡眠障碍发病的重要病机。

总之,阴阳学说解释了中医睡眠的生理与病理,指导着中医对失眠的诊断、治疗和调养健康。

2以神主学说论失眠

现代许多研究显示,失眠不单是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伴有心理紊乱过程。

神主睡眠说也认为,睡眠和觉醒由神的活动来主宰,神安则人能进入睡眠,神不安则人不能入睡,张景岳说:“盖初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灵枢•邪客》:“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而《素问•灵兰秘典论》又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统摄协调五脏,主持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具有重要的地位,神充则身体强健,神衰则身体虚弱,神的活动,更反映了心主神明的功能,统领五脏六腑。

可想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和觉醒。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神志不安、健忘、精神萎靡等临床表现。

3以气血盛衰论失眠

气血的衰少或运行不畅,都会致使脏腑组织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

《灵枢•营卫生会》中就曾指出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是因为“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景岳全书•不寐》中又说到“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其中不只虚证有之,若血分有热,不仅扰乱心神,还使魂魄不宁。

如《温热论》中提到“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事实上气与血密不可分,气属阳,血属阴,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而血为气之母。

气不得血,则血无依附,气布以血为根;血不得气,则血不得流通,血行以气为帅。

俾使气血充和,阴阳协调,则人康健。

故无论气病还是血病,最终都会形成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神失其常,使人体整体生理功能紊乱,产生包括睡眠障碍在内的各种疾病。

4讨论

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关于失眠的`理论,所涉及的都是中医的基本原理与认识思维,同时紧密结合了生理与病理,这些理论相当程度的受到了中医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比如天人相应等理论,说明了除了人体生理病理之外,人体对外环境的应对方式与疾病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目前这些有关失眠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处于与整理提高的阶段,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

千百年来,中医解决了失眠中的许多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更多新的科学手段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如何在新的社会文化与科学中,为失眠的理论与临床创造有利的条件,给予失眠的研究有新的生机,我们中医药工作者,应注意随时吸取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尤其是结合现代临床科研方法与传统理论,累积更多的临床资料,将理论与临床妥善结合,定会带给学科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骄。中医睡眠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养生论文【第五篇】

摘要:为建立更好满足目前大学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不良健康状况的体育课程体系模式,本文通过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实践对比,从大学生健康问题特点、体质健康标准(8项)和3项基本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与证明实验班课程体系模式较传统授课班级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大学生 养生锻炼 课程体系

一、大学体育课程安排实际情况

大学体育课程为每学期16周,每周1次课(2学时),即每学年共计上32次课,64学时。由于受到法定节假日、雨雪天气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际上体育课每学年平均在24次左右,每学期平均12次课,总计24学时。

二、目前大学生健康基本状况

学生的体育技能、科学锻炼的知识常识非常匮乏。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和%,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厘米和厘米[1]。天津市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视和肥胖仍是主要的健康问题[2]。而针对此问题我们重新设置了课程结构和模式,由5次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作者认为仅仅靠单纯的实践课的锻炼不能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育技能和锻炼习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作者还认为若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认识能力,端正体育教育目标,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启迪学生自觉,指导和支持学生自主体育,实现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科学锻炼的常识。

三、本次研究主要内容

(一)通过对本校一、二年级不同专业9个班级(其中女生一年级2个班)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实际调查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特点。

(二)通过(男生班)一学期试点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证明新课程体系模式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结果(纵向)分析

1.试点班(3个班,83人)生理健康原始状况与一学期后的生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依次是精神失常、气机紊乱、脏腑失调。我们还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好转。

2.对照班生理健康原始状况与一学期后的生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对照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精神失常。通过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3.试验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从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成绩1000米和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均不及格,总体评价只有分。通过对比明显可以看出1000米和引体向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他身体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

4.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照班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成绩1000米和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均不及格。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1000米和引体向上都没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其他身体素质也无明显提高。

(二)女生(新生2个班,不同专业)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与趋势的分析

新生原始生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对照组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方面较突出的问题是伤精耗血,脏腑失调,精神失常较为严重。通过对比表中各项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五、总结

为建立更好满足目前大学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不良健康状况的体育课程体系模式。作者通过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实践对比,从大学生健康问题特点、体质健康标准(8项)和3项基本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等方面,对本校一、二年级不同专业9个班级(其中女生一年级2个班)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实际调查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特点发现:

(一)对照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精神失常。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同时,对照组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方面较突出的问题是伤精耗血、脏腑失调、精神失常较为严重。通过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对照组不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二)实验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和对照组的情况相似,依次是精神失常、气机紊乱、腑失调。

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问题特点、体质健康标准和基本身体素质得出,通过一学期时间的养生锻炼体系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各项身体状况都有好转,且变化明显。综上所述,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班(养生锻炼)课程体系模式优于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模式,实验班课程体系模式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汤利军,季浏。大学体育课:计步器测量学生MVPA时间标准研究[R].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

[2] 谷丽颖,马宝起,丁金富。天津市国民体质监测抽样方案的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07209